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重生之军嫂/农家奋斗史 (苏四公子)


  一整个上午,她才翻译出一节,这效率低得连她自己都觉得脸红。
  当年她读书的时候,学校每个学期都会请一个完全不会说中文的外籍教授给他们上课,从课件到课本乃至于作业、考试一切都是纯英文的,刚开始他们非常不适应,在无数次抱怨、抗议无果的情况下,只能心不甘情不愿地去适应。
  没办法,不适应的话就得挂科,拿不到毕业证,为了不挂科,他们被逼出了无穷的潜力。
  四年下来,他们的英文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尤其是在专业英语这一块,完全做到了阅读、交流无碍,所以她的很多同学一毕业就能顺利到国外读书,或者进入跨国律所,这都归功于学校给他们打牢的基础。
  她当年的成绩很好,所以也一直觉得自己在英文这一块完全不存在障碍,可是等真拿到资料的那一瞬间,她才发现自己还是高估自己了。
  专业词汇太多了,而且有许多已经是几十年后不常用的词汇了,几十年间,学术也在不断地进步更新,现在的观点和几十年后都有着差别,手边又没有趁手的智能翻译工具,她只能抱着大部头的词典一个词一个词地查,而这种大部头的词典不是他们法学的专业词典,她还得一个词一个词去推敲合适的意思,效率自然很低下。
  “你这还不知足?已经很了不起了!你这几句话换个人半个月都翻译不出来,你要是一早上能翻译一篇论文,我这个系主任的位子都得腾出来让你坐。”徐华觉得自己已经不是捡到宝的心情了,甚至对刘好好充满了感激,“你这么优秀,竟然愿意报考我们法律系,我真得好好感谢你。”
  刘好好一脸黑线,“老师,连你对咱们专业的前景都这么悲观吗?”
  “我不是悲观,我是觉得锦上添花容易,雪中送炭难。”徐华拖了一把椅子在她身边坐下,“今后咱们的专业一定会越来越重要,这是必然的,无论将来这个专业有多热门,有多少人会为了考进咱们法律系挤破头,但是现在却没有多少人能够看到这一点,有很多人会无数次质疑你的选择,甚至嘲笑你,比如苏弘毅,在这个时候你能顶住压力报考我们法律系,真是不容易。”
  刘好好忍住笑,徐华真是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忘踩苏弘毅一脚啊。
  “因为我喜欢啊,我喜欢这种思辨的乐趣,也喜欢法学缜密的逻辑思维和无奈的妥协,这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刘好好耸耸肩,“我只选我喜欢的,至于别人怎么看,对我来说并不重要。”
  其实她也不是一开始就喜欢读法学的,前世会报考这个专业,完全就是很功利地觉得从名校的热门专业里毕业,会是自己人生履历中漂亮的一笔,对这个专业的兴趣是在学校里被老师们和浓厚的学术氛围培养起来的,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徐华和她现在的同学们所作出的贡献。
  所以有的时候,她常会想起一句话“一饮一啄,莫非前定,兰因絮果,皆有来因”,他们今天的付出,日后会有丰厚的回报,将会推动整个社会的法治进程,光是想想,就让她热血沸腾,心潮澎湃。
  徐华很久没有遇到她这样纯粹因为喜欢而报考的学生了,她的话说到他的心坎里去了,高兴得一时说不出话来,只是连连点头,“你大四毕业后别工作了,直接读我的研究生留校任教,这条路肯定适合你。”
  

第三百六十五章 出国
  “徐老师,我才刚上大一呢,没敢想太远。”刘好好有些意外地笑道,才大一就想着今后读研留校的事情也未免太早了,关于将来何去何从,她还没想清楚呢。
  “四年功夫一眨眼就过去了,我看你就是块做学术研究的好材料,不留校浪费了,你不是想为法制建设做贡献吗?有什么比在学校教书育人,培养人才做出的贡献更大的?”徐华的赞赏之色溢于言表,“对了,还有条好路子,那就是出国!”
  “出国?”她有些不确定,印象中这几年都没有派往国外的留学生了,这么快就开始恢复了吗?
