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稍作停顿,转头对代王说道:“贤惠翁主与你无冤无仇,却险遭毒手。代王是不是应该向贤惠翁主赔罪认错?”
话音一落,房间里顿时安静异常,贤惠翁主与代王都愣在了那里。这时代王忽然转过身,面对贤惠翁主鞠躬拜道:“我知错了,犯下大错!我大胆包天,悔不该对圣上的女人动手,请翁主宽恕!”
贤惠翁主仿佛听见“嗡”地一声,觉得头脑有点昏昏沉沉的,一时没说出话来。
而面前的代王仍旧弯着腰,抱拳鞠躬站在那里,一脸诚恳的样子。
她终于开口用口音生涩的汉话道:“你犯下大错,便听圣上发落罢!”
贤惠翁主一边说,一边看着朱高煦,她只觉得自己的脸越来越烫,情绪渐渐激动起来。原先她见朝鲜国国王,心头也是很怕的,更以为自己是联姻工具、任人支配;不料来到大明朝,似乎不是她想的那么一回事。
这时朱高煦挥了一下手,甲士便把代王押了出去。
贤惠翁主转头看了一眼,又回过头来柔声道:“那天圣上提起代王的事,臣妾以为是开玩笑的……”
“君无戏言,朕若是总骗你,你以后怕是不信我了。”朱高煦道。
贤惠翁主低声道:“臣妾哪敢?”
朱高煦笑道:“代王所作所为,本来便对不起你,认错是应该的。你消气了么?”
贤惠翁主的脸很红,一时间不知该如何回答。
朱高煦等了稍许,又道:“朕也要向你道歉,让你们白走了这么远路。明日一早,便叫礼部官员安排你们去京师。朕要率军北进了。”
贤惠翁主的心头有点乱,听到要分开了忽然很难受,她忍不住大胆地抬起头,脱口道:“臣妾想陪着圣上北征……曹公公说,圣上身边没有贴心的人服侍,不知臣妾能不能做好?”
朱高煦上下打量了一番娇滴滴的、穿着长袍的贤惠翁主,沉吟道:“北方是苦寒之地,除了荒草,便是隔壁。你能受得了?”
贤惠翁主毫不犹豫地用力点头道:“只要圣上在,臣妾不怕。我还有别的衣裳,也会做不少事呢。”
沉默了一小会儿,朱高煦一拍大腿道:“好!”他转头对曹福道,“让礼部的人、先送朝鲜国使节等人去京师。待朕北征班师之后,再召见他们商议国事。”
曹福抱拳道:“奴婢遵旨。”
曹福出去之后,贤惠翁主更不拘谨了,马上便轻快高兴地说起话来:“臣妾听说漠北荒芜,少见人烟。圣上为何要亲率大军,前去征讨?”
朱高煦指着方桌旁边的条凳,温和地说道:“坐下说话。朕来告诉你。”
贤惠翁主轻轻在条凳上坐下,一副兴致勃勃的样子,眼神有点迷离。
朱高煦看了她一眼,耐心地说道:“朕只是想让那些草原上的部落明白一个道理,抢劫杀戮是不对的。”
贤惠翁主听到这里,差点没忍住笑出来,她红着脸道:“臣妾虽年纪不大,可已懂事了呢……”
朱高煦却一本正经道:“但是北方部落,或许真不懂这个道理哩。他们应该是认为袭扰劫掠、理所当然!说教是没有用的,唯一的办法是让对手感觉到切肤之痛,感受到做错了事、一定会付出代价!那时候讲道理,才会成为道理。”
贤惠翁主轻轻点头称是。
他想了想,又道:“原先咱们汉人也是一些部落,与蒙古部落没多大区别。如果部落里的族人,总是被别人欺凌杀戮,作为首领应该怎么办?先祖黄帝已经告诉后人了,得拿起石头木棍,要反抗、反击!
而今我们有了铁甲、利刃、良马,有了火器、大炮,但是道理,还是原来那个道理。
以前的首领,须得用实力证明他能保护族人,能让族人生存下去。现在的皇权更加复杂,但皇帝想要得到天下人的真心拥护,还得设法让人们相信、他能做到那些事。所以即便敌人远在数千里外的不毛之地,朕也要去惩罚他们!”
贤惠翁主听罢,喃喃说道:“我们朝鲜国都说君臣父子、儒家孝道,说是学习大明礼仪。不想大明圣上却是这般说法……”
这时朱高煦好言道:“来日方长,以后你封了庄妃,会更加了解我。对了,德嫔住在门外左边的房间里;今晚贤惠翁主就到右边那间屋子住、彼此好有个照应。朕还有一些事,要赶着明日拔营之前做完。”
贤惠翁主听罢,知趣地起身道:“臣妾告退……明日一早再来服侍圣上。”
朱高煦点了一下头。
这院子显然是此地村民的宅子,地方十分简陋,不过仍然比帐篷里宽敞。贤惠翁主见天色已晚,便暂时没去见那个德嫔,犹自来到西边的卧房里安顿。不多时,一个宫女也来了,自称是服侍贤惠翁主的人,闺名叫腊月;大概是腊月间生的罢?
