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集市上普通的苹果苗,2元一颗,罗新才给姥姥买了个高价,5元一颗。
他还嘚瑟着,谁去要果树苗,就让人家看看他放的红富光苹果,高兴了还让人家尝上几口。
买的人多了,县园艺场的人知道了,去他家里吃了苹果,又去看果树苗。那些可是专业人士,知道红富光苹果的价值。
红富光苹果是随着72年中日建交,引进的新品种和本地的国光品种杂交而成。经过几年的试种,称为被人们认可的优质品种。
可是,红富光苹果苗,确实非常的难得,只有科研单位培育了一些,个别的园艺场,也有试着繁育的。价格都比较高,每颗果树苗最低15元。
看到悠悠家院子里全是红富光苹果苗,园艺场的人高兴坏了,当场提出希望以15元的价格,这些果树苗全要了。
县园艺场的二千亩地,去年的苹果虽然坏了一部分,可是价格高啊,园艺场的收益,还是比较好的。
今年,他们决定处理部分病害严重的老龄苹果树,更换新品种,红富光当然是首选品种,可是因为红富光树苗奇缺,至今没下决心。
看到了悠悠家的红富光苗木后,他们决定栽种500亩的红富光。
矮化的苹果苗,每亩地栽60颗,这样就需要3万颗树苗。悠悠家的院子里,只有2万多棵,还差1万颗。
他们听罗新才说,姥姥在其他的地方,还有红富光的苗子,就托罗新才帮着购买。
罗新才听他们说了,才意识到自己犯了个大错误。他自认的高价,竟然成了低价,幸亏只是各家零星的要几颗,数量不大,就这他也后悔的不行。
姥姥听了,非常的感谢他,谢他热心的帮着推销果树苗。原来,姥姥听悠悠说苹果苗值钱,还有些不相信。现在,事实摆在眼前,她才相信了。
听罗新才说了事情的原委,姥姥爽快的答应了下来。接着,娘俩先去了平城,让杨奶奶找人,把苹果苗挖了出来,整地后接着育苗。
挖出来的苹果苗,雇车运往了洪城,除了留足园艺场要的,其余的被悠悠收进了空间。
姥姥是以震宇公司的名义,和县园艺场签的合同。哪知道歪打正着,李专员接着找到了姥姥。
“韩姐,您可是又给我送了一份大礼。我在省里的林科所,缠了好几次,他们才答应给我一千颗红富光果苗。
您倒好,出手就是3万颗。我这是舍近求远,哪知道咱临水就有。我可是听援朝说了,您还有十多亩的红富光果苗。
韩姐,您可不能再往外卖了,都得给我留着。价格啊,您就吃点亏,还是按洪城的价格,您既然支援县里的工作了,也得支援下小弟我啊。”
李专员提拔后,还是分管着农业工作。现在,中央还是以农为主,分管农业的领导,都是实权派。
姥姥哪能有意见,她还去找了李保国。“保国兄弟,你的苹果苗卖了吗?”
“没有啊,姐现在卖早了点,得过了二月十五才开始。不是您提醒,我还真把这事给忘了。
姐您不用急,我在果园有熟人,年前就和他们打了招呼,咱这红富光的苗子,肯定好卖。”
姥姥问他:“兄弟啊,你和他们签订合同了吗?价格多少啊?”