  徐华压低声音,神神秘秘地说,“我听说国家有意向派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虽然目前还没有准信,但我觉得这事儿应该能成。咱们学校一定能分到不少名额,而且肯定是送去那些发达的英语国家,所以英语的学习非常重要,你的基础好,机会很大,我觉得出国留学增长见识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你一定要争取到这个机会!学成之后才能为国家作出更大的贡献。”
  徐华说得很笃定,甚至还带了一些势在必得的气势,刘好好的家庭出身好,专业过硬,英文也好,被选上的机率非常大。
  刘好好却只是笑笑,没敢表态,国外现在是挺先进的,但很多理念和技术未必就比几十年后的国内先进,何况她是学文科的,对留学这件事并不热衷,当年读高中的时候父母也曾经想要送她出国,被她一口回绝了,现在更不会去争那个留学的名额。
  看她一副不以为然的样子,徐华有些着急,“你别不当一回事,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你一直在国内,就算再优秀,成长的空间也有限,你必须出国去,看到更广阔的世界,才能拥有大格局大视野,对你今后的人生才会有更大的帮助。”
  她知道徐华是为了她好,这些都是他自己的经验之谈,但是她并没有枯坐书斋的耐性,更愿意到社会上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务性工作,就算四年后她选择了留校深造,也是为了将来有更高的起点下到地方去。
  她不忍拂了老人的好意,话锋一转,将话题引向她认为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上去,“徐老师,既然英语的学习这么重要,我有个建议,为了方便大家学习我们的专业英语,咱们能不能想办法开设一门法律英语课程,编写一本专业英语词典。现在我们是与其他专业的同学一起上英文大课,接触的都是一些日常词汇,学好了在沟通交流上是没有问题,但是阅读专业文献却很成问题,英文词汇量很大,我们阅读的时候需要检索这么厚的一本词典,从中选出自己需要的词汇,这无异于大海捞针,降低了我们的阅读效率,如果有一本专业的词典,更方便大家学习,也能降低我们的学习成本。”
  “你说的问题我也之前也有考虑过,但是我们现在的师资力量有限,如果开设了法律英语的课程,就必须编写相关的教材,还有其他最重要的几门学科的教材都还需要修改完善,暂时还抽不出这么多的精力放到法律英语上,事有轻重缓急,这门课程只能延后开设了,或者等到研究生阶段再开设。咱们现在连专业教材都编不出来,更别说专业词典了,这么大的工作量不是咱们这么几个人花一点时间就能做出来的。”徐华有些遗憾地说,“时间啊时间,我们最缺少的就是时间!我们这门学科百废待兴,需要做的事情太多了,你们在学习,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也必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咱们落后得太多了,得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努力才能迎头赶上。”
  刘好好点点头,不仅是他们学科如此,各行各业都面临这样的情况,基础薄弱,各方面的条件都不行,但是没有人觉得气馁,每个人都卯足了劲想要迎头赶上。
  “我其实挺好奇的,听说你是南省农村来的,你们南省人连普通话都说不好,你的普通话不仅字正腔圆,你的英语口语也不错,你究竟是哪儿学的啊?”徐华奇怪地看着她。
  “普通话是小时候跟着生产队里的大喇叭学着的,我没事儿就喜欢学那些播音员说话。”她一边说着,一边还绘声绘色地给徐华学了一句,逗得老人哈哈大笑起来。
  “还别说,你这播音腔还真够像的!真不逊于那些播音员了。”
  “英文是我跟着老师学了字母和音标之后,自己拿着书背单词,一个人的时候大声背课文背出来的,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发音准不准,但就是胆子大,不管说得好不好敢张口,可能还带着我们那儿的土腔,让你笑话了。”
  “哪里有土腔?我觉得挺标准的,没有一点南省腔,自学也能学到这个地步,还真是少见。”徐华稀罕地说。
  刘好好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她就是一个普通人,压根就不是什么自学成才的天才,前世好歹学了十几年的英语,不知道上了多少培训班,还请了外教来一对一纠正她的口语,虽然没有出国留过学,但那口语还真不会比留过学的人差。
  “翻译呢?我觉得你这段话翻译得很精准,且不论你的翻译速度如何,能够这么精准地把握原意实在不容易,就算是英语专业的都未必能做得到。”徐华对她更好奇了。
  “至于翻译这种事,有一本大词典在,谁都能七拼八凑地翻译出来,但在把握原意和语句润色上靠的是自己对专业的理解和中文的语感,咱们这种专业的英文文献让外行的英语系来翻译,还未必有我们翻译得到位。”
  “你说的很有道理!过去有完全不懂外文的翻译家,就是靠自己的理解来翻译小说的,这其实就是一种再创作的过程,很不容易。”徐华很自然地接受了她的解释。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