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朝当太后 (雁于飞87)


  汪舜华知道这背后有个不能说的秘密:东宫,是皇太子居住的地方。皇帝屈尊住在那里,是一种无声的抗议:他名为皇帝,其实如同太子,地位尊崇但并不稳固。
  他也确实达到了目的,这一年来已经有多少中央的地方的高级的低级的官员纷纷上书,要求还政皇帝;随着孔镛等人被发配远地,朝臣这才稍微消停了一些。
  如果换做别人,表面顺从母亲的意旨,同时借着料理刑部的机会施恩,鼓动群臣继续上言;而不是直接撂担子,甚至借着办事敲打朝廷的大臣,人家现在还没有受你的恩惠,何况还可以选择,被这么一棒子打下去,发现你比你妈还心狠,可不就索性讨好太后!
  但也应该庆幸,皇帝没有直接倒向保守派,否则他们会更加肆无忌惮的搬出祖制要求皇帝亲政;而革新派为了将来,也势必会要求自己决断,届时自己恐怕就不能做母亲了。
  看来这么些年的帝王教育是有成果的。皇帝很清楚历代帝王和太子因为政见不合会造成怎样的后果,所以在羽翼丰满之前,不会轻易表态;但他的真实想法,自己也很难真正明白。
  汪舜华的心里有点涩,但不得不承认:可能在所有人心里,无理的是她,抢了属于皇帝的权力。
  汪舜华没有来过东宫。
  她去拜访太上皇和钱皇后的时候,他们已经移居南宫了。
  然而汪舜华不会忘记,25年前,她曾经在这里借助上天放了一把火,这把火,摧毁了隐帝作为天子的权威,也成为她的隐痛。
  原来她和那些曾经她憎恶的人也没有什么区别。
  但她不后悔,因为没有选择。
  正如今天不管皇帝如何怨怼,百官如何反对,她仍然坚持不肯还政一样。
  没有选择。
  东宫很美,不仅恢复了永乐年间的景致,还添置了不少景致。
  先帝对这个哥哥,到底是有感情的。
  好在这一回,他有底气,用理智战胜感情。
  皇帝正带齐亲王、德亲王听神父海尔普斯讲解《圣经》。
  “皇帝很聪明”,这几乎是所有詹事府官员跟汪舜华汇报皇帝情况最常用的话。
  汪舜华知道,这话并不全是恭维或者暗示,而是事实。
  皇帝自幼师从名师,勤奋攻读,不仅熟谙儒家经典,也颇通历朝典故;不仅如此,他精通音律,尤其擅长琵琶;行书行云流水,楷书雍容典雅,工于绘画,人物、走兽、花鸟、草虫各有特色,颇见功力;此外,还博览群书,自象纬、律历、音韵、险塞、财赋、军政,以至岐黄、释老之书,无所不究。御前论事,问起他的看法,往往旁征博引,把一些老臣说的无话可说,甚至精通梵语、谚文。
  当然,是人家真的无话可说,还是暂时不想驳皇帝的面子,就不好说了。
  于谦曾经不无欣慰的对汪舜华说:“皇帝不减宣宗皇帝聪敏。”
  汪舜华听齐亲王说过,皇帝对海尔普斯的那些很是好奇;他倒觉得这人妖言惑众,不如早点把他驱逐出去。
  汪舜华没有说话。
  听到汪太后到了,大家都跪在地上,皇帝也起身迎接。
  他笑得很勉强:“母后,你怎么来了?”
  汪舜华道:“我来瞧瞧你,好些日子没见到你了。”
  确实有些日子没见到了,皇帝早已成人,不能再说长高了;不过经常游猎,身体壮实了不少,甚至脸都晒黑了,胡茬子也冒出来了。
  皇帝笑道:“臣不孝,让母后担心了。”
  他的嘴角漾着笑:“母后武功,臣尚未恭贺。”
  汪舜华别过头去。
  他一挥手,德亲王等都各自退下了,齐亲王也悄然退下。
  汪舜华道:“我知道你心里怨我,但是现在不是还政的时候。”
  皇帝收敛了笑容,道:“做儿子的不敢怨恨母亲,我曾经回宫拜贺母亲,怎奈母亲太忙了。臣不敢打扰。”
  汪舜华看着皇帝:“母后是希望,把一个太平盛世交给你。”
  皇帝也看着汪舜华:“不知道母后心中的太平盛世是什么样子的?——听说如今天下人口破亿,每年财政收入破亿,如今又新得了大片土地,甚至超过原有大明的疆域,可算得太平盛世?”
  汪舜华叹了口气:“你现在不懂。”
  皇帝吸了吸鼻子:“那就请母后您告诉我,您要做什么?或者,我哪里做的不好,不能让您放心?”
  汪舜华看着皇帝,到底没有说出口。
  该说什么呢?
  说“我想消灭北方,至少给对方一记重拳?”
  ——皇帝会说:“我也可以。”
  说“我想大力发展科技?”
  ——皇帝是说“我也可以”,还是说“奇技淫巧,弄这些做什么?”
