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还说,父亲和母亲曾经都是这样教导他的,他是大哥,还是家里嫡长子,就得有个继承人的样。
小小年纪,就显露了许多难得的品质。
坚韧而又善良。
这些品质打动了朱以海,他的帝国需要一个继承人,更需要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他虽是皇后收继的,但这些足够了。
今天他突然向太子问出那个问题,也是大有深意的。
小张皇后的态度,让朱以海不得不正视一个问题,那就是弘甲立为太子,始终会有些人不肯承认接受。
现在是张皇后,将来也许就是九皇子。
这个问题必须解决,否则迟早是个隐患。
……
让太子回东宫后,朱以海立马去了总理处,然后召集了所有总理大臣、协理大臣议事。
“弘甲是朕长子,亦早为大张皇后收继为嫡,昔年朕尚为镇国将军时,便奏请朝廷立为长子继承人,后亦请封世子,赠太子。
上天、祖宗庇右,弘甲被掳关外六年,仍能寻回,更庆幸的是这孩子没被摧残,反而养成坚韧不拔性格,回来一年多,表现也有目共睹,上孝敬父母,下友爱兄弟,又勤奋好学,忠厚贤仁,
朕有何理由不立为储?
而上至朝廷总理大臣、内阁大学士、六部九卿,以及御营诸军将领,下至宫人士绅,也都对此十分拥护。
然,张皇后因一已之私,不肯认弘甲这个储君,太子一次次请安拜见,都拒之门外,甚至公然口出恶言,厥口诅咒,此岂是国母之品行,国母之德乎,德不配位,岂能再居中宫之位?”
皇帝开门见山,说了一大通话。
最后直接抛出了两个字。
“废后!”
皇帝亲自要废后,还拿出了这些皇后失德的证言,臣子也无法反驳。毕竟不承认太子,甚至诅咒太子,这已经是非常大的恶行。
这是皇帝亲口所言,大家不能不信,要是不信,那难道说皇帝诬陷皇后?
“皇后既然失德,陛下亦有废后之心,臣下不能阻拦也不会阻拦。”次辅王之仁直接表明态度。
张名振也站了出来,“臣始终拥护陛下。”
这两位是军方代表,他们毫无保留的支持废后,基本上也表明军方的态度,虽然张家也是浙东的,还是当初起义出过不少力的,但他们支持皇帝,也支持太子,支持废后。
文安之这个时候也站了出来。
这位首辅在这件事情上,也没有反对,当初在皇帝要立弘甲为太子时,朝中大臣们基本上都是表态支持的,所以现在也没理由再反对废后。
不管张皇后有没有诅咒太子,但她是九皇子生母,而非太子生母,所以这里面关系微妙,皇后对太子的态度,身为首辅的他也是知晓些内情的。
事情闹到如今这种废后地步,要说也是张皇后自找的。
若是当今不是大乱之后,若是皇帝不是中兴之主,而是嘉靖万历甚至崇祯等皇帝,估计围绕立大皇子还是九皇子为太子这事,得争斗许久,甚至能动摇国本,可当今天子是何人?
说是中兴大明,但实际等于再造了一个大明。
而如今虽然收复了关内,但大乱之后需大治,甚至还要北伐关外,犁庭扫穴,大明需要一位优秀的继承人,朱弘甲本是嫡长,又年长优秀,立他也是大家乐见拥护。
相比之下,张皇后做为朱以海第三位正妻,虽生了九皇子,但短短几年也没什么娘家势力。
大哥张国俊还是个扶不上台面的,只能做个富贵伯爵,亲戚里就保定伯毛有伦是个总兵。
九皇子也还是个奶娃。
这个时候并没有什么利益集团形成。
皇帝此时动手,无疑是扫清太子弘甲的最后一个障碍了。
一众大臣,连一个替皇后说话的都没有。
还是文安之说了一句,“请善置皇后。”
朱以海点头。
武英殿大学士朱大典提议,“可以召后戚张国俊、毛有伦,让他们出面劝说皇后以病重为由自请辞位。”
文渊阁大学士严我公则提议,可按明宣宗废胡皇后例,让张皇后自己上辞位表,然后退居偏宫,赐号修道。
历朝不少皇后被废,有的直接赐死,有的废为庶人,有的幽禁冷宫,也有出家的。
大臣们还是有些同情张皇后的,不管她有没有诅咒太子。
朱以海再次点头。
“皇后病重愿入道观,赐号静安仙师,别居宫殿以养。”
“待遇不减。”朱以海又加了一句。
