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华浓已经了解具体过程了,严满香又指给她看一边木桶里泡着的绿豆和黄豆,“再给你做个绿豆皮子和绿豆粑。”
“时间上来得及吗?”
“怎么来不及了,很快的,都不多做,就专门给你看看,这些绿豆蒸一半,边蒸着,我们先把另一半磨浆,那边屋里有个磨子。”
“好嘞。”
边做边闲聊,严满香就说:“妹子,上次你问我们这里的特色,我当时一时呢也想不出来,回来我就仔细琢磨过了,要说我们这里的特色吧,大概就是,园子里和地里种的东西,口粮能做菜,菜也能够当主食吃。”
没想到她还给总结了一下,沈华浓就笑着问道:“既能够当菜,也能够当饭吃?捶鱼面我知道,还有呢?”
“就说这绿豆吧,这个绿豆皮子,绿豆粑都能够当主食,我们还有炸绿豆丸子,做绿豆粉,这是能够当菜,还有夏天,用这个熬糖消暑,做绿豆糕,绿豆饼都行。”
“除了绿豆,这个莲藕、红薯、洋芋、芋头也是可以的,菜我就不说了,就说当饭的吧,藕粉圆子、莲藕饼,红薯粉、芋头饼、芋头饭当饭吃成吧?”
“再说饭吧,这米,我们能做米皮,米粉,做绿豆皮子也能加米,做菜饼都是用的米磨成粉一起做,做蒸菜粉也是米,还有阴米,我们能够用它炖汤,糯米做的菜也不少吧。”
“”
沈华浓听完就点点头:“大姐总结得很到位。”
她也发现了,不光是在五潭乡,其实整个竟市都有这个特色——主食和配菜的界限很是模糊。
沈华浓觉得,可能是因为竟市这里历来就是稻米产区,当地群众也十分擅长将本土主产的稻米进行开发和利用——
以大米为例,磨浆处理之后可以做成米粉、米皮,其中又以青山县米粉最具特色了。其中米浆经过发酵可以做成米粑,这就是红星公社所在的青石镇最为拿手了。
米浆掺上黄豆浆、绿豆浆可以摊成饼,就是这五潭乡严满香现在做的绿豆皮子,这种薄饼可以直接卷菜卷辣椒,切丝之后可以像面条一样煮来吃,也可以加上蒜苗或是腊肉、肉片进行爆炒。
大米磨粉之后掺水做的羹粑子,加上蔬菜煎炸可做成菜饼,元宵节的时候以粘米粉为皮,内里包上萝卜丁、藕丁、豆腐丁和腊肉末做成月半团子,大米磨粉加香料烘炒,就是蒸菜米粉,可以蒸百种食材,这一蒸菜方法也是竟市最为特色和最具有代表性的了。
大米磨粉后还能够用鲊的方式来腌制不同的食材来入菜,也别具特色。
再比如糯米吧,蒸熟再加沙烘炒制成的炒米,到了年关,几乎家家户户都会准备一点儿,这种算是比较原始的膨化处理方式,现在被沈华浓加上麦芽糖做成了米花糖。
糯米蒸熟阴干之后做的叫阴米的半成品,可以煮粥,可以炖汤,滋味独特,糯米蒸熟包上蒸的软烂的绿豆压成圆饼状用油炸熟就是严满香展示的绿豆糍粑,糯米还能拌上豆腐蒜苗做豆腐圆子至于糯米粉的用途就更多了。
此外还能够将不同的米炒制成“食之果腹,饮之解渴”的米茶。
在整个竟市各地都能够找到独特的大米的不同吃法,稻米作为主食的概念被打破,频频被用不同的方式入菜,主食和配菜的界限被模糊,许是受到这种思维的影响,这些又延伸出来对新式杂粮和本体特产的融合与创新,比如特产鱼类跟米、面、红薯面等等结合起来,做成鱼糕、鱼丸、鱼面,一样都是可饭可菜。
除了这最大的特点,竟市还有跟全国其他地方一样的,因为匮乏的物质和贫穷的生活所催生的饮食智慧,比如霉菜、干菜、腌菜,不同的地理条件和气候,也造成了区别于其他的地方的风味。
走完五潭乡这一站,沈华浓的调研考察也基本上就步入尾声了,这一趟走下来,她感觉也算是有所收获,不虚此行,多了不少感悟。
第329章 有所改变的李月娥【七更】
以前沈华浓有限的时间用来提高自己的厨艺技巧,也没有这个时间和功夫来琢磨这些感悟方面东西,厨艺不差,但就只有一个华丽的框架,缺少个人特色,现在她自己感觉往这一步上应该是前进了一步了吧,借着现在的机会能够好好的沉淀一下。
严满香果然说到做到,利索的给沈华浓展示了好几种拿手菜,霍国安那边会议结束了过来喊人的时候,沈华浓这边也已经都收拾好了,谢绝严满香客气的挽留,鲁在青用他们公社的驴车再送他们一行人踏上了归途。
刚上了大路,就碰见了李月娥,她正垂着脑袋哼哧哼哧跟他们一个方向走,有驴子车经过,她低着头也不往这边看,沈华浓也没有认出是她来,还是霍国安吹牛皮之余瞥了眼,就见怪不怪的叫住她:“月娥,上来,稍你回去。”
李月娥这才抬头往这边看了眼,见到沈华浓也不知道是不好意思,还是怕她了,马上又低下了头,搅着衣角,还是往车上来了,小声打了个招呼:“舅婆。”然后就坐在霍国安挪出来的位置上了。
“你在这边干什么?”沈华浓主动问道。
从上次李月娥寻死觅活来了一出,又拒绝了回公社的事之后,这还是沈华浓第一次见她,看着她的精神状态还行,不像之前那么绝望,就是人好像比上次瘦了,穿了个大袄子阔在身上,一脸疲惫,一上车就打了个呵欠。
“挖藕。”李月娥蚊呐似的说道,停顿了一下,又主动解释道:“这边要人手,闲着也是闲着。”
“你个丫头还真的是挺犟,”霍国安问道,“怎么样,这天天来回走这么远,还干一天体力活,累不累?”
