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容华 (寻找失落的爱情)
- 古代言情
- 作者:寻找失落的爱情
- 更新入库:04.11
郑清淮朱启瑄又哭了一回。
……
贺祈走后,郑清淮朱启瑄夫妻两人去了晋宁侯夫人的寝室。
晋宁侯夫人哭晕了过去,请了大夫来施针,天黑之际才悠然醒转。一睁眼,看到满面凄凉的儿孙们,晋宁侯夫人顿时悲从中来,哀哀戚戚地哭个不停。
晋宁侯世子跪在床榻边,红着眼哽咽道:“母亲,我们明日就要启程离京。趁着今夜,收拾些惯用之物吧!日后也能做个念想。”
晋宁侯夫人哭了一场,此时勉强振作起来:“什么惯用不惯用的,都抄家流放了,还有什么可讲究的。易碎的玉器一样都别带,带些值钱又结实的金银之物。到了边关缺银子了,也能随时换成银子花用。”
有心情考虑日后生活了,可见还有一口心气,能撑得下去。
晋宁侯世子这才放了心。
晋宁侯夫人又叫了郑清淮上前。
往日不成器的纨绔子,这几年间颇为奋进,做了御前侍卫。可惜晋宁侯一下天牢,郑清淮就丢了差事前程,被关在府里一年多。
“清淮,”晋宁侯夫人声音低哑:“今日贺祈来宣旨,可对你说了什么?”
郑清淮低声将贺祈说过的话道来。
晋宁侯夫人松了一口气,目中露出欣然快慰:“好。有贺家照拂,我们日后在边关的日子也能好过一些。”
顿了顿又道:“郑家是被流放的罪臣,你大哥是郑家嫡长子,也是正经请封过的世子。你父亲死了,你大哥就是郑氏一族的族长。不过,郑家人想挣扎求生,殊为不易。你得全力帮一帮你大哥。”
郑清淮点点头。
“平国公年纪也不小了。再过几年,贺祈就会承袭爵位,去边关执掌边军。到那时,你也别脸皮薄不好意思,厚着脸去谋个差事。以贺祈为人,想来不会不应。等你日后有了前程,再提携你兄长胞弟。”
“我们郑家日后如何,就得看你了。”
这些话,如千斤重担落在郑清淮的肩头。
郑清淮心里沉甸甸的,还有些茫然无措。一路沉默着回了院子。
朱启瑄收拾了大半夜,将陪嫁的那口大樟木箱子塞得满满的,心里才踏实了一些。她忙着收拾东西,郑清淮帮不上忙,却也没睡,就这么默默地陪在一旁。
朱启瑄见活泼嘴欠的夫婿这副模样,颇为心疼。
她走上前,搂住郑清淮的脖子,将头依偎进他的胸膛里,无言地安抚着他。
郑清淮用力搂紧了怀中的妻子,哑然低语:“启瑄,母亲今晚对我说了很多话。我听了之后,心里很不是滋味。”
“我和贺三是自小的交情。我们郑家落了难,贺三暗中照拂,我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可母亲还打着过几年让我谋差事挣前程的心思。还说郑家日后如何,就要靠我了。我思来想去,总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
他不愿用好友间的情谊来换取前程。
更不愿用这等手段为郑家人谋取好日子。
朱启瑄抬起头,和郑清淮对视:“你的心思,我都明白。说实话,我也不愿你张这个口。”
“表哥愿意帮我们,那是表哥对我们的情分。可表哥不欠你我什么,更不欠郑家什么。我们要知道感恩,更要知足惜福。”
“如果我们仗着这点情分,屡屡让表哥为难。那我们成什么人了?”
郑清淮心思霍然敞亮:“你说的对。母亲说的话,我听听就罢了。反正,我绝不会照着做。”
……
第789章 番外之庶人(一)
隔日,郑氏一族数百人在数百御林军的“护送”下离开京城。哀哀戚戚的哭声不绝于耳。
晋宁侯夫人哭了一整夜,身体虚弱无力,没走几步就昏倒了。很快被抬上了木板车。郑清淮和朱启瑄的儿子还小,也被抱上了木板车。
其余人等就没这样的待遇了。只能拖着沉重的步伐慢慢前行。
一想到要这样一直走到遥远的边镇,绝望立刻从心底蔓延开来。
纵然有再多的心理准备,真到了这一刻,郑清淮也觉眼前一片晦暗无光。
倒是朱启瑄,平日里娇蛮任性,此时却表现出了将门贵女的坚韧。她一边照顾着婆婆和儿子,一边安抚哭哭啼啼的妯娌们。
“都别哭了。我们能安然活着,已经是有福了。皇上格外开恩,还准我们带了些金银细软。以后到了边镇,也不至于缺衣少食。”
“哭鼻子抹眼泪,毫无益处。倒不如留些力气,慢慢前行。”
“婆婆身体弱,需要人照顾。孩子们都还小。只要我们自己坚强起来,才能做他们的主心骨。”
晋宁侯夫人听到这一席话,不由得睁开眼,看了儿媳一眼。
郑家子嗣兴旺,嫡出的儿子就有四个,再加上庶子,共有六个。一个个都已娶妻生了孩子。
郑清淮排行第三,在兄弟中排行不上不下,嘴又欠,说话从不讨喜。平日里她并不如何看重这个儿子。对朱启瑄这个儿媳也十分寻常。
不过,郑家如今遭难流放。日后要仰仗贺家的地方多的是。朱启瑄和贺祈是嫡亲的表兄妹,只这一层关系,她就得对朱启瑄另眼相看。
更何况,朱启瑄的亲爹还好好地做着平西侯,堂兄朱启珏更是当朝驸马。
晋宁侯夫人轻声张口道:“朱氏,我想喝水,你到车上来伺候我喝一些。”
朱启瑄在妯娌们羡慕的目光中上了木板车,伺候着体弱的婆婆喝了半碗温水。没人催促,朱启瑄大可继续留在木板车上。正好歇上一歇。
谁也没想到,朱启瑄很快又从木板车上下来了。
真是傻瓜!
