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初搞慈善 番外完结 (蜀七)


  流言传了出去。
  果儿想自缢。
  结果被哥哥发现以后,哥哥让娘打她屁股,娘打她的时候一点没留手。
  外面肯定很多人在骂她,骂她被毁了贞洁,骂她跟男子私相授受。
  后来……
  后来哥哥就把那男子招进了宫,虽然没有净身,却成了内侍,他一生都只能在公主的园子里伺候公主不能出去。
  那些当日伺候她的人都不见了,贴身的丫鬟也换了。
  至于那男子的一家,被革职抄家了。
  哥哥说,如果不重罚,那所有人都会把目光对准皇室的其他成员。
  只有这次罚得狠了,他们才能吃下这个教训。
  哥哥当时还对她说:“你青春年少,少年慕爱是常事,人在你身边,你若喜欢他,也不必担心别的。”
  她当时很惶恐,很害怕,她是女子,她是要从一而终的,但哥哥却似乎在鼓励她找情人?
  哥哥还说:“你是我的妹妹,是除了母亲父亲和我以外天下最尊贵的人,寻常女子如今婚前都能有一二情人,你怎会连寻常女子都不如?”
  果儿这才放心。
  她的脾气也慢慢被养大了,不再是那个束手束脚的小姑娘。
  出去参加宴会,她总会带着那个小内侍。
  有人问起,她就笑着说:“他啊,他家当年想办法让我跟他共处一室呢。”
  众人惊呼。
  然后她又说:“哥哥说他长得好,便让他来伺候我。”
  大家闺女们都傻了。
  她们一边觉得公主太没有规矩,一边又觉得公主过得太洒脱肆意,她们太羡慕了。
  回忆完过往,果儿才从杨氏的怀里钻出来,情绪也平复了许多,对杨氏说:“听我屋里的小宫女说,外头有人想让哥哥把我嫁出去。”
  杨氏笑道:“不是想让你哥哥把你嫁出去,是想求娶你。”
  果儿不乐意了:“娶我?我是公主,是尚,不是娶,就是成了亲,也是我为大,夫为小。”
  杨氏一愣,她看着女儿一头乌黑秀发,一脸慈爱:“果儿长大了。”
  她一直担心女儿懦弱的脾气会害了她。
  如今虽然有些娇蛮,但娇蛮的公主,总比懦弱的公主过得好。
  公主又不能插手政务,她哥哥是皇帝,这辈子她都是公主,她都不用仰人鼻息而活。
  女儿……比自己命好。
  她当年被亲爹作价卖给了林家,说是嫁娶,但一边图杨家的书,一边图林家的钱。
  她那时就知道,女子生来如此,命不能自己做主。
  即便如今女子可招赘,女子可立户,但天下真正女子能当家做主的有几个?
  在这个男子为尊的世界里,她的果儿可以不卑微。


第165章 165
  “老陈家的, 你去哪儿?”
  女子斜挎着竹篮,笑道:“我这两天休假, 去采野菜。”
  大娘说:“你等我!一道去!”
  两人说说笑笑, 刚爬上山头, 就见两山中间的河流旁有人在建桥。
  “等这桥建起来了, 咱们以后去外头就方便多啦!以前想过去, 得坐两天的牛车。”
  以前谁想得到上头还会管他们这些犄角嘎达, 还要修路修桥?
  那是做梦也不敢想的,他们村里的人一年半载可能才出村一次, 去外头用粮食和野物换些油盐酱醋。
  如今好了, 村里的路通了, 虽说没有走桥那么快,但以前两天的路程已经缩短到了一天, 早晨天不亮就走, 天没黑就能到。
  村里好些年轻人都在镇上找到了活干。
  老人们在家种地,年轻人去镇上干活, 一家人的日子比以往好多了。
  女子也在镇上的洗衣房干活, 因为修路的人多,所以他们的脏衣裳都是收起来统一洗的。
  一篮子里是一个班的人的衣服,不能跟别的弄混了, 他们自己会在上面做记号,发回去了也知道哪件是哪个的。
  工钱是朝廷结,因为不清楚工期,所以是一日一结, 按洗的框数来算。
  两筐就是一文钱。
  这个时候衣裳薄,女子一日至少能洗十框,就是五文。
  一个月下来也有一百五十文。
  更重要的是洗衣房包吃包住,她们这都是净赚。
  多少人都想挤进来。
  大娘摘着野菜:“还是你运气好啊,你去的第二天就不招人了。”
  女子也觉得自己运气好,但她认真地说:“以后说不定还会招人。”
  大娘摇头:“路快修完了,修桥的在对面,用的也是对面的洗衣房。”
  女子一愣。
  这个挣钱的营生就要消失了。
  “到时候……应当还能找到别的活干。”女子艰难地笑了笑。
  自从她出去干活以后家里的日子就好过多了,靠着她的工钱,家里一个月也能吃上几顿肉。
  虽说不能吃肉吃到饱,但比起以前的生活简直就是天差地别。
  大娘说:“那倒是,现在不缺活干,听说有大商人要过来建厂,做针织品呢!”
