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走客人之后,沈华浓就又往沪市机械厂去了,她在广交会上跟这家机械厂达成了初步合作协议,计划订购一台他们出产的做油炸方便面的设备,另外还定制了一台压面机。
在广交会上看到沪市第四食品厂展示的方便面和沪市机械厂的设备图之后她就有了做方便面的想法。
如今沪市第四食品厂已经有了油炸方便面,但是压面技术还有待改进,携带很不方便,再加上没有配备调料包和酱料包,宣传也不到位,所以也没有引起什么反响,现在的人们出行坐火车还是更愿意在火车上买不需要券的饭菜,以至于方便面在广交会上门庭冷落。
不过,沈华浓是看好方便食品的潜力的,且不说改革开放之后的经济大发展潮带来的人口移动必然会引爆方便食品,就是现在,只要味道好了,真正的做到了“方便”,那肯定也是有市场的。
只是,在石油城食品厂还没有创收,以及距离既定目标还很遥远的基础上,就又做大量的成本投资,沈华浓面临的阻力也不少。
最终她还是力排众议,在发展计划上加上了这一计划,除了方便面,还可以做方便米粉,米线,将本地食品特产也给带入进来,后者在平原一带也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加工厂,完全可以跟他们合作,均摊风险。
任务要是没点儿难度,那还能够叫任务?任务存在的意义本来就在于突破。
所以,不怕。
于是,自己给自己找事的沈华浓,又一连的往沪市机械厂跑了好几趟,好说歹说才让那边的技术专家相信真的有她需要的压面机,并且真的做出来那就是国内首创日后是有大前景的,也是运气好,今年又一连出台了几条相对宽松的经济政策,对方才终于松口了,愿意花功夫帮着研究打造这样的机器。
前前后后又讨论了好多次,沈华浓也就只能说出自己的需求,别的机械上的事情她也给不了什么建议,后来干脆是往上面打报告将还窝在下湾村的程礼给借出来了,有些机械上面的难题还是得需要专家才能解决,不解决压面和携带的问题,带一大包的油炸面,还真不算是方便。
从广交会回来,连着四个月沈华浓基本上就没有消停过,在厂里就是被皮蛋、咸蛋、板鸭和各种口味的辣椒酱、罐头给霸占着,跟各个养殖场和合作单位协调奔走,大家都是刚开始嘛,很多不顺畅的,再不就三不五时的得出趟短差、长差的,等将各方面捋顺了,又终于将程礼和吕婕两口子送过去帮着研究机器设备了再回来,时间已经溜进了八月了。
孩子们都有意见了,孩子爹也挺幽怨的,这就将注意力再拉回一半放在家里消消停停的过吧,不过家里有三个将近两岁的娃呢,能跑会爬上爬下了,只要他们醒着,眼睛就得长一只在他们身上,不然稍不注意,这个磕了那个碰了,没有养鸡和狗,都能够造成鸡飞狗跳的效果,就是想消停都不容易。
别的不说,夫妻俩的私人时间是真的快被压缩得没有了,赶上两人都放假的时候,也不能跟以前一样放开了你哄我,我调戏你的敞开说了,行举止都得格外注意,昭昭和张炼是渐渐大了,三个小的呢又正是学舌的时候,听了还会跟着学。
那天晓晓学霍老太太骂儿子,“你老肥猪上屠,你个挨刀的货。”已经将霍庭给吓得花容失色,暗暗告诫自己一定要注意,还好声好气跟霍老太太交代过了,以后当着孩子们避着些。
第二天,他大儿子开开就学他跟沈华浓说话,“浓浓,浓浓……舒服吗?”
霍庭:!!!!呀,呀呀呀呀!找打是不是?
这臭小子好像生来就是跟他作对的,不知道为什么,每次想跟媳妇亲热一会他就醒了,又得是揣着一颗火热滚烫的心来哄他。
可明明已经格外注意了,竟然还是被他听了一句。
霍庭老脸羞死,恨不能将这臭小子给搬出去,单独睡去吧你!
可这么大点的孩子,夜里没人看着也不行,霍老太太白天看一天已经很累了,晚上得让人好好休息,没办法,那就只能自己看着了。
现在夫妻俩也就是到了半夜,确定一大家子老的小的都睡着了,才能够靠在一块说一会儿话,想办事得确定都睡沉了,偷偷摸摸的来,还不敢弄出太大动静。
若说老大给他的伤害只在这方面,对他跟沈华浓还没有区别对待,老二就扎心了,胖胖的话虽然也少一些,多半时候都像是在思考,不怎么学舌,但是也不好伺候,就说带出门吧,一出门人家就懒得走,要抱,还只要沈华浓抱,特别黏她,是三个里头最黏沈华浓的,沈华浓在场的情况下,其他人包括霍庭在内,谁要抱他就跟生离死别似的,放赖哭。
到胖胖三岁的时候,勉为其难的让霍庭抱了,路上悄悄问他,“爸爸,我重不重?”
