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在生产队里的时候,基本上都是一半耕地种小麦,一半留春地,年后种高粱棉花等春作物。
再就是耕地整理的精致平整,生产队多年没解决的高岗下洼地块,今年都不见了,秋种的时候,被人们整理的平平整整。
百分之九十的耕地,都种上了小麦。和往年相比,劳动量增加了接近一倍。
人们早起晚睡,再也没有了磨洋工的现象,赶在秋分时节,把小麦全部种上了。
由此可见,国家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是多么的深得人心,极大的调动了人们的积极性。
今年的秋种,还出现了一个新现象,那就是雇人犁耙地。喂牛的人家,两家合伙,把自己的地犁耙完了,就开始帮没喂牛的人家犁耙地。
犁耙一亩地的价格是5元钱,一个劳力加两头牛,一天能犁耙10亩地,能挣50元钱。三秋时间拉的长,一般能干十多天,一个秋季就能挣500多元。
通过帮人犁耙地,大伙喂牛的劲头更足了。耕牛的价格继续上涨,一头牛比夏天涨了百多元,关键是很少有卖耕牛的。
今年的秋季,可是大丰收。耕地分到了各家各户,人们把精力都用到了地里,伺候庄稼那个上心。
俗话说的好:人勤地不懒。今年的秋作物产量,比在生产队时高了接近一倍。
原来的堤外的村庄,大豆产量不到一百斤,高粱才二百斤左右。今年的大豆产量都接近三百斤了,高粱也都在四百斤以上。
棉花的产量本来就高,今年更是创奇迹,竟然达到了亩产皮棉二百斤。
新买的粮食囤盛满了小麦,新收的高粱大豆又把家里的布袋装满了。
秋收过后,家家接着买缸买囤。烧缸编囤受原材料的限制,根本满足不了市场的需求。
石庙村的人们,自麦收后,就起早熬夜的编囤,不用赶集去卖,人们都是去他们村买,可是赚了不少钱。
听桂香回来是说,她公公光是编囤,每个月都收入50多元。
人们收回来的粮食,只好临时的装在布口袋里。倒是方便了老鼠,几乎家家户户患鼠灾,谁家都有几个老鼠洞,半夜三更的点灯和老鼠打架。
家猫成了好东西,集市上小猫崽,都卖到了5元钱。原来人吃饭都成问题,养猫的真不多。
再说了,猫的繁殖可是比不上老鼠,集市上卖老鼠药的生意兴隆,可是也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老鼠药都是剧毒药,人畜吃了也是死亡的下场。别说是直接吃了,人吃了被鼠药毒死的鸡,也很难拉出命来。更别说生气闹乱子的,赌气吃老鼠药的了。
不时的有老鼠药毒死人的消息传出来,家猫被毒死的更多,因为它们天生就是吃老鼠的。
第456章 气死鼠
人们又开始迷信起来,到处都在传:伟大领袖姓毛,他老人家不在了,猫也该遭难了。
姥姥问悠悠:“你那商城里有盛粮食的东西吗?”
还真把悠悠问住了,后世的人们哪有在家存粮食的,人们都是买熟食,买面粉就要三五斤。
通过智脑的查寻,还真的找到了一种合适的储粮器皿:水泥缸。
盛放粮食的粗瓷缸,必须是特制的泥土,制作技术难度大,制作后需要一定的时间阴干,还得有专门的窑烧制,而且烧制也得一段时间。
由于是手工制作,一般的缸才盛放300斤粮食,最大号的瓷缸能盛放800斤粮食,可是很难烧制。
条编的粮食囤,倒是大小都有,大的能盛上千斤的粮食,编囤虽然不难,几乎所有人都能干,可是编囤的簸箕柳原料有限。
水泥缸只要制作好模具就能生产,几天的时间就能干透使用。而且水泥缸制作方便,大小好掌握,千斤的水泥缸和百斤的水泥缸制作工艺相同,区别只是用料的多少而已。
当然了,大的水泥缸运输难度大,不过比起粗瓷缸来,重量还是轻些,运输起来也相对的容易。
水泥原料也算丰富,虽然是国家的控购物资,可是也算是大宗的物资。
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国家对企业放宽了政策,工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工业品的产量大幅度增加。水泥的供应相对宽裕,农民建房也能买到水泥。
水泥缸最大的优点就是,结实耐用。上面盖上铁皮盖子,简直是老鼠的克星。因此,水泥缸有个别名:气死鼠。
