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容华 (寻找失落的爱情)
- 古代言情
-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 更新入库:04.11
再过几个月,可就是皇上的登基典礼和皇后娘娘的册封大典了。、
……
有宣平帝撑腰,小喜公公底气十分足实。每隔几日去一回吴公公的宅子。双腿被打断的吴公公,为了活命,不得不将积攒了多年的家底掏出来。
小喜公公十分狡猾,不管吴公公拿出来多少,都先收着再说,然后过几日再去。
不到一个月,小喜公公就从吴公公手中榨出了五十多万两银子。
粗略一算,也够支应半年左右了。
小喜公公这才松了口气。
没等这口气送完,宣平帝又下了圣旨,令小喜公公新“筹措”的银子送去户部。
小喜公公:“……”
第784章 番外之仁君(三)
有吴公公前车之鉴,小喜公公心中牢牢谨记一条行事准则。
只要是主子的吩咐,做奴才的就得一点不打折扣的领命。
所以,小喜公公再不舍再肉疼,也立刻应道:“奴才遵命。”
宣平帝对小喜公公的表现颇为满意,缓缓说道:“朕知道,内务府也缺银子。你一接手内务府,就是一个烂摊子。不过,朕身边可信可用之人实在不多。小喜,希望你不辜负朕的期盼和信任,肃清内务府,为朕管好银袋子。”
士为知己者死,绝不是一句虚言。
宣平帝这一番掏心置腹的话,听得小喜公公泪眼汪汪感动不已。
小喜公公跪下,郑重立誓:“奴才定不负皇上信任,一定管好内务府,听主子命令行事。如果他日,奴才违反誓言,就让奴才天打雷劈不得好死。”
宣平帝淡淡一笑:“不必发这等毒誓,起来吧!朕相信你的为人。朕知道,丁公公一回来,你心里一直有些憋屈。觉得朕偏心丁公公。其实,朕在心里待你们是一样的。”
小喜公公红着眼睛谢恩。
隔日,小喜公公就将还没捂热的一百万两银子送去了户部。
说起来,这也怪不得梁尚书。
内务府掌管的是宫中用度。户部国库却得负责所有官署衙门的用度。别的紧一紧也就罢了,总不能连官员俸禄都不发吧!
万幸今年赈济得力,受灾的郡县百姓领了米粮衣物,很快安定下来。没再闹出什么民乱来。否则,又得出动大军前去镇压民乱,粮草辎重军饷什么的,又得让户部众人头秃了。
经此一事,宣平帝的仁君名声也传了开来。
京城百姓们提起仁厚爱民的年少天子来,纷纷要竖起大拇指赞一声:“有这样的好皇上,大楚的百姓都有福了。”
宣平帝登基一年了。
这一年里,宣平帝没做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便是君臣之间的较劲纷争,也被控制在一个小范围里,中低等官员都未被波及。
宣平帝唯一坚持的,是减免田赋和取消抽丁入伍。
这两条,和普通百姓密切相关。田赋少了,百姓们辛苦耕作就能养活一家人。取消抽丁入伍,意味着百姓们不必忧心丈夫儿子上战场送命。
只这两条,足以令人心安稳下来。
大楚依然要养兵。没有强大的武力,不足以震慑关外野心勃勃的游牧民族。也不足以维持大楚江山安稳。
小股的民乱和匪徒,当然还有。大楚原有的士兵足以应付了。
武将势力大幅缩减,文臣势力慢慢见涨。不过,宣平帝并未一味抬举文臣,对武将也多有安抚之策。
朝堂势力,在这一年的重新洗牌后,再次达到了一个微妙的平衡。
……
这一年五月,朝中举行了天子登基典礼。
时隔一年有余,迟来的天子登基大典大概是大楚建朝以来最寒酸的一回。因为朝廷很穷,内务府也一样很穷……
听闻登基大典花费的银子,有大半都是裴太后的私房体己。
便是对天子有些不满的卫国公靖国公,私下里也得感慨一声:“天子仁厚,是万民之福,也是朝中百官的福气。”
“是啊,先帝穷兵黩武,大楚民不聊生,四处民乱,绝不是什么好征兆。新帝登基才一年有余,朝堂就有了新气象,百姓们也能休养生息了。”
百姓们的要求其实一点都不高。有衣穿有饭吃,能活得下去,就不会生乱。他们不关心坐在龙椅上的人是谁。谁让他们过安稳日子,谁就是好皇帝。
