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房子保存完整,里面的家具基本上都在,虽然改成了办公场所,不过原来的家具都存放在这里的库房里,基本上没有流失。
流失的是各种摆设和小件家具,当年抄家时,都有清单,上面大部分的东西都没有了,还回来的不到五分之一。
第451章 密室
清单上的衣物和布料,像是织锦缎和手绣品这些高档的东西,根本就没见着。
悠悠看着姥姥拿出来的清单,心疼的直抽抽,那可都是古董级的宝贝。
反观姥爷和姥姥,俩人根本没当回事。看着还回来的物品,姥姥还欣慰的说:“没想到这辈子还能看到这些东西,人啊,真的不能和命争,该是谁的就是谁的。”
姥爷给他们解释:当年抄家时,好多人家又掖又藏的,因此被打残的不少。
好多人劝姥姥,提前把贵重的东西藏起来,姥姥不仅没听,抄家时反而主动把密室也说了出来。看着密室里满满的收藏,革命小将们夸姥姥阶级立场坚定。
加上姥爷是京都出名的病秧子王爷,身子骨特差,家产又都上交了。姥爷倒是没受罪,只是充当了几次配斗的角色。
姥姥趁机提出带全家回农村的老家,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再教育,加上有关领导的斡旋,一家人才得以顺利回到了韩屯。
跟着姥姥一路走下来,悠悠转的眼花缭乱。
迪迪开口问道:“姥爷,这么大的家,得住多少人啊?”
姥爷沉思了一会,才回答:“以前啊,咱家的人可是真多,得有上百人,加上下人接近三百了。
不过他们陆续的都出去了,就剩姥爷一个病秧子。没想到一别几十年,音信全无,也不知他们在外怎么样了,都说落叶归根,算起来现在他们也都八十多了。
姥爷当年就是因为身体不好,怕魂归他乡,才没有出去,没想到老了老了,身体反而好了起来。
迪迪啊,你就是姥爷的福星,自打你出生,姥爷的病就开始好转,现在你长大了,姥爷也好利索了。”
前前后后的院子都看完,悠悠才听姥姥说这是个七进的院子,138亩土地。
姥姥带着大家进了他们口中的密室,密室的在三进正院的书房里,入口极为隐秘,没有知情人指点,绝对找不到这地方。
刘老他们看着入口,不解的问姥姥:“夫人,这密室设计的可真精巧,您要是不说,还真找不着。”
姥姥可不是这么想的,她说:“我们这样的家庭,有密室的事根本瞒不过去,等着他们拷打逼问,还不如自己主动的说出来。东西再好,也没有人命要紧,你们艾老,这身体可是扛不起他们的糟蹋。”
何老感触极深,赞叹的说:“夫人,还是您想的对,我就是吃了这方面的亏。业内人都知道我有几件书画珍品,偏偏我想差了,给藏了起来。
结果,差点被打死,作品还是被不孝的子孙给献了出来,当场就付之一炬。我这才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得不偿失啊。”
姥爷笑呵呵的说:“你们夫人还就这点好,别看从小受罪,可是人大方,只要人好她是啥都舍得。”
付老赞同的说:“艾老您说的对,夫人这几年对我们,那可是没说的,那么多的钱交到我们手里,从来没问过,任由我们花用。
不仅给我们开工资,在吃喝和穿着上,也是大包大揽,不仅如此,看病吃药,都是卫华花钱。
自从遇到艾老您们,我们老哥几个,算是过上了舒心的日子。所有认识我们的人,都说我们精神了,越活越年轻。”
刘老看着这空荡荡的大院子,高兴的说:“艾老,这下咱们的东西有地方搁了,那些紫檀的家具,都放在密室里,其他的家具,就放在这院子里。
这两年,人们的工资高了,单位开始盖家属楼,老家具笨重占地方,时兴新式的家具,处理旧家具的多了。
我们正发愁买多了没地方放,您这院子就还回来了,卫华那里的地下室也宽敞,能放不少东西。
夫人,现在跟着咱混饭吃的人可是不少,那些回城的下乡青年,大部分都在家待业。
帮着我们收旧家具和老物件,每天挣个三元二元的,比起上班来,也不差啥。
我们几个不用出门,只是在家把关收购,再就是指点工人修补一些残破的家具。”
姥姥对他们说:“刘老,你们只管放心的收,这院子我们暂时也住不着,即使搬过来住,我们家就这几个人,能住多大点的地方,大部分真得闲着。
还有,现在的那些东西,还是放到怡园那里,这里也没人,密室的事知道的不少,到底是不保险。”
一直很少说话的荣老,开口对姥姥说:“夫人,您说到这院子里没人,前几天我见到了老林他们几个。听说艾老平反了,他们都高兴的不行。
让我给艾老和您捎个口信,他们希望能再回到这院子里来,只是不知道您和艾老的意见。
现在他们都退休了,年纪也不小了,怕帮不上什么忙,再给您们带来麻烦。
几个人都说,他们从小在这里长大,一直把这里当家,把艾老和夫人当亲人。”
姥爷听了这话,赶紧的问:“荣老,您和老林他们有联系,他们几个是什么个情况?”
