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组合解散,我爆红了!(远上天山)


但现在,《侠客》的总票房只有1亿不到,而院线方面必然会提前分走一部分。
换而言之,《侠客》这么大的漏洞,该由谁来补?
男主卫侨早早隐身,张治珍和网友们吵到飞起,按理说这个锅应该是导演本人来背。
但张治珍是什么人?
电影圈的大大大前辈,国内电影还没有票房这个概念的时候,他就已经在拍电影了,以他的脾气,这辈子都不可能把《侠客》扑街的责任背到自己身上。
毕竟他宁愿责怪观众不懂艺术,都不认为《侠客》是一部屎一样的烂作。
于是,在《侠客》扑得令人同情的某天,收敛了脾气的张治珍出现在了镜头前。
他接受了《电影》杂志的独家专访。
在采访中,张治珍坦诚,他对《侠客》这部电影的准备不足,他构建了一个“自己想象中”的武林,却没有塑造出观众想看到的武林。
在选角上,剧组也有疏漏之处:“没有坚持一开始的选择,某些演员对剧本的理解存在偏差,我不该妥协的。”
《电影》杂志记者并没有问“某些演员”是哪位演员,但接下来的采访中,张治珍夸了男主卫侨,也夸了在片中扮演养女的演员殷茵。
那么,“某些演员”是谁自然清晰了。
章澈的粉丝们气炸了。
“就20分钟?!!!20分钟的威力能有你那140分钟的烂片大吗?”
“呵呵,现在就开始甩锅了是吗?”
“电影本身就很烂谢谢,烂成这样还天天带章澈上热搜,某位导演你到底是什么想法?”
“如果没有章澈,《侠客》连5000万票房都不会有!”
事实上,这事也不全怪张治珍。
因为章澈又emo了。
他没敢发公开的微博,而是在某天晚上空降粉丝群,表达了自己后悔的心情。
“看不懂剧本,每一天都很焦虑。”
“我对剧本有一些不理解的地方,可是我不敢问,去问的话,必然是要被导演指责的。”
“怪我,导演他情绪那么激动,我该劝住他的,不然事情不至于恶化到这一步。”
“我真的想不通,《侠客》怎么就走到现在这一步了?”
章澈这段话被有心之人截图发到了张治珍那里。
张治珍顿时大怒。
张治珍邀请章澈本就是作为陆煦的替代的,他还没怪章澈呢,章澈倒先发起了牢骚!
难道是他求着章澈演《侠客》的不成?
无非是陆煦拒绝了,章澈那边表现得挺积极热衷,对方属于年轻一代里有些知名度的男演员,张治珍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对方罢了。
章澈觉得自己亏了,可如果不是演了《侠客》,他的高奢代言从哪里来?顶刊的封推又从哪里来?
《侠客》是扑了没错,可这并不意味着章澈没有从中获益。
现在倒怪《侠客》以“章澈首部电影”为卖点进行宣传,这难道不是《侠客》剧组和野海经纪双方共同的默契吗?
何况章澈演绎的角色并没有太强的艺术性,在对电影艺术的理解上,章澈比剧组其他演员要逊色不少。
这显然是电视剧拍多了的后遗症。
为了纠正章澈的坏毛病,张治珍自认不遗余力,就连章澈在《侠客》电影中唯一可吹的镜头,那也是他调整好角度、烘托好氛围之后拍出来的。
章澈本人根本不长那样!
既然章澈做了初一,那就不能怪他做十五。
章澈应该对出演《侠客》这件事感恩戴德才对。
张治珍在《电影》杂志专访中坦白的内容无疑是对章澈的回击,但很快,野海经纪也反应过来了——
在这之后不久,就有一位曾在张治珍工作室任职多年的员工表示,张治珍已经“扑街很多年”了,《侠客》里那个角色他一开始邀请的是陆煦,陆煦看到剧本后没肯接。
“看了电影的都知道这片子有多烂,陆煦出了名的会接剧本,怎么肯踩这个坑?”
“人陆煦没答应他,他就开始说自己不认识陆煦,明明是你先邀请陆煦的好吗?”
