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李逵的逆袭之路 (水鬼游魂)


  更多的是因为西夏和大宋的大败,让青塘王阿里骨紧张了起来。西夏要是顶不住大宋,只占据河湟之地的青塘早晚要死在大宋的手里。已经被霸占过一次了,他对大宋的恐惧难以克制。
  他想要通过展现青塘的实力,让西夏振作起来。
  同时,如果西夏聪明的话,这时候反击,因该收复被大宋占领的几个城池并不难。
  可是他发现,自己竟然一厢情愿了。
  西夏并不是没有做过打算,即便之前刚刚和大宋签订了盟约。撕毁盟约也不是不可以,大宋做过,西夏也做过。别看签订盟约的时候都很隆重,其实双方都没当回事。大宋说到做到,给岁币,开放边境贸易。这是西夏一直在争取的条件。但这次的盟约,对西夏来说是耻辱。因为西夏一下子失去了韦州、龙州、洪州、还有银州四座城池。
  却只得到本来就应该得到的岁币和榷场。
  这样的买卖,说什么都是亏了。
  李秉干虽说是新君,但他也不敢自作主张,主持了他登基以来的最大一次朝会,商讨如何应对这次机会。当然,他说是机会,其实自己已经认定了是坑。
  米擒光,花刺礳等大臣也相继表示,自己的军队只要不面对李逵,胜负可期。
  至于为何这么说,主要是李逵在西夏军队中的名气太响了,甚至士兵只要知道对面的是李逵,就腿肚子打颤。
  这样的军心,怎么可能去和大宋征战?
  至于青塘吐蕃,反正关系也一般。西夏最多损失一些外在的收入。可青塘能给西夏的商品,西夏都不稀罕。可是西夏去要将本国冶炼的为数不多的铁贩卖给青塘人。这笔买卖,做不做对西夏的意义并不大。李秉干更倾向于西夏西进。
  甭管最后是否会放弃河套之地,至少不能让国都距离大宋这么近了。
  要不然,常年征战,西夏只会越来越弱小,真到了连青塘人都可以欺负他们的时候,李秉干不敢想象,党项人是否还有生存之地。
  等到青塘王最后一次派遣的使臣消息,李秉干彻底将此事忘记。
  死道友,还是死贫道,这个选择他还是不难下的。
  西安州,童贯接到了青塘退兵的消息。他终于可以安心好好睡一觉了,整整三个月的守城,对他来说绝对是煎熬。
  为了协防,他不得不将军队布置在和德顺军遥相呼应的西安州。放弃了原本打算死守的兰州。这样的仗,连他这个不怎么会打仗的宦官都觉得憋屈,更不要说秦凤路的禁军将领们了。一切的怒火都指向了始作俑者蔡京。
  一封封愤怒的奏章发往了京城。
  即便是忌惮于蔡京兄弟蔡卞的童贯也不甘人后,也接连给皇帝上了秘折。可惜,蔡京是什么人,他来秦凤路之前,可是户部尚书。是章惇的钱袋子,玩弄手段敛财的本事,朝堂无人能及。做账,他是专业的。自从学会了李逵的借贷记账法,更是把账本做的天衣无缝。账目查找不出问题,贬谪自然说不过去。
  再说了,朝廷本来就有意收服河湟之地,只不过让蔡京顺手将收服河湟之地的日程提前了。
  蔡京被调走了,河东路,河北两路,还有西北就不用想了。至于京城也回不去,蔡京太危险,这个人要是去了京城,对于保守派来说,太不利了。多半也会去地方上,做一路的转运使之类的官。
  但秦凤路的烂摊子需要有人收拾。
  这个人很快就被找到了,章惇的死对头安焘。
  章惇不是没有想过别人,比如说苏辙。可惜老谋深算的苏辙不上当,他根本就不会打仗。唯一的一次统领大军的机会,是护送神宗皇帝的棺椁下葬。还立功了,这让人哪儿说理去?经历过才知道打仗是如何的凶险,被西夏猛攻的那段日子,他整宿整宿的难以入睡。一闭眼,就会做稀奇古怪的梦。比如说,万一破城了,他用麻绳上吊好,还是用白绫?
  安焘没办法,谁让他和李清臣同气连枝和章惇不对付?
  而且安焘也没有理由退缩,毕竟他是枢密院的二把手。他要说不会不打仗,有点说不过去,硬着头皮也要上。要是让章惇找到了由头,从枢密院调走,然后在六部里弄个闲散的尚书,他后悔都来不及。被皇帝任命的那一刻,安焘很慌。
  但慌乱之中,还算有点清醒。
  他给皇帝提出了几个要求:“陛下,臣要有在西北的开府权。”
  这个权力对他来说并不过分,堂堂同知枢密老爷,朝堂排名前五的高官,出征之日向皇帝要点特权也完全说得过去。
  赵煦想都没想,大手一挥:“准了!”