李月娥就道:“我去年也过来挖过,都是做熟了的,现在就干半天我就回,也不算累。”
霍国安就唉了声,“那就随你吧。晚上扫盲班开课,你看要不要过来学学,是志宏放寒假了,晚上抽空给大家教识字,不是学校的老师,让你跟着一年级的娃娃们上课,你也脸皮薄不好意思去,先扫盲班学几个字,到时候再看能不能去高年级。”
李月娥赶紧应下了,“那我晚上跟招弟一块去。”
“嗯。”
车上还有外人在,李月娥很是局促,霍国安说完这些也就没再说她什么了。又听霍国安跟鲁在青吹了会牛,到了去红星公社的那条岔路口。
沈华浓、霍国安和李月娥就下了车,没让鲁在青继续送,等他送小丁小谢去市里,再回五潭乡估计天都黑了。
只剩下三个知情人,沈华浓就问李月娥接下来打算怎么办?杨林农场的藕到年前就都挖完了。
李月娥犹豫了一下,还是道:“开了春我就去摸泥鳅黄鳝,舅婆,你们那宾馆是收的吧?”看样子是早就想好了。
沈华浓虽然没有做过摸泥鳅这种事,但也知道是个很累的活,而且开春了池塘里的水还凉着呢,一个姑娘家这样还真不是个好活。但是,在对方期待的注视下,她还是点点头道:“收是可以收,就是怕你做不来,有别的活还是做别的吧,刚开春的时候水凉,到夏天了你倒是可以钓虾,也收。”
毕竟以前没人吃小龙虾,沈华浓又给解释了一下怎么钓,她听人说过的。
“这个听起来容易,我也可以做。”李月娥面上有些喜色道。
说得霍国安眼皮子直跳,公然当他的面说这种投机倒把的事情,当他这个大主任是死的吗?
要是被抓住了,他也是跟着丢人的,好吧!
“不行,我看你还是回来在村里找个差事吧。”霍国安板着脸说。
李月娥抿着嘴摇了摇头,道:“我之前做错了本来就是应该要被开除的,错了就得认,我认,再回去我也没有那个脸面,以前没有作坊的时候不也都过过来了,何况现在我一年一年大,力气也变大了,总是会好的。而且我爹现在也不敢打我。”
“你倒是有骨气。”霍国安也就说了句,多的不再提了,他也就是一时心软。
听她这么说,沈华浓总算是对这个小姑娘稍微有点儿信心了,她从不否认对方的吃苦耐劳,就是这性格上,也不能说是缺陷,只能说这种不对她的胃口,她不喜欢,也没有教人如何自立、自强的经验,李月娥现在自己想过来了,能比以前好,也不算是没救。
“在外面去也好,你胆子小是该这么多闯闯,虽然目前是会艰难点儿,但见识多了,对以后也未尝不是件好事。就是这识字的事情就更不能耽误了,城里巷子多岔路也多,不识字可能连位置都找不到,还有算数你也得学,不然缺你斤两少算给你钱,你都不知道。”
李月娥听沈华浓这么说,很是郑重的点点头,道:“舅婆,我知道了,我会好好学的。”
“我记得招弟说你会纳鞋底,年前你看有没有时间抽空帮我做几双鞋,我按照外面的价钱跟你买。”
李月娥本来想说不要钱的,沈华浓道:“你做的好我就不去再找人做了,先看看你做的样子。”
李月娥点点头,“好。”
事情说完了,沈华浓就跟霍国安说作坊的事情去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