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年初二,就有人来卖手工鞋垫和布鞋,还有人来打听收购绣球门帘的事情。
原来,春节期间结婚的新媳妇,绣球门帘用过了,就准备拿来卖,毕竟一百五十元钱,在现在可是个大数目,能换一台缝纫机。
舅姥娘她们几个,也顾不得在家侯客了,初二就开始上班,每天忙着收东西。
大舅妈和胜男舅妈俩人,和姥姥商议年后的经营问题,主要是年后加工服装的款式、价格。
现在服装变化不大,一个款式可以流行几年,变化大的是布料。
悠悠在网上搜到,八零年以后,化纤面料的女式小西服领春秋装特别流行,城镇中男式中山装逐渐代替干部服。
不过,悠悠可没准备加工中山装,这种带里子的衣服,现在的缝纫技术,可是不过关。
年前,悠悠就和姥姥商议好了,也把样品准备好了,不过没和两个舅妈说。
姥姥把样品拿了出来,各种花色的春秋装二十多种,胜男舅妈件件都喜欢,大舅妈喜欢比较鲜艳的,她的眼光代表了大多数农村妇女的喜好。
朝霞舅妈看到这些衣服,也赞不绝口。给爱军舅舅提建议:“爱军,我回去也组织家属办个服装厂吧,就在当地卖,这衣服真好,准好卖。
这样既增加了各家的收入,还给部队减轻些负担,也省得你们为那些没文化的家属,发愁安排工作了。”
爱军舅舅也是眼前一亮:“那你赶紧跟大嫂好好的学,要是你能学会了,可是给部队解决了个大问题。”
原来,随军的军属中,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小学毕业的都很少,文盲占了一多半。
部队里,适合她们干的活计很少,也就是在伙房帮忙,用不了几个人。
大多数军属在家闲着,军人的工资比起地方来,虽然高了十几元,一个人养一大家子,也是不容易,现在家里的孩子都多。
可双职工的家庭,生活就好多了。因此,闲在家里的军属,就催着部队要工作,她们随军,按理部队是应该给安排工作的。
加工服装大部分人都能干,和文化程度关系不大,这也是解决军属工作问题的一个好办法。
有了爱军舅舅的支持,朝霞舅妈一头扎进了村里的服装厂,每一道工序都得学,白天上机子操作,晚上跟大舅妈学管理。
做饭就剩了悠悠妈妈一人,智慧姐给她打下手。悠悠苦逼了,接手了洗刷的工作,还得给她俩烧锅,一天有半天的时间,消耗在厨房里。
不过,她经常做的事情,就是趁人不注意,把锅碗扔进空间里,让机器人干。自己只是打扫卫生,涮刷拿不动的铁锅。
在作弊的情况下,悠悠倒是把家务活做的非常好,到处收拾的妥妥帖帖,里外都打扫的干干净净。
家里人看着悠悠的劳动成果,齐声夸奖。悠悠每次都苦着脸,满心里不想干,又不敢出声抗议。
悠悠爸自回家那天起,家里就没断过来找他看病的。宝景看不了的病人,就告诉人家,等过年的时候,让人家来找吴医生,结果就成了这样。
离得远的,刚过年就来韩屯住院,连带的宝景,过年也没歇着。他以前遇到的疑难杂症,也趁机找爸爸讨教。
爸爸不知夸了宝景多少次,说他有学医的天赋。志远也跟着在医院帮忙,开始练手。
迪迪每天跟在爸爸后面,眯着眼睛给病人摸脉,跟个小大人似的,一点也没有平时淘气的混样。
爱军和爱民舅舅,带着昊昊和村里的男孩子,在麦场上学开车,村里人的都激动的不行。
现在,开汽车可是一门了不得的技术,只有部队的人,才有机会学习。
石庙村的孩子,每天都有几十个人,跑过来围观,眼气的不行。和韩屯有亲戚关系的,要是能捞着上车坐一圈,都能赢来一片羡慕的目光。
初五,援朝舅舅就回去了,姥姥和悠悠都跟着去了,不过没捞着开车,爱民舅舅和爱军舅舅都去了,用不着她开车。
到了临水,在悠悠的强烈要求下,爱民舅舅开车送她们去了邮局。
姥姥去打给罗新华爷爷打电话,悠悠去买猴票。援朝舅舅没跟着,胜男舅妈跟来了。她有个同学,在地区邮局上班。
希望越大,失望越高。由于春节放假,临水邮局还没来猴票。胜男舅妈的同学,看到她过来,那个热情劲,连声的保证,猴票来了,就给她留起来。
第391章 做结扎
不说援朝舅舅在地委当副书记,就是胜男舅妈自己,可是在眼下最吃香的供销部门,还是分管着批发工作,所有的紧俏物资,都从她手里过。
