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来的时机实在很好,第二年明朝击败了朝鲜,将其作为行省;朝廷要学习谚文编制汉语拼音。汪舜华想到了他们,就召见他们询问拉丁语的情况。
就这样,他们认识了翰林院的几位才子,一起探讨拉丁文。
但也仅只如此,汪舜华本来就是借个壳儿,很快就把人招过去说怎么办了。
他们还没回过神来,字母表已经定下来。
几位翰林回去编书,他们也只好回馆接着翻译。
只是杨守陈真的很头疼,主要是对他们的神仙故事实在不感兴趣;继任的黎淳同样头疼。
好在有人主动接手了这个烫手山芋。
荣亲王。
出了杭贵妃的孝,荣亲王老实待在家读书,努力和王妃生孩子;这时候京城的气氛已经很微妙了,他是先帝的亲儿子,却不是太后的亲儿子。
虽然太后对他还不错,但这个时候,还是低调一些。
但是皇帝并不这么想,经常召他去陪驾。
荣亲王听得出皇帝的不满,但是也不敢说太后的不是,于是主动请旨:“臣愿意为太后分忧,办点差事。”
现在襄王管着宗人府,别的亲王偶尔也办差,尤其到各地宣旨啥的,朝臣们最初反对,现在也习惯了,主要是朝廷真的缺人;吃了那么多俸禄,不干点活,大家不痛快。
汪舜华能理解他的想法,不过他毕竟是先帝留下的不多的儿子之一,必须留在京城,以防万一。
既然人家不想卷进来,只想安安静静的过日子,断没有让他为难的道理;正好现在朝廷事情多,到处都忙,翰林院也不例外。
于是建极十七年春,汪舜华就让他去主持四译馆的日常工作。
涉及外夷的,不是什么重要部门,交往的虽然是读书人,但在士林影响不大,不存在制造声势的嫌疑;群臣没有过多反对,甚至杨守陈、黎淳等都极为赞成。
当时,汪舜华刚刚拿到《几何原本》的翻译本——利玛窦用了一年时间,以一己之力,用德国人克拉维乌斯校订增补的拉丁文本为原本,翻译完前6卷,不过这个版本的作者现在还没有出生;赞玛提欧带着一大波助手,以当时欧洲通行的本子为基础,翻译了原本。
汪舜华非常关心这本书的翻译工作,曾经亲自过问了几次,还交代吴敬等好好和这些人沟通。
吴敬确实高人,最开始不适应后,很快眼睛就亮了,开始认认真真和赞玛提欧讨论起来,甚至亲自为书作序。
汪舜华翻了翻,惊讶的发现,这本书的内容极为丰富,第一卷 讲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三角形边和角的大小关系,平行线理论,三角形和多角形等积(面积相等)的条件;第二卷讲如何把三角形变成等积的正方形;第三卷讲圆;第四卷讨论内接和外切多边形;第六卷讲相似多边形理论;第五到十卷讲述比例和算术的理论;最后讲述立体几何的内容。可以说,她在中小学数学课本里学到的初等几何的主要内容已经完全包含在其中了。
不仅如此,《几何原本》的体系也极为严密,有四方面主要内容,定义、公理、公设、命题(包括作图和定理)。第一卷 列有23个定义,5条公理,5条公设。
这些定义、公理、公设就是全书的基础;欧几里得还提出了分析法、综合法和归谬法。
汪舜华真的惊叹了,果然能进中学课本的都是神人!很自然的下旨刊行天下。
赞玛提欧等人得到了赏赐,更加全身心的投入《圣经》的翻译。
然而,他并不知道前面等待他的是什么。
今年初,《圣经》被呈了上去。
荣亲王自然提前读了这本书,平常还和赞玛提欧等人商讨过,当时就觉得脑子炸了。
他跑去跟汪舜华说:“这本书胡说八道,不值一驳;母后就当他们疯言疯语,万不要放在心上。”
不错,求生欲很强。
汪舜华笑笑,安慰他:“本就是蛮夷著述,加强了解罢了;他若真说得天花乱坠,置孔孟于何地?”