姥姥听说了气死鼠的名字,就大感兴趣。立马让悠悠开车,专门去临水找援朝舅舅。
姥姥还真是能扯,她老人家从水泥管联系到水泥缸上,让援朝舅舅安排水泥预制厂试做。
这根本不是大问题,当天样品就生产了出来,不过厚度有些大。
谁让姥姥说水泥管来,他们就是比照着水泥管的厚度生产的。
姥姥知道最佳的标准啊,智脑提供的水泥缸,是最佳的方案了。姥姥直接把最佳的方案告诉了他们,理由就是自己觉得这样重量轻,用料少。
悠悠觉着,要不是她是地委副书记的姑姑,人家预制厂根本不能理她。啥叫你觉得这样好,人家就得听你的,除非你自己出资。
即便你是公司董事长,预制厂又不是你的下属企业,人家干吗要听你的。
当然,按照最佳方案生产出来的样品,还真的是无懈可击。预制厂的技术人员不信那个邪,他们又生产了几种更薄的,可是硬度不好,不利于运输。
水泥缸比起粗瓷缸来,重量轻存放量大,运输便利结实耐用。
而且造价低价格便宜,一个容量千斤的水泥缸,成本价才3元钱。800斤的粗瓷缸,价格是20元。即使是条编囤,也得10元以上。
关键是制作容易,能大批量生产。哪个县都有水泥预制厂,预制厂的水泥指标还是比较宽裕的。
一个星期以后,各县的预制厂都开始生产水泥缸。令悠悠没想到的是,各县的水泥缸上,都带着“气死鼠”的名称。
这是援朝舅舅听姥姥提了一句,在会议上顺口说了出去,各县都觉得这名字好,制作模具时,就用上了。
很快的,水泥缸就热卖起来。水泥缸三个规格,一个千斤的水泥缸,卖价10元钱,八百斤的8元,500斤的5元,也不知道是怎么定的价格。
援朝舅舅因为这件小事,在临水百姓的心目中,声誉大增,人们都说:“还是咱农民的儿子,懂得为百姓办事,心里装着咱百姓。这气死鼠,那个老师也教不出来。”
更让人高兴的是棉花,原来在生产队的时候,队里上交爱国棉,群众根本分不到多少。今年的棉花,都是个人的了。
供销社按照国家的统一定价收购,每斤籽棉0.40元左右。春棉亩产五百多斤籽棉,一亩春棉收入二百多元。
今年春棉的面积大,几乎是人均一亩棉花。大家卖了棉花,马上就能领到现金。
特别是人多的家庭,光是卖棉花就收入一千多元,怀揣巨款,人们继吃上白面馍后,再次欣喜若狂。
这年头,工人的工资四五十元,一年才领几百元钱。一个家庭一年的结余也就是一两百元钱,一千元就是巨款了。
八十年代初,十亿人口九亿农民。广大的农民群众手里有了钱,消费才能拉动起来。
从京都回来后,悠悠开车带着姥姥,临水、平城、洪城转了一遍,把各处的货源都补充足了。又把志远和昊昊他们仨个,接回来过了个周末。
然后,悠悠和迪迪俩人,就老实的坐在教室里,安心的学习。这时候小学的内容十分的浅显简单,特别是算术,课后的练习题,和例题同一类型,连个转弯的题都没有。
语文课就是生字解词和造句,老师不管课后练习是怎么要求的,一律让背诵课文,默写课文。
这时候还没有课辅资料,只有两本课本。再就是算术老师给加出的一些习题,每天下午最后一堂自习课,老师写在黑板上,同学们抄在练习本上,带回家去做。
还有就是硬笔书法比赛,所有的学生,每天都得在田字格上写一张字,每个星期六的上午交上去。老师挑拣写的好的,在全校流传观看。
不仅是语文课,算术课作业也是如此,谁的作业干净认真没错题,老师就给评个甲+,依次是甲乙丙丁,一共五个等级。
老师改作业也有情绪,看评判就能知道。老师改作业用的是红笔,对号打的飘逸流畅。
叉号打的又大又恨,有时把本子纸都划烂了,红红的大叉号,触目惊心。
三年级开始设作文课,老师批改作文,在好词好句下面,用红笔打上一溜的狗尾巴圈,咋看咋舒服。孩子们看着老师划的红圈圈,满眼里都是羡慕的小星星。
第457章 小霸王
老师不仅让传阅好的作业,也把潦草叉号多的作业,给学生传阅,使那些差生羞愧的抬不起头。
不过时不时的给个鼓励奖,几句鼓励的话,就让那些差生看到了希望的曙光。
迪迪最自豪的,就是作业本上那满满的对号和甲+了,每次换作业本,他都把原来的本子细心的捋平了,放在自己的箱子里,妥妥的保存着。他的这个习惯,一直保存到考上大学。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