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瑷笑着也给娄师德布置了相同的任务。
娄师德心知肚明,这意见看法将会是决定自己地位的高低的介绍函,肃然去了。
娄师德老成持重,却也是能够独当一面的宰相才。
面对这种情况,亦不会自甘落后,匆匆去了。
他们一行横渡了长江,驶入了江南运河。
这一进入江南运河,李元瑷就觉得江南的情况,比他想象中的由要严重。
运河的两岸空旷无垠,几乎没有什么人踪人迹。
江南最不缺的就是水资源,江南地广人稀,这运河两岸因有水患之危,反而没人耕种,以至于冷清清的。
这江南运河最初由吴王夫差开凿的古故水道,后三国孙吴政权为了沟通南京和太湖平原而开凿江南运河,以后历朝历代又不断加强,直至隋唐时期,形成了现在北起镇扬,经丹阳、常州、无锡、苏州、吴江、嘉兴、桐乡到杭州,这一条运河航道。
在即将抵达苏州的时候,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一并送上了自己的心得与方案。
李元瑷满心期待的选择了先看刘仁轨的心得方案。
刘仁轨对于江南书面分析还是很透彻的,便如李元瑷、魏征一样,一语指出江南穷困的原因。
粮贱伤农。
越是风调雨顺,江南百姓收入越少。
毕竟物以稀为贵,多了反而不值钱了。
江南的粮食库存多为军用,也就是说生产的粮食多用来代替税收,或者卖给朝廷。
这朝廷收粮,向来是低于平价线的。
故而无法产生大的利润,江南亦变得越来越穷。
想要改变此弊端,刘仁轨提出了三点。
第一、发展副业,不能一味的追求农耕。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以副业来摆脱江南的百姓对于农耕的一味依赖。
第二、重新规划,耕种之地。
江南各处为了应对粮税压力,无度开垦土地。
到底田地泛滥,参差不齐。要知道一亩上等良田的产量中等、下等良田的一倍甚至两倍。
求多不如求精,空出一些土地,用来种植其他副业产品。
第三、亦是李元瑷觉得最重要的。发展商业,鼓励地方百姓从商,唯有发展商业,才能凝聚人气。
人气乃发展之根本。
江南之疲敝,关键与无利可图。
江南之粮,多数为朝廷争取,难有效益人气。
若无人气,即便是沃土宝地,亦是无用。
李元瑷看了刘仁轨的最后一点,连连叫好。
李元瑷对于江南的发展有全盘的掌控,他深切明白,想要发展江南,必需从商抓起。
但是他担心这个时代过于排斥商人,以至于发展商途异常艰难。
毕竟李世民曾经特地叮嘱房玄龄,工商杂流即使才能出众,亦不能授以官职,不能让他们“与朝贤君子比肩而立,同坐而食”。
唐版初的武士彟,因为赞助李唐夺天下,封为应国公。
堂堂国公,便是因为商贾出身,给庙堂上所有武百官瞧不起。
直接影响到了后来的武则天。
好多人以为长孙无忌、褚遂良等人反对立武则天为后,是因为武则天是李世民的小妾。
其实不然。
小妾在古代的地位等同货物,哪怕是皇帝的小妾亦是如此。
汉朝的成帝刘骜一样娶了自己老爹的小妾,还立她为皇后。
武则天便是因为出身商贾,给褚遂良、来济抓着小辫子说她“出身卑贱”。
如果上官仪、刘仁轨、狄知逊、娄师德都是那种爱惜名声,照死轻商,那就让李元瑷蛋疼了。
他总不能自己鞍前马后的脏活累活往身上揽。
他自问远远比不上诸葛亮能够做到事必躬亲。
李元瑷看得出来,刘仁轨表面上将发展商业摆在最末,实际上他整篇发展的核心关键便在这最末商业。
想来也对,刘仁轨不比上官仪、狄知逊,都是宦官大户人家,有着高高在上的背景以及卓越感。
刘仁轨真说起来是汉章帝刘炟之后,可这都是唐朝了,汉室宗亲有什么用?说白了就是一个农民,自少孤贫,没钱上学堂也买不起纸笔,只能靠着家里传下来的几本书自学,在劳动空闲的时候,用木棍在地上或者空中写写划划,硬生生磨炼出一身的学问。
刘仁轨是从田地里学出来的,并不觉得自己比商人高贵到哪里去,自然能够看透这其中本质。
李元瑷心满意足的将刘仁轨的心得与方案放于一旁,不出意外刘仁轨就是自己幕僚中主管商业的干吏了。
他随即拿起了上官仪上缴的考卷。
上官仪最是年轻,他的心得过于理想化。通篇的大道理,加上他采绝佳,引经论典,看得李元瑷是兴致高涨,津津有味,可细细一想,却又全不是滋味。
这大道理谁不会说,可将大道理细分化用于实践才是真本事。
只有道理而无实践,那就是纸上谈兵。
上官仪还是缺少实践磨炼,仅心得而论,就差上刘仁轨这老江湖不止一个档次。
姜果然是老的辣。
不过上官仪的整改方案还是可圈可点的,他与刘仁轨看待事物的角度大不相同。
上官仪觉得江南疲敝的原因在于吏治,江南天高皇帝远,且化不兴,百姓愚昧,人才稀缺。
百姓任由官吏肆意支配而投诉无门,因此导致江南上下举步维艰。
上官仪这个提议别出心裁,让李元瑷眼前一亮。
江南远离天子,政令不明。
很多利国利民的政策下放至江南灰变一个模样。
这确实是一大问题。
上官仪采飞扬,可谓当世绝顶。
他既然重视吏治,化不兴那就让他来负责治吏以及弘扬儒家化这方面的工作。
李元瑷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拿起了狄知逊的考卷。
看着狄知逊的心得,李元瑷微微皱起了眉头。
中庸!
