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侯道:“从京城来,还算安稳,进了附近,反而没有山匪水寇了。”
那小商户松了一口气,道:“想必这儿靠近晋阳,没人敢作恶,不然漕运上的人也饶不了他们的。”
其它人皆附合道:“这个小镇就是靠着漕运和这个码头才发展起来的,他们哪里敢作乱?!你呀,尽管放心,他们再作死,也是不敢得罪漕运和晋阳的,都安份的很。”
“是么?!想必晋阳漕运必是管的紧的。”小商户笑嘻嘻的道。
“是啊。”其它靠岸的商户道:“其实到了那边进货更便宜些,可是我却怕挤,若是能挤,说不定还真能抢到不少来,可没这个体力,年纪大了没法子……”
众人笑呵呵的道:“在这边进一进货也是一样的,也少了折腾,多少一趟能赚一回,就不去那边挤了。”
众商户聊起来,定远侯细听着。
“马上快过年了,这可是最后一趟了,待走完了货,回家过了年,过了十五再来了……”
“各家各商户都得封号了,待到过了年才开喽,今年托晋阳的福,到了年底盘个账,也算是赚了不少……”
众人都笑了起来。
定远侯忍不住问道:“晋阳这么挤?!”
“客官是不知道,晋阳那边,嗨,人山人海的,客官去了就知道,我们就不提了,不过过了年,我还真得去凑凑热闹,听闻晋阳有一条龙入驻,今日不同以往。”
“是吗?!”众人好奇起来道:“有谁见过的?!都说说看……”
众人都说只听过,没见过。
定远侯拧了下眉头,正说着,那小二拎了一箩筐的果子过来了,递到定远侯手里,道:“这个气候,只有桔子和枣子最多,其它的也有一些,不过很贵,我就没买了,客官尝尝这味甜不甜?!”
定远侯掂了掂道:“这么沉,怕有不少吧?!”
“快十斤呢,嘿嘿,多亏了过往商户的福,都是从南方运来的,价钱也比往年便宜不少,不然这种东西,平民人家哪吃得起?!现在倒是常见的了,有时候有人在船上耽误了,运过来的时候东西不太好了,便在码头上直接发卖,我们都是一大箩筐的买,那更加便宜些,留着自家做做枣泥糕,泡泡干枣茶却是极好的。”
“多谢你了,”定远侯知道他没坑自己,便又掏了一小块递给他道:“拿着吧,过个好年!”
小二大喜,道:“多谢客官,客官过年大吉。”
定远侯要上船了,便唤人将船给划了过来,定远侯上船正准备划走,却听见一个极苍老的声音喃喃道:“请问小哥,还有多远到晋阳城?!”
定远侯吃了一惊,回头一看,不是齐尚书是谁?!
第600章 孤臣
两人皆姓齐,却不是本宗,在朝中也少有来往,两人很少有私下交际的时候,却万万都没有料到会在此处相遇。
齐尚书的人名却不叫尚书,只是做了多年的尚书令,尚书已经成了他的浑号了,久之,人们都忘了他的本名是什么。
他只是个执着的固执的官,也没有人在意他曾经叫什么,真正在意什么。
“老大人何以在此?!”定远侯上前道。
“侯,侯爷?!”齐尚书认出了他,顿时也是骇了一惊,脸色微变,道:“你,你何以在此。”
齐尚书带着忠仆老黄,只坐了一条小破船,实在是可怜极了。
只怕他早早的就从京城出发,到现在才到了这一处,这一路上怕是一直在江上,还不知道京城发生的事呢,定远侯到了此时都不忍心告诉他发生的一切了。
齐尚书一身旧衣,老黄但是佝偻着身子,缩着恨不得成一团取暖,在寒风之中,十分可怜。
定远侯想他造福世人,却该得的封赏和善待一概没有,不禁一阵心酸。
“老大人,请到我这船上来说话,”定远侯道:“老仆,你也来。”
说罢便扶着他们二人上了自己的船,一面用绳子将他们的船扎在了自己船后面,慢慢的飘到江岸中心了。
三人一时之间竟是沉默着不说话。
两条船都不怎么快,也没有人顾着划它们。只是停在江水中间,看着来来去去的船只,一径沉默着。
