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话只是泛泛之谈,赵元昌只是微微点头,没有开口说什么。
陈佑也知只是这些的话,算不得什么要紧事,顿了一下,理清思绪之后继续道:“臣观史书,前唐太宗皇帝曾言,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自朱全忠篡唐,已历三季,臣不能知其全,斗胆妄言,自唐以降,皆亡于大将。”
他不敢说得太明显,毕竟周国起家也是赵鸿运在石晋京城叛乱,说开了赵元昌丢面子,陈佑可能就丢命了。
“将明此言不虚。”赵元昌点头道,也不由自主地压低了说话的声音,“不知可有解决之法?”
陈佑缓缓道:“回禀官家,若欲根除,臣以为可兵将分离,为将者所将之兵非是其所练之兵,非战之时,勿使将帅长久领兵,如此,兵为朝廷之兵,非是将帅之兵。”
说完,不等赵元昌反应,陈佑直接就补充道:“只是,若要做到两点,须得官家亲军忠心可靠,且能横扫天下兵马。”
赵元昌微阖双眼仔细考虑了一阵,看向陈佑道:“将明可有它法?”
陈佑抿了一下嘴唇,缓缓道:“以外战耗其兵马钱粮,以内政收其税赋民心,天下之大,可蚕食之。”
沉吟一阵,赵元昌点了点桌子,补充道:“还得加上一点,不可令一方坐大。”
陈佑心知,这是要让各藩镇互相争斗,无法团结,但也不能让他们互相兼并壮大自己。佯作思索一阵,随即一脸心悦诚服道:“圣明无过陛下。”
至此,赵元昌一扫严肃的神情,哈哈笑道:“将明你何时学会的阿谀!”
陈佑也笑道:“官家这话却是不对,我尚未学会阿谀,此话乃真心实意。”
说笑一阵,赵元昌吩咐奴婢端上冷饮,两人一边喝着一边闲聊。
真的是闲聊,聊得都是陈佑在锦官府的所见所闻所为所感。
当然了,即便聊的都是些琐事,这两人也能拐到治国理政上去。
来到这么一个变异了的时代,陈佑最大的优势其实是红旗下成长的经历。
虽然有些看待问题的方式在这个时候显得不合时宜甚至异想天开,但当初接受的史观培养、政治教育,却不是这时候的人所能比的。
至于那些科学知识,日后或许会锦上添花,也或许能在他落魄的时候雪中送炭,但这时候却没多大作用。
正聊着,突然一个小宦官迈着小碎步走了进来:“官家,兴国公非要来寻你。”
赵元昌听了,无奈地摆摆手:“带进来吧。”
兴国公,就是皇长子赵德昭,今年,一岁多。
很快,一个丰腴宫人抱着兴国公进来了。
带孩子的,肯定不能是弱不禁风,至少得双臂有力,眼前这一个显然不仅仅是双臂有力。
兴国公见到赵元昌之后,兴奋地伸着手在宫人怀里一窜一窜地,口中含糊不清地看着“爹爹”。
赵元昌一脸无奈的伸手接过兴国公,捏了捏那光滑圆润的脸蛋,嘴里面哄道:“福宝别闹。”
嗯,父亲带孩子嘛,大家要理解。
同自己爹爹闹了一阵,赵德昭终于看到了陈佑,黑漆漆的大眼睛一眨一眨地,煞是可爱。
陈佑朝他笑了笑,惹得他咯咯直笑。
冷不防听赵元昌道:“听说将明也有了孩子?”
陈佑老实答道:“正是,是个男孩,如今刚刚六个月大。”
听了陈佑的回答,赵元昌看了看自己的儿子,突然促狭道:“唉!若不是你近日就要成亲,我就直接给你那儿子封个官职了!”
陈佑听了,只得苦笑着讨饶。
这要是在妻子临过门的时候,庶长子被封了官,那是妥妥的要后院起火了。
陪了儿子一会儿,赵元昌便让宫人带其去寻卢金婵。
兴国公走后,陈佑正想着自己是不是也要告退了,却听赵元昌又道:“将明,你以为洛阳如何?”
洛阳二字一出,陈佑立马想到了迁都。
没办法,冯道、李明卿在信里面提了很多次,嘉定二年开始,关于迁都的传言也渐渐出现。
而且,他也知道,这次不出意外的话,自己应该会在婚后到洛阳去。
而且还是负责营建宫室,不得不让人往迁都上想。
犹豫了一阵,陈佑最终答道:“洛阳形胜,数朝古都,乃兵家必争之地。”
“嗯。我欲让你去洛阳,你意下如何?”
