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回到明初搞慈善 番外完结 (蜀七)


  韩林儿大笑起来:“一个女人,竟然也想当官,那南王果真是手里无人可用了吗?”
  红袖不与他争执,只笑:“女人当官,有何不可呢?”
  回京的那天刮起了风,前夜下了场瓢泼大雨,气温忽然降了下来,季节转换有时就这么快,不过隔了一天,夏天就成了秋天。
  林渊先是嘉奖了随陈柏松回来的副将和小将们,打完一场仗自然是有论功行赏的。
  官职赏的少,多的是宅子和地。
  不过宅子和地还是朝廷的,只是减免多少年的租金而已。
  如果朝廷要收回来也简单,把租金算出来给他们就成,再弥补当年的收成。
  但对于兵丁们来说,这就是天大的好处了。
  至于陈柏松,林渊不准备再封了。
  如今陈柏松已经是将军,而林渊手里的大将军只有四个。
  陈柏松这次的功绩也不足以让他就任大元帅。
  毕竟所有人都知道,这次换成是谁,都能打下安丰,这个功绩不足以服众。
  所以林渊就赐了他府邸和匾额,以及一个园子。
  这个嘉奖看起来够重了,但是又没有超过限度,所以外面都觉得皇帝圣明。
  奖罚也是有限度的,不能随心所欲。
  不然就乱套了。
  不过接下来林渊所做的事,才是真正给热油里泼了碗冷水。
  ——他任命一个从安丰过来的女子为都察院院使,从五品。
  举城哗然。
  宋石昭急忙赶紧宫求见林渊,进去就看见林渊正在吃双皮奶,上面还点缀着果脯和果酱,因为拿冰镇过了,上面还冒着凉气。
  宋石昭先行礼,林渊免礼后他才站起来,一头是汗地说:“陛下……外头都已经吵疯了。”
  林渊笑道:“吵什么?”
  宋石昭:“自古以来,就没有女子为官的先例,就是唐朝时期,女官也只是内宫的职务,没有问政的……”
  林渊:“朕知道。”
  宋石昭一愣。
  林渊又说:“所以朕才设了一个都察院。”
  都察院是个新部门,现在还没人知道都察院是干什么的,各个都在观望。
  林渊吃了口双皮奶:“所以不用急,总会有跳出来。”
  那些想进都察院的人自然会跳出来维护林渊。
  一个女子都能当院使,那他们进去了岂不是地位更高?
  既然如此,陛下就不能错,哪怕是错的,他们也要说成是对的。
  作者有话要说:  都察院是清朝的部门,也没有院使这个职位。


第163章 163
  “老张头, 来,好烟丝。”中年男子递给老张头一小袋烟丝。
  老张头兴高采烈地接过来:“你竟还搞得到烟丝。”
  男子嘿笑着:“我大儿跟着商人跑商呢, 顺路给我带了点。”
  老张头:“你家日子是越过越好了。”
  男子家有三子一女, 都养活了长大了, 三个儿子一个跟着商人走南闯北, 两个都出去修桥去了, 女儿和妻子在家织布, 这一家子的收入可不少。
  男子叫郑六,虽说排行老六, 但前头的五个兄弟一个也没活下来。
  “那都是皇上圣明。”郑六点上旱烟, 跟老张头对坐着抽起来, “不说乱的时候,就说去年, 哪里想得到有今天这样的日子过?”
  老张头吸了口烟吐出来:“你闺女是准备嫁出去还是招赘?”
  郑六说:“嫁出去, 她自己有主意,看上了城东赵寡妇的儿子。”
  老张头惊讶道:“嚯!你闺女是真有主意。”
  郑六:“那赵寡妇说了, 我闺女嫁过去, 她把我闺女当亲生女儿待。”
  老张头听着。
  郑六又说:“就是她对我闺女不好也没事,现在还有和离呢,大不了就离, 我看离了以后他家名声臭了,再想找媳妇?做梦去吧。”
  “现如今女的不愁嫁,男的愁娶呢。”
  老张头叹气:“早些年谁知道如今日子这么好过……”
  “我的大丫和二丫,都是我自己抱到城墙根底下去的。”
  城墙人来人往, 他把孩子扔在那,也是希望有达官贵人路过,孩子能有一线生机。
  家里大人都吃不饱了,更别提养孩子。
  更别提女孩了。
  哪家扔孩子都是先扔女孩。
  战乱时期不知道死了多少女婴和女孩。
  如今报应来了。
  光棍一天比一天多,女人一天比一天少。
  更何况自从有了制衣厂以后,女人宁愿去上工也不愿嫁人了。
  女人不愁嫁,就是年过四十的寡妇都有人求娶。
  她们宁愿趁自己年轻力壮时多挣些钱。
  老张头锤了锤自己的腿:“路也要通了,等通了路,就能赶车去镇上了,十里八乡连在一起,走亲戚也方便。”
  “那路又宽又平,好着呢!”
