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纯爱耽美 > 全文免费阅读

组合解散,我爆红了!(远上天山)


穆迁和金木对此表示理解,好在电视剧的宣传渠道多,陆煦不必非得露面。
《18岁那年》的上线着实经历了一番波折,倒不是说剧卖不出去,而是——好卖到出乎意料。
客观来说,这就是一部平淡温馨的日常生活片,看不出什么爆的潜质,可自主角定下陆煦后,穆迁就明白了什么叫“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他的心情相当微妙。
晨曦影视和葡萄影视是穆迁以往合作过的平台,剧才刚刚开拍,两家平台的负责人就找上了穆迁。
晨曦影视在业内算是比较穷的平台了,居然愿意掏出一大笔钱买下这部剧,说一声砸锅卖铁毫不夸张。
葡萄影视则更离谱——他们居然提出了可以让穆迁执导一部新剧的合作条件。
穆迁:“……”
#难以拒绝#
但同时他又忍不住想,怎么以前没给他开出这么好的条件呢?
“是因为我吵架吵不过陆煦么?”
听到穆迁的自言自语,金木不由摇了摇头。
不管怎么说,有平台愿意买《18岁那年》是好事。
他感觉,大概是陆煦带来的好运气,《18岁那年》的拍摄顺得不可思议,从开拍那天到杀青,他一直保持着愉快的心情,不像之前在《旭日初升》剧组,金木每天都很沉闷,走到哪儿都像心里堵着块大石头似的。
而除了晨曦影视和葡萄影视外,圈内数得上号的平台,德伊、云朵、青空……每一家都和《18岁那年》剧组接洽过。
葡萄影视甚至犯了众怒——来找穆迁要合作的平台,无一例外狠狠把葡萄影视酸了一顿。
“《识骨之途》和《尸声》够可以了,别那么贪心行吗?”
“人心不足蛇吞象,有本事签陆煦的独家啊。”
“都破那么多纪录了,也该给别家破纪录的机会吧?”
对此,葡萄影视表示:“没办法,就是钱多捏。”
不过这一回,《18岁那年》剧组并没有和葡萄影视合作,而是签给了云朵影视——穆迁入行早年在云朵影视上过好几部剧,和云朵影视的几位相处也十分融洽。
后来云朵影视的发展方向有偏移,穆迁和平台的合作这才变少了。
这次云朵影视搬来了那位早已退休的高层,请对方出山说动穆迁,穆迁也就顺势答应了下来。
各家平台出价都不低,云朵影视虽动用了人情,给剧组的报价却仅比葡萄影视低一点而已。
事实上,几家一线平台都不差钱,哪怕二线的晨曦影视都是如此,只是平台花钱要花得物有所值,就像葡萄影视拿下《识骨之途》和《尸声》的价格都高得令人咋舌,却没人觉得葡萄影视亏了。
相反,各家平台都觉得这两笔交易很划算。
《18岁那年》属于什么水准的剧,各家平台都心中有数。
自然有人看不惯各平台如此哄抢陆煦的剧:“有这种必要吗?其他人演的剧一定不好吗?”