“这人太烂了,有关他的烂事真的数都数不清,我们都懒得说,按理说《侠客》扑街该是导演的责任吧?他非得往章澈身上甩,《侠客》的主角明明是卫侨,又不是章澈。”
野海经纪对《侠客》寄予厚望,毕竟章澈是野海目前最赚钱的男艺人,眼看着章澈要被《侠客》给毁了,野海自然不再顾及张治珍的圈内威望。
《侠客》把章澈坑惨了。
只是——这个锅转了一圈,居然又在中途和陆煦产生了关联。
有记者特意跑过去采访陆煦,问陆煦对《侠客》扑街是什么看法,问他没接《侠客》是不是很高兴。
怼着脸的高清镜头里,陆煦整个人的表情都透着茫然:“啊?”
记者:“……”
脸是好看的,就是人……怎么看着有点傻。
这采访进行不下去了。
当然,陆煦后续还是做出了回应的——他发了张小狗骑自行车跑路的表情包,配文:【狗know nothing。】
“中英文结合,很有文才。”
“一看就是懂艺术的人。”
“笑死,真懂艺术的话,大概就能看明白《侠客》的剧本然后接了。”
“陆煦:感谢年少时不懂艺术的自己。”
陆煦极力表现出了一副甩锅的模样,毕竟《侠客》的烂和他一点关系也没有,他都不明白,记者为什么要把他和这部电影扯到一块。
当初《旭日初升》他好歹还去试镜过,可这部《侠客》他并没有实际接触,看到剧本的一瞬间,就注定他会远离这部电影。
问题在于——
《侠客》上映期间,《18岁那年》刚好播到了大结局。
《侠客》剧组吵得轰轰烈烈,《18岁那年》热度却一天比一天高,以至于有网友点评,说陆煦在“偷偷发功”,跨题材给了《侠客》一个深刻的教训。
陆煦:“……”
#我没有别瞎说#
#难道我真的行#
#改天试试#
#咒语该怎么念来着#

接下来一段时间,陆煦在《诡诈》剧组围观了张治珍和章澈扯头花的全过程。
电视剧扑了好歹还有平台托底,电影扑了的话……除了发疯,似乎别无选择了。
章澈的结局已经注定——他被电影圈退货了。
如果之前他话没放那么满的话,倒是可以回去继续演电视剧,但遗憾的是,他又把星辰奖组委会给得罪了,靠奖项奠定地位这条路也走不通了。
因而摆在章澈眼前的路只有一条——演他赖以成名、他本人却并不太欣赏的古偶。
但娱乐圈向来是一代新人换旧人,古偶这个赛道一向拥挤,还有一群亟待成名的年轻男演员。
可就算章澈不乐意也没有办法,《侠客》摔得太狠了。
虽然章澈死忠多,血厚,可他这次依然狠掉了一波粉。
之前野海经纪暗示陆煦抢章澈资源那一次,他已经跑了不少粉丝,这一次除了《侠客》大扑的原因外,还因为有粉丝渐渐意识到,章澈的emo已经有了固定套路。
几乎每一次都是章澈难过伤心失望,然后粉丝们为他冲锋陷阵。
如果只有一次两次,不敏感的粉丝自然品味不出来,早几年章澈事业顺畅,他的emo大半是由于他对自己的不满,粉丝们也能感受到他的上进心。
可现在,章澈每次半夜发博,他的文字里都有强烈的指向性。
星辰奖没能提名怪陆煦,《侠客》扑了怪张治珍,之前剧集爆了,功劳倒不是男主的,该归功于他,也就是说,他自己永远都没错。
以前章澈好歹还算隐晦,但这一次,粉丝们被当枪使的感觉尤其强烈。
章澈曾被那么多人喜欢,必然是有被喜欢的理由的,比如他靠拍古偶走红,之前被业内质疑过很多次,可他都熬下来了,去尝试转型,去演绎不同的角色,至少他是真的努力过。
但现在,无论粉丝还是路人都有一种感受——章澈变了。
“为什么只看大导的名声呢?《侠客》一看就是剧本有问题。”
“吵得太难看了。”
张治珍甩锅倒是维持了一直以来的人设,这位导演向来都是如此风范,看不起同行,看不起拍电视剧的,看不起观众,可章澈不一样,在粉丝们心目中,他一直更专注于事业。
但这一回,张治珍的料不断被曝光,不少人因此被拖下水。
《侠客》拍摄期间张治珍如何独断专行、如何欺负群演、如何看不起拍电视剧出身的演员……这些理所应当被曝光,但为什么不是《侠客》拍摄期间?
