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科举,制科考试的文章是怎么华丽怎么来,就李逵平白的文风,怎么可能有所斩获。虽说他是堂堂探花郎,绍圣科元年进士及第,也算是才华横溢之辈,可制科他真没有机会,一点机会都没有?李逵纠结地问种建中:“你想去?”
“不去。”种建中的脑袋摇地如同拨浪鼓似的:“我没信心。”
这话说的,好像李逵手拿把攥似的,李逵随即叹气道:“你没信心,我就有信心了?我去也得死,还不如当不知道算了。”
种建中好奇地打量起来李逵,没想到李逵还是个耿直之人。听到李逵没有信心,种建中这才心里好受了很多,一个人倒霉,还不如两个一起倒霉,至少可以依偎着取暖。不过两个大汉之间,画面有点污。
种建中叹气道:“人杰,我就不明白了,我一直在做文官,为何你却要鼓动我去做武将?即便你说的全对,知州领兵作战,在我大宋也是寻常之极。可连我自己都闹不明白,我还有带兵打仗的本事。毕竟,你要是查看过我的履历,就该明白,我从来没有从军打仗的经验。”
“可我相信你一定能成功。”
史书能骗人吗?
当然,但是有些人的功绩是说什么也无法抹杀的。比如说种建中,他继章楶之后,带兵攻打西夏最为成功的主帅,这总该没有疑问吧?
总不至于把这些功劳都放在童贯的头上吧?
且不说童贯带兵打仗有多么不靠谱,就是军中的威信,他能竖起来吗?
种建中迟疑的放下了手中的毛笔,他觉得李逵魔怔了,非要盯着自己。但他同时也从李逵的话中听出了不一样的东西。李逵要将他一手带出来的飞廉军交到他的手上。对于这份信任,种建中心头暖洋洋的有点感动。恐怕这才是李逵缠着他真正目的。但问题是,从没有带兵打仗的种建中根本就不相信自己能带好这支大宋数一数二的精锐。
他不得不推心置腹道:“人杰,哥哥谢谢你的美意,但真不成啊!就像是我去参加制科,是去自取其辱一样。让我带兵打仗,万一一败涂地,可会害死很多人。到时候你岂不是要后悔识人不明?你要是不放心这支军队,可以托付给赵尚,余庆,王允之诸位知州,他们虽说是文官,但在西北施政多年,多少会点兵,至少不会让飞廉军陷入绝境。”
李逵能看得上这些人?
当即横眉怒目道:“他们也配?”
种建中很忧愁,他一方面感觉自己被李逵看重,有点小骄傲。尤其是李逵想要将飞廉军托付给他的那一刻,他对李逵的所有不满都烟消云散了。好朋友才做这样的事。可问题是,你靠谱点,怎么就盯着爷们不放,咱可是连战场都没有上过。
种建中之前一直在做文官,就连在西北做官,也只是秦凤路做过一年半载的提举常平使而已,还因为反对蔡京的市易法,以反对变法的由头,而被撸了。他实在对李逵没办法了,只能硬着头皮对李逵道:“人杰,你去,我舍命陪君子,也跟你去!”
李逵蓦然,豁开大嘴不知道说什么好,他竟然被碰瓷了?
不带这样的啊!
第584章 大王莫慌
李逵能让种建中碰瓷?
他不碰别人已经不错了。
在之前还是和颜悦色的李逵,一下子仿佛变了张脸似的,根本就不给种建中机会。摇头晃脑,哼着小曲就离开了衙门。他想要让种建中去秦凤路,主要是对付河湟之地的青塘人,种建中足够了。真要是对付不了,绝对愧对他名将的名头。
可种建中却想要拉着自己一起去?
如今的李逵已经瞧大不上青塘了,就这么几个部落,还见天窝里斗,能有多大的威胁?这样的对手也配让李逵出手?
“我站在城楼,观山景……”
种建中怔怔地看着李逵消失的背影,嘴角露出得意的笑容。心说:原来你也不想去!
当然,种建中也觉得李逵很奇怪。总是说些奇怪的话,但他认为这应该是进士学霸们的情趣,他这样的学渣这辈子恐怕都理解不了。至于说李逵唱的曲子,大宋还真没有。《空城计》出现的比较晚,李逵也就来来回回的会这么两句。
其实他也想唱:“如果大海能够,唤回曾经的爱,就让我用一生等待。”可这样会被人误会成很不正经。
至于这个时代的戏曲并不是说没有,还挺多,但不符合他的风格,有点像是后世的花鼓戏,但唱词基本上都是才子佳人的桥段,他唱那段都不合适。说他是才子吧?看着不太像。说他是佳人吧,这得眼瞎成什么样?
