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男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狂飙时代 (哲士)


  在高薪加股份的刺激下,这群家伙是真的全心全意的工作和为东捷集团谋划,后来又按陈咨的意见成立了东捷精密机械和东捷动力机械。
  还建议门采夫收购了一家有不少高级技工的快倒闭的企业来做他们的加工基地。
  于是工程师比技工还多的奇葩东捷集团就这么成立了。
  陈咨在布拉格开往Koprivece市的火车上听着门采夫讲故事一样的讲东捷集团的戏剧化成立过程。
  门采夫别看说的轻松,事实上心里也是悬起来的。
  他可不知道大老板的资金到底有多少,为了成立东捷集团,这花出去的资金可有上百万美元了,许出去的股份也值几十万美元。
  而且东捷集团搞不好半年以上都不会有啥产出,加上研发资金和很多实验材料也原型机的试制,再投个几百万美元是肯定和必须的。
  这几百万美元就这么被自己丢出去了,万一这要是不满了,可就让自己坐蜡了。
  自己现在也就启源的期权股东,还没拿到实际的股份呢?
  可惜他的担心注定是多余的,陈咨压根就觉得这些投入还不够,上次在电话里不好讲,这次就和他和卢卡.施耐德说了个透彻。
  东捷机床自然是主要研发三四五轴机床,东捷精密目前主要是研发变速器,手动和自动都需要,东捷动力自然是研发发动机了。
  至于未来造不造汽车,那得看情况。


第三百三十章 参观
  自然作为华国人自有开挂的降低成本的手段,那就是打算国内能够加工的都让国内做,不但会降低大量的成本,还可以锻炼加工能力。
  不过这时候的捷克的人工成本似乎也比国内高不了多少,但是工人素质却比国内的高的的多,这也是欧美和日本组团来买空捷克的主要原因。
  当然这些问题到时候是卢卡.施耐德的工作,具体还得看他的成本核算。
  同时日本的那些机电公司高精密度的的产品也可以直接供应到这边,又节省了一批成本。
  完全可以提前十年达成精密机械零部件的全球采购。
  这样的模式还打不败中低端的韩国和湾湾机床厂商,那就干脆不要玩了。
  是的,陈咨的第一步对手就是抢南韩人的生意。
  这年代南韩的汽车和机械、半导体都在崛起,而且都是在中低端跑马圈地。
  在日本、德国、美国都竞争中高端市场的情况下,生生让棒子占了几乎没啥对手的低端市场的便宜。
  事实上低端市场的单品确实利润不高,可是架不住数量大啊!
  特别是华国目前的初级经济阶段导致的初级机械产品的无底洞需求,不但支撑了南韩经济的崛起,还让湾湾也吃撑了。
  所以,捷克这里的产品质量比棒子高,价格差别不是很大的话,按陈咨的设想,没道理干不死他们。
  等这里条件成熟了,未来有必要的话或许会直接在这里成立一家汽车公司,或者成为未来汽车欧洲的生产基地。
  陈咨的这翻话算是完全打消了门采夫的顾虑。
  同时也让卢卡.施耐德对自己未来的工作有了大方向的规划。
  所幸他干了段时间的高级咨询顾问,看问题不再是以前的纯粹职业经理人的视野,对陈咨的规划有很好的理解。
  而且他比门采夫和龚褒霖更加的了解目前oss目前的事业版图有多大。
  ……
  抵达Koprivece市的时候,已经是中午了,太拖拉总经理尤纳里斯带领一群高管直接来车站接待远东来的客人。
  陈咨他们是以海豚投资和新世纪投资组成的联合投资团过来的,但是这个团队里有华国商务部和机械工业部的代表,还有军企代表,这就就有比较不一般的官方意义了。
  由不得太拖拉不重视,相当于陈咨占了别人的光。
  对于捷克来说,接待同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商务团算是轻车路熟。
  举行了一个还算盛大的欢迎会后,第一天并没有多谈啥,而是商议了明天的参观内容和途径。
  卢卡.施耐德问对方要来了他们的公开宣传资料。
  门采夫却去和安排在本地的工作人员了解情况。
  他早已经在Koprivece市布局了启源的相关情报人员。
  事实上门采夫的工作在整个启源体系里都是卓有成效的,原因是他吸收了部分前苏联的专业情报人员来给这些咨询顾问们培训信息的获取。
  陈咨打算这次事后把他的情报培训体系扩展到整个启源。
  第二天的参观,让所有人对太拖拉的辉煌和深厚的技术底蕴有了充分的了解。
  特别是那些10*10和12*12的巨无霸,还有部分军事用途的大型车辆,当然还有那几乎四五层楼高的巨型矿山车。
  看的华国商务和国企、军企的代表眼冒星星。
  太拖拉的人自然是自豪的挺胸叠肚。
  但是,到下午参观太拖拉的乘用车生产线的时候,气氛却变得不那么美好了。
  偌大一个厂房看起来倒是颇新,但是设备和人员寥寥,占厂房的三分之一面积不到,现在整个生产线上看起来就只有几台车在组装生产。
  却是陈咨他们的目标和国企、军企他们的不一样,这边是需要并购或者抄底技术的,而不是纯粹买产品。
  所以作为汽车最发达国家的汽车生产线专家加藤门东首先就对太拖拉目前残存的不多的还处在半自动和手工结合的生产线提出了诸于质量、工艺、现场管理、环境卫生,甚至设备品牌来源太多,机械精度和设备损耗的一系列非常专业的问题。
  问的太拖拉该生产线的经理和负责工程的技术经理一脸冷汗,很多问题根本就没法回答。
  然后底盘、发动机等生产又遭到加藤门东、姚书、夏博涵的轮番发问,问的相关负责人后来每个问题都要看看尤纳里斯的点头才敢战战兢兢的回答。
  事实上他们现在看到的这条生产线只能算是一条维修线,一个月也就能手工生产十几台,太拖拉解释了91年大火后,由于无力购买新的生产线,只能七拼八揍的找了些设备来顶替,所以显得设备也五花八门的。
  就发动机的生产线找了商用车方面的部分闲置设备,才构筑的比较完善点。
  这生产线现在基本上好几个月才开动一次,却是目前还是偶尔会有人下单定制,积累到10几台以上就开动一下,反正多是手工设备,也不怎么耗能源。
  这几天是知道他们来洽谈了,才特意开动一下,生产已经积累的几台车。
  等到看到生产线上一辆最新的t613-4下线,姚书和夏博涵直接越众而出,想要看看整车的情况。
  几人一路的发问,让所有人知道,这三人绝对是专家级别的工程师。
  刚刚在历史展览室里,他们就从t613的最初型号一直仔细的看到t613-4型号,又体验了可以试驾的样车。
  现在他们就着这刚刚下线的新车,打算对这车的各种技术和工艺进行仔细的评估和记录,几人很诚心的称赞了刚刚调试的工程师和围过来的生产工程师,这些能够手工加工汽车的工人,绝对都是资深的高手,当然太拖拉能够留下这些人,肯定也都是优中选优的人才。
  加藤门东是汽车生产线的专家,自然算是工艺专家,姚书是变速箱工程师,夏博涵是发动机工程师,自己开过改装厂,对车的整体技术都算专家级别。
  三人就着各个问题展开了各种讨论和争论,由于怕太拖拉听到,用了的是日语。