皇帝还是念夫妻情份,虽废后出家,但仍居宫中,且待遇不减,只是不再是皇后,而是出家人身份了。
皇后辞位出家,那么九皇子自然就没有了嫡皇子身份。
“改封九皇子秦王为永宁郡王,改名弘植。”
朱以海连老九名字和爵位都一起改了,秦王改成永宁郡王,很明显差距甚大,事实上直接降了两等了。
对于张皇后所生的两个女儿,朱以海将她们改封为兰陵公主和永嘉公主,各赐八百户实封,赐汤沐庄园两座。
废后还有这待遇,也算是留情了。
最是无情帝王者,多少皇帝一旦翻脸那就是毫无情义可言。
皇帝把九皇子改封为永宁郡王,大家连永宁在哪都没想起来,朱以海让取来地图,在永乐朝所设奴儿干都司驻地位置圈了一个圈。
那里就是黑龙江的河口附近,位于黑龙江下游恒衮河口汇合口东岸的特林地区,原为元代东征元帅府。明永乐九年,正式开设奴儿干都司。
明永乐时,在辖区内盆卫所,任命各族首领掌各卫,给予印信,仍其习俗,统其所属,在元代的驿站基础上,恢复了通往内地的驿传。
奴儿干都司的治所,距离黑龙江口还有几百里,以前派到奴儿干都司的官员和驻防军都在这里,曾有卫、所四百余。明永乐十一年,与明宣德八年,两次在此修建永宁寺,并立有二碑。
明朝曾在此设护印军,轮换驻戍,数量在五百到两三千之间。宣德后,明朝全面战略收缩,事实上已经放弃了遥远的奴儿干都司。
如今皇帝居然一笔把九皇子封到了那里去,这是流放啊。
大家都不免于心不忍了。
皇帝直接道,“弘植还年轻,待他十八岁后再就藩永宁。”
“陛下,会不会太远了些?”
鞑子设立的宁古塔也不过在长白山北,那里已经是野人女真的地盘,极为苦寒的流放之地,而这永宁还更在数千里之外。
在明初的奴尔干都司所在地,设这永宁藩,皇帝刚收复长城内,这是已经把目光望向遥远万里之北了?
志向是远大,可这对九皇子是真不太公平啊。
但如果是以防将来,倒是永绝后患了,这一脚踢去奴儿干都司永宁,想造反也不可能有威胁啊。
有些东西既然决定了,那就不能再优柔寡断。
第728章 太子
“陛下,太子还跪在殿外,怎么劝也不起来。”刘朝进来禀报,于心不忍,
“外面还下着雪。”朱以海披衣出门,来到殿外,廊外阶下,太子弘甲跪在雪地,一动不动,身上已经积了层薄雪。
“你这又是何苦?”弘甲冻的脸通红,声音都颤抖,
“儿臣请父皇回心转意,收回成命,不要废除母后。”
“她都不认你这个儿子。”朱以海扶起弘甲,替他拍掉身上雪,又把身上白熊大氅给他披上,
“先进屋里说。”进殿,朱以海挥退外人。只剩下了父子二人。
“最近还有读资治通鉴吗?”
“儿臣每日都会读,也请东宫侍读侍讲们讲解教导。”朱以海摇头。
“你天天读,难道就没读懂半点?朕所做的这一切,既是为了你,更是为了大明未来长治久安,为了更加强盛。读过汉武帝杀母立子吗?”
“读过玄武门之变吗,记得李承乾与李泰争储,最后李世民却立了李治吗?”
“太子乃是储君、国本,涉及国本之争,就不再是个人问题,也不是天子家事,你还年轻,但将来要成为皇帝,考虑问题就不能仅从个人角度去看待和考虑,你得站在最高的角度。君主得仁厚,但也不能有妇人之仁。若是为了一点小仁,甚至假仁,最后却埋下隐患,铸成大错,那就是后悔不及。”秦皇汉武唐宗宋祖,这么多英雄帝王,都在立储这个事上栽了跟头,朱以海也不得不防。
“朕既然选择了维护你嫡长子身份,选择立你为皇太子,而不是废长立幼,便有责任义务为你扫清障碍。朕也知道你年轻,甚至心里可能觉得愧对张皇后和弘植,这不是什么坏事,但以后得改。这些事你不用参与,朕来搞定。”
“朕让你参与修订新的大明律一事,做的如何了?”朱以海一边问话,一边给太子煮了杯姜茶。
太子接过,喝了两口,感觉浑身都暖和了许多。朱以海早就在着手修订新的律法,大明的基本律法是大明律,朱元章时制订,用时三十多年,有三十卷四百多条。
它改变了唐宋旧律的传统体制,而是形成以名例、吏兵户工刑礼等七篇为架构的新格局,这也与洪武朝废除宰相制,强化六部的体制变革有关。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