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卫回国后,开办了《当代中国行》艺术展览,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他带回去的手工绣品倍受欢迎,很快就销售一空。
大卫一批接一批的追加订单,幸亏以前的存货多,不过有了大卫这个销售渠道做掩护,终于可以敞开的收购这些手工品了。
目前,大卫的销量还是不够大,马上进入农忙季节,姥姥只是让李保国、杨奶奶和罗新才代收。
悠悠还是低估了这时的市场潜能,人们把攒了几年的存货,都翻了出来。
短短的一个月,就赶得上姥姥她们一年的收购量。过去这股热潮,数量倒是降了下来。
看到手工鞋垫能换钱,而且比喂猪养鸡的效益都高。妇女们的热情被调动起来,加班熬夜的做手工鞋垫。
主要是手工鞋垫制作方便,上到七十多的老年妇女,下到十几岁的少女,基本上都会绣鞋垫。
鞋垫上绣花,用不着什么高超的绣艺,一般的农家绣法,古朴别致,也有自己独特的韵味。
至于绣球门帘,大卫也不要求新旧,在他眼里,件件是精品。
作为必备的嫁妆,绣球门帘包含着姑娘们对新生活的期盼和憧憬。结婚以后,挂上一年半载,大多数被精心的收藏起来。
一副绣花门帘,依据新旧程度,价格在120——150元之间,可以换一台缝纫机了。这个价格,在现在算是天价了。
好多绣花技术好的年轻媳妇,开始着手绣制新的绣球门帘。老太太更是依靠针线活,找到了挣钱的门路。
刚进4月,悠悠妈打来电话,姥爷的族人回国了。
姥爷接到电话,就激动的不行,姥姥决定不坐火车了,让悠悠开车去京都。
临行前,舅姥娘带着现金过来,让姥姥帮着在京都买院子,她现在对在京都买房子比较上心。
她对姥姥说:“妹妹,咱家的孩子学习都好,以后都去京都上大学,毕业后留在那里工作,有卫华和刘冉他们照顾着,俺也放心。
不过就是住的窄处,单位分的房子,连转身都困难,幸亏妹子你有能耐,带着咱全家都挣了大钱。
俺和你哥寻思着,只要是有机会,就在京都给孩子们都置办一处宅子。
现在国家也不让多生,一家两个孩子,即使是一进的院子,也够他们住一辈子的。当然了,要是有大宅子更好,咱也买得起。
妹子啊,买房子俺和你哥也不懂,一切由你做主。”
就这样,悠悠开车带着姥爷姥姥和迪迪,四个人去了京都。昊昊现在是高一,学习比较紧张,临水一中管理的严格,这次就没带他去。
从早上6点出发,到下午5点,一路紧赶,总算是赶到了姥爷家的宅院,见到了姥爷家的族人。
来人是姥爷二堂哥的大儿子艾建业,他们全家定居美国,看到国内形势好转,被派来探视留在国内的族叔。
他比姥爷小27岁,今年已经45岁,不过看上去还不到40岁。
他和姥爷的感情比较亲,作为大孙子,他从小被送回国,在爷奶面前代替父母尽孝。
由于姥爷身体不好,又一直未婚,也有过继给姥爷的意思,姥爷也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他爷俩的感情就是在那时建立起来的,亲如父子。
一直到解放前夕,他才被父亲接去了美国。新中国成立后,他一直和姥爷保持着联系。直到动荡年代,才断了音信。
进入1982年,改革开放步伐加大,封闭了近二十年的国门,总算是再次打开了。
艾建业抓住机会回国探亲,一是惦记姥爷这个父辈的族叔,二是为了完成父母的遗愿,落叶归根。
这次他回来,主要是探查情况的,并没把老人的遗骸带回来。
爷俩见面后,抱头痛哭。建业后怕的对姥爷说:“叔,我们在国外,听说国内的形式突变,知识分子和当权派都受到了冲击,更别说前朝的遗老和有海外关系的人了。
父母临终都在担心您们,一直后悔没把您们带出去,嘱咐我有机会一定得回来,把您们带出去。”
听姥姥说,姥爷的族人大部分在台岛,是临近解放前出去的。
在美国的就只有二堂哥一家,他年轻时去美国留学,毕业后就在那里定居了。
不过,建业告诉大家,近年来族人的后代,从台岛进入美国的较多,现在在美国定居的人数,就有几十人。
美国和台岛关系一直较好,族人之间联系密切,这次他回国,也是受台岛的父辈们的嘱托,看望姥爷来了。
