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古代农家日常 (坐酌泠泠水)


  倒是冯季康,因为有心,时常让人将杜锦宁写的文章拿给他看,他对杜锦宁的真实水平相当清楚,而看清楚了杜锦宁的把戏后,真是又好气又好笑,却也没有戳穿揭发她。反而看到因为杜锦宁的这种做法,没有招惹到喜欢哗众取宠的贵族的招揽,倒是结交了几个性情相投的朋友。冯季康震惊之余,对杜锦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因为他知道,那些早早在太学里被招揽的人,因为入了某一阵营,在中了进士入了仕途后,必会被皇上所猜忌,从而阻断了自己的青云路。可如果拒绝招揽,不给那些贵人面子,在太学里的处境就会特别艰难,在会试时更会遇上许多麻烦,从而导致最终落榜。
  看到那些木秀于林,最后被风摧毁的例子,再看看在太学里安然无恙,把自己珍珠的光芒掩埋在沙子里,将日子过得悠然自得、并得以顺利春闱的杜锦宁,冯季康对他的赞赏已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这是一个真正聪明的人,有大智慧,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目光放得极为长远。
  如果杜锦宁的做法是她自己想出来的,而非齐伯昆指点的,那么此子的成就,绝对不可限量。
  冯季康万分后悔当初自己曾经为难过杜锦宁。以杜锦宁的聪慧,又岂会不清楚他当时的恶意?他想向杜锦宁低头,也曾派人去把杜锦宁找来,殷殷关怀她的近况。无奈杜锦宁在礼仪上无可挑剔、言语上对他的关怀也甚为感激,但冯季康却感觉不到杜锦宁对他的亲近。
  现在有机会卖一个人情给杜锦宁,冯季康自然要不遗余力。
  这是在来的路上他打定的主意。
  他最欣赏、认为杜锦宁做得最聪明的是在太学里暂敛锋芒,但这一行为是不能拿到面上来说的,否则不说杜锦宁如何不高兴,同时他也会得罪那些在太学里肆意妄为的皇亲贵胄们。
  所以冯季康就把杜锦宁的才学,以及她在文章里流露出来的思想拿出来,夸了又夸。见赵晤听得兴致盎然,他还将他记得的杜锦宁的一些文章片断背了一遍——他之所以能记得这些文章,并不是他也过目不忘,而是文章写得太精彩,他忍不住当成经典来铭记。
  他的这个做法明显讨好了赵晤,赵晤让吴公公打赏了他一套名贵的文房四宝,这才让人把他送了出去。
  冯季康上了马车,才发现自己后背全是冷汗。他欣然地舒了一口气,对于自己今天的表现十分满意。
  杜锦宁即将踏入仕途,以他在殿试上写几篇文章就引起了皇帝的极大兴趣,以她的大智慧,以她的深谋远虑,冯季康相信,她绝对会在短时间内就出类拔萃、如同一颗耀眼的明星,得到皇上的重用,而不是寂寂无名当许多年的官才熬出头。
  而自己今天的这番赞许,就算他自己不说,也会很快会传到杜锦宁的耳里。
  有了今天的这份人情,即便杜锦宁对他没有太多感激,也不会在得势后为难冯家后辈。
  冯季康走后,被派去调查杜锦宁踪迹的护卫就过来回禀了:“皇上,杜锦宁今天去了太学,在太学的藏书楼里看书。跟他一起的还有太学的几位学子。”
  “哦?有哪几位?”赵晤问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赵晤现在对杜锦宁的印象好的不行,所以对于她身边的人也便十分感兴趣。
  “齐慕远、关嘉泽、方少华、梁先宽、许成源。”护卫答道,“其中许成源不是太学的学子。不过他们都是老乡,籍贯是桂省漓水县的,曾经都同过窗。”
  一听齐慕远三个字,这些人又都是杜锦宁的同窗,赵晤的兴趣就更浓了。
  他吩咐吴公公:“把殿试的名字浏览一遍,看看他们是不是都上了榜,排在第几名。”f


第648章 谁是状元?
