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时代都有佼佼者,沈华浓不敢大不惭说在食品领域自己就一定比或者必须所有人都强,但是,超前思维本应该是她的优势。
对此她认真的进行了反思,然后发现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她如今的处事方式好像是固化了,基本上就是面临什么问题,然后再想办法去解决,这样也不是不行,可解决问题也有很多方式,她现在几乎就是走一步看一步。
想当初,解决渣爹的时候,以及来了这里之后解决李保家和邓培林的时候,她还知道往后看,走一步看三步,现在不知不觉的竟然变懒了,虽然看着整天都很忙,但这安逸的生活就跟温水煮青蛙一样,让她在心理上产生了惰性,时间一长思路都僵化了。
再这么下去……沈华浓闭着眼睛一想都觉得可怕,为这个还把霍庭这个温柔乡给说了一顿,“你别想用这种手段磨灭我的斗志,阻拦我前进,温柔乡英雄冢!你,起开!”
霍庭:……得,你想做什么就去吧,我又没有拦着你,家里有我看着,你飞吧,绳子记得系在家里就行。
男人这么懂事,那沈华浓就安心的飞出去了,这不,就又南下去了。
临走前张岚拿了点东西交给她,让她抽空带给蔡耘家里,顺便是看一看,这一算他们离家都一年半了,虽然有通信但还是不如看一看的,蔡耘没说,这是张岚的心意。反正一去得十来天,蔡家也在广交会所在的城市,距离不算远,时间充裕,沈华浓就答应了下来。
过去之后,这次广交会还没有开幕,让厂里的同事先去办手续,沈华浓则按照张岚给的地址去蔡家拜访了一趟。
只有张岚的一个妯娌在家里,沈华浓把东西给了,又说了几句话,那妯娌缩手缩脚的一口方,也答不上几句,沈华浓也听不大懂,还是邻居一个少年给翻译了说蔡公蔡婆到天黑才会回来,再晚就赶不上去市里的车了,沈华浓也没等,只留了话有事去广交会的哪个档位找她,就先回去了。
这第二次广交会沈华浓斩获颇丰,在开阔眼界、找到新思路之余,订单也没少签,咸鸭蛋、板鸭、莲子银耳罐头和熏鱼是大头,皮蛋也跟一个华侨签了个大单,走出国界去了。
广交会结束的前一天,沈华浓正跟几个新结识的朋友说话,一个老太太束手束脚的过来了,试探的问:“你是不是姓沈,张秀云的闺女?”
沈华浓楞了一下才反应过来,张秀云是原主的生母,沈克勤的妻子。
“我是,您哪位?”
这老太太打量着她,感叹了一句:“你跟你妈妈长得是真像,你小时候我们是见过的,这有二十年了,你可能不认识我。我是张岚的婆婆。”
对这个以前依附张家生活,但是日后又对表姐不怎么友好,逼得她宁愿背井离乡的婆婆,沈华浓并没有什么好感,神色淡淡的问道:“你有什么事?”
这位蔡婆婆对这个热闹的会场有些发怵,也没有跟沈华浓这个资本家出身的小姐套交情的意思,直奔主题,拿了一个包裹,递给沈华浓说,“听说你在这边开会,这是我给菜头和张岚准备的,劳烦你给带过去。”
老太太将包裹给了,就鬼赶似的走了,沈华浓想拦问几句话都来不及。
包裹里是什么东西沈华浓也没有拆开看,不过能够闻到一股子海腥味,多半是海产品吧,其他的她也没有什么兴趣,回到石油城之后就亲自给张岚送过去了。
张岚正好不在家,被干校叫过去核对档案去了,家里只有靓靓下了学回来准备做饭,沈华浓把包裹交给她,这丫头拿着就给拆了,边拆边道:“我阿嬷一直不喜欢我们,从没有给捎带过东西,就是有也是叫妈妈伤心,每次写信来都惹我妈妈哭一回,我先看看。”
看就看吧,横竖就是他们家的东西,沈华浓也没有拦,靓靓将东西拆开了,沈华浓也看了一眼,除了干牡蛎、干虾皮这些海产品,还有一大包褐色的像某种虫子的生物,晒干了也看不出来究竟是什么。
靓靓将东西放在一边,从底下摸出一封信来也直接给拆开了,小丫头今年上一年级,认识的字不多,让沈华浓帮着看有没有骂她妈妈的,要是有让撕了算了,东西到了就行了,免得再给添堵。
小姑娘一片孝心,沈华浓也没有多想,家书嘛,无非就是那些话吧,没成想看到一个大秘密。
