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最近,随着全国各地总兵进京,然后被解除兵权,全大明的文武们都已经看清了形势。
于是从七月初开始,京师所有在职的文武官员,包括被崇祯时免掉,现在还想出来当官的人,都跑到礼部。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站队要趁早。
于是七月份开始,劝进的表文,像蚂蚁一般狂涌到礼部。
礼部尚书王铎每天都要捧一大堆过来,笑眯眯的递给丁毅看。
开始丁毅还看的津津有味。
比如礼部尚书王铎,第一批劝进表的第一张就是他自己写的。
王尚书写的真是有血有肉,还能让人产生共鸣,丁毅看的也是心花怒放。
什么王朝更替,自古有之,什么天下大乱,必有雄主,王尚书写的真好,丁毅当时就不着痕迹的表扬了几句。
王铎也是兴奋无比。
但接着看后面的,他奶奶的,大明的文人写起锦秀文章来真是一套一套。
比如南京的两个,钱谦益和阮大铖,都是写的天花乱坠,比王铎写的还好看。
偏偏丁毅知道,这两混蛋都是有名的投降派。
当时丁毅脸就黑了,把这两人写的拿出来,直接当场给撕掉。
王铎看在眼里,不动声色,心里是把钱谦益和阮大铖打成死刑了。
朝廷蚂蚁一堆的劝进表,丁毅只撕了这么几个,很明显,那是对这几个人不满啊。
丁毅从进京干到七月份,实在受不了,这皇帝不好干。
但是,再难干,也得干着,因为你不干,等别人当了皇帝,就可以干掉你。
七月二十日,下午五点左右。
丁毅刚刚津津有味的看完一波劝进表文,外面曾柔进来:“王爷,太子殿下到了。”
丁毅笑笑起身,一挥手。
四周几个宫女过来,把桌上的劝进表文统统收起来,转身拿到后殿。
回来的时候,所有人都捧着一大堆奏折。
宫女们放下奏折的同时,太子朱慈烺正好走进来。
“太子殿下。”
“镇北王。”
两人相互打了声招呼。
朱慈烺一眼看到宫女们放下一大堆奏折,顿时脸都白了。
宫女们放下奏折,弯腰叫了声太子,然后回到后殿,接着又捧出一大堆。
连续三个来往,那席案上已经摆放了奏折,堆到鼻子那么高。
非常的夸张。
朱慈烺脸色越加的难看。
等宫女退下后,他颤声道:“镇北王,今天怎么,这么多?”
“贼酋张献忠,肆虐湖广,各地奏折雪花似的传来,这才一小半呢,等殿下看完,后面我再让人拿来。”
“啊。”朱慈烺一屁鼓坐到地上,表情如丧考妣。
四月份丁毅进京,百官推其辅政,当时朱慈烺还以为丁毅想当曹操和董卓。
不料很快丁毅就劝他好好学习政务,跟着丁毅先看奏折,处理国事,为将来登基做准备。
万一另两位皇子找不到,还是要支持他当皇帝的。
刚开始朱慈烺很是兴奋,全心思的跟着丁毅学习,无论是御门听政还是内阁廷议,他都很有兴趣参加。
最喜欢的就是每年批阅奏折,观看国家大事,和天下百官的反应。
不料,才看了半个月,朱慈烺就有点受不了。
百官视他为洪水,御门听政俱不把他放在眼里,内阁大臣们所议的事,他多半插不上嘴。
更要命的是批奏折,每天好像批不完,开始是几十本,现在动不动上百本,甚至几百本。
最近连续三天,他都看到半夜一两点,又累又疲,导致次日都不想上朝,只想睡懒觉。
现在朱慈烺终于明白,这皇帝不好干,难道连他父皇都做的不开心。
“太子殿下,你是储君,将来要登基为皇帝。”
“批阅奏折,是亲政的第一步,如果连这一步都做不好,如何对的起你父皇给你的重托?”