  “臣要调动西北六路任何官员武将之权。”
  安焘还是头铁,这个要求对大宋的皇帝来说有点过分。但赵煦还是决定信任安焘,点头道:“准了!”
  也许是有点得寸进尺了,安焘觉得自己提要求,皇帝就给,于是继续提要求:“让童贯离开秦凤路,他一个宦官做监军,像什么话,岂不是让蛮夷小觑我大宋无人?”
  这个要求皇帝赵煦说什么也不敢答应,要是连监军都没有,这支大军还是效忠大宋皇帝的军队吗?再说了,他根本就不信安焘镇压不住童贯。别看童贯受宠,但安焘岂是童贯能够管的住的人?他的官威,就足够压的童贯一点反抗的心思都没有。
  而童贯却因为被安焘看不顺眼,但是对皇帝很重要。要是连童贯都被赶回来,那么谁给他打小报告?
  这个要求,皇帝是说什么也不敢答应的。
  其实,安焘也不是一定要童贯离开秦凤路。大军出征,设立监军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没有了童贯,会有张贯,李贯,根本就拦不住。
  他只是用这种方式试探皇帝的底线。
  回到了枢密院,安焘和李清臣这对盟友开始为难起来。禁军选择那支人马为好,西北的禁军抽调一万,然后中原抽调一万。这倒是不难。难的是,主将选择。
  安焘抬起眼皮问李清臣:“李逵会不会答应?”
  “你让他做武将,他肯定翻脸。”
  李清臣想都没想,当即熄灭了安焘的心思。
  不过他也帮着筹谋划策,捋着胡子道:“但是你让他做文官,他大概不会拒绝。给他个知州吧,他说不定一高兴,带兵就冲出去了……”
  “太草率了吧?”
  安焘觉得盟友李清臣在害他,让文官带兵,在大宋并不少见。可是文官想要降伏一支上万人的禁军,恐怕不容易。没有一两年的功夫,恐怕真不成。
  李清臣笑道:“厚卿兄,你忘了,飞廉军主力不是在秦凤路吗?”
  安焘这才反应过来,阴险地笑道:“夺了童贯的兵权?”
  “没错。”李清臣冷笑道:“卑贱的宦官,还敢大言不惭的说要带兵打仗,效仿李宪,此事在你我手里绝不能开先例!”


第585章 彝叔,认命吧!
  大佬安焘出京,这对于大宋来说,已经将河湟之地的青塘大王阿里骨当成了个正常对手。
  没错,之前都没把阿里骨当成正常人。
  因为,正常人会用青塘的这点人马去攻击大宋吗?
  大宋是不强,可也是相对的,比不过汉朝的霸气,比不过唐王朝的武威。可即便是个软柿子,也只是相对于几个大一统王朝。而青塘吐蕃的实力,相对于大宋几个州,连路一级的行政区都没有走出去的叛乱。
  这样的战争,要说青塘和大宋之间隔了一个大辽,这是太嚣张了。但是中间的实力隔了两个西夏一点问题都没有。
  大宋和西夏作战,一直以来都是西北六个军路轮番上阵,以前是永兴军路为主,后来永兴军路被拆分之后,就西北六路一起上。基本上中原不会调兵来西北参战。可即便是这样的实力对比,西夏也不过和大宋打个五五开。
  相比青塘吐蕃,大宋用秦凤路之外的军队作战,这就是欺负人。
  更何况,大宋还派出了军方的二号人物,足见大宋对河湟之地的重视。且不说安焘会不会打仗吧,就是他的身份坐镇西北,阿里骨的膝盖骨就有点酸。
  仪仗,亲卫,加上运送补给和随从人员,浩浩荡荡的过了黄河,抵达韩城的时候,安泰诧异的发现,原本这个不怎么繁华的渡口,竟然人山人海,货船栉比鳞次,好一派热闹场面。船上都堆满了大原木桶,安焘站在车辕边上,活动筋骨,一边居高临下看着眼前的繁忙场景。
  他记得半年前来过一次,没怎么热闹啊!
  “去问问,还有多久才能让开航道,让我等渡河?”
  渡口管事早就看到了安焘的旌旗就知道来大人物了,急忙赶来,凑近了才知道,这位大人物比他预想的还要身份高。扑通一声跪倒在车前,战战兢兢的高呼:“小人黄河渡监王希,拜见大学士。”
  “渡口为何如此繁忙,可有异样?”
  安焘想的是京城的世家们将大宋的物资,没有节制的送到西夏交易。这虽然眼下允许,但对于他来说,站在朝堂的高度,这样做无疑是火中取栗,罔顾大宋利益。
  防范西夏,以前要做,以后也要做。这是个长久的事,不能疏忽。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