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悠悠爸回来了,二舅和周胜英他们也回来了。可是爱民舅舅没有回来,捎信说是参加部队的集训,可是大家都知道,他这是又上前线了。
舅姥娘担心的睡不着,爱民舅舅暑假就去了对越前线,本来说好了春节回家过年。
据悠悠爸说,临近春节,越南小鬼子又挑起了事端,这次国家准备了大规模的反击,狠狠的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
大家这才明白过来,部队那两次订单的用途。
韩屯村的服装厂,进了腊月二十,就放假停工了。可是肉食厂,一直忙到腊月二十八。
二十九日吃过早饭,大伙都集中到大队部,领取今年的福利。
今年,肉食厂盈利800万,鱼塘收入100万,养猪场60万元,服装厂收取管理费50万,卫生院盈利20万元,村里总共收入1030万元。
按照原来商议的村里一半,群众一半的原则,每人平均16000元,八月十五每人发放了2000元,这次每人14000元钱。人多的家庭,超过了10万元。
这次,韩道伟没再给大家发钱,每家一个存折。“大伙家里都放着不少钱,原来咱不敢露富,可是家里放着这么多的钱也不是办法。
今年,我就给大伙存到银行里去了,银行对存户负责,有保密制度。你们家里放的钱,也存到银行去吧,这么多的钱,放家里不是个办法。”
大家听说银行给存户保密,也动心了,都说年后把钱存银行里去。
韩道伟把钱分下去后,舅姥爷又强调了一条,过年期间,谁也不准赌博,大赌小赌都不行。
年后,准备盖房子垫宅基的,趁早动手,肉食厂和服装厂过了初十就开始上班。
韩屯村的养猪场存栏2000头肥猪,石庙村的两个队,每队也有2000头的存栏量,这6000头猪,够干到正月低的。
平城县靠近韩屯村的十几个村,年前就和韩屯打好了招呼,年后,韩屯优先收取他们喂养的猪,他们为了卖个高价,年前就没舍得卖。
今年的春节,集市放开了,卖猪肉的真多。那个村庄都有会杀猪的,大家都想一块去了,过年杀头猪赚点钱花。
猪肉供应的多了,人们又舍不得多买,猪肉的价格一直往下降,从开始的每斤1.20元,降到了0.85元,别说赚钱了,每斤赔0.15元。
不过比起卖给食品站,价格还是高。可是有了韩屯村收购生猪0.75元的价格,价格低了,大伙不乐意卖。所以即使等到年后,大家也乐意。
再说了,过了正月十五,韩屯村的各厂房都开始扩建,县建筑公司的人员,就到位了。
大伙怀揣巨款,高兴的不行,哪里会有意见,都主动表态,保证不犯错误。
韩志杰大声的说:“支书,您老就放心吧,咱这一年都没舍得停过工,走亲戚都没时间,就这几天的功夫,忙都忙不过来,哪有功夫赌博。”
韩得库用脚揣着儿子,“高高三”磨磨唧唧的站起来:“老少爷们,俺也表个态,今年俺连纸牌都不摸。俺啊,趁着过年可得好好的睡个好觉。
你们是不知道,年前这十几天,俺娘可把俺使唤惨了。每天4点就把俺从被窝里拽出来,帮着她揉面蒸馍,晚上还得给她和面,熬到十点多。”
韩得库一瞪眼:“你个瘪犊子,你娘闲着了,她比你起得早,睡得晚,你还有意见了。”
第412章 老天爷
今年的春节,韩屯村基本上没有蒸馒头的,都是从伙房里换馍,“小老妈妈”和桂莲俩人,蒸全村人的馍,每天起早睡晚,忙的不可开交。
两家人也都跟着帮忙,就连二爷喂上牲口,也过去给她们烧锅,“高高三”和张家根也都跟着忙和。
腊月二十九日,三舅援朝一家人也回来了,智莉成了全家人的宝贝,从这个人的怀里到那个人的怀里,大家都争着抱她。
她不认生,看到谁逗都笑呵呵的,有时候没人逗她,她还反过来逗别人,笑的咯咯的,特别的喜庆。
即使这样,舅姥爷和舅姥娘也时不时的叹气,儿行千里娘担忧,何况爱民舅舅去的是随时有生命危险的前线。
二十九日吃过晚饭,孩子们都出去了,姥姥把服装厂一年来的账目拿了出来。
八零年一年,服装厂一共盈利一亿二千万多元,分成五份,每份二千四百万。
大家对这么多的盈利还是感到震惊,特别是援朝舅舅,他不服气的说:“姑,你这零散的服装厂,咋比咱临水5000人的收音机厂都挣钱,各县都有服装厂,也没听说他们赚钱啊。”