定远侯将炭火拨的旺了些,又找了件斗篷给齐尚书披上了,拿件厚袄子给了老黄,道:“捆上吧,来烤烤火,说说话,晋阳不急着去,反正也就一日的路程了,不着急。”
老黄应了,他一向话少,将棉袄捆在身上,坐在火边烧着茶水,沉默着给二人续茶。
齐尚书这一路行来并不容易,脸色有点苍白,水路虽比陆路好过些,但是却易晕船,尤其是对老人家而言,所以一路走走停停,累了也不过是睡在船上,并没有多余钱财住客栈。
虽然当初王谦给了些家财与他,但这一路,他都接济了穷人,所剩的实在是少的可怜。
定远侯将橘子和枣子胡乱掏了一大捧出来,放到炭火边上烘热,递到二人手中道:“刚买的,吃一些……”
齐尚书想说声谢谢,却又不知道怎么说,便只能道:“这里好像很富庶,还能买到这些,这冬日里,能存到这些果子,算是极好的去处了……”
“这得多亏了晋阳的水运,和发达的商运,不然这些东西哪里买去,这么一大筐,用不了到三钱碎银子……”定远侯道:“在京城,怕是三两都买不着吧。”
齐尚书骇了一惊,又一径沉默下来。
定远侯见他不忍问,倒是自己先说了,道:“老大人只怕很早就离京了吧?!我们都不知呢?!”
“嗯,两个月前就收拾了行囊出京了,只是我一向不与人来往,也没人知道,陛下也没有再派人盯着我,”齐尚书道:“所幸还是很幸运,一路皆没有遇到惊险。”
也可能是因为船太破,都没人拦着去抢。
定远侯道:“怪不得如此,老大人走后,陛下疯了,说是能见鬼,又得了心疾,说要挖了怀彰公主的心吃,就能得以好转,便计划去祭天,顺道除去太子,太子早有准备,逼宫兵变……”
短短数语,全是刀锋,齐尚书听的脸色微变,骇然大惊的抬头看着他。
“陛下被困京外,发兵于诸郡,诸郡皆不应,北郡欺人,只给两万残兵,我带着去打京城,自然大败,陛下心疾发作,已经回京没了……”定远侯喃喃道,“太子登基,老大人不知吗?!”
“陛下,没了?……”齐尚书身子一歪,两行浊泪已经下来了。
定远侯不忍,扶住他,道:“北廷新帝即位,已经是新的一代了……”
齐尚书哆嗦着半天都说不出话来。
定远侯叹道:“老大人都已经决定去投奔晋阳效力,还在乎陛下吗?!”
“虽打算另奔明主,可是,终究有旧情,突然就这么没了,心里不好受……”齐尚书道。
定远侯道:“但至少也给了大人减轻心理负担的理由。”
“难怪侯爷在此流落……”齐尚书叹道。
“新帝还未发追剿令,我现在是个流落在外的孤臣,”定远侯苦笑了笑,道:“老大人何时准备来晋阳的?!”
“不久前,就是想来看一看……”齐尚书道。
“可也知道,来看了便不会再回去了,”定远侯看着他船上的行囊道。虽然都是些旧衣旧物旧被,还有一些书,却是他们的满身家当。
“嗯,想着得用便用,不得用,便找个埋骨之乡,都老了,怕也不会被陛下所用的,不抱这个妄想了,现在陛下都没了,就更没有了……”齐尚书喃喃道。
旧主已死,两个旧臣此时却心中满含悲伤。有一股说不出的难受。
“对了,侯爷呢,也去晋阳吗?!”齐尚书道。
定远侯摇了摇头,道:“家眷尚在京中,新帝虽未发追捕令,可是一旦为晋阳所用,只怕我所有家眷的人头全会寄来晋阳了,我不能不顾他们……所以,来一趟,只是为了来看一看,以后还是要回京城的,不管是做官,还是做奴,或是为囚……”
齐尚书听的满是感慨,道:“既然来看,便是有心。”
“对晋阳,倒是无心,有心的是,早些年做的一段错事,遗落在此的一个孩子……想来看看他……”定远侯道。
齐尚书一怔,道:“没想到其中还有这么一段缘故。”只是既然能来,便说明,心中也是有隐隐的希冀的吧。
心中长了翅膀,只怕此时未能察觉。
但是该在哪儿的臣子,最终都会去往哪儿的,这一点,怕是上天注定的。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