第二百七十一章 千年大计看将明(二)
意下如何?
领导这么问,不是问你的意见,只是想看你表忠心。
陈佑当即十分配合地开口:“但凭官家吩咐!”
“好!”赵元昌抚掌而笑。
只是他现在还不说到底要陈佑去作甚,又说了几句,便让陈佑退下。
这段时间,可能是陈佑少有的清闲日子。
没有职事,什么事都不用干,每日里需要做的就是出门应酬,指点刘河、张昭、丁骁,准备婚礼这三件事。
还有就是准备泽润书院搬迁之事。
陈佑离开锦官府之前,将泽润书院从府学中摘了出来,丢了官学的皮,无论是教员还是生员,都少了不少。
说实话,泽润书院之前有人追捧,一是因为彭晓这个得道真人偶尔会去讲经,二是因为府尹是书院山长。
现在两个因素都不在了,大家自然不会再去追捧,也就那些家贫之人才会让自家儿孙到泽润书院去学律法、算术、医术。
那么这些不去泽润书院的人到哪去呢?
苏府尹虽然不太看得上陈佑,但也不好直接把他留下的书院关掉,可看不顺眼的前任还留下了政绩,怎么办呢,于是自然要发展府学。
你看,讨好新府尹的机会不就来了?
毕竟以后发解试的可是苏府尹,谁知道他会不会刻意针对前任留下的书院?
今年春天京中的科举可是足足有十五人考中,毫无例外都被授予官身,前往各部、寺观政。
这让读书人心里又热切起来,为了避免遭受无妄之灾失了考试机会,凡是有志于通过科举入仕的锦官府士子,都不会在泽润书院读书。
长此以往,泽润书院搞不好会有“专门培养百工”的名头,这可不是陈佑想要的。
于是,他不得不改变初衷,无奈关停锦官府的泽润书院。
至于那些教员生员,愿意跟着出蜀的就馈赠路费,不愿意的也尽力推荐一个活计。
锦官府让陈佑心忧的也就这一件事了。
其实魏仁浦等人送来的信件上所说种种事务,比这更严重的也有。
比如功曹人员被裁撤、监督考课机制停滞、农事宣讲院被撤销、典租农具完全交给各县大户、商税不再监督核查等等。
可以这么说,陈佑一年多的努力,一朝付诸流水。
偏偏,这些东西建立的时候千难万难,反对声一直不停息,破坏的时候十分顺利,诸“民”齐赞苏府尹此举顺天应人,实乃官家之忠臣、士庶之好官。
不过陈佑并不在意,他已经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了,此时被破坏,虽然惋惜,但并不意外。
更准确的说,在他实践的过程中,已经预料到这样的结果了。
毕竟,吃人的是制度、是思想,而不是单个的人。
不改变这个制度和思想,只依靠个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
就以锦官府为例,陈佑只是依靠自己的能力强行改变了锦官府的制度,虽然对国家、对普通民众有好处,但是一没能扭转大环境,二没能改变时人的思想。
说句残忍的话,哪怕他陈佑把锦官府所有反对他的人都杀了,等换一个府尹来,又会出现一批新的地主豪强、残民官吏。
这就是穿越者的无奈,分明看到了残忍的现实,也有经过实践的可行方法,可是没有合适的土壤,无法改变这个现实。
要么借助超越时代的知识成为这时候的既得利益者,要么反抗到死。
陈佑选择了第一条路,他不是范文正,做不到“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但从小经受的教育又让他不能不做出些改变。
他是个穿越者,孤身一人来到这个时代,不想去探究自己穿越的原因,更想要远离任何神秘因素。
如此一来,他这个穿越者和这个时代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人总需要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尤其是陈佑这样本不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更要证明自己这个“不同”曾经出现过。
一开始,他想的是继续从政,登上前世从未登上的高度,至于他追求改革、仁政,既有前世教育的影响,也是为了实现目标的手段。
只是到了锦官府之后,真正能够执掌一方,同前世完全不同的执政经历,让他觉得,或许自己最大的价值,就是给这个世界带来另外一个选择。
之后一千年,这个世界是继续原本的轨迹,还是按照他陈佑划定的路线来走?
由此,陈佑的目标变了,由宰臣变成了导师,当他百年之后,要么是天下之贼,要么是国之圣人。
前者还有路可寻,后者就需要他自己去摸索了。
不过没关系,与天奋斗其乐无穷。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