非得等到《侠客》彻底扑街、人人喊打之后?
说这些爆料背后没有野海经纪的手笔,再单纯的粉丝也不会相信。
章澈因此迎来了自己演员生涯最大的危机。
他以前emo的内容又一次被挖了出来,就连吃瓜路人都知道,他只要emo一次,就必然会有某个人倒霉。
“笑死,这瓜吃到现在,只有陆煦逃脱了emo的诅咒,属实是以毒攻毒了。”
“章澈:今天该抓一只小孩来emo了,找谁呢?”
“小狗救我!!!”
当评论区出现一堆“小狗救我”、“小狗护体”之类的留言时,陆煦先懵逼了几秒,搞清来龙去脉后便忍不住无奈。
何必呢,好好拍戏不好吗?
戏外的花样再多,演员最终还是要靠作品站稳脚跟的。
但从某种程度上说,《侠客》大扑并非坏事。
同期上映的两部电影质量都不错,瓜分《侠客》的排片之后,两部电影都取得了相当可观的票房,可谓一鲸落万物生。
唯一难受的只有《侠客》一家罢了。
章澈也相当郁闷。
《侠客》上映前,他虽然摆出了要往电影圈发展的姿态,却还是有人找他拍剧的,但现在,找他的资源掉了不止一个档次,甚至还有一部剧找他演男配。
“我演男配?”章澈气到肌肉抽动,都忍不住乐了,“那谁来演这个男主?”
这剧组不知是常年游离在娱乐圈的八卦之外还是什么,居然说了大实话:“男主的话,我们剧组考虑找陆煦来演。”
章澈:“……”
真是疯了。
别说他根本不可能演二番,就算要演,他也绝不可能演陆煦的二番。
《侠客》剧组吵得沸沸扬扬,陆煦则安稳待在《诡诈》拍戏。
在这部电影里,陆煦扮演的宴欢是一个欺诈大师,他因故被卷入了一桩欺诈案件,成为被围攻的猎物。
然而,高明的猎手总是以猎物的形象出现。
宴欢看似随意,却总能抓住要害——在这场以欺诈为名的游戏中,他活到了最后。
宴欢有多层掩饰,一开始是懦弱古板的书呆子形象,后来则是被欺诈师们集体看中的猎物,到后来,宴欢才慢慢揭开表象,露出自己真实的一面,当然,即使是“真实”的一面,也不代表这就是他的本我。
他不会把真实的自我展现给别人看。
进组后不久,陆煦和岳徽的交集渐渐多了起来。
在这之前,他和岳徽只是在星辰奖颁奖典礼碰了一次面,之后就是在电话里沟通《诡诈》这个剧本,虽说陆煦一口答应了合作,可他实际上和岳徽并不熟悉。
但进组之后仅有的几次和岳徽交谈,陆煦发现,对方为人虽然圆滑,总体上却是一个真诚的人。
换句话说,他既善解人意,又不会让人觉得虚伪。
娱乐圈里的人精确实多,可陆煦觉得,能在圈子里混到一定地位的,必然不是那种圆滑过头的。
太圆滑太聪明的人吃不得一点亏,他不吃亏,和他打交道的人就必然要吃亏。
《诡诈》整个剧组的阵容都是岳徽找来的,导演高行川,今年27岁,拍短片出身,在《诡诈》之前只执导过一部电影,和《诡诈》风格有些类似,只是票房平平。
陆煦特意去看了这部电影,只能说高行川太会渲染氛围了,他导的那部电影带点邪典风,故事本身是简单易懂的,却被他烘托出了邪恶的、令人惊恐的氛围。
细节一点说,就是高行川具备把平淡的故事拍得有吸引力的能力。
“现在的剧本,要写得有意思很难。”岳徽提到了他邀请高行川的原因,“故事就那么些,咱们能想出的创意,其他电影早就已经拍过了。”
“所以能拍出新意就很不容易了。”
岳徽并不迷信大导,他拍电影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说,圈里数得上号的大导他都合作过,只是大导并不意味着全能,什么题材都能拍。
尤其《诡诈》并非传统题材的电影,还是找一位有想法的导演更合适。
