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一想也有道理,不再说了。
他哪里知道李元瑷选择的这四个人,除了狄知逊皆是宰相才。
他所看中的上官仪,反而是最差的一个。
刘仁轨、娄师德都是兼资武的全才,英武果敢,入庙堂可为治世宰相,镇边疆可为封疆大吏,皆能独当一面。
有此三人,李元瑷对于自己的江南之行,充满了信心。
至于狄知逊,李元瑷亦觉得能交出狄仁杰这样的儿子,应该差不到哪里去。
何况狄知逊的名字是实实在在出现在奏本上的。
李治行事果断,颇有乃父之风,当日就下达了任命书,分别传给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与娄师德。
李元瑷也定好了南下的时间,便在三日之后。
其中上官仪在京畿,而刘仁轨、狄知逊在河南新安与郑县,李元瑷为了方便行事,就将集合地点定在了洛阳。
三天时间,李元瑷处理好了琐事带着新婚夫人登上了南下江南的官船。
站在甲板前头上,李元瑷想着与小兕子拜别的景象,心底隐隐有些难受。
小兕子太懂事了。
得知自己南下,并没有哭闹,反而笑着说:“瑷哥哥最了不起了,一下子就领了十六州的机要,比其他叔叔强多了。听说江南风景秀丽,父皇已经答应了小兕子,等瑷哥哥在江南打开局面,就让小兕子去江南看琼花,小兕子等着那一天呢!”
小兕子强笑的模样,实在太惹人怜惜了。
李元瑷一个大男人都差点哭鼻子。
忽的有些阴凉,回头一望,却是自己的新婚妻子,手中撑着一把纸伞,站在一侧。
徐珑轻柔的说道:“夫君是在想晋阳公主嘛?”
李元瑷亦不隐瞒,点了点头。
徐珑带着几分羡慕的道:“夫君对晋阳公主的关怀,妾身都有些嫉妒吃醋呢。”
李元瑷轻搂着娇妻的肩膀,说道:“那可不妙了,以后少不了得多吃。”他从不掩饰自己对小兕子的疼爱。
徐珑轻笑:“那妾身得多巴结巴结这位公主,免得惹了她不开心,给夫君嫌弃了。听说江南是丝绸的故乡,那里的丝绸最为出名,妾身到了江南就给晋阳公主筹办。却不知公主她喜欢什么颜色?”
“湘妃色!”
李元瑷回答的毫不迟疑。
所谓的湘妃色就是后世常见的粉色。
徐珑轻笑:“确实很适合晋阳公主。”
李元瑷经徐珑这一打岔,心底的愁思消散了许多。
舟船一路抵达洛水之畔,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三人已经等待多时了。
看着渐行渐近的舟船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三人表情各异。
上官仪神色略带一些不干,三人中就属他起点最高。
进士及第,才华横溢,可谓名动长安。
年纪轻轻已经入得李世民、李治法眼,常有面圣的机会。固然品级不高,但依他的情况,只要有一个机会立刻就能青云直上,根本不需要去江南镀金。
故而李元瑷点兵点将点到了上官仪,反而限制了他的发展。
上官仪自然不觉得开心,不过李治诏书以下,即便心底不愿,他也只能受着。
而且李元瑷此次南下,手握江南十六州权柄,显然是身负重担,也不是没有发展前景。
刘仁轨则是一脸的兴奋,相比上官仪这种官运极佳的代表,他就是老牛耕地这一类型的。自少家贫,但因才华得河南道安抚大使任瑰看重,从而步入仕途,勤勤恳恳近乎三十年,期间斩折冲都尉鲁宁,劝李世民放弃秋,事情干了不少,官运却是一般,都四十好几了,也不过是一个县令。
以他的目光自然也能看出,李元瑷这个大唐贤王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此次南下那是要干一翻大事业的。自己终于时来运转,博取了一个可以证明自己的机会。
至于狄知逊,相比二人,那就显得淡定的多。
狄家亦属于官宦世家,狄知逊的祖父狄叔湛在东魏担任过帐内正都督、平西将军,并封爵临邑子。狄知逊的父亲狄孝绪在唐朝初年曾先后充任过行军总管、大将军、尚书左丞、使持节汴州诸军事、金紫光禄大夫,封爵临颍男,在唐初地位相当显赫。
狄知逊自身亦是进士出生,家业富足,被授以东宫内直郎,掌管太子东宫的符玺、伞扇、几案、服饰等事。后又充任过郑州司兵参军,兼郑王府兵曹参军。此后狄知逊又历任梁州都督府录事参军、越州剡县令、华州郑县令。
如果不是跟李建成走的近乎,狄知逊此刻不说是封疆大吏,至少也是一个刺史。
依照他漂亮的履历,在哪都是地方高干。
故而最为淡定。
“来了!”