  郑六笑道:“到时候到了赶集的日子,我就去镇上卖些小玩意,也补贴补贴家用。”
  老张头笑他:“你家还缺钱?”
  郑六正色道:“我有三个小子呢,以后成家总不能还挤在如今的屋子里,我那闺女出嫁,我也得给她置办嫁妆,这笔开销省不了,总要省点过日子。”
  老张头:“这倒是,你运气好,养活了四个孩子。”
  老张头只有一个独子。
  前头的两个丫头扔在了城墙根下头,后头的四个小子,一个夭折了,两个被卖去有钱人家当奴才,兜兜转转的只剩下一个了。
  世道乱的时候,人命也不值钱。
  卖了两个小子,得到的粮食就是再省也没吃到半个月。
  “你多存点钱,给你家小子娶个媳妇,只要能生,生得越多越好。”郑六对他说。
  老张头也笑:“正是呢,我这把老骨头还不到休息的时候,我得看我孙子孙女生出来了,我才能闭眼。”
  世道好了,这几年各村生的姑娘都活了下来。
  现在有的小子挣得还没有姑娘多。
  姑娘哪怕不招赘嫁出去了,心里都还念着娘家。
  现在村里不少人都靠自家姑娘去制衣厂上工活命呢,他们也从不催姑娘嫁人。
  反正是不愁嫁的,不如多挣几年钱。
  女孩们也翘了起来,非要嫁自己喜欢的。
  “就说小河村赵三婶家的闺女,就偷偷跟她男人去官府登记了。”老张头说起这事还是一脸不可思议,“她爹娘嫌男人家里穷,想让她嫁个五十多岁的老头,去当继室,她是个有主意的,自个儿拿了牌子去跟男人登了记,她爹娘也没了法子。”
  “前些日子才办了婚事。”
  郑六:“她爹娘也是拎不清的,就是不想女儿嫁穷汉子,也好生劝嘛,非要女儿嫁五十多的老头,这不是要把女儿毁了吗?如今只要愿意下力气就能挣钱,这样好的日子,还指着卖女求荣,他家闺女干得好。”
  “再说了,以后送闺女去进学,说不定也能当官呢!”
  说起这个,现在所有人都知道了,陛下封了个女官,还是都察院院使,具体是干什么的老百姓不知道,但都知道肯定不是小官,朝议的时候是能上朝面圣的!
  虽说就这独一个,但百姓也不免想着,要是把儿子女儿都送去读书,家里出个当官的概率更大。
  毕竟就算如今有了免费的府学,百姓还是更愿意让儿子去读书,女儿在家里干活。
  听说有了女官以后,百姓一边觉得这事荒唐,一边忙不迭送地把女儿也送去了学堂。
  说不定自己闺女日后也能光宗耀祖呢?
  女官这事闹得沸沸扬扬,林渊的案几上也摆着不少“忠言直谏”的奏折,各个都在劝诫他,希望他能收回成命。
  听说还有几个不大不小的官出了宫门就哭晕在宫门口了。
  还有要撞墙自杀的——被守宫门的侍卫给拦下了。
  侍卫是这么说的:“您死了容易,您那一家子人还在呢。”
  那人就哭哭啼啼的走了。
  但林渊是不可能收回成命的。
  第一是他确实也准备提高女性地位,这样才能保证新生女婴的存活率,现在的男女人口比例依旧很不乐观,不少地区还有溺死女婴的习惯,他必须要给百姓们一颗定心丸,就是女婴活下来只有好处,没有坏事。
  第二就是他是皇帝,如果他因为臣子的施压就收回成命,那他的话就会逐渐失去威信,所有人都会觉得这个皇帝软弱可欺,随时准备着蹬鼻子上脸。
  有多少臣子是真的觉得他任命一个女人当官是错的呢?
  他们甚至还不清楚都察院是干嘛的,拥有什么样的职权。
  但是他们会因为这件事不符合传统观念而对他施压。
  因为他们能站住道理。
  劝诫就显得名正言顺,他们的名声无碍,错的是皇帝。
  如果皇帝不听,他们也能落得个忠义良臣的名声。
  皇帝听了,那他们能获得的好处更多。
  皇帝落败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
  林渊对陈柏松说:“正好你回来了,替我去送几道圣旨。”
  陈柏松正大快朵颐,闻言停下手上的动作,放下筷子:“我去?”
  林渊笑着说:“你如今手握三十万大军的军权,站出去谁都要抖一抖,我给你一块畅行无阻的令牌,准你先斩后奏,哪个不肯接旨,你就砍哪个的头。”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