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古代农家日常 (坐酌泠泠水)


  为啥浑身颤抖?
  要知道这是科举考试啊。他这些年多少个日夜的寒窗苦读,多少个日夜的灯下发奋!家人省吃捡用地从牙缝中省出钱财来供他念书,就期盼着他能考上举人,过上好日子。况且三年一考的乡试,这是在熬生命啊。他都是四十几岁的人了,如果这一届能考上举人,就还有可能继续努力考中进士。可这次考试一耽搁,他可能一辈子就止步在秀才,再也没时间去参加会试、殿试了。他参加乡试的机会如此宝贵,这次主考官和副主考官的脑袋却集体被门夹了,出这样坑爹的题目,不是夭拿他的希望,拿他的生命开玩笑吗?
  他颤抖着手抄完题目之后,就彻底崩溃了,坐在那里抹着眼泪,哽咽得难以自抑。


第520章 破题
  两个考舍之间就隔了一层薄木板,杜锦宁的听觉又敏锐,尽管隔壁考生尽量压低了自己的哭声,还是传到了杜锦宁耳里。
  杜锦宁轻轻叹了一口气,摇了摇头。
  第一道题,对于古代这些习惯了循规蹈矩的书生来说,可能觉得考官故意为难他们。但杜锦宁觉得,这题目除了坑爹一点,还是有可取之处的,至少这题目不僵化,能最大程度地发挥考生的想象,挖掘他们的潜力,让他们把自己的观点表达出来。
  这比出一个固定的题目让大家写有意思多了。
  就像后面的高考作文,不再出全命题作文,而是通过一两则材料,让大家从中得到感悟,写出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表达内心深处的思想,而不是千篇一律地写官样文章。
  以这样的题目来选拔人才,就能选出思维敏捷,头脑灵活的人。这对于整个国家是有利的。
  就是第二题坑爹了一点,有点莫名其妙。截搭题不好好截搭,藏头露尾,让人费解。
  这次考试是三题策论题,一首诗帖诗。
  大概是主考官们也知道前面两道题出的有些过份,第三题策论题和试帖诗出得倒是很平常。
  杜锦宁把题目抄完,并没有像其他考生那样挑灯夜战。她点了香把考舍熏了一遍,确定里面没有一只蚊子,便睡下了。
  而贡院里,绝大多数考生都没有歇息,而是盯着那两道题目在发呆。
  其中一个就有祁思煜。
  祁元道对自己这个孙子还是十分上心的,他自己又是在学术这个圈子里混的,对于学术倾向的动向了解得比较清楚,知道这两年八股文在科举考试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所以不光提醒祁思煜要多写八股文,还特地请了一个擅长写八股文的人来教授祁思煜。
  但祁思煜实在没有想到,自己写了那么久的八股文,自以为在这方面比其他人都做得好了,对于使解元还挺有信心的,但现在却发现自己竟然连破题都做不了。
  这两个题目真是太古怪了,让他完全摸不着头脑。他坐在那里对着那个圈,烦躁地直想揪自己的头发。
  不要说祁思煜,便是许成源和方少华等人,也都点着蜡烛对着试卷上那两道题在发呆。
  祁思煜知道的消息,杜锦宁通过书铺收集到的各地试卷里的试题自然也知道。杜锦宁来自后世,又过目不忘,她又是个爱读书,博览群书的人,即便对八股文没什么研究,但看过明清八股文题目的她,对于八股文的认识还是要超过这个时代的人。
  杜锦宁对朋友向来不藏私,更何况许成源和方少华两人,一个是她的大姐夫,一个是她的三姐夫,她自然不会有所保留,不光提醒他们重视八股文,还给他们讲了许多截搭题的破题例子。
  但第一道题的奇葩程度,还是超出了许成源他们的想象。
  倒是齐慕远,看到这种题目没有什么很大的反应,显得胸有成竹。他并没有因为试卷而影响正常的作息时间,到点吃饭,天黑睡觉。虽然跟杜锦宁隔了几百个考舍,但两人的作息习惯保持了神同步。
  杜锦宁好好地睡了一觉,第二天清晨洗了把脸上了个茅厕,这才开始做起题来。
  她提笔在草稿纸上写下了第一题的破题:“无方体也。”意思就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她打算在这篇文章里好好写一写律法的重要性。
  要知道来自法律建全后世的她,有多么怀念法制社会。她真心希望大宋能以法制国,而不是谁有权,谁就能无视王法,为所欲为。
  尽管知道她写的文章除了阅卷的主考和同考官,可能不会有其他人看到,除非她能考上解元或是在乡试里考上前三名,文章才会被贴出来,但杜锦宁依然尽力去写。反正大家都还被困在破题上,她写文章又快,可以用比别人多的时间和精力去精雕细琢这篇文章。
  写这篇文章,花了她大半天的时间。
  写完之后她休息了一会儿,便又开始写第二道题:“君夫人阳货欲”。
  其实这道题跟小黄文毫无关系,不过是一道截搭题。
  “君夫人”三个字出自“邦君之妻,君称之曰夫人”。诸候的正妻叫做君夫人。妇人从夫,夫为天子守土之臣,国有大小,职责如一,故礼敬如一,这是守礼有序的做法。
  “阳货欲”亦出自“阳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意思就是有个叫阳货的人想要见孔子,孔子不想见他。而这个阳货是谁?是陪臣。欲什么?见孔子。孔子不见,为什么?阳货陪臣秉政,越礼乱政,这是不守礼的做法。
  于是上下两句截搭题连起来,就是圣人守礼,不为非礼。
  是读书人熟知的,截搭题也不是新鲜玩意,如果出题人肯好好说话,把话说完:“君夫人阳货欲见孔子”,绝大部分考生都能知道这题目是什么意思。坑就坑在它说话只说半句,再加上上下两句截搭的内容连在一起容易让人想歪,所以才显得破题困难。
  杜锦宁把破题写完,看看到了饭点,便要了饭菜吃了,吃过饭还泡了一杯茶,继续写了一会儿,见天色已晚,便睡下了。
  许成源与方少华等人毕竟是跟杜锦宁混在一起几年,思维比一般的古人要开阔。刚开始时被题目所迷惑,到第二天就反应过来了,顺利破了题,写起文章来。
  题目虽奇葩,却也不是无解。尤其是第一题,奇怪是奇怪,但它却给了考生最大的发挥余地与想象空间。除了那些读书读迂了、思想僵化得别人说什么就做什么的考生,其他脑筋灵活一些的还是能从这个圈圈想到很多东西。因此慢慢也解出来了。
  但这是乡试,一张试卷做做得好不好,除了决定是否能解开此题,还决定了解题的速度。反应快的,很快破题,写文章的时间自然充裕;反应慢的,即便破了题,但因为破题时需要的时间太多,导致后面时间紧张。更不用说跳过前面那个坑,还有第二题的这个坑了。
  所以在杜锦宁悠闲地保持生活规律的情况下写完了整个试卷时,有人还在写第二或第三篇策论,完全没有时间去做试帖诗。……


