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葬元 (武猎)


  男人一定要冒雪东归了。
  算起来,这么远的路,又是雪季,怎么也要在腊月初回到洛阳。
  可是崔秀宁也没有办法。她只能等。
  以后,不能再让他出征了。作为大唐天子,动不动就亲征,这不是什么好事。
  此时已经是十月初,秋风萧瑟。李洛离开洛阳已经四个多月了。
  崔秀宁日夜都在担忧。
  正在崔秀宁神思渺渺之际,忽然女官张柔娘眼圈微红的进来禀报道:“娘娘,老狐狸不行了。已经三日不吃东西。宫中御兽园的人说,它是大限到了。”
  什么?
  崔秀宁心尖一颤,就抬脚往外走。
  来到御兽园的狐房,果然看见那只老狐狸闭着眼睛静静趴在那里,瘦的皮毛骨头。曾经油光水滑的毛,也枯萎干燥,还脱了很多。
  崔秀宁还没靠近,它就睁开眼睛,脸上露出似乎是微笑的表情,挣扎着爬起来。
  显然,它闻到了主人熟悉的气味。
  可是它的爪子一软,却无法站起。
  它已经爬不起来了。
  “你们退下吧。”崔秀宁下令。
  等到宫人女官们退下,崔秀宁就忍不住眼睛湿润起来。
  “毛毛,你怎么了?”崔秀宁轻轻摸着老狐狸的头,老狐狸吃力的舔着女人的手,狭长的狐眼中,缓缓落下两颗泪珠。
  它的尾巴,也吃力的摇动。
  只是,它再也无法像以前那样,摇着尾巴对对主人表示亲昵了。
  “毛毛…”崔秀宁眼睛一酸,两行眼泪也夺眶而出。
  老狐狸口中呜咽着,用头蹭着崔秀宁的手。
  崔秀宁知道,老狐狸要死了。
  十一年前,她和李洛初到江华,住在那个废弃的潘家小院,陪伴他们两人的,就是这只当时怀孕的母狐。
  当时那么艰难,两人也没有抛弃它。那个寒冷的冬天,她和李洛坐在火堆边,母狐就拖着大肚子,懒洋洋的跟着烤火,就那么静静的看着两个主人。
  它才是跟随两人最早的。
  后来,它生下了三只小狐狸,跟住主人到处迁移。从江华到海东,到海宁,到泉州,临安,江陵,洛阳。
  它生的小狐狸,还协助特察局破获了一件大案,找到了携带鼠疫源的元廷奸细。
  李洛出征的日子,不知道多少次,是它趴在自己脚边,陪自己渡过一个个伏案工作的夜晚。
  她都习惯了它的存在。
  它不会说话,但它是崔秀宁和李洛感情的见证,也是大唐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见证。
  可是现在,它要死了。
  哪怕它不是人,只是一只狐狸,可崔秀宁仍然抑制不住的伤心。
  十一年了啊。
  秋风吹来,似乎有些冷了。崔秀宁感觉到,老狐狸身上的温度,也越来越冷。摸着它皮毛下触感强烈的骨头,崔秀宁的眼泪就更是止不住。
  老狐狸似乎是在硬撑着等候崔秀宁的来到,想看主人最后一眼。崔秀宁来到后,它的心愿已了,眼睛就再也无法睁开了。
  枯萎的毛发,渐渐凉了。
  崔秀宁眼睁睁的看着,它就这么寂然不动了。
  “毛毛…”贵为大唐皇后的女人,此时摸着一只卑贱的死狐,泪如雨下。如果外人得知,真的很难理解,为政果决的皇后陛下,会为一只野兽哭泣。
  就在崔秀宁为母狐毛毛之死而哭泣的时候,遥远的蕃州白云城明雪宫,大唐天子也在黯然神伤。
  小霓死了。
  那条陪伴李洛三年的五彩灵蛇,竟然因为高原的气候和日益寒冷的天气,悄无声息的死了。
  小霓是辛苦送给李洛的礼物,能避蚊虫。它陪伴了李洛三年,让李洛再也没有被蚊子打扰过。
  这次进吐蕃时,从缅北进军,一路上蚊虫很多,可因为李洛带着小霓,蚊虫莫进。之前征讨中南半岛,也没有被蚊虫咬过一次。
  这样的异种灵蛇,很难再有第二条了。
  李洛当然不可能为此哭泣。他摸着小霓细小的身躯,沉默良久。
  早知道,就不把你带入高原了。
  “来人。将它装入玉盒,封起来,带回洛阳吧。”
  唐主语气淡淡的说道。
  “遵旨!”
  谁也不知道,大唐帝后,竟然同一天,为一只母狐和一条小蛇伤感。
  PS:今天只能更这么多了,开庭一整天,明天还要继续,累。蟹蟹大家支持,晚安!


第945、946节 要不要修《元史》?

