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王噗嗤笑了一声后,说道:
“双喜哥,你想的太多了吧!田见秀和牛金星,他们两人的罪责,谁不是在你之上呢?
田见秀,孤已经允诺他和吴汝义一起到武昌剃度出家了。至于牛金星,孤本想让他告老还乡,可是牛金星担心自己一直活着,会影响到他儿子牛铨在孤这边的仕途,才选择了自杀……
双喜哥,你是大顺军中一员无双的战将。孤不想,也不愿意让你死在囚笼之内。你的生命,终究属于沙场。”
李双喜有些疑惑:“晋王,不想杀我吗?可是兵变的事情以后,我又如何苟活于大顺之世呢?”
李来亨命人将一副地图取来,展开在李双喜的桌子上,指点道:
“你看,这里是太原城,这里是冷泉口。太原以北本来有三道藩篱,第一道是大同,第二道是雁门,第三道是太原城北的天门关。但是大同雁门之败以后,太原北面的藩篱尽失,已经很难守御了。
从太原往南一些,太谷、祁县、平遥、介休一线,也全都无险可守。我们即便出援太原,也会在这一线上遭到清军的肆意进攻,守军反而陷入易于遭到攻击局势里。
只有冷泉口,位于灵石县北三十里处,扼守吕梁山和太岳山的出口,从地理形势上来说,是比现在藩篱已经尽失的太原,更稳妥的一处防线。
双喜哥,我原来的意思就是将太原守军撤到冷泉口。但当时田见秀和牛金星都强烈反对,不过现在局势又有所变化,如今清军集中力量于陕西和山东,这是两个拳头展开打人,反而将东虏自己的胸膛暴露在了我们的面前。
太原就是直插入东虏胸膛的一把利剑,所以孤以为太原又有了坚守的必要。”
李双喜更加疑惑不解了,他问道:“晋王用兵自然没有问题,可是……这和我有什么关系呢?”
李来亨哈哈一笑,说:“双喜!我准备派一支援兵前往太原,支援姜瓖,这怎么会和你没有关系呢?你恐怕是最合适的人选吧!”
李双喜惊讶道:“晋王殿下,臣还是戴罪之身,殿下,殿下放臣出城,让臣带兵救援太原,就不担心臣趁机叛投东虏吗?”
李来亨自信地说:“双喜,你会那样做吗?”
李双喜犹豫了一下后,终于坚定的说:“不,臣绝不会背叛大顺。”
“好!”李来亨站起身,拍掌道,“既然如此,事情就这样定下来了,双喜,由你和陈永福一起带兵救援太原吧!”
李双喜尚在惊疑不定间的时候,晋王便已经自顾自出门而去了,晋王殿下一边走出门去,一边大笑道:
“双喜,好做、好做。”
等他走出门外以后,便让亲兵们将房门关上,对一直守候在门外的李双喜旧部党守素、邵时昌二人低语道:
“孤将命陈永福、张鼐统兵救援太原,你们二人进去和他好好说一说吧。让张鼐好自为之,为了大顺……为了维护大顺的团结,让双喜哥做出合适的选择吧。”
党守素刚想说既然如此,便让他一同和张鼐前往太原。可是邵时昌却用力拉住了党守素,对他摇了摇头说:
“党将军,您一直反对兵变之事,实乃大顺的股肱之臣。义侯错了,我也错了,为了维护大顺的团结,牺牲应该由犯错的我们来做。
党将军,您还年轻,今后的路还长着呢!今后,今后还请一直跟随晋王殿下,不使中营诸将的名誉消逝史册间。”
李来亨微微地朝党守素和邵时昌点点头,又深深的看了李双喜的房间一眼,最后终于忍不住说:
“把门打开,孤还有一句话要和双喜说。”
众人在惊讶中将房门重新打开,李双喜端坐在原地。晋王则站在门槛外,向他喊道:
“双喜哥,颜清和我生了一个男孩,你愿意为这个孩子起一个名字吗?”
李双喜露出释怀的神色,说:“好,叫他玄烨怎么样?”