信上说这些是给蔡耘治病了,是家里打听了很久才打听到的偏方,吃完要是见效下次再给寄,还举例说谁谁谁吃了就让媳妇怀上了,还问蔡耘,张岚听不听话,有没有因为这个事情嫌弃他?嘱咐蔡耘别对张岚听计从,又说蔡家是她的恩人,就是蔡耘不能再生了,那也不能便宜她,不能放过她让她再嫁……
信就这么塞在包裹里,也没有说是专门写给蔡耘的,显然也不介意让张岚看见。
这婆家……
沈华浓蹙着眉头,将信给收了起来,正想着怎么回答靓靓信上的内容,张岚回来了。
看完信,还不等沈华浓问呢,她就捂着脸坐在一边哭了。
靓靓在边上气得跳脚,正要将信给撕掉,张岚才说了,“……没想到他会这么跟那头说……”
沈华浓听得是云里雾里的,好不容易等她抽抽搭搭的说完,才算是理清楚了,这是蔡耘应付他老娘的办法,不能生的不是他,而是张岚。
张岚跟沈华浓说是在调养想再要一个,这也没完全说实话,她的身体以前亏得太狠了,再怀上有危险,而且这年纪也不轻了,危险翻倍了。
计划生育之后,张岚就偷偷摸摸的想要赶紧怀一个,政策现在是“提倡”,怕以后就变成“坚决执行”了,没想到蔡耘发现后不仅不同意她再生了,还想出来这么一招,之前也没有跟张岚商量过。
这事闹的……
婆家如此轻慢,好在是这个丈夫是个好的,现在隔得远了,这日子也能够过下去。
清官难断家务事,沈华浓也不知道如何劝,只将还不知事,根本听不懂却炸毛的靓靓给拉住了,再不拦着小姑娘真要从她妈手里将信给抢过来撕了。
这封信里除了有被婆家的轻慢,也有丈夫闷声不吭带来的的感动,看她表姐多愁善感的样子,恐怕也不大想毁掉。
从这次之后,沈华浓就成了往石油城传递蔡婆婆治疗不孕不育偏方的信使,一年两次广交会,她就一年给捎带上两次,次次都不落空。
第三次广交会之后,方便面压面机运送回来了,解决了这一技术难题,口味搭配对沈华浓来说并不是什么问题,所以,第四次广交会时配备了多种口味酱料包、调料粉,并被压成了圆形的柳杨湖方便面、杂粮方便面和方便米粉正式进入公众视野,并一举扬名,压下沪市食品厂拿下了这届广交会食品行业内的最高订单。
连带着也带动了厂里生产的皮蛋、咸鸭蛋等其他业务,皮蛋的销售一项冲到了国内行业内领先水平。
第642章 岁月悠悠【3】
第五次广交会的时候,沈华浓又新推出了八宝粥罐头、鱼肉火腿肠、鸭肉香肠等方便食品,到这时候才响应需求,增加了跟方便面口味一样的肉酱、辣酱和调味粉。
当初只想着以柳杨湖为原料仓,产什么卖什么,定位还不明确的石油城食品厂到现在已经有了清晰的定位,就是走“方便”的道路。
给食品厂定下的效益任务提前半年就完成了,到七五年十月,沈华浓第六次去参加广交会的时候,食品厂已经实现了目标翻番,而她也是广交会上的熟人和名人了。
就凭着这三年陆续推出的产品沈华浓都可以傲视众食品厂了,但只吃老本显然不是她的作风,每年都有新货推出,往来石油城食品厂参观考察的络绎不绝。
因为对技术工艺要求高,连带着沪市机械厂都跟石油城机械厂成了兄弟单位,往来十分频繁,石油城机械厂主要是生产井场设备的,但石油工业此时还只是新型产业,这机械厂是靠着几样跟食品有关的技术研发专利,才在石油城外打出了名气。这两年国内又建起来几个石油城,往这边订购设备,交流经验的也多了起来。
此外,柳杨湖的成功开发,也在省内掀起了波澜,吸引来无数的取经者。
参加完广交会,沈华浓又特意多待了几天,接到沈明泽之后,兄妹二人才一块往家里赶。
当初沈明泽出国进修说的是两年,到现在已经快满三年了,期间也是波折重重,在国内方面,他遭受最严重的事情是七四年中左错误再度席卷而来,当时跟国外的关系偏紧,又担心还在国内的家人,险些提前就中断学业回来了,好在是有惊无险。
另一方面,来自外部的诱惑也不小,正如沈克勤提前给他打的预防针那样,一旦跳出原本的高压贫穷环境,跟外面开放的、发展更加先进的国家接触多了,很容易心理失衡。
跟沈明泽同一批次出去深造的有六人,七四年年初又陆续出去的有二十人,能够选中出国深造的还都是思想和立场上绝对过硬的,可这二十六人中有一半的人多多少少是出现过一些心理上的问题,诸如困惑、极端悲观、或是愤世嫉俗,好在最后还是都齐齐整整的回国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