此时丁毅义正言辞,脸上闪动着正直的光芒:“请殿下为了天下百姓,为了江山社稷,无论如何都要坚持。”
朱慈烺咬了咬牙,硬着头皮坐下去。
犹豫了几秒钟后,他拿起上面第一张奏折,打开一看,原来是京城顺天府大兴县县令的折子。
“今天天气不错,百姓们都在耕田,大伙都感谢太子殿下和镇北王的耕牛和农具,殿下千岁,王爷千岁。”
尼娘的,朱慈烺心中暗骂,又全是屁话,但他无奈,还得回个批复,已阅。
接着又拿过一张。
打开一看,眼前微黑。
又大兴县,这会县丞的折子。
“县令朱若遇今天没有升堂,说是家中有事,怠慢公务,请太子明鉴,王爷明鉴。”
又是这些狗皮吊灶的事,朱慈烺咬咬牙,已阅。
以前他会多写几个字,着吏部派人调查之类的。
他一会功夫看了十几个,全是鸡毛蒜皮的小事。
他晚饭还没吃,直看的昏昏欲睡,越来越没精神。
他实在受不了了,在想想自己东宫的几个小太监还在等自己,终于忍不住有了别的想法。
这时丁毅却道:“太子殿下,一会王铎他们几个尚书过来,殿下和大伙一起吃个饭吧。”
朱慈烺听了大怒,那些投降派?本宫没杀了他们算好了,还和他们一起吃饭?
他霍的站了起来:“镇北王,本宫今天身体不适,想回去休息休息?”
他刚说完,就听到身后有声音,回头一看,正是王铎他们几个尚书。
第770章 临时班子
礼部尚书王铎、兵部尚书张缙彦、新任吏部尚书张忻(原为刑部尚书)、新任户部尚书吕大器,新任刑部尚书马士英,新任左都御史张慎言。
后面三人都是南京过来的大臣。
众人一进门,就听到太子朱慈烺说这种话,前面三个面带微笑,不以为然。
吕大器和张慎言脸色大变。
“太子殿下,如此亲政学习的好机会,你岂能--”吕大器还没说完。
朱慈烺很烦燥的一挥手:“本宫有事先走,诸位告辞。”
说罢,不得他们回应,转身扬长而去。
丁毅一脸无辜,耸耸肩。
“哎。”吕大器和张慎言重重摇了摇头。
王铎则笑道:“太子年幼,贪玩也是正常。”
“都十五岁了,何来年幼。”吕大器怒道。
丁毅很有意思的看着他。
丁毅用他们也是再三思索过。
首先可以借机裁减掉南京的六部和所有机构。
其次吕大器三人在历史上都是大明的忠臣。
有人可能一看马士英,就会觉的,这家伙是奸臣啊?
马士英奸是用在搞政治斗争,但在家国的立场上没有改变过,因为他过去的形象不好,所以在明末唐、鲁两政权中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但他并没有因此就转投清方,而是尽力以抗清的实际行动改变自己过去的不佳形象,最后以身殉明。
原历史在南京城破后,清军统帅多铎和宁死不降的弘光朝礼部主事黄端伯之间的一段对话颇能反映马士英的气节。黄端伯听说赵之龙、钱谦益等人献门率众投降,并在城门大书数字“大明礼部仪制司主事黄端伯不降”因而被抓捕。在审问中:
多铎拍案叱喝:“你认为弘光帝是何种人物,想为他一死?”
黄端伯朗言:“皇帝圣明!”
多铎问:“马士英,又怎样呢?”
黄端伯:“马士英,忠臣也!”
多铎又可气又可笑,问:“马士英乃大奸臣,何得为忠?”
黄端伯说:“马士英不降,拥送太后入浙江,当然是忠臣。”他指着已经剃发易服的赵之龙等人说:“这些人才是不忠不孝之人。
正因为马士英名声不好,善长政治斗争,丁毅让他干容易受得罪人,且权没那么大的刑部尚书。
吕大器在史书中有记载“向来俭朴,身无长物”,所以丁毅让他干户部尚书,而且他嫉恶如仇、清正刚烈,绝对是个清官。
张慎言当年和卢象升在一起共过事,当时卢象升正在囤田,且效果很好,张慎言看过后,下令让大伙都学习卢象升,收到很好的效果,大力发展了当地的农事生产,明亡后,他有病不医,愿以身殉国。
这样丁毅的临时辅政大臣和内阁就搭起来了,三个投降派,三个忠臣,现在还少一个工部尚书。
而丁毅已经有人选,并且对方正在进京的路上。
六人一进武英殿,等太子走后,王铎率先不要脸。
“叩见王爷。”他高声大喊,然后跪下:“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张缙彦、张忻纷纷跪下,高呼王爷千岁。
马士英也没犹豫,飞快跪下,高呼千岁。
张慎言愣了下,以前御门听政,王铎他们还是要脸的,必竟在百官面前,没想到今天王铎这么不要脸,他想跪又不想跪,特别听到什么千岁,这让他想到魏忠贤当道的景像。
倒是吕大器,直接板着脸:“哼”,冷哼一声,然后抱拳:“王爷。”也没跪下。
“都起来都起来。”丁毅哈哈一笑,挥手让他们起来,然后道:“今天召你们过来,是商议几件重要事情,同时一起吃个晚饭。”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