姥爷是这个家族的嫡长子,从小身体不好,却保持着一腔爱国热情,拥护共产党。在家族移居台岛时,他执意留在了国内。
艾建业回到国内,看到自家的老宅依旧,里面的人基本上都是原来的。
见到自家的族叔,身体还算康健,一直提着的心总算是放了下来。
“叔,我这次回来了,一定得把您们给带走,您老都这么大岁数了,可经不起第二次折腾了。
婉莹妹妹一家也去,中医理疗在美国大受欢迎,考古鉴宝更是稀有人才。
再说了国外的教育比国内先进多了,孩子们现在过去正好,从基础学起。”艾建业把自己的打算说了出来。
第491章 落叶归根
姥爷可没这种打算,尽管经历了动荡岁月,他那一腔的爱国热情,可是丝毫未减。
“建业,你能回来,我太高兴了。不过,出国的事就别再提了,你父母到老念念不忘落叶归根,我已古稀之年,就在这里守着,你们回来也有个家。”
建业急了:“叔,您不为自己打算,也得替婉莹妹妹和孩子们着想,她可是刚三十多岁,以后的日子长着那。
孩子们正是学习的关键时刻,在农村再待几年,可就耽搁了啊。
国内的政策反复多变,要是再来个二次革命,您老难道真想让孩子们,在农村扎根一辈子。”
姥爷肯定的说:“不会的,国家已经意识到了所犯的错误,拨乱反正,万业待兴,正是仁人志士大显身手的时候。
建业,作为炎黄子孙,你要为祖国建设做贡献,让中华民族尽快的屹立在世界的顶端。”
建业见状,接着商量:“您老说的对,不过孩子们还小,在农村总不是办法,不如我先把他们带出去,学成后再回来报效祖国。”
姥姥告诉他:“建业,我们的户口已经迁回了京都,他们在农村主要是陪我们。学习还真的没耽误,三个孩子的成绩都挺好。
你叔在韩屯待了十多年,已经习惯了那里的生活,我们可以随时回京都。
建业,你从小生活在国外,对国内的情况不了解,你叔叔看问题一向比较准,你就放心吧。”
建业虽然只比姥姥小七岁,姥姥以前又是家里的丫鬟,不过他对姥姥还是比较尊敬。
“婶娘,我听老林他们说了,这些年多亏您对叔叔的照顾,才让叔叔安稳的熬过了那艰难的岁月,身体也得以恢复,我代表家族谢谢您。”
说着他竟然真的给姥姥跪下了,姥姥一把拉起他:“建业,你咋和婶子客套起来,咱娘俩还用得着这么客气,我照顾你叔那是应当的。”
姥爷倒是说:“建业,你这点是说对了,不是你婶子,我这筋怕是早就怄断了,咱爷俩十有八九是见不着了。”
迪迪进门就被大伙围住了,他把给大家的礼物拿了出来,逐一的给他们分配,每人一份,都不相同,就连悠悠都不知道他是什么时候准备的。
虽然东西不多,也不值钱,就是些小东西,可是他的这份心意,感动了大伙。
大家翻箱倒柜,把各自认为好的东西,都给他找了出来,送到了他的跟前。迪迪跟着叶爷爷,爷俩又去捣鼓好吃的去了。
林爷爷和姥姥汇报公司的情况,最后他提起了买房子的事情。
据他所说,近期京都处理大宅院的较多,不过由于数额过大,林爷爷等着姥姥拿主意。
至八一年底,有历史遗留问题的资本家,以及有海外关系的人员,大部分得以平反昭雪,恢复工作,返还家产。
最后平反的这批人,在十年动乱中,遭受的冲击最大。即使是后来这几年,过的也是提心吊胆的,身心备受摧残。
这些人数量虽少,可是他们的资产丰厚,除去已经毁坏流失的,剩下的就是家具和房产了。
这些人大部分都有海外关系,平反后和国外的亲人取得联系,基本上都选择了移民。他们是被吓怕了,有机会赶紧走。
既然不打算回来了,因此返还回来的院子,就准备处理了。这些人的院子,可都是京都比较好的院子,最小是三进,大的甚至是四合院群,占地近百亩。
这样的院子出手,价格即使是不高,能买得起的几乎没有,因为他们自己才是这个时代的有钱人。
虽然他们经历过动乱的洗劫,可是俗话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烂车还有三两钉。他们光是返还回来的家产,就比工资高的多。
这个时期的工资,基本上刚够养家糊口,剩余很少,一年能攒下一百元钱,就是多的。
有家底的人也不能说没有,可是这时候的人们还没有从动乱的阴影下解脱出来。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