狄知逊通篇答案都透着中庸的气味。
他觉得江南不好治理的原因在于没有底蕴,缺乏豪绅。
他的主张有点类似后世,相让一部分人富裕起来,将他们培养成为朝廷所用的豪绅,以豪绅来带动百姓。
李元瑷笑着将狄知逊的答案收下,心底已经有了选择。
狄知逊本是世家贵公子,平素常与士族豪绅往来,对于他们有着足够的了解。
天生的外交干吏,用他来与当地的士族豪绅交往在合适不过了。
毕竟发展经济需要投钱,总不可能全让朝廷负责,豪绅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
李元瑷乐不可支,三分考卷,三种不同的答案,三种不同的方向。
一瞬间,李元瑷开始期待娄师德的考卷了。
第233章 过江猛龙
在李元瑷的官船即将抵达苏州的时候,娄师德上缴了自己的考卷。
与刘仁轨、上官仪、狄知逊不同。
娄师德并没有书写读后感,直言道:“属下这几日与刘兄、狄兄、上官兄、卢兄深入闲聊,发现这三位同僚皆是一等一的好人物。刘兄惊才绝艳,武兼备。狄兄老成谋国,再是稳重不过了。至于上官兄、卢兄,那真是采风流,当世无双的人物。”
“师德何德何能,居然能与这些英杰共事。关于江南的书面情况,他们已经分析透彻,师德自问才能远不及他们,就不予殿下面前献丑了。”
看着娄师德归于谦虚的模样,李元瑷忽然想到了一句成语唾面自干。
说的就是面前这位娄师德。
娄师德武兼之,与白水涧大战吐蕃军,八战八捷,得李治器重,从而崛起庙堂。武则天欺负自己儿子,篡夺皇位后,提拔娄师德为国相。然后还将娄师德的弟弟被任命为代州刺史。
临行之时,娄师德忧心忡忡的跟自己的弟弟说,“你我兄弟,一个为相,一个为刺史,太过荣宠,定会招人嫉妒,如何才能保全性命?”
娄弟说道:“低调做事,即便有人向我吐唾沫,弟也不还嘴,擦干唾沫便是,决不让兄长为难。”
娄师德却说了一句名言:“这正是我最担心的。人家朝你脸上吐唾沫,显是动怒。你把唾沫擦了,表明你心底不满,会使人家更加生气。你当笑着接受,使唾沫不擦自干。”
娄师德的本性即是如此,对于同僚朝臣,即便是地位比自己低的,一样怂到了骨子里。
面对同僚,娄师德这里直接退让,不与他们争了。
李元瑷念及于此,摇头微微一笑,
这种人或许没有脾气,但无疑是最适合在庙堂上混迹的。
能在武则天的庙堂上功成身退,老死任上的人不多,娄师德却是其中一个。
李元瑷察觉到娄师德本性,也不计较了,而是认真的看着娄师德提的意见。
“欲治理江南,当务之要,摧毁四方淫祀。江南偏居一隅,远离庙堂中心,不服王化,孔孟之风,并不于民间盛行。因生活凄苦,寄托希望与虚无神佛精怪,以至于各地妖人作祟,迷信之风,上至州府,下到村县比比皆是。”
李元瑷一脸凝重。
淫祀并非是字面的淫邪祭祀。淫还有放纵,过多,过度,失其节制,不合法度的意思。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