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楚臣 [校对全本] (更俗)


  李普抵达金陵后,派人将请罪折子送入政事堂,就自囚于昌国公府;皇后李瑶也自囚于碧玉宫。
  过去大半个月,朝堂每有大的事情需要决断,都是沈漾、杨致堂等参政大臣在政事堂商议出一个结果之后,再分别到崇文殿及长春宫找延佑帝、太后请旨下诏,然后以政事堂制书的形式颁布军政命令。
  这算是由政事堂代行政事。
  之所以会形成这样的局面,主要是朝堂之上对太后以怎样的名义还朝,存在巨大的分歧。
  新帝或年纪幼小,或体弱多病不能署理政事,或暴病而亡新帝未立,或桀骜失德,为群臣所厌恨,这时候太后站出来临朝称制执掌政事,是自古以来就有很多例的事情。
  李知诰、韩谦皆是奉太后手诏调兵遣将,太后还朝已成定局,但大楚此时所面临的情形,跟历朝历代的旧事还是有很大的不同。
  陛下虽然急躁了一些,猜忌臣下不能尽信之,江淮形势之所以骤变,这可以说是极关键的一个原因,而不能将罪责都推到李普的头上,但杨元溥总体上说却不能说是昏庸暴虐之君。
  杨元溥从出宫就府到登基继位以来,所行所为都可圈可点,甚至还能算得上有为之君,在大楚军民之间的声望也并不低。
  更关键的一点,陛下作为太后与先帝唯一的子嗣,宗室之中没有替代者,也压根没有谁会想过行废立之事。
  这时候即便说一定要请太后还朝,但倘若说要将陛下踢到角落里去,不要说杨致堂、沈漾了,郑榆、郑畅、周炳武、杜崇韬等一干重臣都不会愿意。
  拖延到这日都没有一个定论的分歧,主要还是集中在太后以怎样的名义还朝,这背后有着极大的区别。
  还朝通常有两种形势:
  一是摄政,也就是代理朝政,可以说暂时先以养病的名义,将杨元溥撇到一边去,朝中大小事皆由太后下诏颁行。
  另一个是辅政是辅佐朝政,朝政大小事主要由太后统领诸臣商议决定,但最终还是要陛下拟旨颁布政令。
  长春宫那边当然希望是前者,这样才能称得上大权在握。
  郑榆、郑畅、张潮等人与太后一系关系亲近,对太后最终以是摄政,还是辅政的名义还朝,并没有太多的坚持,也不觉得会伤害到他们的利益。
  唯有沈漾、忠于杨氏宗室利益的杨致堂,以及跟太后一系没有什么瓜葛、却警惕晚红楼势力过度膨胀的周炳武、杜崇韬等人,则是坚持以辅政的名义请太后还朝,也希望最大限度的限制住太后一系所能掌控的权力。
  这件事坚持不下,太后则留在城东的长春宫,不肯回到金陵城去。
  也是亏得韩谦、李知诰掌控力够强,也亏得淮东自成一系。
  要不然的话,实在难以想象在朝堂如此混乱的情形下,江北兵马军心没有陷入彻底混乱之中,竟然还能够及时稳得阵脚,不被占尽优势的敌军所趁。
  政事堂代行政事,维持朝堂的日常运转没有问题,但涉及到对昌国公李普的问罪以及皇后李瑶的废立,杨致堂、沈漾、郑榆等人怎么都不能越俎代庖、擅议此事,问题的焦点又回到请太后还朝这事上来。
  李普返回金陵的次日,沈漾也知道事情不能再拖延下去,只能硬着头皮在政事堂召集枢密会议,再提太后还朝之事。
  沈漾、杨致堂甚至都做好让步的准备,却不想一直没有在这事表态的韩道铭公开站出来说道:“陛下年轻气盛,行事难免有些急躁,但陛下起于危困,历经磨难,主持荆襄、削藩诸战,又率诸路兵马驱逐叛军,收复金陵,皆有明君气象,历朝以来也无多少君王能胜之,请太后还朝辅佐朝政,应该便足够了……”
  “……”韩道铭的表态令沈漾、杨致堂等人都极为吃惊。
  韩道铭之前没有表态,所有人其实都理所当然以为他代表韩家,应该与韩谦的立场保持一致,应该支持太后摄政的坚定支持者。
  谁能想象韩道铭这时候竟然会说这样的话?
  所有人第一个念头,都以为韩道铭前些天渡江去棠邑劳军,跟韩谦的关系没有好转,反而恶化了?
  不过,韩道铭跟韩谦谈崩了,转头支持延佑帝也没有用啊。
  整个韩家加起来,态度都没有韩谦一人重要啊。
  杨致堂皱着眉头,却想到一件事,迟疑而小心翼翼的问韩道铭:“却是不知黔阳侯是什么意见?”
  “韩谦啊,他说他身为统兵之将,职责在守御疆域、抵御敌寇,不应干涉朝政之事!”韩道铭朗声说道。


第五百七十章 忠言逆耳
  “什么?”