几个妯娌心里暗自嘀咕。
朱启瑄视若未见,随着木板车慢慢往前走。
吃苦的日子还在后边。从今日起,她得尽快适应才行。
……
相比起晋宁侯府的惨淡,镇远候府就幸运多了。
一来,被关了一年多的镇远候安然无事地回来了。
二来,镇远候是被削爵降职去守皇陵,魏家人无需抄家,也不必流放。
虽说要搬迁出京城,家业还能带走一大半。今后荣华富贵是没了,衣食富足倒是不愁。说不定,日后还有东山再起的机会。
宣平帝的圣旨很快到了魏家。责令魏氏一族在五日里离京。
五天时间,说短不短,说长也不长。接了圣旨的魏家人顿时忙碌起来。宅子铺子田庄之类,一时半会不好处置,所有能带走的东西都得带走。
魏氏匆匆回了娘家,见了镇远候,顿时泪水长流。
镇远候经过这一场磨难,整个人愈发冷静沉稳。
他对性情温软的长女说道:“别哭了。比起郑家,我们魏家已是十分幸运。皇上宅心仁厚,没有枉杀无辜。对我的处置也是秉公决断,没什么可伤心的。”
“以后我去皇陵做守将,手下还有几百个士兵。魏氏一族就在皇陵附近的村落里安家。大富大贵没有,吃穿倒是不愁。”
“皇陵也不算太远,一来一回四天路程。你以后想念亲爹亲娘了,就来见我们。”
这路程,确实不算远。
魏氏慢慢擦了眼泪,轻轻点头:“父亲说的是。不管如何,父亲能保住一条性命,便是最大的幸事了。”
也就是新帝仁厚,换了先帝,魏氏郑氏两族都没活路。
镇远候又低声叮嘱:“你嫁到贺府,就是贺家妇。魏家遭难,牵连不到你头上。不过,日后娘家不能给你撑腰了。你在贺府安分守己地过日子。”
魏氏红着眼点头应了,过了片刻问道:“不知皇上打算如何处置四皇子妃。”
四皇子妃魏芳华,是镇远候的女儿,是魏氏嫡亲的妹妹。姐妹两个感情亲厚。魏氏一直忧心牵挂着亲妹妹的安危。
镇远候苦笑一声:“我自顾尚且不暇,也实在顾不得她了。只盼着皇上不要生什么斩草除根的心思,能留她们母子的性命。”
魏氏目中含泪,低声哽咽:“是啊,只要人活着就好。”
宣平帝可以放过魏家,绝不会放过联手刺杀自己的大皇子四皇子。几位皇子妃和皇孙皇孙女的性命,也都在天子和太后的一念之间。
……
五日后,魏氏一族全部离开京城。
传承了百余年的镇远候府晋宁侯府,都被摘下匾额。朱门上被厚重的铁锁锁着,门缝上贴上封条。
紧接着,天子下了圣旨。
大皇子四皇子犯下刺杀恶行,罪不容赦。念在手足一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从即日起,将大皇子四皇子从宗室里除名,贬为庶人。终身圈禁在宗人府里。
一众皇子妃皇孙皇孙女,也一同被圈禁。
这一道圣旨一下,众臣心里最后一块石头也落了下来。
大皇子四皇子是死是活,其实已经没什么人关心了。不过,年少的宣平帝最终没有杀自己的亲兄弟,而是将他们终身圈禁。可见新帝是一个仁厚明君。
相比起宣和帝的嗜杀,宣平帝堪称宽厚至极。
魏氏听闻这个消息之后,又哭了一场。这一回是因亲妹妹躲过死劫而喜悦。
不管如何,能活着就好。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