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萧站在文官列,瞧着殿中你言我语的两人,心道宁容左绝对不会突然推出什么新的国政来,必定是有他自己的谋划,而在这份谋划里,必定是利己而折损长欢,他身为其麾党重员,不得不为主子尽忠。
上前一步,他举着笏板道:“启禀皇上,此国政虽好,但以微臣短见,仍是百利而唯一害。”停了停,道出一州九城制最重要的一点,“若是真的将汤国境分为十四州,那么州官刺史的权力就不亚于一地藩王,适时地方官员的权力猛然加大,那么中央的皇权就会分散,此事不可小觑,还请皇上三思。”
好在沈萧找到了致命的一点,余下反对者纷纷出言。
先是御史中丞许琉灰道:“皇上,放手中央政权无疑是在养虎为患,不说新国政推行之后,就说这两年,各地刺史屡屡冒罪,先有通州刺史苟良卖官鬻爵,哄抬米价鱼肉百姓,后有洮州刺史常密,伙同前奉天府尹黎宋倒卖长安货物谋私利充囊。”停了停,言辞愈烈,“皇上,这些人还是只二级便如此放肆,若升了直属一级,怕是真的要脱离控制,祸乱大汤了!”
有人反驳,乃工部尚书罗三春,他则道:“许大人看的太过片面,苟良和常密不过是十道百州中的星点败类,殊不知也有新上任的通州刺史谢云霄,还有那沧州刺史郑通这样的清正廉洁之辈,不能单以苟常二人以偏概全。”
正议大夫周景儒又站出来道:“可话又说回来,人心行欲,以政权为剑,手中握有银针,便只想着缝线,倘若换了一柄长刀在手,可就一定要见血,从前各州刺史只是皇权以下的二级官僚,眼下要升为直属一级,必定会有人心生恶念,以全权行恶,四殿下的新政虽好,但这样许权实在是太过冒险。”
皇帝闻言,若有所思。
人心行欲,以政权为剑。
这话说的可真好。
若手中握有银针般的政权,**再大也只能是徒劳,反之则不同。
想他宁历在二十年前不正是如此吗?
好在他**如洪湖的同时,手中又刚好握有慕容秋和李侃元这两把利剑,此后披荆斩棘,篡权夺位,弑兄囚嫂进行的无一不顺利。
周景儒说的不错,当人手的权力增大,**也会随之增大,况且新政许给地方的权力还不是一星半点,几乎是脱离皇权,可以说是完全单独行政了。
恒王瞧见皇帝眼底的迟疑,连忙瞥眼吏部尚书唐亦风,这人自打旭王贬去寿州做廉郡王以后,不止一次露出想投靠宁容左的意思,遂连忙道:“皇上,周大人说的不错,可新政推行需要大把的时间,那大可用这些时间来循序渐进。”
看向段槐序:“正如段大人所言,治国犹如治病,新政既然是猛药,那便稀释后再下手,此法亦如治人,先养身,再除根,最后固本培元。”稍微停了停,“再者说了,现在国态平稳,又非病入膏肓,怎能不思虑新政益国。”
皇帝缓缓抬眼,没有表态。
片刻,中书省侍郎范仇道出那个致命点:“唐尚书说的不错,可是放去地方的不仅仅是政权,还有最重要的兵权,要知道,一州兵权与人头成比例,并小州为大州,也是将兵权集中,但掌权者只有一人。”
光禄寺少卿齐宏衫也道:“正是,岂非叫他们为所欲为?”
许琉灰也接着话茬:“这和西昌放权世家有什么区别?”
恒王见局势僵持的厉害,瞥眼旁边的宁容左,谁知这人自打上疏新政后便一言不发,笑眼观瞧殿中口舌纷争,于是开口道:“诸位方才难道没有细读老四的新政吗?上面分明有对兵权”
“老二。”
久未开言的皇帝截住了他的话,然后转头看着宁容左:“老四,诸位爱卿意见相左,新政热闹,你可有什么话说?”
宁容左不卑不亢,不争不抢:“回父皇的话,儿子已经尽力了,新政的推行与否,还得由父皇定夺。”
皇帝闻言,又瞥眼一直寂静无声的慕容秋:“怎么不说话?”