晋王突然间大笑了起来,他被李双喜的这个回答直笑到了喘不过气来。
“好,很好。玄烨,和玄朗是同一辈的名字,烨是光辉灿烂的意思,这是一个意象极好的名字。这个孩子,今后就叫做李玄烨了。”
第二十六章 李来亨以手握日
四日以后。
开封兵变的余波已经彻底平息,那许许多多的浪潮,都很快被李来亨所抹平,牛金星成为了这场乱局中最大的一个死者,但他的儿子牛铨依旧作为开封府府尹,强忍悲痛,履行着自己的职责。
由晋王领衔,大顺诸将群臣一致劝进李过正式称帝。李过在象征性地三劝三让以后,也终于答应了群臣劝进的要求,决定在今日举行登极典礼。
由于前线尚在激战,典礼仪式的规程,便一切从简。大典的流程还是由礼政府尚书巩焴制订,但具体实施和操持,李来亨则建议由刘体纯来办理,毕竟让刘体纯来做,肯定更能节省费用。
诸将群臣都聚集在了周王府改建而来的皇宫宫门之外,宫门广场上还有着多日前那场纵火留下的黑色焦痕,一名夜不收匆匆驰入人群间,下马疾报。
李来亨不动声色地打开了标明紧急军情的文书信件,他看罢以后,才将信件交给了方以仁、顾君恩、郭君镇等人传阅。
方以仁看完以后说:“太原已经解围,这把利剑将让东虏和北傀如芒在背。”
郭君镇冷哼道:“殿下本不该如此善待张双喜的。”
李来亨淡淡地说:“他始终是大顺的义侯张鼐,雄丽,不要唤他张双喜。张鼐是大顺功臣元勋,你理应尊重他的。”
郭君镇不置可否:“晋王过于宽厚,此非用事之道。”
“孤自有主张,雄丽不必多言了。”
李来亨轻轻一句话,但日渐深重的威严已经让群臣们感到极大压力。除了方以仁以外,即便是称得上晋王腹心和股肱之臣的郭君镇、顾君恩,也不免赶到背上流下了汉水。
顾君恩照着军情文书上的文字念道:
“职偕义侯,实领老本兵兵额一万一千八百员解太原之围。军至悬瓮山下,东虏固山额真叶臣、布颜岱伏兵山隘两翼,夹射我兵,布颜岱领骑兵千余至我兵侧后,先于山腰挑战,我兵屹立不动,皆以鸟铳大炮还击,虏兵动摇,遂奋骑横击我阵。
当是时,虏骑蹂阵甚烈,直入军纛之下。义侯于万军中,望见虏固山额真布颜岱于旗下,同旗鼓邵时昌皆驰骋而进,贯阵破军,阵斩虏酋,所获首级不可计数。
虏兵大沮,叶臣引兵先走,余兵皆溃,义侯并旗鼓邵时昌领兵追进,至蒙山过桥时中伏,邵时昌为红夷炮打死,义侯落入陷马坑后,为虏刺杀。
职闻讯后挥兵急进,夺回二尸,至阳曲再破虏酋叶臣部,遂解太原之围,得入晋阳。”
李来亨揉了揉自己的眼睛,他带着一点哭腔说:
“双喜以百骑破阵,阵斩八旗名酋,解围太原,他已得首功。即便不幸中伏战死,依旧有功于大顺社稷,足可以将功补过,追免前罪了。”
方以仁、郭君镇等人闻言皆默然不语,他们都知道张鼐的战死,是义侯和晋王殿下最后的一项交易。
也好,让张鼐这样体面的死去,晋王也就不用再大动干戈地去消除兵变造成的不良影响,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护大顺内部团结了。
田见秀、吴汝义到武昌出家,牛金星自杀后宣称其是病死,张鼐则戴罪立功,战死在了救援太原的路上。
这几个人被妥善处置以后,其余人等,也就没有再额外处理的必要了。
李来亨抹去了自己眼角的一滴泪水,送了一口气说:“乐山、好直、雄丽,这之后,是该让大顺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地抗击东虏了。”
在人们的沉默声中,由刘体纯操办的简易版登极大典,也在有条不紊地推进着。李过拖着病躯,一点一点地完成了他该做的所有事情。
群臣一致商议,虽然李过已经正式即帝位,并且改元为光中,但是今年依旧是永昌元年。要到过完新年以后,到正月的时候,再正式改用新的关中年号。
此外,因为李过病情严重,难以视事,在称帝典礼上,群臣便一致吁请皇上早定国本,确认储君之位,以免再造成大顺的内部动荡。
李过看着宫室台陛下的刘芳亮和袁宗第,看到他们也都跪在那里,吁请自己顶下国本,他终于忍不住笑了起来。
“朕子晋王来亨孝而克忠,义而能勇推身鞠弭,众应如归,呼吸之间,东虏、北傀殄灭。一人元良,万邦以定。为副君者,非此而谁?
诏立晋王为皇太子,继统万机,大赦天下。
惟天生丞人,牧以元后;维皇立国,副以储君。将以保绥家邦,安固后嗣者也。朕纂承洪业,钦奉宝图,夜分不寝,日昃忘倦。茫茫四海,惧一人之未周;蒸蒸万姓,恐一物之失所。虽卿士竭诚,守宰宣化,缅怀庶域,仍未小康。是以求下人之变风,遵先朝之故事。
皇太子来亨仁孝因心,温恭成德,深达礼体,能辨皇猷,宜令监国,俾尔为政。其二品以下除授及徒罪已下,太子自决之。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其他小说推荐
- 万界天王——BY:罗森 简介:杀人夺宝、杀妹证道;当街打脸,还说低调! 修仙修道……修你妹!哪来这么多修行千年的白痴死中二? 到底是有没有...
- 天骄武神——BY:龙猴 简介:太初大陆,盛世之后,血脉隐去!人族巅峰强者齐聚,以精血肉身为鼎,用无上之功,铸就人族传承,万载后,看雷焱如何破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