在这陌生的地方、简陋的村子里,晚上的凉风呼啸,声音很是吓人。
贤惠翁主的床靠着院子那边的窗户。夜深的时候,她从被窝里爬起来,从窗户缝里瞧斜对面的窗;当她见到了朱高煦那间屋里亮着的灯光,便莫名地安心了许多。
第六百八十章 征程
次日一早,明军北征大军将士、壮丁近三十万人(实数)开拔。此起彼伏的号角声中,羊河与清水河之间的辽阔大地上、行进的人马仿佛一片人海。
红彤彤的朝阳悬在天边,大地上却洒着黄色的阳光。斜照的阳光下面,万物的颜色饱和度很大,将士们身上都仿佛笼罩上了一层橙黄的颜料。
无数的头盔涌动,放眼望去很多宽檐铁盔,与北边的边军不太一样。因为过半的人马是从京师调集的军队,南方多雨,头盔都是宽檐。
马蹄声、与宏大的脚步声混在一起,天地间响彻着一片浑厚的“隆隆”噪音。
“咻!”空中传来一声高亢的鹰鸣。
朱高煦手里拿着缰绳,闻声抬头看着高远的蓝色天空,便看见了一只盘旋在天上的鹰。
这种鹰叫海东青,辽东出产,据说能够侦查敌情;辽东官员在奏章里吹嘘,号称海东青训练之后、甚至分得清敌我不同的旗帜。不过之前训鹰人表演的时候,朱高煦发现其可靠度比较低,聊胜于无罢了。
只有熟悉海东青的训鹰人,才看得懂、听得懂海东青的“语言”。朱高煦是完全不懂的,不过他可以断定,隘口关(张家口)以南不可能有敌情;所以他猜测,刚才那声鹰鸣并非敌情预警。
或许海东青在上空、俯瞰到大地上浩荡的人马,被场面震惊了,发出的一声惊叹罢?
除了海东青这种玩意,朱高煦此次北征还做了别的准备。指南针、罗盘等自然不提……还包括有从海军舰队调来的技术官吏,他们能用牵星板、九星图等工具进行位置定位,这些都是海航的时候用到的东西。
那些东西朱高煦看了很久、愣是没完全搞明白;但是他清楚是干甚么用的。大致就是几种粗糙的经纬定位手段,以京师为中心、确定当时位置与京师的大概距离和方向;然后利用地图,算出所在的地方区域。
除此之外,随军有不少蒙古人,他们是天然的向导。
大明之前的朝代、就是蒙古人建立的元朝。至整个洪武年间,明军多次与蒙古人大战;在历次战争中,明军俘虏了大量蒙古人。最多的一次,捕鱼儿海之役、明军一次便抓获了近十万蒙古人!
甚至在“靖难之役”时期,朱高煦麾下一个部将叫鸡儿的,便是蒙古人。这回也在军中。
因此明军要找认路的蒙古人,已是非常容易……
朱高煦张望了一番周围的行军景象,寻思着:这次北征,应该不会迷路,也几乎没有覆灭的危险。
毕竟现在的蒙古,早已不是成吉思汗时期了。他们不仅四分五裂,而且以当前的人口和兵力,恐怕对付实名造册二十五万规模的大军、几乎毫无办法。
且此时的明军军队,并非王朝末年时的乌合之众,据有相当的战力!即便是让蒙古军占据一切地利围攻,也不太可能啃得下来如此庞大的军队。
于是他认定:这次出征,能不能抓得住鞑靼军队,才是最大的问题!
身披重甲的朱高煦十分敏捷,一下子便踩到马镫上翻身上马。他提着缰绳,回顾左右道:“不管怎样,此番咱们定要找到一股鞑靼人,将其歼灭,以震慑北方!”
诸将纷纷拜道:“臣等谨遵圣旨!”
近三十万人,有各种武钢车、骡车、驴车、马车、独轮车,携带着火炮弹药、大批粮秣辎重。不过隘口关以南这片地方,平坦开阔,大军得以摆开行军,仍然保持着日行军四十多里的速度。军队当天下午便通过了隘口关。
隘口关的正北面是大山,人马遂走西北方向、从山势较平缓的地区绕行,只消一天之后便能到兴和守御千户所(张北县)了。从这里开始,明军将很快进入蒙古部落活动的地区。
兴和所,现在是明军占领,那里有一个千户所军镇。但在洪武年间,此地有过反复争夺;去年底那个千户所也没起到抵御蒙古骑兵的作用……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