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老家逸园,冒起宗也是许久才恢复了些元气。
但不久清军南下,冒起宗和儿子冒辟疆等带着族人子弟仓惶南逃,路上又遇贼匪乱兵,也是吃尽苦头,好不容易才逃到浙西海门安顿下来。
后来在海门迎驾,父子都再次起复出仕。
相比起儿子冒辟疆这几年在朝中出尽风头,冒起宗做官倒是很沉稳,今年入朝为工部右侍郎,从二品,兼总理处侍讲学士。
经历过大起大落的冒起宗,入朝后买下这座宅院,比较简陋,也没有怎么装饰。
以前冒梦龄冒起宗父子在老家如皋修建的园林逸园,那可是占地极广,极尽讲究,而现在的冒起宗却生活俭朴。
老爷子忙完手头的事,也起身来到炉前坐下。
“又从青楼回来?”
“没有,去街头瞧了瞧,东京是越发热闹了。”冒辟疆感叹着。
冒起宗捧着茶杯,看着儿子,确实没闻到酒气,也没看到身上残留的脂粉,“经历这么多,你也当成熟了。”
儿子有才华,但风流成性,旧时秦淮十大名妓,他一人倒是占了三个。
连那陈圆圆都曾与她订下嫁娶之约,可惜后来被周国丈带去北京。
冒起宗以前对儿子的年轻风流并不怎么管束,年轻人嘛,风流倜傥不是坏事,南京的秦淮河上既是烟花地,也是政治交际场。
只是如今不同了。
“你回来也这么久了,我们父子还没怎么好好谈谈,一直都忙,今天有空聊聊?”
“好啊。”冒襄应道。
“有什么打算?”冒起宗问他。
冒襄端着茶杯,“我打算在台湾再呆两年,真真切切做出番成绩再回来,现在就回来,等于打了败仗当了逃兵。”
冒起宗点了点头,对这个回答很满意,这的仕途履历很丰富,但也曾在襄阳折戟沉沙。
这几年他一直在知府、按察副使、布政司参政、按察使等职位上踏实干事,虽非长官,却也不挑剔,努力踏实的干些实事,也凭表现稳步升迁。现在这工部右侍郎的从二品,虽不是吏兵户这样的大部,但还兼总理处的侍讲学士,所以也是身处要害手握实职的。
不过冒起宗倒没太大野心,也没想过将来能入阁拜相什么的,只想着安安稳稳再做几年官,然后就致仕归乡,好好的把荒芜的逸园再重新修整,再把历年写的诗赋文稿整理刊印,然后安心教导族中子弟,好好培育下一代。
“在台湾也呆了一年了,有什么心得了吗,打算如何做出成绩呢?”
冒襄苦笑了笑,“我下去挂职府司马,才明白什么叫实干官,跟以前科道官真是完全不一样,以前负责挑毛病,现在却得做实事,难。”
朝廷现在台湾是设台湾道,隶属福建省,设一分巡,下设四个府,说是四府,其实就相当于四个县。
他这个府司马,派出立衙,倒相当于半个县令了,刚去的时候,完全不能接受这种落差,慢慢的习惯了,也开始上手了。
“陛下也差不多要召见你了吧,到时肯定也会问你这些治台方略的,你得早有准备。”冒起宗如今也是经验丰富,愿意为儿子出谋划策,提供些有用建议。
“我总结了几条方略,移民、开山、抚藩、招商。”
要治理台湾,移民是首要,没有人口,休谈发展,也难安稳。
“朝廷现在有政策,鼓励福建广东江浙等无地贫民移民台湾,让他们圈地垦荒,还有免税等福利,但现在人口还是太少,我认为朝廷当放开商屯,适当的允许士绅大贾前往台湾开发商屯,鼓励他们招佃前往,甚至在南洋等地买奴经营庄园,台湾适合种稻种甘蔗,有水渠的田可种水稻,无水地可做甘蔗园,还可以种棉花、茶叶。”
“商屯可种甘蔗、棉花,还能在台湾发展蔗糖加工、棉纺加工,带动经济税收。”
第726章 抢人
“如今内地安稳,北方也已收复,流民减少,移往台湾的移民数量也开始减少,现在移民台湾的,主要是福建浙江广东山区的无地贫民,但朝廷迁移他们去台湾,花费较高。”
冒襄这一年以三品下放挂职五品的府司马,实际干着个县丞的差事,但放下心中的那点情绪,努力静下心来做事后,他倒也渐渐上了道。
台湾道四府,都在争夺移民,所有府县官员的第一要务就是移民和招商,尤其是移民放在首位,所有官吏都被要求招移民,并且列入考核,还是考核第一要求,还要求他们动员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来移民。