三舅妈反驳他:“咱们的收音机厂,效益够好的了,在全省都是前几名,你别不知足了,要不是姑姑给你提供低价的货源,这些利润也达不到。
咱们的服装厂,现在发展到800多个,2万多的工人,咋着也得比收音机厂挣的多。
再说了,二嫂在部队办的家属服装厂,也没少挣。另外,她在那边干批发,也挣了好多。”
说到这里,胜男舅妈想起深南振华公司的电子厂,年后新上的收录机生产线,就对他说:“援朝,年后振华公司新上收录机生产线,你带人过去看看吧,要是可以的话,收音机厂也上一条生产线,还是收录机挣钱。”
援朝舅舅听了,立马来了精神,“姑,您给罗叔打个招呼,过了年我就带人去。”
“好,年后我就给他说。”
今年一年,两个公司赚了3个多亿,这还是账面上的数字,是悠悠按照市场价格做的底价。
其实还有一大部分,是电子商城里和现实社会里的差价,光是这一样,就有2个多亿。
李保国的公司的提成,收入一千多万。
家里的代销点,今年也收入了二十多万,姥爷整天的在代销点里忙活,身体反而比原来好了许多,主要是他的精神好多了,整天笑呵呵的,和买东西的人们聊天打趣。
今年悠悠支出的也比较多,光是收购鞋垫和布鞋,支出去了三千多万。
从深南的市场上,购买各类食品和酒水,还有各种丝绸产品,支出了二个多亿。
还有通过各种渠道收购的铜钱和乱发,以及京都何老他们收购的古董家具等,支出一百多万元。
收入终于过亿了,金钱在悠悠的心中重新成了数字。现在,姥姥也不过问悠悠自家赚的钱了,在她的心里,现在钱款连个数字都不是。她老人家越来越有董事长的范,只是掌控大局。
姥姥心目中的大局,首要的是死守悠悠的秘密,其次就是尽力的为社会和人们提供便利。
悠悠可没有姥姥这么伟大,她就想当好自己的时代商人。每次取得一点小成就,都臭屁的不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自己是世间独一无二的时代商。
除夕一大早,舅姥奶就过来了,她拿着个用高粱莛做的锅胚子(盖帘),一沓纸和几把上供的香,进家就递给了姥姥。
“妹妹,我给你请的,你找几个香炉出来,咱先摆上。”几个孩子都围上来瞧稀奇。
盖帘上贴着一张板画印刷的“老天爷”,舅姥娘手里还有几张,有老灶爷、财神爷,其他的是门神爷。
悠悠好奇的问:“舅姥娘,您这在哪里买的啊?我咋没见过?”
舅姥娘一挥手:“小孩子家,管这些干什么,一边玩去。我可告诉你们哈,谁也不能把我拿的这些当玩具,要是把他们弄坏了,咱家就得走霉运,听清了吧。”
悠悠听的直皱眉,这不是没事找事吗,这些年也没敬神,还不是一年比一年好,您老弄这玩意进家,万一被孩子们弄坏了,不是个膈应吗。
看她老人家郑重其事的样子,还是别说了。志新他们几个小孩子,听了舅姥娘的话,反而引起了好奇心。围住舅姥娘,上蹿下跳:“奶奶,您拿的这是什么啊?咋把画贴这上面了。”
舅姥娘把手里的盖帘举的高高的,给孩子们解释:“这是老天爷,管着天下所有的事情。过年了,下界享半个月的供奉。”
志刚大声的说:“奶奶,您这是封建迷信,赶紧收起来吧。”
舅姥娘可不听他这一套:“封建你奶奶个腿,小兔崽子,出去了几年,管起奶奶来了。问你爸去,奶奶这是封建迷信吗?”
爱军舅舅站那里看热闹:“都多少年,没见买这东西的了。这刚放开,就有卖的啦?”
舅姥娘说:“集市上没人敢卖,是信神的老人串村来卖的,咱村里都买了。”
怪不得悠悠在集市上没见到。
二舅没再说别的,不过他以实际行动,支持老娘搞封建迷信。
他帮着舅姥娘把灶爷贴到厨房的灶门旁边,又去堂屋的东间,把财神爷贴在了北墙上。
还在财神的画像下面,架了快木板,姥姥跟着过来,在上面放了个香炉。
悠悠家的香炉就是多,而且都是铜的。不过放在外面的,都是普通的款式,就这在后世里,也算是非常难得的精品,哪个都能买个万儿八千的。
原来房门上都是贴红纸写的门心,今年贴的是不同的门神爷。
孩子们跟着嘻嘻哈哈的看热闹,悠悠打破砂锅问到底,跟着打听请神的讲究。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