李侃元紧紧的盯着他,心道这人是肯定不会让政权下放地方,以稀释中央集权的,遂在袖中握住拳头,直等着他说完自己再开口。
谁知道慕容秋沉稳轻笑,道:“微臣觉得此新政很是不错。”
他一说完,满殿寂静。
李侃元的眉头皱的像是沟壑,可左右思忖片刻,也大抵摸出些一二。
皇帝也颇为意外,淡淡道:“你说。”
慕容秋娓娓道来:“这新政好就在于,它并非是单独推陈,更是要出新,扬长补短才是治国根本,眼下大汤最根本的,也是最该重视的,便是政不下基,很多时候不能顾及到底层百姓,而新政则彻底解决了这个情况,如今战乱刚平,正是民心散乱的时候,推行新政,一来可以稳定民心,二来还能广撒陛下恩泽,在江家镇国后重新立威,所以微臣认为这是好事。”
他说完,又有长欢麾党想要反驳,却见皇帝挥手,不可置否道:“罢了,此事非朝夕能解,今日就先议论到这里,朕自会思虑。”
秦戚见势,扬起拂尘尖声道:“退朝”
百官跪地:“恭送皇上”
第21章 采红
午后,断月楼。
冬日的阳光不带温度,从轩窗透进来皆是冷的,长欢穿着一身淡蓝色的宫服坐在绣架前,手持银针,刺穿那白色的绸布,牵出根红色的绒线来。
听闻沈萧的话,长欢微抬凤眸:“新政?”
沈萧点头:“就是那个一州九城制。”
长欢手上动作不停,只冷笑道:“能把这陈芝麻烂谷子翻出来,老四还真是煞费苦心。”掐住针尖缓缓往出拉,“怪道他这两年没什么动静,原来一直是在地方做文章,这十道总督里必定有他的人。”
沈萧面色严谨:“公主,那咱们现在该怎么办?”
长欢头也不抬,针脚飞快的绣出一朵芍药花来:“父皇怎么说?”
沈萧如实答道:“再议。”
“那就是同意了。”长欢冷笑,“既如此,那个慕容秋呢?既然是要分散中央皇权,他这个百官之首肯定是不同意吧。”
沈萧为难的摇了摇头:“恰恰相反,慕容秋倒是力推此政。”
长欢的动作停住,将那针扎在芍药花的正中心,起身接过望云递来的茶,一边思忖着一边往软榻走,落座之后,眼中露出轻浮的笑意,不紧不慢道:“看来父皇和慕容秋已经离心了,他还算是有自知之明,知道父皇忌讳他,先行断尾。”
沈萧站在一旁,也不屑轻笑:“正是如此,自打江淮死后,这个慕容秋便把尾巴夹起来了,生怕皇上将注意力放到他身上。”
长欢目光蔑然:“夹起来又不是没有。”思虑着新政的内核,忽然道,“那下放到地方的兵权怎么办?朝会上可有提及?”
一提到这事,沈萧面露疑惑:“说来奇怪,这件事情恒王殿下刚要开口就被皇上止住了,随后就退朝了。”微抬眼睛,“不过下官看过那本新政,四殿下的意思是,要在州刺史上新设两个掌兵总督,由宗亲担任,只将最没用的领兵权派至地方,大部分的调兵权仍在中央,在皇上手里。”
长欢面色变得凝重:“哪两位宗亲?”
沈萧回忆着,利落道:“七爷和十三爷。”
长欢了然:“原来是这两个废物。”将茶杯放下,一句道破,“看来父皇是想用新政来除去李侃元。”抬头看沈萧,“他是想将禁军的兵权打散去地方,然后再用掌兵总督这一层全都收回到自己手里,还有那些以慕容秋为首的世家公卿手里的政权,父皇是想用同样的方法一齐收回,巩固手中的皇权。”
沈萧也有些寒芒在背:“的确,皇上这两年大力打压世家,偏心扶植寒门,若是新政真的推行下去,朝上日后怕是真的要变天了。”
长欢笑意冰冷:“老四从来不打没准备的仗,这个新政正好解决了父皇的心腹大患,怕是再走几个月的场面,就要施行下去了。”
沈萧眼睛微眯:“还有南疆的江。”
长欢摇了摇头,道出最主要的一点:“江虽然是江家的人,可与他那个妹妹截然相反,是个一心忠君为国的呆木头,从前有江淮在,父皇还会顾虑,眼下那人死了,无人吹邪风,他大可放心,倒是李侃元这个老狐狸需要防范。”
沈萧认真颔首:“那咱们该怎么办?”
“先看看风头再说。”长欢将喝完的茶杯递给他,“赏你了。”
沈萧接过,受宠若惊道:“多谢公主。”
长欢走到那绣架前,瞧着那栩栩如生的大团芍药花,眼中的不满越来越浓烈,干脆拿起旁边放着的剪刀狠厉的扎进去,再用力一划。
只听刺啦声响起,沈萧不解:“公主如何毁了自己的心血?”
长欢攥着那剪刀,冷笑道:“我自己的心血,只有我自己能毁。”
沈萧见势,微咽口水,行礼离开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