蛊惑种建中不成,李逵决定缓一缓。
之后的日子,李逵时不时视察一下延安府的新产业,炼油行业。一片欣欣向荣的红火,所到之处,李逵总能听到对他赞不绝口的溢美之词。
反而为延安府做了很多事的种建中却在百姓心目中的口碑很差,因为他总是摊派徭役,修城墙,修瓮城,修堡寨,劳累且不说,还得破财,一点安生日子都不给的狗官。
啥都没干,整日游手好闲的李逵,却成了百姓心目中的青天大老爷。
这都是命。
种建中擦干了忍辱负重的眼泪,再次下达了挖护城河的命令,引起一片民怨。
不知不觉之间,已经到了春天,天气渐渐的转热了。
秦凤路的战争随着春天的到来,也渐渐的进入了尾声。只要在边境的士兵和将领们都知道,春天来了,又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草原上的动物们……别以为春播对于农民来说是一年之中的头等大事,对于草原牧民来说,熬过了冬天的牛羊需要春天的新鲜青草增加营养,母羊和母牛都要挂上崽。春天,同样是牧民们最为重要的季节。
站在通往秦州的永宁城面前,他轻叹了一声:“该回去了!”
可是这声轻叹,更多的不是因为失败,而是不敢。说好了兄弟之邦,为何西夏不帮忙?
使臣已经发出去三波了,可是西夏竟然什么动静都没有。这让阿里骨大王心里很慌,他又被盟友背叛了。
青塘人和党项人世代是死仇,可这一切在神宗皇帝的时候,出现了一点变故。青塘大王唃厮啰生前,大宋和青塘一直保持着非常亲密的关系。大宋在秦州等地设立榷场,用大宋手里的铁和茶叶,换取青塘人的战马。每年战马的贸易量都在两万匹以上。
这样的规模,其实已经足够大宋和西夏战争的需要,根本就不用什么保马法之类的手段。同时只要大宋攻打西夏,青塘王也会派兵帮忙攻打西夏,双方合作一度亲密无间。
可变法派都不这么想,他们不仅仅对想法激进,行动更是激进。恨不得一下子弄出来几十万的战马,好一举荡平西夏境内,永绝后患。
唃厮啰死后,他的子孙谁也不服谁,都想当大王,开始内讧战乱。当时王安石觉得这是个机会。只要获取了青塘人的战马,大宋的战马将永远也不会缺。
王韶极力宣扬收服河湟之地的重要性,坚持游说开战,并上《平戎三策》。
于是,打吧!
这一打,大宋和青塘一百多年的交情给打没了。青塘自然不是大宋的对手,接连退出了河湟之地。按理说,打下来的土地,需要长期的怀柔和施政,从经济、文教、耕种等各项手段并用,才能牢牢地控制在手中,成为真正的大宋疆域。可大宋的制度不能让王韶这样的封疆大吏一直在秦凤路待着,深怕王韶做大之后,变成尾大不掉之势。王韶入京之后不久,河湟之地的情况急转直下。
一方面有政策的原因,更多的是强权派的撤离之后,留下了一个不怎么设防的河湟之地。
之后神宗皇帝驾崩,新君登基,太后摄政。
大宋已经无力去关心距离东京城两千里外的河湟之地,被赶走的青塘人又来了。占据了青塘之后,他们彻底断绝了与大宋的战马交易,同时和西夏结盟。从此之后,大宋在西北的情况就越来越差了。
即便青塘和大宋敌对了,对大宋造成的麻烦也并不大。
至少对大宋来说确实如此,青塘的几次进攻,都被秦凤路给挡住了。挡住的原因很简单,兵力比西夏少,武器比西夏差,甚至连士兵都不能和西夏比。这样的十万人马,会是大宋的威胁吗?
之后的十年里,大宋也无暇顾及河湟之地。主要是西夏的进攻实在太频繁了,而且一场史无前例的永乐城大败之后,摄政的宣仁太后对西夏有着莫大的恐惧,深怕步儿子神宗的后尘。她是个女人,只想帮驾崩的丈夫、儿子守住大宋的基业,然后等到孙子能够独挡一面的时候,将大宋交给孙子。
她没想到的是,在她活着的最后两年里,原本乖巧的赵煦,却开始叛逆起来。
这源于宣仁太后没有让赵煦处理朝政,即便是发表意见也不被采纳。这让虽然年幼,但已经快成年的赵煦非常惶恐和愤怒。惶恐,是因为他竟然是傀儡。愤怒的原因更简单,你们竟敢不把皇帝当皇帝。
如果说这次战争爆发的原因,是蔡京骗了青塘人的话。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