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弘毅也笑了起来,“看来我这个姥爷不合格,你眼里只有姥姥啊?”
刘好好甜甜地笑了,“姥姥姥爷都好,我一定会把这件事想清楚的,无论最后的决定是什么,我也永远都会把您二老当成亲姥姥亲姥爷看待。”
“有你这句话就行了,临老了,能认识你这么个聊得来的孩子,也是我们的福分。”杨平和苏弘毅是真心这么想的,年纪越大就越怕寂寞,家里的孩子都和他们聊不到一块儿,他们特别愿意和刘好好待在一块儿,和她聊天的时候,觉得自己也变年轻了。
他们正说着话,突然传来了敲门声,“老杨,我们家的酱油用完了,能不能匀一点儿给我们救救急。”
杨平过去开门,门外站着一个灰白头发一脸沧桑的老头儿,“肉还在锅里炖着呢,救救急……”
“行,你等着。”杨平爽快地转回厨房。
门外的老头儿却瞪大了双眼,不可思议地看着坐在饭桌边的刘好好,“刘好好,你怎么在这儿?”
“徐老师,您好。”刘好好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问好。
“你是我们法律系的学生,到历史系的家里去吃饭做什么?难道想转系?”徐老师正是法律系的系主任徐华。
刘好好是他最看重的学生,一想到她有可能转到历史系去,他就一脸惊慌,这可是一棵好苗子啊。
苏弘毅嗤笑一声,“你这就叫做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好好要想读历史系,早在报志愿的时候就可以报我们历史系,以她南省状元的成绩难道还上不了?”
杨平拿着酱油出来,也是一脸好笑,“好好是我们家的孩子,来我们家吃饭,不是很正常的事儿?也值得你这么大惊小怪。”
“她是你们家的孩子?”徐华犹自不信,“你别骗我,刘好好是南省人,你们家的孩子不是全在京城吗?”
“她是我们认的干外孙女儿不行啊?”苏弘毅没好气地说。
还能有这样的操作?徐华惊呆了,可问题是他们两个历史系的,认他们法律系的学生做干外孙女儿,这未免也太说不过去了吧。
“刘好好,你还缺干爷爷的吗?认我作干爷爷怎么样?”徐华觉得自己不能输。
别说是刘好好目瞪口呆了,就连苏弘毅和杨平都无语了,这老头儿的脑回路莫不是有问题吧。
“怎么?不行吗?就兴你们乱认亲戚,我就不行啦?”徐华不服气地说。
刘好好万万没有想到这位祖师爷竟然如此“风趣幽默”,他平时在系里表现得挺严肃的啊,只得硬着头皮解释道,“杨老师和苏老师是我未婚夫的亲姥姥亲姥爷,所以也是我的姥姥姥爷。”
徐华这才松了口气,原来还真是亲戚关系,可他嘴贫,还是不肯落下风,谁让刚才苏弘毅不好好解释,非要那么夹枪带棒的让他误会。
“未婚夫啊?那就是还没结婚喽?我家也有几个孙子,和你年纪差不多,要不要考虑考虑,他们个个都很优秀……”
“酱油还我!”冷静如杨平也怒了,毫不客气地一把夺过酱油瓶,还没见过这么嚣张地上门挖人墙角的。
徐华今天的所作所为也刷新了刘好好的认知,他们学法律的看上去严肃,但大都嘴贫,没想到德高望重的徐老也有这么逗比的一面,她不由得对他更亲近了几分。
“徐老师,您家的肉恐怕要糊了。”她忍俊不禁地笑道。
徐华这才反应过来,大叫一声,夺过杨平的酱油瓶,“我的肉还在炉子上!酱油还是先借我,回头再还!”
看着徐华的背影,杨平也忍不住笑了,“这个老徐实在是……就是个老小孩儿……”
“他们学法律的,嘴都特别坏。”苏弘毅大概之前在嘴仗上吃过徐华的亏,对徐华的成见很深,“他下次要再敢说那种话,看我不撺掇着好好转系。”
“你讲话注意点儿,不要一打击一大片,好好还是法律系的呢。”杨平瞪了他一眼。
“所以我说好好该转系嘛,跟着徐华那满嘴跑火车的老头儿能学到什么本事?”
“徐老师在我们面前可不是这样的,”刘好好笑了起来,“他德高望重,从来不贫嘴,学术水平特别高,大家都很敬佩他。”
第三百六十二章 来往
“看看,这就是道貌岸然吧,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见刘好好夸徐华,苏弘毅更加不满了。
“在孩子面前别乱说话,”杨平踢了他一脚,“就为你那点儿个人恩怨,一把年纪了在孩子面前说这种话,你丢人不丢人?”