  说“我想派人到美洲,去寻找良种?”
  ——皇帝会说什么?
  皇帝看着母亲:“母后,这些日子,我愈发怀念从前,父皇还在的时候。我真希望你只是一个母亲。”
  汪舜华道:“我现在不像一个母亲吗?”
  皇帝没有说话。
  汪舜华问:“在你眼里,我是什么样的人?”
  皇帝道:“志存高远,仁德爱物,礼贤下士,杀伐果决。”
  汪舜华道:“都是好词,但没有一个是用来形容母亲、甚至形容女人的。在你眼里,我是抢夺你权力的母后,而不是一个母亲、一个女人。这也没错,从接手朝政,甚至从怀献太子去世的那天起,就没有人拿我当女人,不管是你的父皇、还是隐帝,还是朝中大臣,甚至是我自己。除了能生孩子之外,我真不知道自己身上哪里还有一点女人的特质。这也好,没有人会因为我是女人对我网开一面,反而会因此不停地逼迫我、怀疑我;所以,我只能比男人更加坚强果决。别人能做的我要做,别人做不到的我也要做。这样,才能坐稳。”
  离开前,汪舜华回头看了一眼皇帝:“有时间,多回去看看皇后和孩子们,她们都很惦记你。别老待在外头,不好。”
  皇帝低着头,没有说话。


第305章 远客(上)
  所有人都看出来了,太后和皇帝母子不愉快。
  好在端午节,皇帝到西苑觐见太后,共度佳节。
  然而这个佳节,也是不欢而散。
  如今宗室已经留在北京,自然不用再奔波,只是每年的龙舟赛还是很热闹。
  汪舜华看向皇帝:“皇帝近来都忙着什么?”
  皇帝笑的很勉强:“养病之余,不过是读书养性罢了。”
  汪舜华道:“我听说你经常招洋和尚到东宫讲经说道?那些虚妄的东西,听听倒也罢了,不必相信;你身边都是天下闻名的鸿儒,好好跟他们读书,才是正道。”
  皇帝的脸色带着调侃:“左右不过是闲话罢了,正好长长见识,母后不是经常教诲吗?‘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汪舜华点头:“是,你记得这话,很好。”
  她收敛了笑容:“那个洋和尚都跟你们说了些什么有趣的事?说来让我也听听?”
  皇帝道:“左右不过是民间故事,俚俗得很,不敢污了母后的耳朵。”
  汪舜华转移了话题:“你永康妹妹不小了,我想早点把她的婚事办了。”
  皇帝道:“这很好,我看今年办了就好,正好趁着母后开疆拓土,双喜临门。父皇也会高兴的。”
  汪舜华点头:“好,那就让礼部准备吧。”
  她看了眼左右:“把那个神父唤来。前几个月听说他的书都翻译完了,可那时我正忙着,没顾得上召见他。今儿正好有空,问问那边有什么风土人情,也好开开眼。”
  皇帝的心咯噔了一下。
  ——这十多年来朝廷对外开放的力度不断加大,大批外国学者和商人涌入中国——不仅有日本、安南等传统藩国的,也有印度国的,甚至还有奥斯曼帝国的,四夷馆招徕了一部分来当翻译,也画点地图,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新世界的门窗。
  ——君臣不知道,甚至汪舜华也不知道,景泰四年,公元1453年,21岁的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苏丹穆罕默德二世亲率八万大军进攻君士坦丁堡,鏖战53天,东罗马帝国末代皇帝君士坦丁十一世战死,历时千年之久的东罗马帝国灭亡。
  君士坦丁堡成为伊斯坦布尔,东正教不再是国教。
  当然,帝国允许你保持原有信仰,只是需要承担较高的税负。
  因此,在土耳其帝国不断扩张并进入繁盛时期的同时,有些人却选择了逃离故乡,他们或者奔回欧洲,或者乘船去到遥远的东方。
  ——史料记载,郑和下西洋,曾到达过爪哇、苏门答腊、苏禄、彭亨、真腊、古里、暹罗、榜葛剌、阿丹、天方、左法尔、忽鲁谟斯、木骨都束等三十多个国家,最远曾达东非、红海,但那毕竟是国家级工程,使用的是最好的船只和工匠,一般商船没那么强悍;但因为要打海贼、要规范朝贡、要促进外贸,程信就让人把下西洋的资料翻了一通——理由正大光明,也就没人敢藏匿甚至销毁,老老实实拿出来了。
  明朝的丝绸、瓷器什么的实在很受欢迎,所以价钱也高,商人们也就有积极性。东汉时期就能和东罗马帝国交流,过了一千多年,进步说不上,总还能追上古人的节奏:从广州等地起航,运送丝绸、瓷器经海路由马六甲经苏门答腊来到印度,并且采购香料、染料运回中国,印度商人再把丝绸、瓷器经过红海运往埃及的开罗港或经波斯湾进入两河流域到达安条克,再由希腊、罗马商人从埃及的亚历山大、加沙等港口经地中海海运运往罗马帝国。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