没有人一切都休谈。
但移民也是有成本的,得去内地招人,越远成本越高,要包路上吃用,还有船费,到了后还要有安家费,新移民到了大多是穷人,没有能力直接定居垦荒,还得先在屯庄结社屯垦,但这些官营屯庄,招来了人,也得准备耕牛、种子、农具,垦荒也得修水利等。
甚至还要跟台湾土着藩人争斗。
都是成本。
一开始都是直接招那些战乱饥荒中的流民,他们饿的活不下去,只要能有口吃的,别说运去台湾移民,就是拉去南洋当猪仔他们都会愿意的。拉到台湾后,直接就提供些口粮,然后就集体垦荒。
他们都是官营庄园的佃户,垦的荒地还是官府所有,收获的粮食还能收起地租,这种移民垦荒,台湾的官府还有的赚。
但中原安定,这种免费的流民没了来源,只能跟中原抢人,用跑马圈地吸引内地无地的贫民过去圈地垦荒。
但越来越不好招,得包船费,包路上吃用开销,甚至到了台湾后还得安置。
台湾现在一穷二白,田地等还搞免税等,财政没钱,虽然有中央特别移民专项拔款,但也数量有限。
各地想要大量移民,还得另想办法。
冒襄的办法就是官府力量不够,那就借助民间力量,现在不找那些穷人们移民,现在找富人移民,找那些士绅地主豪强商贾们移民。
因为他们有实力,不需要朝廷负担移民费用,朝廷只需要给政策条件。比如给予他们更多的圈地额,允许他们圈占更多土地垦荒,甚至是允许内地的士绅商民们组成商屯,以商号的形式招佃过来垦荒。
反正现在台湾到处是地,缺的是人。
而且台湾的气候很好,适合种甘蔗和棉花、烟草等,内地现在对种植经济作物是有一定限制的,完全可以招商过来商屯,不用官府增加开支,能引来人开垦种植。
种植这些棉花、甘蔗、烟草等,又来再发展初级加工产业,榨糖、纺纱、烟丝等等,还能提高税收。至于人手,让他们自己招佃,或是直接买奴隶来经营农庄。
先开发了再说。
而如果有中原的士绅地主,愿意过来移民发展的,自然是更好了,他们有实力,可以自己运来耕牛、农具、种子,甚至能够买来奴隶,招来佃户,能够开垦更多荒地。
“我们需要做的就两个,一个是放开政策限制,允许他们商屯,允许百姓垦荒更多地,其次就是给予税赋上的减免,比如新垦荒地,给予更多年限的免税。而对榨糖、纺纱等作坊,也应当给予更多税赋减免。”
“虽然暂时会减少税赋收入,但台湾首先还是得要发展,发展起来了,再收税也不迟。”
水田种稻,既能自给,还能销往内陆。而其它园地,种植甘蔗、棉花、烟草、茶叶等,既不用占用内地宝贵的耕地,还能带动台湾发展。
把台湾的农业定位于内陆原材料产地,能有很大的成本优势,利用土地和政策的优势,发展大面积的经济庄园,大片种植,甚至采用奴隶、雇工种植,提升产能效益。
他还提出了开山,开山是专在台湾南中北修建三条连贯东西的道路,穿过高山,连通东西部,修建驿路,既加强联系,也借此加强对土着藩人的控制,甚至还可借此开发山中的矿场等,还可向土着收购鹿皮、樟脑、药材、木材等。
开山和抚藩一起施行,现在不少岛藩,尤其是山里的生藩很野蛮,也很仇视移民,发生了不少下山袭击的事件。
修三条穿山道路,就能让明军深入山区,分割他们,先贸易交通,然后连剿带抚,在山里设立集驿站、兵堡、集市、屯堡等为一体的堡镇,在那里还要设学校,招藩人子弟入学,引藩人入市交易等等。
不能简单的征讨、围剿,山高林密,还是得以市易来吸引他们交流,只要他们肯市易交流,到时还可以引导他们与汉民合作开矿、伐木等等。
许多山藩仍是习惯射猎为生,少量种植,各自有世代相传的猎区,为了争夺猎场,还经常出草猎头,这种野蛮的习俗,使的他们对汉移民十分仇视,如果不能改变他们的这种传统,那将来冲突必然会越来越严重,带来的后果和损失也极大。
朝廷可以跟他们交易,带去盐、铁、布、烟、粮食等这些,换他们的矿产、木材、药材等东西,他们也能增加收入,双得其利,双赢。
冒起宗坐在炉边跟儿子仔细的探讨着他的这些治台方略,对一些细节加以填充和修改。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