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人挺起胸说:“我是袁时泰,奉命北上增援太原。”
袁时泰带来山西的援兵数量不多,但其中有一队精兵系小袁营袁时中的亲兵,后来被李来亨编入羽林军中做训练,现在又编回到了袁时泰的部下作战。
这一队羽林军士兵的军械装备和训练,都有异于其他士兵。特别是他们所使用的自生火铳,这是李来亨赖以在最不利的情形下与清军做最终决战的利器。
自生火铳,也就是燧发枪。技术难度不大,主要问题在于湖广军器院方面的工艺不过关。虽然李来亨很早就吸收了一些武昌的传教士作为军器院的顾问,但始终没有攻克燧发装置的工艺问题,因此一直不能进行大规模的生产。
近来是由于耿应衢名下的铸铁工场开始采用一些水利锻锤设施进行锻造,使得湖广民力稍得休息,得以转移更多人力物力到生产燧发装置方面,
艰难的自生火铳生产规模才稍稍得到增加,新近生产出来的一批燧发枪已经加紧从武昌、随州、襄阳送往开封。首先装备羽林军,其次则装备殿中军李世威所辖的第三师,以增益其火力。
袁时泰部下的这些自生火铳很快就让王辅臣大开眼界,不仅能够自来生火,而且所装填的铅弹也比一般鸟铳来得重上许多,威力更大、射速更快,更重要的还是装填方便,不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在冬天作战,比一般鸟铳便捷快速许多倍。
王辅臣不得不惊叹道:“此真天下神器!”
袁时泰并不多言,他麾下其余兵马陆续自冀至晋,集结在冷泉口一带,这时候也很快调到太原外围,合王辅臣、张国武所部后,共计兵丁一千五百余名。
援兵数量不是很多,但说明了晋王聚集在开封的那十万精锐,总算是开始得到调动。
袁时泰所部则在王辅臣引导下,先行开回太原驰援。这时候清军也正在太原附近掘壕环攻,似乎有断绝内外交通,长久围攻之意。
不过因为陈永福积极出战,每日太原守军都会派出突骑袭扰清军土木作业,夜间则会派兵纵火破坏壕沟,这就使得叶臣妄图困死太原的掘壕行动不仅破绽重重,而且效率非常低下。
袁时泰没有花费什么功夫,就带着援兵冲入太原城里。
陈永福早就坚壁清野,把城外关厢的全部房屋拆毁,以免清军攻城时用作掩蔽。他在守城上经验丰富,自去年协同姜瓖防守太原以来,已经挫败清军大小攻城行动二十多次。
袁时泰此时也已经升为制将军,不过他和姜瓖一样,都是地方制将军,而且还不似姜瓖那样已经封侯,地位就更不能同殿中军制将军陈永福相比。
张皮绠是殿中军羽林军制将军,郝摇旗则为第一师制将军,苗里琛为第二师制将军,李世威为第三师制将军,陈永福排在最后,是殿中军第四师的制将军。
而且他的这第四师,还没有将全部兵力带来太原。相当部分的精兵,还被李来亨留在开封。
不过即便如此,陈永福身为五军野战军中最精锐的殿中军一部制将军,地位自然还是在姜瓖和袁时泰两个地方制将军之上。
而且大顺采取右武政策,陈永福还同时可以节制山西节度使韩文铨和山西直指使李若星。
这位山西王亲自迎接袁时泰援兵的到来以后,听过了王辅臣讲解的战斗情况,陈永福没有批评姜瓖策反不利的事情,而是仔细观摩了一下袁时泰带来的自生火铳,同样感叹:
“大顺军有此神器,定鼎中原是不再会有意外了。”
第五十八章 朝鲜世子
留守在辽东的剩余满洲兵马正陆续被调入关内,不仅如此,为了筹措大举南征的兵力,多尔衮又下令竭尽黑龙江一带的索伦兵力,将关外披甲人悉数调往北京听令。
“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
在清军中作为人质的朝鲜世子李澄望着自长城外,熙熙囔囔涌入内地的胡虏大军,心情既复杂又微妙。他伸出手,接住了天空上飘扬下来的灰白色雪花,想到了朝鲜经历过的两次胡乱,又想到了八旗军强大的兵锋,终于忍不住叹了一口气。
京师周围处在清军牢牢的控制之下,剃发令的推行也最有成效,少数敢于抗拒的平民百姓,已经全部成为了满洲人刀枪下的骸骨。
燕山长城以南,一马平川,一抹抹铅黄的村舍圈着千百年来浑然厚实的土地,伴着清军战马的烟尘向南滚去。
朝鲜世子李澄在清廷为质近十年,亲睹了明亡清兴的过程,积累了与清廷相处的经验,也深谙八旗军的强大之处。
李澄和多尔衮多年交往,二人感情相当深厚,他深知多尔衮的雄才伟略,因此根本断定明朝的残余势力绝不会是摄政王的对手。对于朝鲜内部亲明派的反清小动作,李澄也是嗤之以鼻。
他和弟弟凤林大君李淏同在北京为质,不过凤林大君李淏属于亲明派,与东虏关系恶劣,李澄对此不以为意。
这回摄政王将关外之兵全数调至北京,将做大举南征的军事行动。清廷上下因此担心辽东空虚,如果朝鲜发难,将危及到南征行动。
所以多尔衮已经有了将世子李澄放回朝鲜的想法,摄政王显然是希望派遣和他个人有私交情谊的李澄去掌控朝鲜,以此消除清军南征的后顾之忧。
李澄到燕山长城附近后,他从长城逶迤的脊梁上缭绕,山垇果然谷深,云霭缥缈低敛如绫绸,长城顺着山脊至西向东陡峭盘旋,如笼般将燕京城拢个严实。山居高临下,城凹槽如鳖。放眼朝南眺去,恍然萌生:
以长城的雄伟威严,犹且不能够阻挡八旗铁骑的战蹄,流贼依靠黄河,难道就挡得住摄政王的一击吗?
