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电商穿越七零年代 (恣悠悠)


  听老人说,宅基在水里泡了时间长了,地基埑了,把房子拉得裂开了。
  看着裂开的房子,人们的心情都比较沉重。裂缝的房子基本上都是这两年新盖的,人们本来以为能住一辈子了,这才两年就裂开了。
  虽然收拾一下也能住,不过时间撑不长,得扒了重改。
  房屋倒塌的人家,反而没那么难过,他们本来就准备把房子翻盖成混砖的。
  人们把麦秸铡短,掺到大水退后留下的泥浆里,把房子的缝隙填实抹平,打扫干净,等着房子干。
  屋里的炕,里面的火道被泥浆堵塞了,也扒了重砌,现在的炕都是用砖垒的,拾掇起来也方便。
  在水里泡了半个多月,墙壁都湿透了,最少得一个多月,房子才能干透。
  韩屯平地里都是水,没地方取土,砖瓦都得靠船运过来,非常的不方便,建新房只能等路通了才能开始。
  韩屯村的房子,算是好的了。其他村损失更严重,他们村里的混砖房子很少,有砖垛的就是好房子了。
  这次的大水滩区的房子基本上都倒塌了,群众在防台上搭窝棚暂住,天气越来越冷,缺少棉被晚上越来越不好过。
  国家的救济很快就下来了,不仅发放了购粮证,还给了煤炭、炉子和钢精锅,蔬菜和食用油,棉衣棉被和帐篷油毡等物品,都是实用的生活用品。
  堤外有亲戚的,送来一些急需的生活物品,人们也能勉强度日。
  家里的房子收拾好了,搬家还得一段时间,姥姥就催着悠悠爸妈他们回京都。
  悠悠爸看到家里也没什么事了,就准备回去了。不过,他这次回去,把宝景带走了。
  韩屯村医院,现在没有住院的病人,估计年前病人都不会多,毕竟交通不方便。
  正好趁此机会,让宝景去京都的医院,跟着学习深造。村里的医院,暂时让桂萍干着。
  她这几年跟着宝景,也学了一些基本医疗常识,拿点简单的药和打个肌肉针,她完全可以。
  洪水退下去后,高压电就送过来了。原来线路没事,是供电部门怕有危险,在洪峰到来之前,把韩屯村的供电停了。
  石庙村那两个生产队,知道韩屯村的肉食厂恢复生产,就过来求救,希望把他们队里的出栏猪先宰杀了。防台上实在是挤,再说了牲畜多了味道也大。
  俩村离的近,又都有船,交通不是问题,村干部爽快的答应了。
  这几年,韩屯和石庙的猪由于喂的是苜蓿,生长快,肉嫩味美,深受各机关单位的认可。
  他们大批量要是在中秋和春节期间,为了满足他们的需求,韩屯和石庙的猪每年都集中在中秋节和新年出栏。
  马上就要到中秋节,石庙村的猪和韩屯的猪都该出栏了。
  前几天,肉食厂把自己村的猪宰杀了。石庙村的猪,正好供应给各单位。
  附近十几个公社群众喂的猪,原来都是卖给韩屯肉食厂,今年韩屯村上水了,人们都跟着着急。
  中秋节市场消耗有限,卖给公社食品站价格低了接近一半。听说韩屯肉食厂重新开业,大家都来问消息。
  别的都没问题,就是交通不便,韩屯村就一个运载量大的铁皮船,是七六年抗洪,老首长让部队支援给韩屯村的,还是人力船。


第506章 商标
  韩屯村在这次抗洪救灾中,表现突出,成了典型,各级领导都过来看望。
  交通的问题很快就被解决了,还是部队发扬风格,支援了韩屯村两艘机动船,并留下一个班的战士,帮助群众运输。
  河务局在周楼搭建的临时指挥部,也给了韩屯村,村里在这里设立临时收购点,方便周围的群众卖猪,也给来韩屯买猪肉的单位,提供了方便。
  中秋节前,部队来拉食品,随车带来满满的抗灾物资,全都是实用物资,帐篷、棉被和军用鞋。
  这是老首长专门安排的,他从桂金那里知道了灾区的实况,带来的都是急需的物资。
  部队这次把韩屯肉食厂,积攒的产品都拉走了。韩屯专门宰杀了自己村里喂的猪,给部队拉回了两车鲜猪肉。
  还宰杀了一批鸡鸭鹅,加上韩屯腌制的咸鸭蛋鹅蛋,给老首长他们捎去,
  村里人都知道,老首长就是爱吃韩屯喂养的家畜,说是吃着对味。
  今年的中秋节,过的特别没劲。滩区刚受了灾,几乎所有的滩区村庄,可以说都是一贫如洗。
  堤外的村庄,忙着秋收,也没时间过节。反而是韩屯村的中秋节,过的比较热闹。
  县乡的领导,慰问灾区群众和驻军,部队都撤走了,就剩下给韩屯帮忙的一个班,当然得来韩屯。
