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汉阙 (七月新番)


  抄录的只有原始的经书,没有各个流派添进去的私货,也没有用他家私人作坊里已摸索成熟的纸张,那好东西中原都没普及起来,边塞地区就往后挪挪吧。
  鄯善弟子们爱不释手翻着这些“真经”,果然比自己编的好多了。
  桓宽不像他那几个同行,见了任弘就咬,如今任弘成了大都护,能够一言定他生死,竟也不卑不亢。
  任弘倒是对他叹息道:”我一直觉得次公远迁是被冤枉了,当初九江祝生,刘子雍等人叩阙,听说次公曾极力阻拦未果,事后却遭牵连,两次大赦都未在列。“
  他随口道:“要不等我往朝中去信说说,请圣天子赦免次公?”
  桓宽却不领情,拱手道:“下吏之妻身子弱,迁到鄯善已十分虚弱,卧床病笃难起,幸得鄯善王派了侍女照料,才侥幸得活,来时那数千里路,她恐怕没法再走一遍。至于我……”
  他摇了摇头,看着案几上那一册册带着鄯善弟子们亲制的简牍道:“岂不怀归?畏此简书啊!”
  远放异域,桓宽心中与屈原、贾谊一样不平,也很怀念汝南故乡的竹林。但他却也没有哀痛自伤,儒家那种积极入世的使命感驱使他,即便流落鄯善,也得继续做事,一件能证明他们没错的事!
  “我读过次公的《盐铁论》。”
  任弘踱步在这略显简陋的“学宫”中,规模其实就一个小私塾,三五张案几,不管是简册还是笔墨,都得自制,若非弟子们个个穿丝履帛,还真有种后世八九十年代村小的感觉。
  “书中有一篇,是贤良文学与桑弘羊争论,戎狄是否能教化。”
  “桑弘羊认为不能,他引经据典,说《春秋》内诸夏而外夷狄,戎狄无亲而贪,是禽兽,应当谨防蛮夷猾夏,寇贼奸宄。对付他们,不论是匈奴还是西域诸邦,都只有征伐一途。”
  桑弘羊这功利派对开边的看法,与后世西方殖民者倒是像极,一心只想着夺取土地后,募人移民过去,并不把戎狄蛮夷当人看。或许也像汲黯那样,希望以战俘赏赐给汉人之奴,所以在他主持下,李广利对西域的战争才那么粗暴。
  任弘道:“贤良文学则与之相反,认为即便是蛮夷戎狄,也是可以教化的,只要对他们加之以德,施之以惠,以仁义导之,那么不必用战争的手段,西域匈奴也会纷纷内附,从此北垂无寇虏之忧,中国无干戈之事矣!次公,我没说错罢?”
  贤良文学这种念头太过天真迂阔,简直在朝白左狂奔,不过桑弘羊也走了极端,太过赤裸裸不好。
  桓宽感慨良多:“难得有公卿列侯愿意读一读我记下的拙言。”
  “次公自谦了,盐铁论一书,足以流传千年。”
  任弘嘴上如此,心中却道:“不知己知彼,如何能百战百胜呢?更何况还要将汝等废物利用。”
  大汉的优势,不仅在于绝对碾压周边行国城邦的科技和军事力量,还有自周秦以来日渐成熟的软实力。
  在东亚,汉朝是如灯塔一般的存在,不论是丝绸贸易大棒,还是礼乐文化,以它们为先锋开道,可比光派军队高明多了。
  后世欧美有民主,大汉也有礼乐仁义啊!瞧瞧司马相如的《难蜀父老》吧,将意识形态利用到了极致,是如何替西南夷着想的:
  “听说中国有最好的仁政礼乐,德惠多,恩泽广,万物莫不不得其所,为何唯独遗弃了吾等呢?西南夷的百姓都踮起脚跟盼望,若枯旱之望雨,等待大汉来推行礼乐,造福众生啊!”
  这种将汉家礼乐传播到普天之下的使命感,简直是蛊惑人心。
  司马相如虽然人品不行,但作为汉武时管宣传口的大员,却十分合格。若他活到开拓西域的时候,肯定会有与桑弘羊大不相同的策略吧。
  作为大都护,任弘也以为,自己也得一手长剑,一手诗书才是正理。
  而桓宽便是不错的人才,他看着桓次公道:“桑弘羊经常说,儒生不通世务,不懂边事,次公如此亲自来了西域一趟,仍是认为彼辈可以教化?”
  桓宽思索后道:“孙卿有言,居楚而楚,居越而越,居夏而夏,是非天性也,积靡使然也。干、越、夷、貉之子,生而同声,长而异俗,教使之然也!”
  去年秋,刘病已已经改名为刘询,桓宽倒是很注重避讳,他主动邀请任弘道:
  “宽要教弟子们论语了,敢请大都护旁听视察!”