荣老说:“我也是出门碰上他们几个的,现在分散着住,没事干经常凑在一起,不过住的都窄处,平时都是孤零零的一个人。唉,都老了,就怕就个三长两短的。”
姥姥感慨的说:“都是一群可怜的人,荣老您给他们带个话,愿意回来的,就回来吧。
本来我们就应该给他们养老,现在虽说不比从前了,但他们那些人,我们怎么也得负责。
这院子反正是闲着,有的是地方住。回来让卫华给他们调理一下,唉,都是那年月造的孽,苦了他们一辈子。”
“好,有夫人您这句话,我专门去找他们,摊上您们这样的主家,是他们的福气。
虽说国家给他们安排了工作,可老了还真的是个问题,大伙聚到一块,至少能相互照应着。”荣老爽快的应了下来。
吃过午饭,荣老就去找人,刘老他们找了个工程队,帮着收拾院子。
既然决定住人,姥姥下午就开始布置这里的房子。紧靠着大门的东边的那个五进的跨院,被收拾出来。
第452章 王爷
不仅有自家人住的地方,还有给老林他们准备的住处,一应用品全部是新的,比给刘老他们准备的都齐全。
幸亏悠悠的商城里,各种东西齐全,娘俩装模作样的开车出去一趟,就什么都齐备了。
姥姥的喊声不断响起:
“悠悠,被子哪,去车里拿。”
“悠悠,烧水的壶放那了?”
“悠悠,咱买的面条还在车里。”
…………
悠悠看着姥姥和妈妈里外的忙活,不解的问:“姥姥,荣老他们说的老林,是咱家的什么人啊?”
“唉,本来不该给你说这些,老林他们,都是苦命人。他们的身份尴尬啊,你看过电视里的太监吧,他们就是那样的人。”怪不得姥姥提到他们,就叹气。
悠悠闻言也惊讶:“姥姥,咱家还有太监啊!电视里,他们都坏着那,心理变态,还满肚子的坏水。”
“孩子啊,那是电视里编的,其实他们全都是弱者,自己的尊严都没有了,身体又不好,处处看人脸色活着,那敢起什么坏心思。
他们从小就被人买到宫里和王府,一切以主人为主,对主人忠心耿耿。等他们来了,多接触几次,你就知道了。
孩子啊,以后你们兄妹几人一定要善待他们。即便是从前,咱们也得养他们一辈子。不然,谁会对主人死心塌地的。”
下午四点多,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个人。都七老八十的了,最年轻的也得六十多岁,看到姥爷呼啦啦的跪了一片。
“奴才给王爷请安,王爷安好。”声音苍老但整齐一致,解放三十多年了,这怎么练的。
悠悠在一旁看着,有点古代影视剧的拍摄现场的感觉。
姥爷激动啊,上前拉起带头的那人:“快起来,你们都起来。老林,十多年没见,你们还好吗?”
“好,王爷,我们大家都好,咱府里剩下的都在这里了。王爷,没想到我们还有再见面的一天。王爷啊,十多年没见,您比原来看着还好。”
姥姥和妈妈听见动静,从东跨院走了过来。这些人看到了,又要往下跪。
婉莹上前两步,把老林拦住了:“林伯伯,您老可不能再这样了,这都解放多少年了,咱都是平等的身份。
再说了,您可是看着我从小长大的,是我的长辈,论起来,该我拜您才对。”
姥姥也说:“老林大哥,您咋还是改不过来,这都新社会了,可不能再出刚才的情况。不然,我还真的不敢让你们住进来。
林大哥,当年我们一家子能顺利的回到老家,还不是多亏您们帮衬着。
那些革命小将关了你们俩月多,您们受了多大的罪,硬是挺了过来,没一个反水的。
当年走的急,也没来得及见上您们一面,我们全家都得谢谢你们。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