荣亲王还是很担心,捡着要紧的说了。
汪舜华沉默了很久,这才说:“天主教在欧洲影响非常大,不亚于儒家在天朝的影响,所以一定要原汁原味,防止他们避重就轻、文过饰非,骗取朝廷信任。”
荣亲王这才退下了。
听到皇帝召见了赞玛提欧,赞玛提欧出来吹嘘说相谈甚欢,皇帝非常感兴趣。
荣亲王惊呆了,想了想,赶紧来翰林院找黎淳等商议。
宗室留京甚至参与朝政,从某种程度来说,改变了明朝的政治气候。毕竟都是姓朱的,万一上面有什么,他们有机会上位。
因此,为了防止万一,汪舜华重新对宗室行为进行了规定。凡承袭爵位或者有资格承袭爵位的宗室,必须从严恪守行为。宗室内部交往会适当放宽,但是严禁豢养门客,严禁交结朝臣,甚至对和僧人道士的交往,也要从严。
敏感时期,朝臣自然也很自觉,除了自家女儿嫁到王府,节日里来往;一般人对宗室还是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
翰林院的几位领导,除了刚升为翰林院学士的程敏政,妻妹嫁作了郑王妃,偶尔来往,别人都扯不上关系;尤其荣亲王,皇帝的亲哥。
因此分管四译馆后,翰林院几乎放弃了这个部门,从不过问,就怕沾惹上什么关系。
但是亲王上门,断不敢把人往外赶。
荣亲王很明白他们的顾虑,只是说:“奉旨翻译《圣经》,如今已经成功。只是觉得这书很不妥当,孤才疏学浅,怕耽误朝廷的大事,所以特来请教。”
说的这样诚恳,程敏政皱着眉头。
荣亲王简要介绍了下他们的教义,本来也没觉得有什么,宗教嘛,肯定都是吹嘘自己厉害,骗你去信。只是荣亲王实在很有政治敏感性,介绍中国是世俗社会,皇权高于神权;那边则是神权社会,神权高于皇权,世俗皇帝登基还需要教皇加冕,大家马上就不舒服了。
然后也就没有拒绝荣亲王留下的《圣经》。
三天后,翰林院学士程敏政率领全院联名上《奏禁天主传播疏》:
我太祖扫清邪氛,混一寰宇,开大明于中天,四方莫不宾服,威令行于天下。然国中敦秉伦彝,独尊孔孟之学,凡在摄化之区,无不建立素王之庙,诚万世不易之教道也。赞玛提欧辈自称天主教者,从欧逻巴来,非向所臣属之国,公然欲以彼国之邪教,移我华夏之民风,是敢以夷变夏者也。审察其教中有不可从者四。
据彼云国中君主有二:一称治世皇帝,一称教化皇帝。治世者摄一国之政,教化者统万国之权。治世则相继传位于子孙,而所治之国,属教化君统,有输纳贡献之款。教化者传位,则举国中之习天教之贤者而逊焉。是一天而二日,一国而二主也。无论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政教纪纲,一旦变易其经尝。即如我皇上可亦为其所统御,而输贡献。——此敢以彼国二主之夷风,乱我国一君之治统。
据彼云:国中男女配偶,上自国君,下及黎元,止惟一夫一妇,无嫔妃姬妾之称,不重无后为大之说。所以我国之圣人,如尧、舜、禹、汤、文、武等,亦皆云不免于炼清之狱也。无论民庶,不得畜姬取妾,以犯彼二色之诫。即如周礼所载,国君之三宫九嫔、御妻夫人之属,宁亦悉令遣而出之。——此敢以彼国一色之夷风,乱我国至尊之大典。
据彼云:国中惟尊崇一天主,不祀他神,不设他庙,随方建立天主堂,而供安其像。受其教者,皆得家延户祀。如别奉他庙他神,则犯天主之教诫。必先毁我宣尼之庙,以及山川保社之坛,并废往古敕建忠孝节义之祠。一如夷说取,取其像而投诸荒野之中,然后檄令省郡州县各建一天主堂,以奉安彼刑架之罪夫。——此敢以彼国独祀之夷风,乱我国万代之师表。
据彼云:国中人父母死,不设祭祀,不立宗庙,惟认天主为我等之公父。薄所生之父母,而弟兄辈视之,不然则犯天主之教诫。将斩先王之血食,废九庙之大飨,以诏民从之。——此敢以彼国忘亲之夷风,乱我国如生之孝源。
假令我国中崇尚其教,势必斥毁孔孟之经传,断灭尧舜之道统,废经济而尚观占,坏祖宗之宪章可耶。
翰林院没有密奏,这封奏疏通过通政司递到内阁,层层转手,自然大家都知道了。
内阁大臣们把黎淳等人找来,大致了解了一下情况。程敏政等人也是二把刀,好歹都是读书人的尖子,基本过目成诵。程敏政就背诵了一些关键的章节,顺便又把去年西域的见闻说了一通,阁臣们自然是面面相觑。
知道皇帝正在和这人交往,大家的脸色不好看了。
汪舜华静静地听他们汇报完了,想了想,吩咐招赞玛提欧等人觐见,同时通知皇帝参加;另外还宣了朝天宫主持大弟子周道宁和华严寺惠通法师等宗教界代表。
第308章 碰撞(一)
这注定是一场不欢而散的会晤。
皇帝已经有些时候没有出席重大的活动,大家都很焦虑。等候的空档,大家纷纷进言,要求他远离异端,亲近正人。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