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阙 (七月新番)


  若孔雀河水被大坝拦住,岸边树木被砍伐太多,水土流失加剧,恐怕会导致断流,脆弱的罗布泊渐渐干涸,下游的楼兰城水源枯竭,终将废弃,淹没于黄沙之中。
  宋力田和孙千万面面相觑,老孙觉得任弘想的太严重,却不知道,这是历史上真真切切发生过的事。
  人口增长、过度开发,破坏植被,干旱缺水沙漠化扩大,这是绿洲古城迅速消失的原因。楼兰,这座神秘的城邦再过四百多年就会消失,罗布泊撑到两千年后也将彻底变成死亡之海。
  孔雀河改道断流,是悬在楼兰和罗布泊头顶的一柄利剑,任弘还琢磨着如何阻止此事呢,岂能反去加速这进程?
  他板起脸道:“宋力田,大汉在酒泉郡疏勒河边屯田开渠,已使得敦煌变得更旱,一些湖泊由此渐渐干涸,河西尚且如此,何况西域?”
  所以任弘不但不会准许渠犁修坝开渠,反而会绑住他们的手脚,要渠犁和孔雀河沿岸的其他城池一样,严格按照任弘在悬泉置抄过的《四时月令》来办:春季禁止伐木、禁止猎杀幼小的动物、禁止捕射鸟类、禁止大兴土木,夏季则禁止焚烧山林……
  这是大汉成文的“环境保护法”,中原和南方是否该如何值得商榷,但敦煌和西域却正需此重典。
  任弘为渠犁定下的标准,可推而广之到南北两道三十六邦,毁掉绿洲文明的往往不是天灾,而是人类自己的贪婪作死。
  二十多年前就描画的渠犁屯田之策,本以为朝廷改弦更张可以重新推行,不曾想却被任弘彻底否定,宋力田有些气恼,蹲在田埂边上有些赌气,说道:
  “那渠犁便永远只能养活三四千人了,大都护,老朽说句糙话,你这是因噎废食,是活人被尿憋死!”
  任弘也没办法啊,西域便是如此残酷,否则为何到了后世南疆人口依然如此稀少?而氾胜之为大汉关东地区量身打造的区田法,也无法用于西域,你指望渠犁人和中原农夫一样勤快?而戍卒半兵半农,也不可能将全部精力投在地里,人力不足难以维持精耕细作。
  所以任弘为渠犁开的药方便是……分流人口。
  任弘叮嘱孙千万:“渠犁每年都要统计土地与户口,可开垦的田地定为千顷,口为五千人,一旦超过此数,便要迁徙一些人家去天山以北了。”
  天山以南干涸贫瘠,各个绿洲人口却在不断滋生,在大汉为西域带来和平后,连消灭人口最妙的办法:战争,都没法打起来了。
  天山以北资源丰富些,从中原移民太远,也不太有人愿来,倒是可以从绿洲城邦送些溢出的人口去。
  如此一来,大都护统辖天山南北便派上了用场,过去各邦是相互独立的,匈奴人只管勒索粮食和奴隶,对他们的内政不会加以干涉,各邦以邻为壑,只管自己农业灌溉足够,而不管下游死活。
  但大汉进入此地后,将三十六邦纳入都护府管辖,好比将他们捏成了一个联邦,统一于大汉,军事外交皆交由都护代管。
  平日里清点户口胜兵造册上交,遇到战争要征兵听从都护调遣,一方有难,都护便带着八方支援。不得私自与匈奴、康居等外邦往来,这些事是傅介子在任时打好基础的,倒是省了任弘不少事。
  所以在可持续发展上,任弘决意要让全西域一盘棋,不管是汉军屯田点,还是绿洲小邦,谁也别想做那匹害群之马!
  处置完渠犁后,皂纛黄旗再度出发,沿着孔雀河这条戈壁沙漠中唯一的生命带南下,打算前往楼兰,那是任弘平步青云的起点,也是他当上都护后,交给朝廷的第一个政绩。
  “楼兰是西域第一个内属的城邦,大县为令,秩六百石,小县为长,秩四百石,有蛮夷曰道。”
  任弘笑道:“且去看看那位‘黄道长’这几个月做得如何了!”