  吴公公立刻遵照办理。
  关嘉泽会试的时候进了前十,不过殿试的时候却没有进,而是排在了第十五位。其他人的名次倒是相差不大。赵晤一时兴起,又让吴公公将他们所写的试卷呈上来。
  那些人长年跟杜锦宁在一起,受她的思想影响比较深。写的文章或许没有杜锦宁和齐慕远那般好,却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赵晤将最后一名许成源的文章看完,放下试卷,嘴角泛起一抹满意的笑意。
  这些人中,方少华虽是官宦之后,但他的父亲却是寒门出身;梁先宽和关嘉泽都是小世家出身,许成源是真真正正的寒门子。齐慕远是齐伯昆的孙子,自己人。
  这些,都可以作为一批极为优秀的年轻官员,加以培养。假以时日,赵晤相信,这些人一定能代替朝堂上那些浑身充满迂腐气息的老头子,跟着他一起打造一个荣昌盛世。
  不过……
  赵晤的目光在杜锦宁和齐慕远的名字上停了停,一时拿不定主意。
  吴公公看到外面的太监做了个手势,再看看屋里的滴漏,上面禀道:“皇上,该用膳了。”
  这是太后娘娘的懿旨。皇上身为皇子在外地办差时伤了胃,所以一到饭点就要按时吃饭。身为大太监,需得及时提醒。
  赵晤这才发现一个上午的时间已过去了。
  他吩咐旁边的一个小太监:“去宁寿宫说一声,我过去用膳。”
  待小太监飞快地跑出去,他这才站了起来,慢悠悠地往宁寿宫而去。
  太后是个智慧聪颖的女子,有时候赵晤遇到难事,或是处理公事烦了,不是往皇后所住的凤藻宫跑,或是去妃子的宫殿,而是喜欢去太后那里坐坐聊一聊,往往困扰他的难题就迎刃而解。
  赵晤自七岁进皇子所时,就与母亲分开了,极难得的情况下才会跟母亲和妹妹一起吃顿饭。机会难得,便不会拘泥于规矩,母子三人会一边说话一边吃饭,气氛十分温馨。当时,赵晤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常与母亲一起吃饭。
  现在他做了皇帝,自然想到宁寿宫吃饭就到这里来吃,也并不拿规矩来束缚自己和母亲。
  太后也知道赵晤国事繁忙,过来吃饭必是遇到难题了。
  她让太监给赵晤布了一筷子他喜欢吃的菜,便问道:“可是遇上了什么事?”
  赵晤便把杜锦宁和齐慕远的情况说了,道:“母后,你说,我应该更看重寒门子弟,还是依从龙之功,提拔拥护我的臣子的后人?”
  作为被世家所束缚的皇帝,他自然更喜欢用寒门子,这也是科举制度选仕的意义,要打破世家对政权的把持。可齐伯昆在赵晤夺嫡时立了大功,如果赵晤不把他的孙子提为状元,他怕这些跟随他夺天下的臣子对他寒心。
  皇上钦定殿试前十的名次,历来都不是根据成绩,常常会因为某些特殊原因而定。有时候是因为名字是否吉祥,有时候是因为颜值。比如北宋时期的王安石,送呈御览时本来排在第一名,结果由于试卷中“孺子其朋”这句话,让宋仁宗看了大不高兴,被直接降到第四名,而由于第二名、第三名属于在职官吏应考,按例不得为状元,所以第四名应届生杨寘幸运地成为了该科状元。
  而探花郎往往是长得最好年纪比较轻的那一个。
  所以赵晤要根据自己的心意来决定状元、榜眼、探花是谁,朝堂里不会有人提出异议。
  赵明月平时都是在宁寿宫用膳的,她一听这话就想张嘴,却被太后瞪了一眼,只好讪讪地闭上了嘴巴。
  太后示意吴公公把一样菜布到皇帝的盘子里,自己舀了一勺汤喝了,这才用帕子抹了抹嘴,开口道:“你做皇帝的时间还很长,想要提拔寒门子弟,有的是机会。可今年是恩科,是你做皇帝第一次取仕,我觉得还是施恩为佳。现在的朝堂,需要稳定。”
  “母后说的是。”赵晤的头脑也渐渐清醒过来。
  他是太喜欢杜锦宁的文章了,才会纠结。其实给他点时间让他清醒,他亦会如太后所说的这般决定的。
  ……
  冯季康一回到太学就问门房:“杜锦宁几人回去了吗?”
  “回学正大人,还没有。”
  冯季康也不问他们在哪里,直奔藏书楼,果然看到杜锦宁几人静静地坐在那里看书。
  昨天杜锦宁约的不光是齐慕远,还有关嘉泽等几人。
  本来考完了殿试,大家本应该好好放松,出去游玩或是在家玩乐,但杜锦宁一约,大家还是来了。
  此时见冯季康出现在藏书楼,大家都很诧异,纷纷起身给他见礼。
  冯季康摆摆手,笑着对杜锦宁道:“我刚从宫里出来,皇上召见我,向我询问关于你的问题。”
  大家都吃了一惊,看向杜锦宁。
  许成源则若有所思。
  关嘉泽惊喜道:“锦宁,莫非你是头名状元?”
  杜锦宁摇摇头:“别乱猜。”他看向冯季康,拱手道,“学正大人,皇上莫不是因为我那话本,才召见于您?”
  “话本?什么话本?”冯季康莫名其妙。
  “不是?”
  “不是!”冯季康摇摇头,“皇上大概是看你殿试上写的那三篇文章,觉得很是赞赏,便派人找我,向我询问你在太学里的表现。我当然是极力夸赞于你。”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