“什么个人恩怨啊?”刘好好有些好奇,徐华家里烧菜少了酱油都能上苏家讨,可见两家交情匪浅,苏弘毅那样子怎么也不像是真和徐华有仇的样子,倒像是两个老小孩儿斗嘴。
“说出来也不怕你笑话,他们俩是几十年的老朋友了,年轻的时候就认识对方了,那时候回国,还是我们两家人一块儿坐船回来的,后来一起在京大教书,做了许多年的邻居,他们俩啊成天就为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儿吵吵闹闹的,不是下棋输了不服气,就是他喂的野猫把他救的小鸟给吃了,……为了这种破事儿,他们隔三差五地闹,我和老徐家那口子都麻木了,人家都以为他们是一辈子的朋友,其实是一辈子的冤家。”杨平无奈地说。
“谁和他是朋友了,就他那么损的人,还想有朋友?”
“一看就知道姥爷说不过徐老师,心里不平衡呢。”刘好好打趣道,耿介的苏弘毅在打嘴仗方面,肯定不是刁钻的徐华的对手。
“果然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杨平大笑,“咱们平心而论,老徐是个很不错的人,待学生尽心尽力,绝对是没话说的,你做他的学生我放心,不过你刚入学没多久,恐怕连老徐的课都还没上过吧,就能让他认识你,真是不简单。”
“徐老师待我们真是没说的,虽然他的课还没开始上,但他特别关心我们,我们系的每一个人他都认识,还帮我们制定了一个自学计划,每周他都会亲自给我们出小论文的题目并且帮忙点评。”
“你们还有自学计划?”杨平也很好奇,“你们系里的学生自己组织起来集中学习?”
“是啊,我们的底子都比较弱,所以我们几个班委就组织大家一块儿分组自习,争取尽快把基础打好,四年的时间说长不长,不抓紧的话一下子就过去了。”
“别人的底子不好我相信,你的底子不好,我可不相信,”杨平微微勾唇,“这个学习计划对别的同学有用,对你而言……只能说你是帮着系里的同学共同进步吧。”
刘好好笑了笑,“我们这个专业就需要大家共同努力,共同进步,才能激荡出思想的火花,才能营造出法治的氛围,光靠一两个人没多大用处的,所以咱们专业的同学一个都不能落下。”
“你说的有道理,难得你年纪轻轻就有这种胸怀,”杨平朝她竖了个大拇指,“你们和我们这些在书斋故纸堆里做学问的不一样,我们可以单枪匹马一个人做研究,你们却不行。就看老徐吧,哈佛大学法学院博士毕业的,在法律上的造诣不可谓不精深,可是你们看他回来之后出了几本著作?有哪些震惊全国的大成果?看上去就是个糟老头教书匠,结果这么多年也没教出几个优秀的学生。”
“对,糟老头教书匠,这话说的好!”苏弘毅大笑道,“只会耍嘴皮子。”
杨平没有理会他,继续往下说,“这不是他的问题,是大环境的问题,只有你们这些学法律的人越来越多,法律才会越来越重要,他的价值也才能真正得到体现。你知道吗?他有段时间下放劳动,当地的老百姓问他是教什么的,他说教法律的,人家就偷偷塞给他一块馒头,求他去给家里死去的老娘做法事……”
苏弘毅显然也知道这么一桩轶事,杨平才刚起了个头,他就笑得眼泪都要流出来了。
刘好好却不觉得好笑,反倒觉得有些悲哀,“是啊,我刚入学的时候,咱们系里开班会,我也听同学们说过类似的话,可见这在目前是个很普遍的现象。”
这下连苏弘毅都有些同情徐华了,这个糟老头子能够坚持这么多年,不忘初心,确实是件不容易的事情。
徐华在刘好好他们这些学生面前严肃稳重,但在多年的老友面前却是个活泼的老头儿,烧好肉之后来还酱油,顺便还捎来一个大海碗,里面装着满满的红烧五花肉,那肉香得已经吃过饭的他们又觉得饿了。
“老徐一烧肉,咱们一整栋楼都知道了,”杨平赞不绝口,“这味道除了你,还真没有其他人能烧得出来。”
“年纪大了,嘴越来越馋,正好托人买了五斤便宜的五花肉,就想着烧个红烧肉打打牙祭,”徐华不无得意地说,“来尝尝,好好,你也尝尝我的手艺。”
“这是我吃过最好吃的红烧肉了。”刘好好倒不是存心拍马屁,徐华的红烧肉是真的烧得很好,撇开上辈子不算,确实是她这辈子吃过最好的了。
“哈哈哈,”徐华笑得更得意了,“别光去他们历史系的家里吃饭,下回记得到我家吃饭。”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