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锦宁的眉头皱了起来:“这是皇上登基后,他跟世家的第一次大的交锋。这件事到底是听皇上的,还是被世家所左右,大宋的quánbǐng就偏向于哪一边。权利之争自然激烈。”
齐慕远赞同地点点头:“就算这事决定了,接下来还有得吵的。只要牵扯到利益,情况就会变得复杂。”他看向杜锦宁,“到时候,你的茶园和茶叶怕是要被人掂记上。
大宋的茶园不少,但锦宁茶已成了顶尖茶叶的代称。最近推出的茉莉花茶,再加上茶道的兴起,更是将锦宁茶推向了新的高度。
当初齐伯昆与袁修竹虽与杜锦宁合伙买茶园,但两位老人家的兴趣都不在赚钱上,也不想太过占杜锦宁的便宜。后来杜锦宁到桂省府城,继续扩大茶园时,他们就没再参与茶园生意。
也就是说,杜锦宁是生产锦宁茶的最大出产商。随着花茶的面世,只短短的几个月时间,杜锦宁已收到了庄越捎来的两万多两银子了。
这样的局面,本来就让世家眼红得很,再想想接下来的航运中,除了丝绸、瓷器,最有名的商品就是茶叶了。偏他们的茶叶味道没有杜锦宁的茶叶好,那么他们就有可能巧取豪夺,想要从杜锦宁手里得到炒制锦宁茶的秘方,或者干脆让杜锦宁以最低价格把茶叶卖给他们。
杜锦宁叹了口气:“如果我有时间有精力,倒是不妨跟他们斗智斗勇一番。只是我现在,顾及不了那么多了。”
她眯了一下眼睛:“吃独食是不可能的,到时候谁拿银子来买秘方,我就卖给他们吧。就怕他们太贪心,只许我卖只给他们自己,不许我再卖给别人,给的价钱还低,欺负我没人撑腰。”
“你把茶园和秘方卖给我吧。”齐慕远忽然道。
“啊?”杜锦宁抬起头来,诧异地看向齐慕远。
齐慕远朝她点点头:“有祖父在,我就不相信他们敢朝我伸手。”
这倒是个好办法。杜锦宁还可以在跑路之前,迅速把资金回笼,上好的茶园还不会便宜了别人,算是肥水不流外人田。
她笑道:“你就不怕我拿着十几万两银子跑路了?”
“怕啊,怎么不怕,怕死了。”齐慕远搂紧了她,“但我不站出来为你挡风遮雨,怎么做你男人?我要留住你的心,而不是你的身。只要你的心在我身上,你不会弃我而去的。”
他低头凝视她的眼眸:“是不是?”
“是。”杜锦宁用力地点头。
两人都笑了起来。
笑完之后,杜锦宁站了起来:“我去给庄越写信。”
看着她往书房走,齐慕远忽然叫住了她:“锦宁。”
杜锦宁转过头来,看向他。
“我明早……就回京去了。”齐慕远道。
见杜锦宁诧异,他解释道:“现在皇上与世家的矛盾激化,我想回去呆着,也好见机行事。如果能立上一功,你的事也就多一分胜算。”
“好。”杜锦宁答应道,“咱们来日方长。”
听到“来日方长”四个字,齐慕远就像听到了杜锦宁的海誓山盟一般,十分开心。
他走了过去,在杜锦宁唇上一啄,柔声道:“行了,你去写信吧。”
杜锦宁进了书房,磨了墨开始写起信来。
她知道,她在离京前把与梁先宽合伙做的生意都分给了三个姐姐,现在又要卖茶园,庄越肯定会起疑心。如果她不解释清楚,庄越是绝对不会轻易同意卖掉茶园的。
毕竟茶园现在可谓是下金蛋的鸡。
好在有航海与世家这些原因在,拿这些来做理由说服庄越,并不是难事。
那一晚,齐慕远住在了东厢。
第二天一早,他起来跟杜锦宁吃过早餐,去跟陈氏告别,便带着杜锦宁写给庄越的信离开了润州。
送走齐慕远,杜锦宁正要去庄子,青木凑上来道:“少爷,太太说让你送了齐少爷后,回家一趟,她有话要问你。”
“……”
尽管猜到陈氏会问什么,杜锦宁还是无奈地回了家。
果然,陈氏已在杜锦宁院里等着她了——这个院子比较好说私密话。
见了她进来,确认四周无人,她悄声问杜锦宁道:“你是不是把那事告诉小远了?”