李保国不好意思的回答:“姐,我还真没把这当回事,他们就说咱这苹果苗好,具体的价格也没说。”
姥姥松了一口气,“那就好,兄弟啊,李专员给我打了招呼,他给咱们的苹果苗找好了销路,每颗15元。你要是觉得合适的话,就卖给他吧。”
李保国听了,不敢置信的问姥姥:“姐,您说的是真的,咱这苹果苗,真能卖到15元。普通的苹果苗价格,可是2元钱。
我光知道咱这苹果苗好,可是不知道这么值钱。姐,我都听您的,您说卖给谁,我就卖给谁。
姐啊,咱这一亩地,可是15万元的收入了。今年啊,我再接着育苗,三年就又能卖了。”
悠悠打击他:“李爷爷,到了那时,可不一定有今年的价格了。育苗的人多了,就不值钱了。”
李保国却说:“就是2元一颗,也比种别的强,咱这一亩地,可是一万颗,那就是2万元。”
第394章 苹果苗
账是这么算,可是李保国不知道的是,别人育苗一亩地可成不了一万颗。能有2000颗,就是好的了,大部分都是在500棵左右。
也就是后世的高科技,才能保证接近百分百的成活率。后世里的苹果苗,也就是3元左右一棵。
后世里的万亩果园,多了去了,果树专业村、专业乡镇也多了去了。
现在,虽然县里有园艺场,公社也有果园,可是面积比起后世来,那可是少多了。县里的园艺场,大的3千亩。公社的果园,也就是几百亩,上千亩的很少。
听说姥姥提供的红富光苗木,当年就能结果。各县的园艺场,都抢着要。去年的苹果价格高,园艺场的收益都不错。
一个个财大气粗的样子,张口就是改良千亩果园,这就必须6万棵苗木。
加上李保国的2亩苗木,姥姥总共给了李专员12万棵苗木,刚够栽2000亩地。
李专员对着姥姥大吐苦水:“韩姐,您就给我想个办法,想法在帮着调些苗木来。我这几天,可是让他们缠败了。
韩姐,我可是和他们说了,从外地调来的红富光果苗,就不是这个价格了。您就帮着他们问问,看到底多少钱一棵,我也好给他们个交代。”
话以至此,姥姥只好答应下来。
姥姥和悠悠商量了半天,15元的价格肯定是不行了,多少得加上一些,最后决定每棵就加上1元的运费,16元一棵。
姥姥把价格给了李专员,他动情的说:“韩姐,老弟承您的情,我知道您这是为了支持我的工作,少赚了一百多万。
韩姐,以后有用到老弟的地方,您只管开口,老弟保证给您办的妥妥的。”
一天以后,就把数字统计了出来,又加了1万亩的数量,也就是60万棵苹果苗。
跑前跑后,二月十五日前,娘俩光是苹果苗,就挣了一千万元。姥姥说的才是关键,“悠悠啊,咱临水也像你说的那样,有了万亩果园。”
悠悠真的被姥姥打败了:“姥姥,我说的万亩果园,可是成方连片的,整个临水才一万亩,这算不上是万亩果园。”
姥姥不会相信:“你啊,还是小,好糊弄。以后可不能听风就是雨,得学会思考。
要是真像你说的,得好几个村子,才能有那一万亩地,都栽上苹果树,人们咋吃饭啊。
苹果再好吃,总不能一年四季的吃啊。再说了,那东西也不当饱啊。”
得,反过来被教育了。悠悠还真不能说,自己就是从后世穿过来的。
估计真的说了,自己就得成了爸爸的研究对象,虽然不至于把自己给解剖了,但是肯定得给家人。造成非常大的痛苦。
毕竟悠悠是这个家里,是所有人的心肝宝贝,要是他们知道自己的孩子,早在五年前,就被换了瓤子,肯定得心疼死。
现在,就是悠悠自己也不知道,原来的悠悠去了那里,还是自己本来就是这世的悠悠穿过去的,在后世受了磨砺,又重新穿了过来。
也有可能这就是真相,要不后世的悠悠,连家人都没有,就像是凭空冒出来的。
要知道后世里,孩子都是宝贝,抛弃孩子的人几乎没有。别说是腿有残疾了,就是脑瘫痴呆儿,也被父母精心呵护着。
看后世自己的优质基因,父母也得是优秀人士,不该作出抛弃孩子的事情。
事实再不合理,但它也是事实。后世里的悠悠,就是这种苦逼的存在。
这世里,悠悠已经融入了家庭里,真的把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发自内心的把自己当成了家庭的一员。
回到家里,迪迪委屈的说:“姐姐,我想吃你做的饭了,大舅妈做的饭,没有你做的好吃。”
悠悠痛快的说:“走,姐姐给你做好吃的。”
迪迪跟在后面欢快的说;“姐,我给你烧锅。”
姥爷欣慰的说:“迪迪真是长大了,知道帮着家里干活了。”
昊昊嫌弃的说:“姥爷,他那是知道馋了,悠悠走了十多天,他就没帮舅妈烧锅。”
悠悠听见了,看着迪迪羞红的脸,“迪迪,你这么做可是不对,以后要改正。”
“嗯,我知道了。舅妈不让我烧锅,我就去玩了。姐姐,我今后不这样了。
我长大了就该帮着家里干活了,不能光为了好吃的才干活。”
认识还挺深刻的,孺子可教也。
以后的日子又恢复到从前,悠悠难得的坐到了教室里。放学就回家做饭,吃完饭刷碗刷锅打扫卫生也包了。
爸爸走了,晚上做完作业,悠悠又担负起志远他们几个的外语学习。自七七年恢复高考,学习风气渐浓,特别是农村,升学成了农村人走入城市的又一途径,广大家长也开始重视起孩子的教育来。
教育部门逐级进行的各种竞赛,也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不仅早读和晚自习恢复了,也开始布置课外作业。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