陆煦是看过《诡诈》全部剧本的,进组之后,演员们和导演、编剧们一起开了场会,主要是聊拍摄,在电影剧组,编剧的作用不如导演,因为剧集相对来说更编剧中心制,而电影则可以通过视觉、音乐等展现主题,这也是电影导演可以由摄影师转型而来、电视剧导演却不行的原因。
在电影中,台词的作用没有电视剧那么重要,但却不是完全不重要——《侠客》的失利就是明证。
在陆煦看来,张治珍过于注重声和画的效果了,却忽略了剧本本身的单薄。
不过这场会开完,听过导演和编剧们的阐述之后,陆煦开始感觉到压力了。
举个例子说,《诡诈》讲述了一群人陷入一场游戏,互骗之后争夺财富的故事,这群人身上都有一段不为人知的暗黑过去,宴欢所假扮的常青身上也有,这是他入局的原因。
剧本是正常叙述的顺序,角色依次出场、诡计开始,他作为旁观者,是可以看懂剧本的顺序的。
但高行川打算把这个剧本打乱,让整个故事欺骗性更足,也让观众更难猜到故事推进的脉络。
陆煦仔细想了想,这么去拍的话,《诡诈》会更有趣,只是这样剧本就需要更多创意去支撑,至少高行川要能把控好节奏,而不是让剧情全盘乱掉。
他必须成为控场的那根针。
陆煦很快发现,高行川之所以敢提出这种想法,是因为他已经有了计划——剧组搭建期间,岳徽已经把剧本给高行川看过,听过对方的设想了。
陆煦进组的这段时间,高行川把想法重新整合了一遍,去掉了不合理的部分,因而就算打乱了去拍,剧本的逻辑依然是严丝合缝的。
就是演员们已经背过的台词需要重新背,每天拍摄的戏份和前一天未必是衔接的。
不过……岳徽显然会更吃力些。
他背台词不如陆煦那么快,年纪上来之后,视力也没那么好了,陆煦见他随身带着老花镜,带着一个本子一支笔,把当天要记的内容认认真真写下来。
岳徽的剧本同样整整齐齐记满了笔记,不像有些演员的剧本永远是干净的,或者胡乱画着一些他自己都识别不出的字迹。
《诡诈》听起来是个复杂的剧本,可剧组的氛围却格外安静,除了陆煦和岳徽两位主演外,其他演员的知名度虽然没那么高,可一对戏,陆煦就知道对方绝对是实力派。
——岳徽也是。
陆煦和他的第一场戏,是书呆子“常青”和岳徽扮演的石信山第一次碰面,只是三言两语,石信山就察觉到了“常青”身上的违和之处。
石信山像个狐狸,会在不知不觉中将人引入他的圈套。
“今天第一场戏是岳老师和陆煦的对戏?”
一大早,演员们就凑在一块讨论今天的拍摄,见陆煦和岳徽已经在准备化妆了,众人视线不由朝两人看过去。
《诡诈》剧组都是实力派,这一点演员们都清楚。
不过相比岳徽,这群常年拍电影的演员们对陆煦还不太熟悉,岳徽拉他演宴欢,演员们都很好奇陆煦是怎么解读角色的。
等高行川宣布拍摄开始,场中,岳徽先开口了。
上扬的颇有些怪异的语调,配上一张笑得褶子挤在一处的脸,这就是石信山的形象。
岳徽演正派角色更多,可石信山却怎么看都叫人觉得不太舒服,很怪异,透着一股老谋深算。
“常青”露面时,石信山抬眸:“来了个生面孔呢。”
常青穿着件古板的衬衫,玻璃瓶底眼镜,看起来是一个平平无奇到叫人懒得搭话的人,对于他蓦然进入的新世界,常青表现得格外惶恐。
格格不入——这是此刻的常青展现出来的特征。
他的存在感低到叫人忽视演他的其实是陆煦。
但这的确是初出场的常青给人的印象。
谁都没有料到他会活到最后。
陆煦隐藏起了知名演员的光芒,在常青厚厚的眼镜之下,他那张出众的脸也被隐藏了。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