  女子:“针织品是甚?”
  大娘想了想:“我也不知。”
  针织品是刚出来的玩意,没几个人知道究竟是干嘛的。
  林渊也没想到竟然有人纺织毛线,商人们看到了商机,商人们有时候也会养匠人,竟然做出了毛衣等针织品,虽然不是工业化,没办法进行流水线作业,但是聘请工人是绝没有问题的。
  而且自从官府这边进行底薪加提成的工作模式以后,商人们也学了过去。
  这样可以更大的调动工人的积极性。
  当然,他们把基础工资调低了……
  但没有低到林渊定下的基础线。
  林渊定的基础线是长期做工的工厂员工,不能低于五十文的基础工资。
  试用的除外,试用期最长不能超过三个月,三个月后要么转正要么辞退,不用一直以试用期来钻空子不给正常工资。
  这当然会让一部分人失去工作机会。
  但现在的养殖业已经起来了,养猪养鸡养鹅的都不在少数。
  每个地方的官府都要进行五年计划,报到林渊这边来,这五年要怎么发展,专注于哪些方向,当地官府要给他一个明确的方向和大概的行动计划。
  但好消息是,养殖业和手工业确实是在一步步的往前走,虽然看起来步子迈的并不算大,但几乎每隔半年都会有更多的厂子冒出来。
  除了基础建设以外,这些厂子都提供了不少就业岗位。
  乱世结束的头几年,人心惶惶,要给人们找到事情做他们才会安定下来。
  否则人在恐惧和绝望之下不知道会做出什么事来。
  林渊现在把目光放到了农业上。
  很多老农都有自己的种植经验,各地官府要做的就是把老农们聚集起来,让他们交流,种植实验田,再根据实验田的成果才确认他们的种植手段是否可以推广。
  水利系统有脱脱监管,正在进行第一期的推广。
  虽说看起来成效不大,但确实是一步一个脚印在往前走。
  还有就是对士兵的军功分级和死伤抚恤。
  这一部分林渊交由宋石昭他们在做。
  每天林渊都会收到无数报告和奏折,官员们似乎都发现林渊更喜欢办实事的人,也更喜欢关注民生。
  民法典还在编纂中,宋濂主修,翰林院辅助。
  翰林院里的人都是第一批出仕的世家子弟,宋濂比周容更会用人,至少他手里的人就没有反对民法的,或许有人反对,但他都能压下来。
  周容还是太年轻了,年轻人更锋芒毕露,更积极进取,但也更容易被辖制。
  至于字典——宋濂虽然还是主修,但比起民法典而言,他在字典上花费的心力就少得多,现在基本都扔给弟子干了。
  虽说是第一批出仕的世家子弟,但他们的年纪都不小了,大多都有了儿子,甚至有几个连孙子都有了,岁月赠与他们宽和,也让他们更加谨慎。
  孟禾就是其中一个。
  孟家算是世家,但是却是世家里的寒门,他们依靠的是祖地,甚至没有铺子,家里原本就没几个仆人,所以之前雇佣制改革的时候,他家几乎什么都没变。
  就连那几个老仆也没走。
  毕竟他的姐妹从小也要织布下厨,他自己也曾为了省柴钱上山砍柴。
  只是比普通百姓强的一点,就是能够念书。
  姐妹们也都识字。
  当时能进宫面圣,也是因为他厚着脸皮跟了过来,哪怕许多人嘲笑他,他也没有退缩。
  因为他知道这是他人生中所能遇到的最大的机会。
  新皇的第一批选官。
  如无意外,前途都会比后面的好。
  “孟兄,你看这一条。”同僚指着纸上的一条初稿叫他看,“如何?”
  孟禾探头看去,这条写的是商户,但不是商人的商户,而是百姓的。
  是百姓以一姓为商买卖物品。
  孟禾奇怪道:“一姓为商?”
  同僚笑道:“正是,我看许多摊贩都是一家人干活,不曾聘请外人,自然不算商人,但又行商事,不应与商户同等。”
  孟禾细细思量:“这倒是。”
  同僚又说:“既不与商户等同,税收自然也不应等同。”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