“不是说其他人的剧不好,只是——截至目前,陆煦参演剧集热度过万的概率是100%,星辰奖入围率40%,这还是《尸声》没有参评的情况下,所以,给我一个不选陆煦的理由。”
《识骨之途》之前,陆煦只是一个配角演员,演绎了几个颇具存在感的男配角,他不敢说剧集的热度和他有关。
但《识骨之途》是他一个人独自扛起来的,之后《尸声》又大爆,他的底蕴虽不算厚,却靠作品累积起了观众对他的信赖感。
陆煦出品无烂剧,这是不少观众对陆煦的认知。
《18岁那年》的预告不奇特、不诡谲,只是一小段温馨平淡的日常生活的对比——不像《尸声》推出了两版预告,既有江霖与苏阳摩擦出的火花,也有一道道尸声带来的惊悚与神秘。
同一个镜头下,上半是异想天开发大财的黄路宁,下半则是挤着公交、在这个城市中寻梦的黄路宁。
还有只知抬眼看天空的黄路宁和视线看向地面的黄路宁。
以及带给家人眼泪的黄路宁和带给家人微笑的黄路宁。
“如果回到18岁,我不想大富大贵,我只求一切都好好的,爸妈好好的,自己也好好的。”
下一刻,画面急速倒转,黄路宁真的回到了他的18岁。
【如果你回到了18岁,你会做些什么?】
【这是一个男人和他的选择的故事。】
“很平淡普通的画面,但是我有点想看哎。”
“感觉《18岁那年》是一个深沉温柔的故事,和《尸声》《识骨之途》很不一样。”
“陆小狗的剧我会一直一直期待,就是这么简单。”
论宣传力,云朵影视比之葡萄影视还是要逊色一些,不像葡萄影视,只要有新剧上线,社交媒体上必然是热热闹闹的。
《18岁那年》上线的时段是暑期档的尾声,在这期间,各家平台播出的剧集大多质量不错,对于这部剧,各平台的预测是——热度破万容易,达到《识骨之途》和《尸声》的高度却很难。
《18岁那年》的侵略性不算强,也不具备吸干大盘的实力。
不过这毕竟是《识骨之途》和《尸声》后陆煦的第三部主演剧,观众们自然会关注一二。
魏忆打开电视的时候,她妈刚洗完一串提子,一遍嫌弃提子难吐皮,一边埋怨自己老眼昏花把提子认成了葡萄。
她瞥了眼电视,问魏忆:“你怎么开始看这种剧了?”
魏忆是演员,但相比看剧,她更热衷于圈内的各种八卦,当了演员之后更有利于吃瓜,还能随时关注圈外人不清楚的八卦动态,人生可谓十分快乐。
“这是陆煦的剧。”魏忆介绍道,“肯定好看。”
《识骨之途》和《尸声》她都追了。
魏妈妈露出不赞同的神色。
魏忆喜欢的破案和惊悚题材,恰恰是她一点也看不得的那类,她只看了两集就关了电视。
角色惨兮兮的,案情也惨兮兮的,看得人心里憋闷。
电视上正播的这部似乎不太一样,魏妈妈才看了一点,注意力就放到剧情上了。
魏忆上初中后家里条件才渐渐好了起来,家里搬到了大房子,有钱送她去学表演,可在魏忆小时候,魏妈妈是经历过《18岁那年》里的生活的。
黄路宁的遭遇,魏妈妈感同身受——魏忆外公外婆过世都早,没赶上魏妈妈过上好日子的时候,可以说是一天福都没有享到。
魏妈妈想到这事就难受,从前穷的时候没想过要对父母好一些,现在有钱了,父母却不在了,想对他们好些都没有机会。
电视屏幕上,黄路宁在灯下写着自己的计划,如若仔细观察的话,会发现他的计划中不涉及成功,大半是关于眼下的生活的。
魏忆认识陆煦,关系还算不错,毕竟一起合作过《至尊》,可她每看一部陆煦的新剧,对对方的认知就会加深一层——陆煦不仅是剧抛脸,在表演的感染力上,她认识的演员里,能胜过陆煦的一只手都数得过来。
她妈刚还坐得离她远远的,等两集剧播完,她妈整个人都靠过来了,手还贴着她的胳膊,魏忆很清楚,她妈只要想起外公外婆,就会想离她更近些。
茶几上的纸巾也被她抽了一张又一张。
在魏忆的认知里,《18岁那年》明明是一部温暖的剧。
大概是她还没到那个年纪吧,不过如果她是黄路宁,她的人生中充斥着许多遗憾的话,回到过去,她或许会做出和黄路宁一样的选择。
“这是云朵影视的剧?”魏妈妈擤了擤鼻子,“明天我还想看,你先帮我调好了。”
魏忆默默点头答应。
第一天她还觉得《18岁那年》是她妈这个年纪会喜欢的剧,可第二天这部剧播到3、4集时,魏忆也不由被剧情吸引了。
黄路宁遇到过好人,也遇到过坏人,重来一遍的人生,他依旧是一个普通人,可魏忆却被黄路宁的乐观感染到了——他不是那种洗脑式地劝诫观众“吃亏是福”的角色,黄路宁是真乐观,他就像一颗草似的,风怎么刮都刮不倒。
陆煦演得超级生活化,就好像他本人就叫黄路宁似的。
魏忆不由回忆起了在《至尊》剧组被陆煦支配的恐惧,她和郑骁都从这次合作中获益良多,不夸张地说,正是这次合作让她对演员这个角色有了新的认知。
最打动魏忆的,是《18岁那年》起黄路宁打破既定命运的剧情。
他救了一个落水的小女孩,挽救了一个家庭,他半夜跑出去抱起邻居家的狗就跑,免去了这只狗被毒杀的命运。
就算介入旁人的因果会破坏他的因果,黄路宁还是去做了,因为他是一个好人。
《18岁那年》的节奏很慢,没有一般生活剧里的婆媳矛盾、夫妻失和、凤凰男孔雀女,整部剧是平和的,剧情平和,音乐平和,观众的心情也是平和的。
可不知为什么,魏忆就是愿意一点点地追下去。
她想看到黄路宁幸福。
而因为看《18岁那年》太过专注,魏忆都没来得及关注最近发生的八卦,也因此,当她瞥一眼热度榜,看到《18岁那年》最新一集的热度已有13000+之后,魏忆怔住了。
什么情况?