他站在山岭上,山脚下、山道中、长城的驰道上,全部被“胡骑所填满充塞。”那些留有辫发的披甲人,自辽东甚至更遥远的岭北之地远道而来,带着关外风尘仆仆的霜雪之气,杀伐狠厉地自北向南穿行而过。
大队的骑兵战马嘶鸣不断,八旗兵们一边向前小步走着,一边用刀枪拍击盾牌和铠甲,发出刺耳的金属尖鸣。
崇山蜿蜒,带着黑黝黝如蛇的长城腾空翻滚着向远方绵延,屹立威严,深沉踏实,映带着山脚下行过的所谓“胡骑”,形成了一幕让李澄感到心潮澎湃的史诗绘卷。
他对弟弟凤林大君李淏说:“幽州之地,左环沧海,右拥太行,北枕居庸,南襟河济,此诚帝王之室。睿王得幽州,复取代、赵,已经取得了高屋建瓴于中原的态势,我认为明朝已经难以复兴,清廷之得天下,显然将是意料中事。”
凤林大君李淏看着世子那副醉心于多尔衮霸业的神态,心中深感不悦,他刺了一句说:
“可惜燕云十六州,州州无余粮。我们虽然是质子,但毕竟是国宾,特别是兄长,身为摄政王的私交好友,也只能使用通州仓中的腐烂陈米。
燕京粮荒至此,摄政王虽具有帝王之室,却没有帝王之资。”
李澄知道自己的弟弟凤林大君李淏和其他在北京活动的朝鲜人一样,多数都是亲明派。这些人的脑海中只有春秋大义,一点看不到利害关系,还在做着中兴明朝的大业。
李澄问道:“你近来还和崔孝一有联络吗?”
崔孝一是朝鲜义州人,其伯父早年间跟随都督麻贵抗击倭奴。崔孝一以武出身,事光海君时为刑曹佐郞。
他和跟随朝鲜都元帅姜弘立一同往击努尔哈赤的朝鲜名将金应河是好友,朝鲜兵在萨尔浒被满洲人击败以后,姜弘立投降,金应河死战身亡,崔孝一闻言以后即投军屡与清军作战。
天启七年,清军入寇义州,崔孝一便统军挫败清军兵锋,还曾经好几次和明朝总兵毛文龙联军一处,抗击清军对朝鲜的侵略。
明朝发生剧变以前,崔孝一正在吴三桂的军中作为谋士,为关宁军联络朝鲜。明廷剧变以后,东虏窃据北京,吴三桂甘心为奴前驱,崔孝一绝望之下本想绝食殉明廷之亡。
但是大顺的龙衣卫依托李建泰、陈子龙、张家玉在北京的关系,趁着剃发令的混乱又发展出了不少谍报人员。崔孝一也受到龙衣卫的影响,略微知道了“中原流贼”在河南抗击清军的情况,由于消息道路传闻造成的种种流变,崔孝一竟然认为可以借流贼之兵恢复明室。
他因此找上了朝鲜世子兄弟,想要说服朝鲜重新发兵,与中原流贼南北共击多尔衮。李澄作为亲清派,知道此事以后当然立即将崔孝一斥退,只是因为崔孝一也是朝鲜人,李澄担心事发连累到自己,才没有向多尔衮告发此事。
凤林大君李淏其实私底下还和崔孝一等朝鲜亲明派存在联系,但他讷讷不言,只说“与崔孝一无涉”了。
李澄连连摇头:
“你看,那都是八旗军的兵马。这样的队列和部伍,岂是朝鲜小国所能抗衡的?满洲人凶猛善战,天下所无,摄政王定鼎中原,这就是天命,不是我们能够抗拒的。”
冬日的燕北之地雪花漫天飞落,西风不断吹拂着裸露出来的山壁,草木的枝柯便发出一种铜韵般的颤响。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