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大明第一臣 完结+番外 (青史尽成灰)


  张庶宁倒是不这么看,他太了解朱棣了,这家伙好大喜功不假,但有些时候,更精于算计,毕竟也是老爹教出来的。
  而且老爹也在北平,没道理让朱棣铺张浪费的。
  “胡师兄,你能猜到设置在这里的原因不?”
  胡俨怔了怔,他沉吟道:“莫不是土地便宜?”
  张庶宁笑道:“这是其一,你瞧,这块临近大沽口,建造学堂需要的沙土石料,木材,器械,都能很快运输过来。而且咱们看过了,修建学堂的工人,普遍很矮,伱知道怎么回事吧?”
  “很矮?倭寇!”胡俨也想起来,蓝玉包了那么大的一个饺子,后续又敲诈倭国,勒索高丽,凭着那家伙敲骨吸髓的性子,绝对不会客气的。
  “这么说,是用倭国和高丽的人给咱们建学堂?也算是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张庶宁怔了一下,随即道:“只怕不光是人……还有命!”
  他说着,指了指远处的一片小土丘。
  胡俨看了半晌,终于一声长叹,按理说这么干有点过了,但是谁都知道,发展建设,实在是太难了,能用就用吧!
  反正只要把眼睛闭上,装作没看见,也就是了。
  可就在胡俨这么想的时候,突然码头那边,响起了锣声,这是提醒有船队入港了。两个人好奇之下,也凑了过去。
  果不其然,是一批运送木材的船只,浩浩荡荡,驶入港口,很快工人就上手了,搬运木料下来。
  场面非常热闹壮观,工人们格外卖力气,没办法,这是给学堂用的,师范学院,以后培养出来的人才,都要当老师的。
  谁家没有孩子,这把力气应该出。
  大家伙干得热火朝天,胡俨看得都想上手帮忙了。
  不过他渐渐感觉到了不对劲儿。
  怎么回事?
  这些木料不是新的,上面还带着油漆彩绘,隐隐约约,还有字迹。
  这是哪来的?
  胡俨看张庶宁,张庶宁也不知道……很凑巧,他发现从船上跳下来一个人,张庶宁还真认识!
  张桓!
  自己的便宜师兄兼不被承认的族侄……什么个关系啊!
  “胡师兄,他给我来信,说是在辽东,做了木材生意,现在这又是怎么回事?”
  胡俨想了想,“走,咱们过去聊聊。”
  两个人凑了上去,张桓看到了张庶宁,那叫一个热情。
  把他们带到了旁边,特意找了个树荫,还弄了一坛葡萄酒,给他们解渴。
  “我在船上,都喝这个。你们先润润喉,回头等木材卸下来,我请客!想吃什么,就吃什么!”
  张庶宁脸上含笑,“师兄,听你的意思,是发了财了?”
  张桓还有些矜持,“谈不上,就是干点辛苦活儿,挣个跑腿钱!”这家伙嘴上客气,但到底年轻装不住事儿,好容易遇上了熟人,迫切想要展示一下,因此就随口道:“没多少,也就十万八万的。”
  张庶宁和胡俨都是一愣,跑一趟就有十万八万贯的,什么时候钱这么好挣了?
  没有道理啊!
  要真是这样,朱棣也不会憋得哇哇哭了。
  他们俩越发好奇,就不停盘问,张桓也有意炫耀一番,可以说是一拍即合。
  没有几句话,张桓就实话实说了。
  他这批木材啊,都是从高丽王宫拆下来的,所以才会有油漆彩绘的痕迹,不过别看是旧木料,但是能用在王宫,都是顶好的玩意,拿来盖学堂啊,再好不过了。
  胡俨脸色瞬间尴尬起来,他还说眼不见心不烦,这下子好了,人虽然见不着,但木料总不能视而不见吧!
  “那个你们把人家房子给拆了啊?”
  张桓略怔了一下,他也是觉得不妥,但很快就有了说辞,“这是蓝将军下令拆的。他也是遵照李相公的意思。李相公说了,高丽王僭越了,区区属国,没有经过上国核准,就建造比上国藩王还大的宫殿,这是大逆不道的罪行。本该一把火烧了,但是念在高丽国小民贫,准许他们把王宫拆了,然后按照礼制,重新修建。”
  张庶宁一愣,随即道:“是让他们拆,这木料怎么拆到了师兄手里?”
  张桓怔了怔,“是这样的,李相公让他们拆,然后蓝将军提前给围了起来,说是要核准哪里违制……随后蓝将军就把所有的金银细软,全都卷走了。我们进去拆木材,后面还有拆石料的,总而言之,整个王宫都违制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具体什么情况,还要看情况。”
  胡俨和张庶宁互相看了看,全都无言以对。
  说实话啊,这几朵奇葩凑在一起,也真是不容易。
  拆人家王宫,还能理直气壮,简直不服不行。
  蓝玉,李善长,这都是缺了大德的。
  不过回头想想,要不是他们不要脸,想建个这么大的学堂,也着实不容易。
  他们俩到底没有跟张桓一起吃饭,只说还要去北平,就匆匆告辞。
  等从大沽口离开,一路上谈论之间。
  胡俨还发现了一点端倪。
  “师弟,你说把学堂建在城中好,还是外面好?”