  早在九月中旬,忽然有一户蕃州西北地区图日县的百姓上报,他们无意中发现了一个巨大伏藏,里面竟然有大量的竹简,竹简上有字。
  当地牧民立刻将消息报给当地的寺庙和唐军分队。僧人们和唐军一起出动,将数百斤重的竹简运回白云城明雪宫。
  到了十月上旬,竹简终于运回明雪宫(布达拉宫)。
  发现大量汉字竹简的消息,立刻惊动了整个高原学界。所谓高原学界,其实就是僧侣。他们是高原唯一的学者阶层。
  唐主李洛立刻宣布,在文成宫(大昭寺)举办鉴定大会,召集全城所有的僧侣学者,研究竹简。
  八思巴和白兰法王等高僧,反复询问和唐军一起运送竹简的僧人,关于发现竹简的始末。
  运送竹简的图日寺僧人们说,图日县的牧民旺夏等人,在新分到土地上修建一个蓄水池,野外挖土时,发现了一个古老的墓穴,出土了大量的竹片,还有还有完全朽烂的尸骨,以及青铜器。
  由于吐蕃人很忌讳挖掘坟墓,所以他们不敢隐瞒,立刻上报给图日寺和当地的唐军联队。
  僧人们和唐军武士一起下令挖掘,这才将东西取出来。
  八思巴等人都很是惊讶。图日在哪里?
  都靠近西域了,就在昆仑山脚下不远。那种地方,竟然发现了大量篆体汉字的竹简和青铜器。
  这实在对他们的冲击太大了。
  等到僧人们进入文成宫,果然看见一堆堆的竹简被搬运出来,还有好几件青铜器,造型非常精美,但一看就很古老。
  唐主李洛坐在佛龛改成的宝座上,看着下面的一群高僧说道:“朕这次进入高原,没有带文臣,军中也无人能解读这些大篆。各位上师尽多渊博之士,还请为朕解读出来。还有青铜器上的铭文,也都一一解读吧。”
  八思巴等人遵旨,开始整理起竹简,客串起考古学者。
  要说吐蕃高僧,渊博还真不是盖的。凡是能成为高僧的,几乎都是大学者。很多人是精通汉学。
  不精通汉学的人,没有资格成为上师。这些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高智商。
  在吐蕃,只有智商超群的人,才能被寺院看中培养,才能成长为高级僧官。智力平庸的,你都没有机会成为上师。
  所以密宗寺庙的教育,那是实打实的精英教育。他们挑选人入寺庙,要看慧根,要考试,其实都是考察智商悟性。
  一般人想当喇嘛太难了,因为不够聪明。
  像八思巴这样的人,拿到中原,论起经史子集,根本不输给一般大儒。
  时间慢慢过去,随着古老竹简上的大篆越来越多的解读出来,高僧们就越来越惊讶了。
  即便他们不懂考古,也能感知到这些竹简的确很古老,根本不是近世的东西。很多竹简都腐朽了,字迹漫漶,但更多竹简上的字迹,还能能辨认出来。
  这竟然是,周穆王西巡时期的游记!
  竹简的主人,叫姚岐,是周穆王的西征时携带的史官。他记载,穆王十五年,率师西征昆仑。
  这些竹简,就记载了西征途中的大事。
  竹简中说,穆天子到高原后,“千里无人”,“大荒万里”,“高原漠漠”“牛马蕃蕃”。
  意思是说,高原上根本没有人烟,只有成群成群的野牛野马。
  这说明,当时的吐蕃高原,是无人区。
  所以,竹简中说:“王悦,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大哉华夏,泱泱周邦,为此方国。”
  意思是,穆天子很高兴,说大周的疆土可真大啊,这里也是我的土地啊。
  八思巴等人看后,心中说不出什么滋味。
  竹简的记载很明显,吐蕃高原,是周天子发现的新土。
  更重要的是,竹简还记载“王命伯容,取旈为帐,作居,师悦。”
  翻译过来就是,穆天子命令一个叫伯容的人,用野牛的长毛,做成帐篷,当做营房,将士们都很高兴。
  这么说的话,吐蕃人特有的的牦牛毛黑帐篷,是周天子到高原时发明的?
  以此推论,最早一批吐蕃人,是周朝的驻军?实打实的华夏人?
  因为竹简又记载:
  “王再西,过昆仑,逐落日。”
  “王曰:虎贲聂!尔听予诰!一师作二,以镇南北,牧六畜。”
  “聂曰:王诰是从,臣服佐命。六畜蕃息,王常所用。”
  “王曰:聂!以待来年,以女来归。”
  什么意思?
  就是说,穆天子到了高原,意犹未尽,还要向着落日的方向继续西行。他命令虎贲(周朝禁军首领)聂,让他把一个师的军队,分为两部分,镇守高原南北,牧养野牛野马。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