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古代农家日常 (坐酌泠泠水)


  “不光是纺织业,还有农业。农业技术就更重要了。臣写的《种田记》的效果,想来皇上也看到了。臣不过是把‘再生稻’这个方法提出来,就让种植再生稻的农家收获了多一半的产量;而如果双季稻在江南实施开来……”
  这个问题一直是赵晤想问的。
  他忍不住打断杜锦宁的话,问道:“爱卿书里说的双季稻,真能在江南实施吗?”
  “从理论上来说,是完全可以的。”杜锦宁道,“臣在书里提及双季稻,却又没让市场准备太多的占城稻,就是想让一部分人先试行双季稻。就算失败了,对于整个江南以至大宋都不会产生不好的影响。”
  因为再生稻的成功,杜锦宁在《种田记》里提出双季稻后,赵晤就派人去调查了,想知道到底会有多少人去试种双季稻。毕竟早稻失败,晚稻也不成功,这一年的收成就完蛋了。一旦跟风种植双季稻的人太多,由于江南是大宋的主要产粮区,那么对整个国家都是有影响的。
  结果派去调查的人回来禀报,杜锦宁并没有从南边运占城稻过来卖,一般的庄户人家根本找不到稻种。唯有那些世家在市场上搜罗一番,这才找到了二三百斤占城稻。一亩田地需要稻种**斤,二三百来斤种子只能种三十来亩田地,这点稻种种下去,对江南的粮食产量影响连点水花都没起。
  赵晤放心之余,当时还觉得杜锦宁没有世家的那种经济头脑。
  可现在听杜锦宁这么一说,他才知道是杜锦宁的用心良苦。这位新科状元尽管只有十五岁,且出身寒门,身边也没人指点,但做事能有这样的大局观,考虑得如此周全,实在是令人叹为观止。
  “你接着说,你接着说。”说着看到杜锦宁还站在那里,赶紧又叫太监搬了椅子来,“坐下说。”
  杜锦宁谢了恩,坐下继续道:“臣刚才说了,如果双季稻在江南实施开来,那么整个大宋的粮食产量至少要在以前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半。如果再在其他方面,比如肥料、比如培育新的稻种等等方面下功夫,把粮食产量提得更高,那咱们在满足百姓的需求之余,是不是还能有富余的粮食售卖呢?东边、南边的那些国家,一旦吃的穿的都依赖于咱们大宋,那么除了赚取他们大量的钱财之余,大宋对他们的影响力有多大,不用臣说,皇上也清楚。”
  赵晤和齐伯昆想一想那情形,情绪十分激动,呼吸都急促起来。
  “要是把多余的粮食卖给西北和西南的游牧民族,他们有了吃的,不再饥寒交迫,那是不是从此安居乐业,不会再来侵犯咱们大宋了呢?”杜锦宁继续给他们画大饼。
  “由此可见,科学技术是多少重要。而对于那些做出重大贡献的匠人们,皇上是不是能对他们予以重奖呢?”她一拱手,“所以臣建议皇上让工部拿出一个详细的方案来,对于做出什么贡献的人做出什么样的奖励,都定个标准。当地官员一旦发现有这样的人和事,便可上报朝庭,予以表彰。”
  “好好,好好好。”赵晤被杜锦宁的一番话说得心潮澎湃,都不知如何表达自己的心情了。
  他在屋里转了两个圈:“朕现在就要对杜锦宁进行嘉奖与厚赏。”
  齐伯昆露出笑容,正打算说几句赞成的话,并恭维赵晤的英明,就见杜锦宁跪了下去:“皇上,臣并没有做出什么贡献。皇上的嘉奖与厚赏,臣受之有愧。”
  齐伯昆一愣,这才想起,对大宋的农业做出巨大贡献的《种田记》,是杜锦宁披马甲写的,现在还不能拿到台面上来说;而她刚才的那番对大宋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的建议,目前也还不能传出去。所以赵晤的嘉奖与厚赏,就无从谈起。
  他连忙上前行礼道:“皇上,杜锦宁说的有道理。他现在还不宜走到人前,让别人知晓。而且双季稻是否成功、商业是否能因路引的开放而繁荣起来,都还没得出结论。不如等这些都有了成果之后,再对杜锦宁进行厚赏与嘉奖。”
  赵晤一想甚有道理,便虚扶了杜锦宁一把:“杜爱卿,先起身。”又道,“朕便把你的功劳记下,以后一并嘉奖。”
  杜锦宁这才行了一礼,站了起来。
  把这些功劳都积攒起来,到时候换一个免死金牌,那多好呢。现在赏赐,不过是些金银绸缎,她要来有何用?自己又不是没钱买。
  赵晤又问杜锦宁还有什么想法,杜锦宁自然不会再说。有这几件事在,就够赵晤忙活的了。到时候轮起功劳来,她的头功也跑不掉。还不如留点干货,等以后再掏。
  有了这些完善的建议,赵晤也心满意足了。见杜锦宁再没什么话说,便让她退了下去。
  杜锦宁行礼后退,退至门口,正要转身,就看到一个中年美妇人正站在廊前;她身边两眼熠熠生光望着自己的,正是鲁国长公主赵明月。


第687章 派谁去?