  张庶宁沉吟一下,“只能说各有千秋吧!城市便利,人口多,物资充裕,着实方便。”
  胡俨却道:“我不这么看,你瞧瞧,大沽口这种地方,土地便宜,而且临近港口码头,周围也有菜地良田,其实学堂需要的东西,一点不缺。大的学堂都要住校,也没必要贪图城市的那点便利。咱们济民学堂,用了原来白鹿洞书院的地。我瞧着把大学堂,安排在交通便利的小镇子,没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土地便宜,想要建造什么设施,也容易征地,花不了几个钱。而师生呢,又可以安心做学问,踏踏实实的,不比在城市里更好?”
  张庶宁想了想,笑道:“师兄所言极是,其实按照你这么想,包括中学,都应该放在镇子上了!”
  “就算不放在镇子,也要放在县城!”胡俨道:“师弟,一直以来,令尊张太师,还有陛下,都生怕学生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变得和以前的士大夫一样。可问题是把学堂放在城里,养尊处优,贫家子弟入学困难,要走上百里,毫无疑问,就增加了他们上学的难度。假如把学堂主要集中在交通便利的集镇,还有些不起眼的小城市。对学生也好,地方也好,都是好事情。”
  这下子可让张庶宁忍不住一阵心动。
  “没错,师兄讲得有理……要不咱们赶快去见见我爹吧!尽快把想法告诉他,现在正是大举建造学堂的时候,如果选址完成,再想改就不容易了。”
  胡俨一听说要去见张太师,还有点紧张,不过很快也平静下来,他也知道,一旦选址之后,就没法再改了,时间确实刻不容缓……


第七百八十二章 朱棣,肥得很!
  张庶宁和胡俨到了北平,很容易就找到了张希孟的住处,自己儿子带着同学来了,张希孟心情大好,还给他们准备了几道菜,算是接风洗尘。
  胡俨在济民学堂也是优秀学生,张希孟当初对他的印象也相当不错。
  “怎么样,毕业之后,有什么打算?”张希孟笑呵呵问道,随手还给胡俨夹了一筷子软烂的鹿筋。
  胡俨慌忙道谢,随后道:“太师,学生想研究一下北平的发展,从而总结一些规律。说实话,现在学生也闹不明白,北平到底是穷还是富,到底是好还是坏?”
  张希孟笑容可掬,“这个该怎么评价,我也说不好。别说评价一个地方的好坏,就算是评价一个人,也很难一下子论断清楚。假如你能发明出一个大家伙公认的标准,你就是学问大家,就能成就一派学说。”
  胡俨微微一怔,连忙道:“学生可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学生也就是想解答心中疑惑而已。”
  此时张庶宁却道:“师兄,父亲说的有理啊!过去咱们怎么衡量一个国家的好坏?物阜民丰,百姓鼓腹讴歌,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父慈子孝,风清弊绝,黄发垂髫,怡然自乐。那就是三代之治了。”
  胡俨略思忖,就道:“过去儒家治天下,有太多着眼民风,道德的标准。比如贞洁烈妇的数量,比如每年处死的人数……我觉得这些还都能商榷一二。最根本的应该是两样,一为产出,一为所得!也就是说,能拿出多少物资,百姓又能得到多少!”
  “生产和消费!”张希孟笑着总结道:“胡俨,你的意思是这个吗?”
  胡俨思忖少许,连忙道:“多谢太师指点,还真是一语中的。”
  张希孟含笑道:“一个家庭,能收入多少,需要支出多少,量入为出,才是长久之道。虽然我反对把国等于扩大的家,但是在这件事上,我还是很赞同以此类比的。能产出多少,每个人分到多少,又有多少能用来生存……只要把这些简单的事情理清楚,治国的时候,也就一目了然了。”
  胡俨连连赞叹,“太师总是一针见血,想来学生所想的东西,太师早就想到了,学生真是班门弄斧。”
  “不,不是!”张希孟直接道:“伱这话就错了,其实这些东西,在古籍当中,所在多有。算不得什么新鲜事。但是虽然有类似的表述,可我们还是一头雾水。问题就是没有把这个事情讲清楚,说明白。譬如说赵宋,在修订宋史食货志的时候,就遇到了麻烦,而且是很大的麻烦。有许多人都说宋代国库岁入极高,是历代巅峰,故此就得出宋代极为富庶的结论。尤其是看那些关于东京繁华的记录,更是把大宋吹上了天。”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