坐在龙椅上的天子,也不能过于情急改革之类,过犹不及,政令温和一些,田赋少收三成,取消抽丁入伍的规定。百姓们能喘过气来,一年一年,日子慢慢就好起来了。
宣平帝年纪虽轻,对这一点却看得很明白,做得比众臣期待的更好。
卫国公和靖国公从一开始的心中耿耿不快,到现在不得不慢慢适应文官武将并重的事实。
当然,要想他们掏心掏肺,还远的很。
混迹了官场几十年的老狐狸,绝不是一句“仁君”之名就能彻底收服的。
这一点,宣平帝也看得很明白。
好在,他半点也不急。
“父皇在世的时候,曾教导过我。臣子们和龙椅上的皇帝,立场从来都不一样。君强则臣弱,臣强则君弱。”
在程锦容的精心调养下,宣平帝气色红润了许多,说话也有了中气:“治大国如烹小鲜,万万不能心急。对待臣子们,既要爱惜,也要提防打压。文官武将不必一条心,彼此有些隔阂,互相较劲争锋,才是常理。”
“朕身为天子,要做的是平衡朝堂,令臣子们俯首听令,政令通行。一年两年,三年五年。朕还年轻,日后有的是时间。”
程锦容一边为宣平帝施针,一边听年轻的天子喋喋絮叨,倒也有趣。
宣平帝也冲程锦容一笑:“这些话,朕平日时常思虑,不能随意说出口,实在憋闷的慌。也只有对着你才能说一说了。”
脱下厚重的龙袍,他只是个十六岁的少年郎。
这个年纪的少年,正是踏马赏花吟诗作对性情最是浮躁冲动的时候。他却得肩负起天子重任,在人前收敛起所有的犹豫彷徨迷茫,要展露出天子的沉稳和果决。
“真是难为你了。”程锦容轻叹一声:“这般年轻,就得担当重任。”
宣平帝黑眸中闪起笑意:“这是我自己选的路,再辛苦也得走下去。好在我身边还有母后有你,还有皇后。有许多忠心的臣子和内侍宫人,还有忠于我的御前侍卫们。一想到身边还有这么多人,我心里就踏实了。”
宣平帝如此坚强乐观,程锦容心中满是温暖和喜悦:“你真的长大了。”
宣平帝咧嘴一笑,黑眸中闪着愉悦的光芒。
他终于从丧父的悲痛和兄长们联手刺杀自己的阴影中慢慢走了出来。渐渐恢复了昔日的坚强乐观。
以后,他要开启属于自己的时代。
第785章 番外之婆媳
一个月后,宫中举行了皇后册封典礼。
大楚建朝以来,册封过数位皇后,梁皇后是最年少的一个。
裴太后默默看着一身正红色凤服的梁皇后,脑海中闪过的,是十几年前的自己。
当年她满心绝望地做了亲姐裴婉清的替身,册封皇后那一日,她穿着正红色宫装,戴着沉重华丽的凤冠,一众诰命夫人齐整地跪在她面前行礼。可她的心里没有半点喜意。
看着身侧霸道冷厉的宣平帝,她更是一阵阵窒息。
往日痛彻心扉的回忆,此时想起来,在痛苦中夹杂了一丝淡淡的温暖和甜意。
往后余生,她也只有靠着这些回忆慢慢活下去了。
裴太后暗自唏嘘感怀,面上一直维持着端庄得体的微笑。
她是大楚太后,是当今天子的母亲,是世间身份最尊贵的女人。便是梁皇后,在她这个婆婆面前,也得恭恭敬敬。在众人面前,她得有一朝太后的风范和体面。
册封礼行完后,梁皇后在裴太后面前跪下,行了叩拜大礼:“儿媳梁氏,见过母后。”
裴太后挥去所有纷乱的思绪,含笑道:“免礼,平身。”
然后,便令宫人将代表着皇后地位和权柄的凤印拿了出来。那一方凤印,不过小儿拳头大小,放置在檀木锦盒里。
“今日行过册封礼后,你就是大楚皇后了。”裴太后温声道:“这凤印,哀家今日就交给你。后宫事务也一并都交托给你。哀家以后也可以享享清福了。”
梁皇后一脸诚惶诚恐:“母后,儿媳尚且年少,对宫中事务还不熟悉,难当重任。恳请母后收回凤印,继续掌管宫务。”
裴太后微微一笑:“你不必惶恐。后宫其实和内宅差不多,就是人多了些,事情多一些,看着你的人也多一些。谁也不是生来就会掌管后宫打理宫务。”
“你先接了凤印,慢慢学着,自然就什么都会了。”
“有什么不懂不会的,只管来问哀家。哀家又不会藏着掖着,难道还能不教自己的儿媳?”
最后一句,说得颇为风趣。
众太妃一同善意地笑了起来。
梁皇后既感激又感动。
她进宫一年,对裴太后一直敬畏有加。裴太后看似温和好脾气,实则外热内冷,想和她贴心贴肺绝不是易事。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