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他们会对察举人感恩戴德,做官之后,又会拿出自己手里的名额来报恩,这就出现了累世公卿的「门阀士族」。”
“比如,汝南的袁氏、弘农的扬氏,太原王氏,颍川的荀氏,下邳的陈氏,清河的崔氏,河内司马氏等等,这些门阀士族,相互之间彼此联姻,互相举荐,势力盘根错节。”
朱熹似乎意识到,刘闪对「士族」的范围有所误解,于是说道:“刘公子,其实,「士族」的身份和地位是隐性的,不是由别人授予的!它来自一个家族的几代、甚至十几代累世公卿的传承。这个「士族」群体,能让子孙后代轻易地入仕为官,也能在仕途上一帆风顺。”
刘闪越听越糊涂,朱熹举例说道:“比如,当时的糜竺、鲁肃,他们虽然饱读诗书,家产亿计,但他们早期的时候有钱没地位,自然不算士族,只能算作有钱的「世家」,或是庶族群体的精英。”
“又比如当时的孙权,其父亲是豫州刺史,哥哥是讨逆将军,但因为祖上是「瓜农」,家族才显贵了两代,也不能算作士族。”
“双比如当时的曹操,祖上曹参,官至丞相;(养)祖父曹腾,官至大长秋,获封费亭侯;
父亲曹嵩,官至太尉,位至三公;曹操本人更是文采风流,独领风骚,但因为他是阉宦之后,也不能算士族。”
“那,先皇呢?他能算士族吗?”
“刘公子……这……”
“直说,无妨!”
“刘公子,我昭烈皇帝,祖上是皇帝,是诸侯王,但近支祖先没落!士族群体只能读书做官,不能经商!所以,昭烈皇帝也不能算做士族。”
朱熹直言谈到刘备的出身,他将「卖草鞋」美化成了「经商」,身为臣子,这自然是大忌。
不过,刘闪并未怪罪,朱熹却赶紧换了话题。
“刘公子:各个世家的利益,其实与大汉的利益基本一致,算得上命运共同体;我大汉的诸多革新,因为地域关系,受到「士族」的阻力小,所以能顺利进行;
当我大汉收复曹魏、孙吴所占的疆土后,必须要考虑到「士族」的利益,否则,必会生乱!”
刘闪点点头,仍在纠结「士族」的问题,于是又回到朱熹想避免的话题:“朱大人,先皇,他与孙权、曹操三人,真的不能算做士族?”
“至少在黄巾之乱时,他们都不能算!”朱熹始终绕不开这个话题,只得如实说道:“正是他们被排除在「士族」群体的圈子之外。所以,他们只能带着自己的幕僚,在乱世中苦苦地挣扎,艰难地找寻着各自的出路。”
“在这种情况下,我昭烈皇帝只能施仁义于天下,依靠「庶族」精英和世家的帮助。
所以,正是因为先皇没有「士族」的身份,他的大半生,一直都在头破血流中闯荡。”
“与此同时,孙权就选择了妥协:他在陆逊、顾雍、虞翻、朱桓、鲁肃等江东世家大族的帮助下,终于在江东谋得一席之地。”
朱熹说罢,满脸佩服地说道:“而曹操则不同,他坚定地选择了抗争!在早期,得不到「士族」群体支持的情况下,曹操在建安十五年,发布了一道空前绝后的《求贤令》,赢得了大批庶族精英的支持。直到曹操位及丞相时,才强行将司马懿这个「士族」征辟为文学掾。”
谈了这么久,刘闪这才深刻地意识到:蜀中的各个「世家」,他们应该是自己天然的盟友,与自己保持着同一阵线。
当然,蜀中的各项政策,也很容易得到魏国、吴两国世家以及庶族精英的支持。
在不久的将来,自己真正要面对的,其实是「士族」,以及各个显赫的「门阀之家」。
“朱大人,依你之见,在不改变我大汉「庶人为官」的前提下,如何才能平衡「士族」群体的利益?”
第367章 心悦君兮
朱熹多次提醒刘闪,一定要平衡「士族」与朝廷,以及「士族」与「庶族」之间的矛盾和利益,当刘闪问起解决办法时,朱熹犹豫多时,然后说道:
“刘公子,下官以为,对那些暗藏祸心的士族,可用「一急一徐」两个办法。不过,此法并不完善,并不适合实施。若要完美地解决,还需朝臣多加商议才好。”
“朱大人,但说无妨!”