刘仁轨说了一声。
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皆整理了一下衣着。
不管心底怎么想的,但在李元瑷面前还得保持尊重。
毕竟那是他们未来的顶头上司,身在官场得罪了顶头上司绝对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见过吴王!”
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一并上了甲板行礼觐见。
这乍一听吴王,李元瑷还有一点不适应。
听人叫了几年的商王,这改了吴王,顿觉别扭,想着如果日后回京,看看能不能改回商王。
“无需多礼!”
李元瑷看着这一个个在历史上都曾留下厚重一笔的人物。
上官仪最是年轻,故而意气风发,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狄知逊的样貌让李元瑷眼睛一亮,他的年数跟刘仁轨相差不了多少,但是身上有股说不出来的成熟魅力,就是属于那种越老越帅那类型的。单凭魅力而言,这老家伙居然可以跟李世民相比了。
李元瑷都有些惊愕。
他哪里知道历史上对于狄知逊气质外貌的形容是龙章凤姿。
最不起眼的就是刘仁轨,他最是年长,但其貌不扬,而且脸上露出了老态,看着就像是一个年过半百的小老头。
李元瑷心底却是清楚,这三人中最厉害的恰恰是这个“小老头”。
“来了就好,我们此去江南,身负重担,就不在洛阳停留了,直接南下。”
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都是精明干练之辈,早已安排妥当,对此命令,毫无异议。
“开船!”
随着一声令下,大型官船顺着大运河,开往江南。
第230章 投书求仕
从洛阳到扬州即便是走运河,也需要小半个月时间。
李元瑷早就做好了准备,看着身旁的三名谋臣,说道:“江南是我大唐最大粮仓,于我朝意义重大。如今百废待兴,正是我等大显身手之地。你们是我从上百人中选择出来的,皆是能独当一面的人才。”
“船舱里有江南东道十六州的纸面情况,都是地方官员以及前任黜陟使,总结的情况。未必完全真实,但却是我所能拿到的第一手情报,你们自行拜读。抵达江南之前,一人给我写一份感想以及整顿江南的方案。”
他顿了顿道:“你们所写的感想与方案,将会影响到他们在江南所干之事。我相信我自己的眼光,你们的任务可不仅仅是吴王府幕僚那么简单。”
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皆神情变动。
人大多自负其才,他们三阶皆是人中俊杰,自是不甘其后。
三人一并道了一声谢,一起钻进屋子里去了。
相比三人的闷头用功,李元瑷南下的日子过得尤为惬意。
每日都在另外的官船上与新婚夫人浏览两岸风景,陶养情操,顺带锻炼锻炼身体。
官船仰着运河顺流而下,途径引洛水入汴水的这项工程,给汴州带来了巨大的便利。
不过是短短三年时间,汴州运河两岸已经人声鼎沸,各方酒肆客栈商铺林立。
经济发展的势头一时无两,已经跻身为大唐第四经济要地了,仅次于长安、洛阳、凉州三地。
朝廷对于汴州的发展也极为重视,有心将汴州发展成为超越凉州的大都会。
毕竟凉州之富,全靠丝绸之路,西域的平安动荡对于凉州的经济有着直接的影响,充满了不可控,受制于外。
而汴州是自我内部的经济运转,孰轻孰重,庙堂上的那些大佬心底清楚的很。
李元瑷将自己如何利用地龙翻身将洛水引入汴水的情况与徐珑细说。
徐珑一脸崇拜说道:“一个政策,影响万千百姓。郎君疏通运河,建造船闸与进减水闸,造福万里运河两岸,无愧贤王之名。”
李元瑷见汴河两岸景象,心底也是满满的自豪感觉。
他们一行人沿江而下,过江淮直扑扬州而去。
扬州古称广陵,亦叫江都。
从名字上看,给人的印象是江南,但其实大唐时期的扬州跟江南没有什么关系。
这个时期的扬州位于江北淮河下游,属于江淮地区,而非江南。
这江淮与江南的发展情况那是一天一地。
自古以来,华夏的发展模式以关中、中原、北地为主,江南就是属于爹爹不疼,奶奶不爱的地方。
只有在战乱的时候,人们才会想起南方的好,逃到南方避难。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