她以为《18岁那年》只是她的小众珍藏而已。
就算这部剧由陆煦主演,她也没想过它会这么火。
作者的话:
下一章提《侠客》,得先铺垫一下。

“又一部13000+热度的剧,陆煦真的是剧圈top!”
“《18岁那年》上线之后热度没下过一万吧?这号召力简直绝了。”
“借楼问一句,《18岁那年》好看吗?感觉不是我喜欢的题材,我就没看。”
“快去看!绝对不亏,是那种温暖又温柔、暖到你骨子里的剧,好看的!”
电视剧论坛上,有关《18岁那年》的讨论格外热闹,有讨论剧情本身的,也有讨论陆煦演技的——无论陆煦演绎的是哪一年的黄路宁,观众们在他身上都看不出丝毫违和感。
“我押一包芥末薯片,陆煦能靠这部剧拿星辰奖视帝。”
“我也……《识骨之途》俞一不拿还有理由,黄路宁再不拿,我想不出任何理由。”
“+1+1。”
在整个互联网上,对《18岁那年》的讨论并不仅限于论坛所提及的内容——
“我妈超爱这部剧,她说剧里的黄路宁和我舅年轻时候一模一样。”
“+1,她明明应该更爱那种狗血婆媳剧的,这一部居然她看到停不下来。”
“感觉他们是从黄路宁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人生哪有那么多波折呢?《18岁那年》是对普通人人生的刻画。”
《18岁那年》观众的年龄跨度……比主创们以为的要大很多。
一位剧评人在《18岁那年》播出十集后发表了一篇剧评,他说,《18岁那年》之所以火,是因为这部剧抓住了“当下”两个字。
谁都没有回到18岁的可能。
谁的人生都充斥着遗憾。
黄路宁回到过去,改变了自己,改变了家庭的氛围,也改变了周围人的命运,但这部剧所强调的永远不会是回到过去,而是活在当下。
“不必回到过去再改变,现在改变也来得及。”
观众们讨论着和这部剧有关的各种细节——《18岁那年》虽不似《尸声》那般逻辑缜密,对细节和人物的刻画却相当到位。
黄路宁18岁时的城市面貌、他所成长的社区的变化,都在镜头中一点一点显示了出来。
它或许不是年轻观众的童年,却必然是某些观众的童年。
不管是挤成一团的公交车,在车外吆喝着的烤红薯,还是夏日里喝的一瓶冰汽水,对很多人而言,这是过去生活中的一段记忆。
虽然眼下它已经消失,可它曾出现在很多人的生命中。
魏忆肉眼看着《18岁那年》的热度从13000+平滑地挺进14000+,俨然有成为下一部年度爆剧的可能。
“可能?”郑骁对她的结论不屑一顾,“《尸声》和《识骨之途》都是去年的剧了。”
魏忆这才意识到,虽然刚经历过一个热闹的暑假,《18岁那年》却明晃晃地坐上了年度热度第一的宝座。
——即便在这部剧上线之前,业内对它的定位是“比一般生活剧强一点的生活剧”。
作为一路追《18岁那年》到现在的观众之一,魏忆猜,这部剧之所以火,是因为剧里的黄路宁实在太温暖了。
又温暖又坚韧。
他清楚自己上辈子后悔的源头是什么,这辈子才努力去改变它。
谁会不喜欢黄路宁呢?