“所谓「急」,就是在我光复相关的疆域后,暗中清查其中影响较大的士族集团,一旦他们有任何祸乱行为,就以雷霆之势将其连根拔起,以儆效尤。”
刘闪对此法未置可否,朱熹又说道:“下官所说的「缓」,就是在光复相关的疆域后,对这些士族集团给予「招安」,仍然按照察举之法,给予一定和特权,给予适当的官位配额,先尽量缓合明面上的矛盾,再因时制宜,进一步寻求完美的解决办法。”
“急则太急,若处置不当,影响甚大,必生祸乱;缓亦太缓,有养虎为患之嫌,若其暗中搞怪,我防不胜防。况且,在事发之前,我无法知道谁是真心归顺,又有谁在暗藏祸心。”
“下官仓促之间,也只能想到此法,请刘公子恕罪……”
“罢了。这种矛盾暂时还体现不出来,我有足够的时间商议对策。”说闪说罢,满是好奇地问道:“朱大人出于庶民,为何对周、春秋、秦汉以及近代的事情这般熟悉?”
刘闪突然问起这个问题,朱熹一时间有些尴尬,苦笑道:“不瞒刘公子:大司马和黄局长编撰的政务类太学教材,下官已经阅读并熟记于心,所以……”
“原来如此!”刘闪恍然大悟,对蒋琬和黄月英编写的教材很是满意。
刘闪并未阅过,但已经大致猜到教材中的内容。直觉告诉刘闪,这套教材肯定比「四书五经」有针对性,更适合培养出急需的政务处理官员。
“对了,差点忘了!”刘闪这才想走刚开始就想问的问题:“长沙郡,去成都的十个太学生,他们都报了哪些科目的太学?”
朱熹脱口而出,脸上多有自豪地说道:“回禀刘公子:六个政务,三个军务,一个医药,没有科技。”
刘闪点点头,这跟他预想的基本一样:如果是政务或军务的太学生出身,很容易在各郡县入仕做官,军中也特别缺乏「尉」级的中层将领。
对于庶民百姓来说,在朝中或地方,以及在军中任职,这都属于「做官」;
医药类的太学生,虽然可做医官和药官,但吸引力完全比不上前两者。
贼曹匆匆而入,在朱熹耳边嘀咕几句后,朱熹面色大惊,战战兢兢地说道:“刘公子……一百多个吴国人,往城南湖边而去,恐怕……夫人会有危险……”
“吴国人?”刘闪奇怪地问道。
“应该是步骘的岳家人。”朱熹赶紧解释道:“章武三年时,步骘受封临湘侯。长沙郡归汉时,步骘有一个姓朱的妾室,在临湘县的封地没有撤走,他们也未向县府申报户籍。所以,这些人仍是吴国人,这段时间,他们一直在岳阳城附近游荡。”
“看来,我大汉「自主申报户籍」的政策得改一改!不能让这些人太过放肆!”刘闪冷冷地说道:“这件事,你不用管,就当没看见。”
贼曹得令而出后,刘闪又说道:“朱大人假郡守,但尚未有爵位。一月之内,朱大人应该能收到受封「临湘县侯」的诏书。”
朱熹受宠若惊,刚要拜谢就被刘闪止住:“此后,临湘县就是朱大人的封地。相信不久之后,临湘县乃至长沙郡,应该不会再有吴国人。”
“下官明白!下官明白!”
朱熹自然听出了刘闪的弦外之间,见刘闪挥手示意,赶紧告退离去。
刘闪起身,隔着珠帘说道:“不错,你的琴音,让本公子赏心悦目,特别是那曲《高山流水》!过段时间,本公子整理好之后,可将《春江花月夜》的筝谱送给你,以作答谢。”
“公子,《春江花月夜》乃何曲?为何……小女从未听闻此曲?”帘后传来轻柔的声音,其间夹着欣喜。
“拉拉哆来拉索……索索拉哆来咪……咪来咪唆米唆……”刘闪敲着桌子,饶有兴趣地哼出一些片段,然后将三十个铢钱放在桌上后离去。
栖凤楼门口,向宠一见刘闪出来,立刻就迎上来,低声问道:“陛下,你让朱熹撤去舍吏和兵马,末将担心李昭仪……”
“不必担心,就几个吴国暴民而已。”刘闪满不在乎地说道:“我反而在替那群暴民担心,希望他们没有穿吴军的衣服。否则,关将军不会留活口。”
刘闪说罢,拿出望远镜说道:“走,咱去南门的城头,看看热闹。”
刘闪和向宠刚刚离开,先前奏琴的乐姬随之出门,几个婢女赶紧上前。
“女主,你……还真去栖凤楼做乐姬了?要是让侯爷知道,奴婢就没命了!”
“女主,咱们已经耽误太久了。”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红衣女子痴痴地盯着刘闪的背影,没在意几名侍婢的催促,口中低声念道。
“女主,他是蜀国人,不配听你奏琴!你还去栖凤楼,岂不是自降身份?”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