  他们不仅带来了丰富的食品,各种水果和月饼,以及大量的蔬菜,还带来了县豫剧团的演员。
  军民同欢,在韩屯村的防台上,热热闹闹的过了个特殊的中秋节。
  节目演到夜里十一点,来人就在餐厅和教室里,临时搭铺休息。老首长给的被子,排上了用场。
  过了中秋节,战士们就回部队了。不过,他们听从部队的安排,把船只留了下来,支援给韩屯村。他们回去的时候,韩屯村给他们带的猪肉,装满了车厢,挤得战士们都快没地方了。
  三秋大忙季节,服装厂全部停产。前些天连绵的秋雨,把农活都堆一块了,三秋忙的恨不能一个人当两个人用。
  悠悠和姥姥趁机把服装厂的活计,进行了调整,再开工全部上秋装。
  男装以涤纶中山装和西服为主,自去年春节,中山装和西服开始流行。年纪大的穿中山装,年轻的小伙子穿西服。流行了二十多年的干部服,逐渐被人们抛弃。
  女装流行燕尾领和青果领的小西服,料子也是加厚的涤纶面料。
  悠悠想起人们穿的中山装和西服,就觉得辣眼睛。新衣服挺括合体,可是洗过一次的,前身遍布小褶皱,让人看着特窝心。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衣服的里衬质量太差,小服装厂缺少大型的熨烫设备,衣料和里衬粘合不好,见水就皱,致使衣服变形。中山装还好些,西服特别明显。
  中山装、西服都有里子,手工费就高了。县城的服装加工店,单做一件上衣,手工费4元。一身套装,得5元钱的手工费。剪裁一套衣服加粘衬,手工费1元。
  做一身中山装或西服,用2.5米涤纶布,1.5米的里子布,一米衬布。
  做中山装和西服,得用厚涤纶布,每米最低15元,高的25元,里子布10元一米,里衬3元。这些布料加起来,就得50多元。
  做衣服和买成衣价格差不多,甚至比买成衣价格还高些,唯一的区别是自己做的衣服可体。
  即使是自己做衣服,水洗后一样变形,和大厂家的根本没法比,不过价钱低了一半。
  上海和京都的大型服装厂,生产的衣服就没有这种问题。可是,这些厂子生产的衣服,价格太高了,一套衣服得一百多元。
  同样的衣料,小厂家生产的,每套五十多元就能买到。只是有些皱巴,可一样结实。
  大厂家生产的衣服,衣服上都带个商标,上面是地名,下面标注着厂家。最常见的就是上面是“上海”、“京都”,下面是服装一厂或服装三厂。
  想到现在西服和中山装上的商标,悠悠顿感无语。商标就贴在衣服的袖口的外侧,特别的明显。和人们在上衣的口袋里,别只钢笔起到相同的效果:显摆,身份的象征。
  在人们的心目中,凡是衣服上有商标的,价格肯定高。衣服上没商标的,质量再好,价格高了也没人要。
  现在,人们还没有造假的意识,也根本没人敢贴假商标。
  悠悠的商城里,做中山装和西服的加厚涤纶布料,3元钱一米,里子布0.5元一米,里衬更便宜。
  裁剪加粘合,一套衣服0.50元,剩下的只是缝合,工序就简单多了。
  电子商城里一套衣料的成本价,加一块才9元钱。不过,中山装和西服做工繁杂,加工费比较高。
  可是这个年代的人工便宜,加上4元的手工费,每套的衣服的成本才13元。按50元一套的价格出售,利润大的诱人。
  悠悠可以保证,自家的衣服质量,绝对比上海和京都的大服装厂的好。在后世,里衬质量特别的好,粘里衬都是机械化作业,非常方便。
  中山装的衣兜和领子,都是用机械粘合好的,比起现在的手工熨烫,省工又省时。
  为了便于人们区分,悠悠首次兴起了贴商标的念头。把想法和姥姥一说,姥姥倒是痛快。
  “我早就想给咱的衣服贴个商标了,咱做的衣服,这么受欢迎,比起上海和京都的衣服,就差了那么个商标。
  我早就想好了,咱做的衣服,就叫振华,也给咱自己的公司扬扬名。
  悠悠你那商城里,能做商标的不?我让你罗爷爷问了,现在可没专门做商标的,各服装厂都是自己做商标。”
  行啊,老太太思想够潮的,连品牌都想好了。“姥姥,俺的商城可是万能的,商标的事,您老就放心吧。”
  后世的技术,制造这种普通的商标,简直是太容易了。精密的电子机修,比起现在的手工机绣,效果只有一个,除了好还是好。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