  ……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熟悉的朗读声,这熟悉的小小课堂,竟让任弘有些恍惚,只是下面跪坐案后的摇头晃脑诵读的,却是一群高鼻深目穿汉服结发髻的鄯善人,这让人有种历史的错位感。
  不过任弘算是明白,桓宽为何恳请自己旁听了。
  他能看出来,那四五个鄯善弟子是一心向学的,虽然发音不太标准,毕竟楼兰人作为塞种后裔,说的是东伊朗语族,或称之为吐火罗语,和汉语完全是两种语系。
  而他们诵读完毕后,手持毛笔,一点点写在简上的字也有些歪斜别扭,有人甚至写得额头冒汗。
  但那种眼神没错,是和鄯善王一样的精汉……不,或者说,那是一种对文明和文字的敬畏!
  这不是楼兰鄯善接触的第一种文字,虽然历史上在西域流行的印度佉卢文、婆罗米字母和来自中东的阿拉米字母还没传入,但鄯善人已从粟特商贾那,接触到了横写的粟特文,大夏国钱币上,见识过希腊字母。
  但不管是粟特文还是希腊文,在鄯善人看来都是夹杂着商贾的平庸恶臭的,唯独汉字,却传递了一种文明的优越和美感。
  哦,那一笔一划的讲究,哦,那一撇一捺的折回,虽然学起来很难,和楼兰人语言习惯很不搭,但还有什么比学会它,更能体现鄯善贵族之尊贵么?
  一堂课听完,任弘算是明白桓宽的心思了,他要培养出一批放在大汉朝堂上,也无可挑剔的士人来,虽然他们长着胡儿的容貌身体,却能够装进去汉人儒士的内涵。
  课后,任弘感慨道:”我曾听闻,汉初蜀郡一带为边陲,不通教化,被视为蛮夷之地。文景时的太守文翁治蜀首重教育,选派小吏至长安,受业博士,或学律令,结业回归,择优为右职。又在成都兴学宫,招下县子弟入学,入学者免除徭役,以考绩优良者补郡县吏。”
  “故至今巴蜀好文雅,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文翁之化也。”
  他勉励了桓宽一番,让他有难处尽管说:“倘若次公能将礼乐教化推之于鄯善,汝亦为‘西域文翁’也!”
  ……
  任弘却不知道,等一堂课罢,他离开学宫后,那碧眼儿却主动来向桓宽求教:
  “夫子,弟子昨日已读到了《八佾》篇,看到书中说,‘夷狄之有君,不如诸夏之亡也’,是何意也?”
  自学是好事,但这句话在不同学派中争议极大,有认为孔子的意思是“夷狄虽有君,仍不如诸夏之无君”,另一派则以为是说“夷狄都有君主,不像诸夏没有君主”。
  完全相反的含义,涉及到夷夏之辩,如何解经就成了关键。
  跟后世很多老师一样,有领导在场旁听正儿八经照本宣科,私下教授时便可以塞塞自己的私货了,桓宽也不能免俗,沉吟后道。
  “圣人这句话,是说在《八佾》之中,季氏专于鲁国,以卿士而执国政!”
  他嘴上说着季氏,心里想的却是霍氏呢,毕竟文化人,含沙射影最是擅长。
  “而季氏变本加厉,竟僭越礼制,八佾舞于庭,孔子大怒,以为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故这句话之义理当为……”
  桓宽意味深长地说道:
  “夷狄尚且有君长尊卑,可如今的诸夏,竟君臣僭乱,反无上下之分也!”
  ……
  PS:第二章 在傍晚。


第374章 精绝古城
  “你是说,鄯善王想要替自己找一位中原名人,认祖归宗?”
  是夜,在扦泥城里专为大汉使节修筑的宽敞馆舍里,鄯善国相陶少卿向任弘禀报了这件事,可让任弘失笑不已,这鄯善王真有趣,路是越走越宽了。
  陶少卿道:“然也,鄯善王对桓次公行师礼,学春秋,听说了太伯、仲雍奔吴之事,于是突发奇想,觉得鄯善与其他西域胡邦不同,慕礼乐汉,而相貌也与汉人颇似。”
  人种都不同,哪里像了!
  不过有一说一,相比于西边的莎车、疏勒等邦,楼兰人因为靠东,融合了一定羌人血统,所以是混血的图兰人种,鄯善王非得认为祖先来自中原,与当地土著相结合也能圆上。
  毕竟历史上,周边戎狄蛮夷仰慕中原,于是或主动或被动找了华夏祖先的事屡见不鲜。
  就拿春秋时的吴国来说,时隔几百年后,忽然和中原诸姬联络上的老亲戚,很早就有人怀疑,这群断发纹身不通礼乐的家伙,根本不是姬姓后裔。但既然吴王自己说是,周天子和姬姓伯主晋国也说是,那就板上钉钉,你这个兄弟我认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