难得这小家伙这么贴心,虽然是不轻,至少是比哥哥和妹妹都重,但霍庭还是违心的说,“不重,一点也不重。”
“那你就把我给妈妈抱吧。”
霍庭:“……”
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反正霍庭的养儿史就是一把辛酸史,即便是没有后来的这一出,这会儿他也对现在新出台的计划生育政策十分支持!
政策上提倡的“一个少,两个好,三个多,四个错”,真的是太正确了!他现在就在接受犯错的惩罚。
他们没有再生孩子的计划了,这一政策也就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听过也就罢了,不过对张岚来说,却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她跟蔡耘两口子已经有了两个女儿,原则上来说再要第三个就是“多”了,政策虽然只是说是“提倡”,并没有制定什么强制和惩罚的措施,但是如果不配合的话,往大了说也是不尊重国家政策。
非城镇户口的待在村里还好,但是有单位有正式工作的,再要政策外的孩子,这就不大好了,有的单位就命令规定了会挂牌游街,戴高帽子,虽然不会像以前批斗那么凶残,如果肚子里已经有了第四个第五个的也不会逼着去采取措施拿掉,但是总归有些丢人,会被记入考核档案的。
张岚对批斗明显是怕了,但是另一方面,从生完小妹之后她就一直在调养身体,生二胎的时候身体伤了,调养着的主要目的还是想再要一个。
政策出来后,张岚有一天憋不住,来跟沈华浓倾诉了:“浓浓,我不知道该不该再生一个,我实话跟你说罢,我心里真的是想要一个儿子……我也喜欢我的两个女儿,我可以说我对她们是倾尽所有,我有个儿子也不会重男轻女……可我真的,需要一个儿子。”
“菜头他人很孝顺,我印象中他从没有忤逆过公婆,也就是从非得是娶我,为了我才跟公婆起了冲突隔阂了,这些年他夹在中间也不好受,去年我说要来这边,他二话不说就跟我过来了,我知道他心里还是放不下公婆,有兄弟在公婆边上尽孝,可自己的心还是没有尽到,他这人重感情。”
“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从这一年政策慢慢松了,公婆对我们的态度多少也跟着变了一些,上封信还难得问了我一声,问有没有怀上,让生了给他们报个喜,以前靓靓和小妹他们都是不闻不问的,除了看不上我的成分,还有就是没有给他们家生个儿子。”
“……”
简单来说,就是她需要一个儿子缓和目前跟公婆之间的关系,让蔡耘心里轻松一些。
第641章 岁月悠悠【2】
张岚也只是憋久了想要找个人倾诉而已,而且这种涉及公婆坏话的内容吧,跟蔡耘说了也没有用,这才找上了沈华浓,诉完就一脸怅然的走了,继续自个儿发愁去了,也没有让沈华浓帮着拿主意。
再说这还要不要个孩子也不是说要就能要上,得身体调理好了再说,见那边也没有再说起这件事,沈华浓也就将这件事情给放下了。
日子继续这么家里、厂里两头忙的过着,八月中将家里两个大孩子和开开往省城那边送过去了,过了半个月,等九月份开学再一起给接回来的,一晃这一年都过了大半了。
十月份,沈华浓接到沪市机械厂那边打来的电话,说刚完成了最后的设计图,现在准备加工零件进行机器组装了,组装完成之后还得调试设备,万一有什么问题还得反复调整,到真的能够投入使用,怎么着也都是明年的事情了。
进度慢那也是没办法的事情,涉及到创新又有什么是简单的呢?只能继续等着了。
十月中旬,秋季广交会开始,沈华浓又折腾着去参加了。
别人看她这么热衷这一活动只当她是尝到了春季广交会的甜头,是为了食品厂的销售额负责,但对沈华浓来说,拿订单反倒是次要的,她主要是想跳出目前信息闭塞和思维局限的现状。
这还是油炸方便面的面世给她敲响的警钟。
以前她虽然不吃方便食品,但是也知道这东西的存在和价值,可为什么没有第一个想起这一茬来呢?
沈华浓觉得信息闭塞、传播慢、物质匮乏原材料不足这些都只是客观原因,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她的思维太过局限了。当然,跟周围的人比较起来,谁也不能说她做得不好,可当她的思路才从怎么填饱肚子上转出来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超前去想怎么让生活更方便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