  再瞥一眼美妇人头上的饰品,杜锦宁连忙行了个大礼:“臣杜锦宁,给太后娘娘、鲁国长公主请安。”
  郑太后看到杜锦宁异常俊美的容貌,美目微闪,淡淡道:“平身吧。”
  杜锦宁站了起来,退到了一边,给郑太后母女俩让出一条路。
  屋里的人听到外面的动静,吴公公快步迎了出来:“太后娘娘、长公主殿下。”
  郑太后微一颔首,走了进去,对赵晤道:“哀家听太监说你中午又忘了吃饭,便过来瞅瞅,是怎么回事。”
  赵晤看了一下屋里的滴漏,这才发现早已过了午时,现在都已是下午上衙时间了。
  上午下早朝的时候就已接近中午,他一心想知道杜锦宁的想法,便也没注意时间,宣了杜锦宁来。刚才谈得兴起,更是忘了这回事。
  他跟大臣商议重要事情时,太监们是不敢冒然打断的。平时中午他都会去跟母亲一起吃饭,这时候没见他去,太后自然要询问,见时间太晚了自然忍不住要过来提醒提醒。
  他笑道:“往后遇到这种情况,母后派个宫女太监过来说一声便好,没必要亲自过来。”
  说着他又对旁边的小太监道:“看看杜大人走了没有,没走的把他留下,一道用膳。”
  小太监连忙走了出去,就看到年轻俊俏的杜大人正苦着一张脸站在那里,鲁国长公主则满脸兴奋地在说着什么。
  屋里太后也才发现跟在自己身后的女儿不见了踪影。
  齐伯昆这个大臣还在这里,太后本应该给女儿留面子的。可想想自家女儿那德性,她忍不住对宫女道:“去把长公主叫进来。”
  殿外,杜锦宁早已饥肠辘辘了,赵晤让她回去,她本以为可以回去吃午饭了的,谁知道被赵明月叫住,一个劲儿地问她《种田记》的后续情节问题。
  她肚子饿扁了有没有?为了点卯,她早上可是五点多钟吃的早餐。现在看看天色,怕不得下午两三点钟了。
  “问你话呢,你怎么不说话?”赵明月见只自己一个人说,杜锦宁答都不答一句,心里顿时不高兴了。
  杜锦宁正要说话,肚子传出了一阵响亮的“咕噜”声。
  两人一愣,赵明月“噗嗤”一声笑了起来。
  这时候,小太监适时地来传达了赵晤的旨意。
  被郑太后派来的宫女也随之而来:“公主,太后娘娘唤您进殿。”
  杜锦宁其实很不愿意回去,跟赵晤一起吃饭,她怕消化不良。可皇上的旨意又不敢不听。她只得答应一声,见赵明月往殿内去了,这才慢慢跟在后面,一起进了殿里。
  看着赵明月与杜锦宁一前一后地走了进来,郑太后的脸色就有些不好看,对赵晤道:“皇上你好生吃饭,我跟明月就回去了。”说着看都不看赵明月一眼,转身就走。
  赵明月也知道母亲为什么不高兴,咬了咬唇,抬头看了杜锦宁一眼,转身跟着母亲离开了。
  见气场强大的郑太后离开,烦人的赵明月也跟着走了,杜锦宁这才暗松了一口气。
  赵晤说是一起吃饭,其实并不是,而是赐了些饭菜,让齐伯昆和杜锦宁在一个偏殿里吃,他自己则单独用膳。毕竟他是皇上,为防别人下毒,吃饭的规矩比较大,不宜跟臣子一道用膳。
  杜锦宁见状,倒松了一口气。
  回到翰林院,就见齐慕远面带焦虑地在屋子里来回踱步。见了她回来,忙迎上来,问道;“怎么这么久?”又问,“吃过饭没有?膳堂送来的饭我给你留着了。你要吃的话我给你热一热。”
  闻讯跟进来的魏通听了,笑道:“没想到齐大人还是个体贴人。”
  杜锦宁扫了魏通和从屋里出来的姚荣观一眼,笑着对齐慕远道:“没吃呢,我自己来就成。”
  说着又向魏通问道:“魏大人是否有事要交待?”
  魏通自然是来打探消息的。
  此时见杜锦宁一副急着回屋吃饭的样子,他就不好长篇大论了,只道:“邓大人叫某来问,皇上那里可有什么旨意?”
  杜锦宁摇摇头道:“皇上知晓《种田记》是我写的,所以十分感兴趣,问的问题就多了些。问完了就叫我退下了,倒没说有什么旨意。”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