即使他只是一个平平无奇的普通人,可仔细去观察的话,会发现黄路宁这个角色身上早已写满了标签,标签却只有两个字——你我。
黄路宁即凡人,黄路宁即你我。
正是因为对人生的一点触动,《18岁那年》明明是和《尸声》《识骨之途》截然不同的剧,却依然很吸引人。
看到小女孩被黄路宁救下的那一刻,魏忆都激动得跳起来了。
她妈也在一边感叹:“不救下来的话,这一家子该怎么过哦?”
原本是幸福的四口之家,年轻的却一一离开了人世,只有年老的奶奶把眼睛哭瞎了。
魏忆也不敢想象镜头中俏皮灵动的小狗被杀死做成狗肉的场景,人类或许还能够预知自己的死亡,当小狗蹦蹦跳跳到食盆前,它怎么知道,不是所有人类都对它那么友好。
但因为太爱主人,爱主人家的小朋友,小狗天真地以为,所有人类都会喜欢它。
然后,它在不知不觉中迈入了死亡。
这是黄路宁改变的命运。
但死亡曾真实存在过。
“能改变真是太好了!!”——这一天,魏忆忍不住在朋友圈发表了自己的观剧有感。
郑骁先点了赞,几个和她玩得好的圈内小姐妹也点了赞:“姐子,是不是看《18岁那年》了?”
“+1+1+1。”
《识骨之途》里,俞一没能改变队友们的命运,虽然他最终报了仇。
《尸声》里,江霖和苏阳成功找出了凶手,让真相得以大白,可死亡依然没有改变。
尽管回到过去不会真实发生,可剧中的情节却让人看到了希望。
黄路宁只是做了一点微小的努力而已,他没有改变世界的格局,没有阻止战争,没有征服世界,他依然过着自己平凡的生活。
他就好像真实存在、是会出现在每个人身边的路人甲。
因而即使剧集一开始就讲明了黄路宁回到了18岁,可它却比那些强调自己是现实主义的剧来得更真实。
《18岁那年》播到一半时,剧集的热度仍是14000+,它不像《尸声》一个案子结局就能飙一波热度,可论影响力,《18岁那年》却胜过陆煦参演的任何一部剧。
陆煦和韩霄周琳的配合也是业内人士和观众们讨论的热点。
用某些专业人士的话说,《18岁那年》里,陆煦的演技是不外露的。
他收起了《识骨之途》里的锋芒,让人觉得黄路宁这个角色普普通通平平常常,可正是因此,观众的代入感才会那么强烈。
《尸声》里,陆煦对江霖的演绎也是同种风格,到了黄路宁,他“已臻化境”了。
《18岁那年》开播之前,剧组众人完全没有想过,它会对《侠客》的上映产生什么影响。
《侠客》早早就在影院预热了,章澈在预告片中的完美侧脸被无数粉丝选为头像,章澈某位大粉更是把昵称改成“距离《侠客》上映还有XX天”,每天准时播报《侠客》的上映时间。
时间就是那么巧,《侠客》正式上映前,《18岁那年》开播了。
陆煦在剧中的造型不帅不美,普普通通平平淡淡,而相比《侠客》这部高贵的电影,《18岁那年》只是一部“低廉”的电视剧罢了。
“低廉”是章澈粉丝用的原词。
加上穆迁和金木两人加起来都不敌张治珍业内地位的十分之一,《18岁那年》自然又被嘲了。
总之就是“前途无亮”、“在电视剧圈打转”这些破词,陆煦都听腻了。
就算陆煦已经进组拍《诡诈》了,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他拍《诡诈》的这种行为,也被章澈粉丝总结为“因章澈参演大导电影产生的危机感”、“对章澈拙劣的模仿和追逐”。
陆煦:“?”
学点好的,谢谢。
幸亏《18岁那年》首播热度就过万,后续稳在14000+,给陆煦“挽尊”了一把。
陆煦已经不想吐槽了。
许闻这个中年人一向不爱对粉圈发表什么意见,看到这些言论也忍不住朝陆煦吐槽:“年度热度第一只是勉强挽尊,他们眼光到底有多高?”
“只是对我严格罢了。”
总之,章澈粉丝满心满眼期待着《侠客》能够火爆,最好是大爆特爆,让章澈抢回被陆煦抢走的一线小生top位置。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