  姚惜水回到金陵才两天,还在为李知诰的不留情面而郁郁寡欢,却没想到这么快便听到韩道铭在政事堂倒戈反对太后摄政的消息,她几乎怀疑是听错了话。
  “十三娘之前传回消息说韩道铭刚到棠邑时,似听到韩谦与他们争执的声音,韩道铭所说的话,是否仅代表他这一脉的意思?”一名身穿鹅黄宫装的中年美妇正持一把剪刀将灯芯挑起来剪去一些,使得灯焰燃烧得更明亮些,听到这样的消息也是犹为震惊,迟疑的问道,她更宁愿相信韩道铭与韩谦彻底闹翻,各选立场,也不相信韩谦会跟她们撕破脸,转身反过去支持陛下。
  “不要说韩家还有一个老不死的在,韩道铭混迹多年,老奸巨猾之极,哪里会忍耐不了一时之气?惜水还是太急躁了一些……”吕轻侠微蹙秀眉,手轻抚额头,一丝不乱的鬓发夹杂几许银丝,不可避免的流露出岁月在她身上雕凿的痕迹,她对当前的局势没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错就是错了,不承认并不能改变什么。
  虽然吕轻侠的语气轻柔,没有太多责备的意思,但听到这样的话,姚惜水心里还是难受之极,有如刀绞。
  只是想到离开舒州时,大哥对韩谦乃至韩家的倒戈早就有所预料,她又禁不住怅然若失的暗想,难道真是自己太急躁了,反倒给了韩谦倒戈的机会跟借口?
  是啊,在外人眼里,李冲的畏罪自杀只是他们在韩谦的胁迫下,不得已给出交待而已,这实际上将有助消除沈漾、杨致堂等人心里的疑虑。
  要不然的话,局势如此紧迫,棠邑依赖外部的钱粮物资输入一刻不得停歇,在极可能两头皆落不到好、皆不能获得相对信任的困境下,韩谦与韩家怎么都不可能选择在这时候贸然跟她们这边的切割关系。
  又或者是文瑞临的成功逃走以及李冲散播传言,最终促进韩谦跟她们切割关系?
  不管哪一种情形,都说明一切后果是她种下,姚惜水这一刻脑子里乱作一团。
  她对韩谦一直心存极深的警戒,也以为韩谦极可能是她们将来最大的障碍,只要有机会便想着打击对方,却没有想过有些事会被韩谦反过来利用。
  而就在两天前,大哥预料可能会有这样的情形发生时,她心里多少还有所不屑,却不想仅仅两天时间过去,形势的发展就完全脱离她们的掌控。
  “我……”想到这里,姚惜水心情更是压抑,都觉得愧对夫人,红着眼眸,张嘴半天才发现找不到什么话替自己辩解。
  “是不是着人去见知诰,韩谦手里仅有两万杂编弱旅,没有淮西禁军的配合,他即便真有神鬼之谋,难不成还真能独力挡住寿州军南下的步伐?”中年美妇这时候不再怀疑韩谦与韩家的立场逆转过去,但不管怎么说,长江北岸的兵马主要还是在她们的掌握之中,她们犹有能力逼迫韩谦、逼迫朝堂诸大臣低头,同意太后以摄政的形式还朝。
  “知诰说得不错,我们不宜再轻举妄动了,辅政就辅政吧,总要先等局势稳定下来才能考虑其他,也不要再叫知诰为难了。”吕轻侠有些心力憔悴地说道。
  “是!”中年美妇点头应道。
  ……
  ……
  “韩道铭确切能代表韩谦的态度吗,不会有什么误会的地方?”
  这些天躲在崇文殿,即便是沈漾、杨致堂都懒得相见的杨元溥,怎么也要比长春宫那边更早知道韩道铭反戈的消息,但他难以置信这一切是真的,又或者说难以置信这是韩谦的态度。
  一直等到将夜时分,他才将安吉祥、陈如意以及姜获、袁国维、张平等人召到跟前来,询问详情。
  而自韩谦、李知诰奉太后手诏行事以来,他主要时间都躲在崇文殿里,深怕哪一天就被幽禁深宫之中,除了沈漾、杨致堂等少数几人之外谁都不见,甚至都无心关切缙云司的一切,他这时候才发现很多细枝末节的事情,他都需要重新梳理。
  安吉祥他与陈如意这些天都没有受到召见,但他们还兢兢业业的搜集信息,希望能对之前的错漏做些弥补,此时跪在御案之前,小心翼翼地说道:
  “文瑞临确实以中门使留任寿州,高隆在事败被杀之前,曾意图行刺陈铭升,而苗勇在五指岭率部叛投永州……高承源杀出敌围时身负重伤,韩谦欲请他到棠邑治伤,高承源却过棠邑而不入,坚持要部将护送他渡江,不幸渡江时伤重不治。而李冲降敌为间、妖言惑众之事,溧阳侯奏折也都是言明,应是不假。不过,在新津侯严查此事之前,黔阳侯麾下部将林宗靖曾在笔架山大营因此事受新津侯部将羞辱含愤离去。次日,黔阳侯便以清查敌间的名义,扣押滞留于大刺山的右神武军残卒;周惮、陈景舟二人,也是当天返回江州、广德府,特别是周惮是由叙州六艘战船护送,中途还曾停靠笔架山大营前,只是不知道周惮与溧阳侯、新津侯说过什么,但是在那之后,新津侯才下决心清查敌间之事。除了李冲畏罪自尽外,枢密院、刑部也派人前往舒州,将其他军卒押回京中受审……”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