第780章 各处在行动
杜锦宁点了点头。
陈氏担忧地望着杜锦宁,欲言又止。
她昨天真是纠结了一天。
有心想提醒杜锦宁,让她不要让齐慕远住在她的院子里,可想想女儿这些年的艰难,再想想之后她要面临的局面,她不忍心再说这样的话。
女扮男装,是杀头大罪。万一……万一有一天杜锦宁不得不承担严重的后果,她短短的人生里,连男女之情都没有体会过,何等悲哀?现在有人愿意爱护她给她温暖,自己作为母亲,为什么要拦呢?且让她享受人生最美好的时刻吧。
而且她相信杜锦宁,相信她有分寸,也相信她会处理好一切。所以纠结了好一阵后,陈氏到最后都没有出声干涉两人。
只是作为一个母亲,她得提醒女儿一些事。
她道:“你们昨晚……有没有发生什么?如果有,你可得告诉娘,娘去给你弄点避子汤喝。”
杜锦宁啼笑皆非,却又心生暖意。
除了母亲,这世再没人关心她这些问题。
她笑道:“娘,您放心吧,我们什么都没发生。”
陈氏松了一口气,心里却又隐隐地有些失落。
“那你们可商议了,以后怎么办么?”她问道。
杜锦宁望着陈氏,正色道:“娘,明年,我会安排你回桂省探望祖父祖母,到时候你在回京的路,借口探望一个亲戚去往别处,然后半路失踪。到时候秦老六会来接你去别处安顿起来。你可能要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呆一两年时间。”
陈氏一愣,担心地道:“那你呢?”
“安排了你,我才好脱身。”
杜锦宁见陈氏没考虑自己去一个陌生地方害不害怕,而是第一反应是担心自己这个女儿,她心里暖暖的,声音也放缓了不少。
“娘,我的能力您还不清楚吗?这么多年我都在筹划这件事,保准会安排得妥妥当当的,你跟我都不会有什么危险。”
陈氏点点头:“娘相信你。不过……”她担心地望着杜锦宁,“那你跟小远怎么办?”
“我想办法拿到金书铁券,或是得到皇的默许,在辞去官职后再悄悄恢复女儿身。只要皇不追究,这事算是默认了。到时候让齐爷爷再安排我去给一个致仕的老官员做孙女,换个身份嫁到齐家去。只要我不常出来露面,算跟杜锦宁长得像些,也不会有人敢往别处想。到了那时,我再把您接回京城来。”
杜锦宁只管拿好话来哄着陈氏。
反正陈氏这里,她早已安排好了。只要她的欺君之罪不闹得满朝风雨,让赵晤不得不到处派兵去捉拿她与陈氏,陈氏没必要假死。
假死了,再也恢复不了原来的身份。杜锦宁希望算她自己死了,三个姐姐仍然有理由把陈氏接到她们身边去,照顾陈氏的下半辈子呢。所以不逼到走投无路的份,她是不会安排陈氏假死的。
“这样好,这样好。”听到杜锦宁说得头头是道,而且这个计划也没什么漏洞,陈氏松了一口气,放下心来。
“你放心吧。不管你把我安顿到哪里,怎么安排,都不打紧。只要不拖你后腿,你尽管做是。”陈氏道。
“不着急。”杜锦宁道,“明年或是后年都有可能。我不会让您去别处住太久的。不说您不适应,是别人那里也不好解释。”
“好。”
“过几日,我会买两个丫鬟和一个小厮回来,这三人是秦老六培养的人,除了你我,谁也不知道他们的身份。这一年里你把两个丫鬟慢慢提到身边做大丫鬟。到时候去桂省探亲,一路由她们来安置,你只管听她们的是。”
杜锦宁说着又补充了一句:“到时候我也会让她们表现得更出色一点。”
“好。”陈氏无不答应。
目送着母亲离开,杜锦宁写了一封信,让青木送去给秦老六,自己则仍然去了庄子,继续做她的事。
此时,千里之外的京城,金公公和吴尚书带回来的亩产在朝堂引起了很大的轰动。要不是这些产量是金公公和吴尚书亲眼所见,而他俩一个是皇身边的心腹太监,一个是工部尚书,不存在做伪证的必要,大家都要怀疑这些数量是虚报的了。
“京城种双季稻的人,亩产种单季稻要差,这是普遍现象,不是一个两个如此,而是人人如此。怎么到杜大人手,亩产不光没有下降,反而增产了这么多呢?”有官员提出异议。
当初受《种田记》的影响,京城里有门路买到占城稻的人,都在自己田地种了几亩甚至十几亩的双季稻。但无一例外的,收成虽然不错,但起只种一季的产量还是要差一些。
吴尚书不慌不忙地道:“杜大人是桂省人,桂省种双季稻多年,他有丰富的经验。而京城里的人没有经验,这有经验和没经验自然是有差别的,不信你去你家庄子选两个庄稼汉来对知道了。”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