相比起来,帮忙买猴票,根本不算问题。即使没有她的帮忙,这年头邮票也不难买,他们巴不得有人包圆了。
现在的人们集邮,都是收集用过的邮票,有人还专门把新邮票,找邮局的人盖上戳。
这就决定了集集邮的人大多数是卖单张,后来人们热衷的四连张、小型张、小全张等种类,现在基本上没有。
这也是由人们的经济条件决定的,这时候的邮票虽然只是8分钱,可人们的工资才三四十元,一毛钱的蔬菜够一家人吃一天。
最小的四连张,还得0.32元,十个四连张3.20元,接近十分之一的工资,一般人还真存不起。
这时候,邮票的主要用途就是寄信的邮资,即使有人买了集邮,也是买单张的。
悠悠让姥姥拿了2000元钱,递给了她,连借口都找好了。“香江那边的客人,喜欢集邮,让帮着买的。麻烦你帮下忙,猴票来了,就给留着。”
舅妈的同学倒是爽快:“我也跟着胜男叫声姑,我和胜男可是一个班的同学,有啥麻烦的,她的事就是我的事。
姑,您老就放心吧,咱临水来不了这么多,我和别的地区的同事打个招呼,保证给您买到。”
胜男舅妈也说:“姑,您放心好了,我这同学为人实在,交给她的事,保证给您办好了。”
姥姥笑着对她说:“那就谢谢你了。”
悠悠善意的提醒她:“阿姨,您也买些放着吧,香江人都说这邮票好。”
“好,阿姨听你的劝,买几版放起来。我看样板了,这邮票确实好看,还有意义。”她笑着回答。
后来,猴票逐年升值,她就一直向胜男舅妈讨主意,问舅妈可以出手了吗。
2002年,房子涨价前,她以70万的高价卖了一版,在京都买了5套房子。
剩下的一直没舍得出手,留给了孩子们。
每次提到猴票,她都感激的说:“幸亏听了悠悠的话,自己跟玩似的,发了工资就买了5版猴票。结果,够几辈子人吃的。那孩子,从小就是个福星。”
光是邮票值不了这么多,关键是她在京都买的5套房子,都是三环里150平方的复式楼,到了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房格升到了上千万。
悠悠的2000元钱,她给买了320张整版的猴票,一整版是80张,0.08分一张,一整张6.40元。
后来,悠悠看到有卖猴票的,就给包圆,陆陆续续的又买了近200整张。猴票涨价了,就送给了家人和朋友,也有捐赠给国家机构的。
总之,悠悠没用猴票赚过钱,也没对集邮市场产生影响。
村里的服装厂和肉食厂,初六就开工了。其他的服装厂,也是初六开工。
加工的全部是童装,童装一直畅销。特别是的确良的宝宝服,越来越被人们认可,现在人们送粥米,都会买身宝宝服带着。
姥姥初五才给罗新华打了电话,最少得也得等五天后,才能把春秋装运回来。其实悠悠已经在电子商城备好货了。
爱军舅舅二年的假期攒到一起,他们到正月二十才回去部队。到那时,朝霞舅妈估计也学的差不多了。
正月十二日,悠悠带着姥姥出去,把裁好的春秋装运了回来,裤子还是隐条尼的直筒裤,只不过多了几种颜色。裤腿也从以前的七寸,变成了六寸半。
大舅妈抓紧时间把春秋装安排了下去,二舅妈亲自上阵,按照说明和样品,排出了合适的工序。
大伙都夸她上手快,毕竟她高中毕业,文化程度高,理解能力强。
大舅妈看了,对她说:“朝霞,要不你别走了,咱俩就在家干吧,你比我强多了。”
二舅听见了,顿时就急了:“嫂子,您这可是动摇军心,我指着她回去办厂子那,那些军属三天两头的跟着要工作,都快把我难为死了。”
大舅妈一听就笑了:“爱军,你这都当团长了,还离不开媳妇。就会给嫂子扣帽子,还动摇军心,我可担不起,学会了你们赶紧回去。”
就这样,家里的服装加工,又多了二舅一家,分成了五份。仨个舅妈对舅姥娘说:“娘,俺们都有份了,您老的那一份,以后就给爱民留着吧。”
舅姥娘听了,也挺感动,这毕竟不是小钱,虽然分成了五份,每年也得上千万的收入,仨个舅妈主动的让了出来。
正月十四,雷打不动的全县三干会结束了。这次会议,和往年不同,在全区村级干部的心中留下了阴影。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