第三百三十一章 情报
  太拖拉这才知道这几个家伙居然是来自日本的汽车工程师,由于语言不通,但看到三人每个人都有不断摇头的表示,就知道应该是有很多的不满意。
  日本汽车目前在全世界横扫欧、美,几大赛事几乎被日本垄断了冠军,即使是靠改变规则排斥了马自达的转子发动机和本田nsx发动机,但似乎没有啥太多的效果,冠军或者冠军发动机的的落家往往还在日本手里。
  捷克也是机械强国,而且地理位置决定了他不像别的社会主义国家那么封闭,旁边又是和日本分庭抗礼的德国,自然深明白其厉害。
  整个代表团一改刚刚参观太拖拉商用车那样的热烈气氛,变的沉闷了下来,看着三个人的讨论和大篇幅的记录。
  尤纳里斯看着情况往不利的方向发展,连忙示意商务副总弗拉李斯基上前询问。
  事实上商业会晤中用别人听不懂的语言单独谈话是很失礼的,但是正在谈判需要保密的过程却不在此列。
  三人自然不会把谈话内容告知给太拖拉。
  这也是一种谈判策略,而且是特意针对太拖拉这样的刚刚从计划经济转过来的还未适应资本市场的生嫩的。
  陈咨在这个团队里面显的很没存在感,除了知道的人,都以为这是跟着领导出来见世面的一位太子爷。
  这种情况并不少见,所以也没谁注意他,倒是方便了陈咨的各种观察。
  ……
  晚上,陈咨集团的人都集中到了一间啤酒屋,还邀请了商务部的代表刘亚主任和机械工业部的林副部长和马不为,以及大使馆的商务参赞李春林。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