第371章 要想富先修路
  “汝等与其琢磨修坝开渠种田,倒不如将铁门关外遮留谷那几十里山路修一修,一来方便焉耆王送粮秣人力南下,二来也便于车马商贾通行。”
  这是任弘离开渠犁时给孙千万留下的任务,自从他跟着赵充国横扫右地后,大汉与匈奴在西域的分界已推进到北庭,焉耆盆地里的焉耆等国不再是敌国,而成了友邦。
  铁门关的地位也相应降低,得适应从雄关险隘到关市通途的转变。
  和中原一些州郡自给自足,几乎不必仰仗商贾的生活不同,西域绿洲城郭若没有商贸,便会成为一片死地。诸邦地方太小,资源分布不均,比如精绝有铁而无铜,楼兰产鱼而少铁,若羌多牦牛马匹而无谷粮,一些城郭种不了地,寄谷于邻国,必须有商贾赶着驼队互通有无。
  粟特人从事长途贸易,而各邦也有商人阶层做城邦短途交易,由此串起了整条丝绸之路。铁门关作为西域南北交通的唯一枢纽,和平时期必将引来大批商贾,孙千万光收过路费都能收到手软。
  过去遮留谷里路越烂越好,如今却必须修缮一番,既然无法大兴农业,搞搞商贸也能让渠犁繁荣。
  而等都护旗帜抵达孔雀河三角洲后,只感觉来到了另一片土地,广袤大湖无边无际,无数小船在湖中捕鱼,野鸭灰雁到处都是,森林繁茂水草丰,高高的芦苇丛还潜藏着凶猛的新疆虎,一片生机盎然。
  泛滥的河流带来淤泥,肥沃了大片土地,崇拜“贤善河神”的楼兰人对树木与水源十分珍惜,有水祭司监督每个村落的用水情况,也有本地特色的“森林保护法”,比四时月令更加严格,规定:树活着时如将树连根砍断,罚马一匹;若砍断树枝,则罚母牛一头!
  在和平降临五年后,楼兰城较之过去更加繁荣了,七里城郭居住着上千户人家,驼铃悠悠,商贾不绝。
  这就是任弘勒令渠犁不得筑坝截留孔雀河的原因,楼兰和罗布泊对西域来说太重要了,它大汉通往西域的交通枢纽,南北两道在此交汇。
  正因如此,去年秋天,任弘当上大都护后,便立刻派遣长史文忠,哄得楼兰侯伊向汉献地内属。
  文忠自从在上次战争里帮了吴宗年后,便入了任弘的眼,是他点名带来西域的三名佐官之一,另两位则是吴宗年,以及多年前举孝廉,在朝中为郎的敦煌人索平。
  据任弘所知,文忠是这么劝伊向汉的:“楼兰侯在侍汉勤勉恭敬上,与鄯善王相比如何?”
  在舔大汉上,谁能跟鄯善王比啊?本始元年正旦大朝,西域三十六邦君主朝贺长安,独以鄯善王为首,连座位都离天子更近,最为受宠。
  伊向汉默然良久曰:“不如也!”
  而文忠再拜贺曰:“忠亦以为楼兰侯不如也。”
  然后就晓之以利害,警告楼兰侯,楼兰本就属于鄯善王室统治,傅介子刺杀安归后才分出来。再这样下去,朝廷会越来越喜欢鄯善王,迟早会将楼兰划归鄯善,到时候伊向汉将如何自处?
  一通游说后,伊向汉开始相信,献地内属,将楼兰交给大汉,换取自己得一个归义列侯封号,去长安享福是最好的出路。
  于是楼兰就这么内属了,这几年来汉地戍卒往来楼兰甚多,民间多有通汉话者,设县道的条件已经成熟。
  唯一的问题是,在楼兰道长的人选上,任弘本来有几个人选想推荐,但朝廷却点名让远迁的黄霸来当,都护权力虽大,但底下官员任免还是得由长安定夺。
  任弘对黄霸了解不多,只听说这黄次公早年虽是买的官,但为人明察内敏,又习文法,温良有让,名声倒是不错,但百闻不如一见,任弘得亲自来考察考察此人行不行。
  同行的文忠往来楼兰和轮台几次,向任弘禀报了他对黄霸的了解。
  “黄次公治理地方就一个字。”
  文忠道:“细!”
  ……
  文忠向任弘禀报了他在楼兰期间的见闻:“黄霸去年冬刚到楼兰,便先厘定了楼兰城的户口,又带着译者,将城里城外凡是有人家的地方都转了一圈,知其贫富。”
  “而到了开春时,城中有老者死无以葬者,下吏禀报给黄霸,黄次公对哪个里聚的大树可以砍伐作为船棺,哪个民户家饲养的牛羊可以用来祭祀贤善河神等,他居然比楼兰人还清楚!小吏依言前去,竟跟黄霸所说一言不差。”
  任弘颔首,他还在城外发现,这里新种了一行行的胡杨树,因俗而治,务耕,节用,殖财,种树,这是黄霸治楼兰的手段,倒是很符合任弘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这让任弘对这黄道长印象不错,起码不是个拖后腿的,而到了楼兰后,黄霸在城外相迎,任弘故意观察了一下那些在楼兰屯谷的吏卒对黄霸的态度,居然都毕恭毕敬。
  等进了昔日楼兰王宫,如今的道府后,任弘便问黄霸:“遣来西域做吏卒的,多是轻侠恶少年出身,桀骜不驯,欺软怕硬,黄道长如何治得他们服服帖帖?”
  黄霸倒也不藏着掖着,就直接跟任弘讲明自己的手段。
  “下吏初来乍到时,确实有小吏欲欺我不懂楼兰话,加以欺瞒。于是我遣资格最老的一人去伊循城办事,又派吾子暗暗跟随。那小吏抵达后,与楼兰人讨要酒肉吃,又在路边酒醉,吃剩的肉被乌鸦叼走,等他回来后,我便迎劳之,曰:甚苦!食于道旁乃为乌所盗肉!”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