第521章 有人搞事
  “姚管家,你说少爷会不会提前出来?”汪福来站在贡院门口,伸长脖子往里面望,似乎这样就能透过门口守卫的官兵和那高高的围墙,看到贡院里的少爷似的。
  姚书棋摇摇头,十分笃定地道:“不会。”
  “为什么?”汪福来终于肯转过脖子,给姚书棋一个眼神。
  姚书棋笑而不语。
  他是杜锦宁的管家,第一心腹之人。杜锦宁需要什么情报,都是吩咐他去收集的。他自然知道两个主考官和四位同考官分属于不同的阵营,也知道自家少爷虽然一直说她中解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对中不中解元也没有执念,但依他对少爷的了解,哪怕有一丝的机会中解元,自家少爷也是不会放过的。
  提前交卷,就相当于提前进入主考官的眼帘。虽说这试卷不是直接交到主考官的手里,而是由试卷官收取,并经过弥封官弥封,再由誊录官誊抄。但第一个或是前几个交卷的人总是倍受瞩目的。这些试卷官、弥封官只要是几大阵营中的人,就有可能把提前交卷人的信息传达给主考官知道。主考官发现这些人中没有自己想要力捧的人,就有可能把他们从解元名单中排除出去。
  其实只从解元名单中排除还不是大事,毕竟解元就是一个,杜锦宁自己都没有信心自己写的文章就比所有人都高明,像院试那种写文章写到阅卷官心坎里去的模式不能复制,想要拿解元真真是只有万分之一的机会。
  怕就怕这些人看到杜锦宁的文章写得太好,担心把她取中了,最后会影响自己人的上位,从而有意把她打一开始就黜落,不让她的试卷出现在别的阅卷官的眼前,那才真叫糟糕呢。落了榜你还没处伸冤去,只能捏鼻子认了,三年后再来。
  而后面随大部队交卷就不同了。那时候人多,一交就是几十上百份试卷,收卷官和弥封官完全无暇把交卷人与试卷内容联系起来并记住,杜锦宁就能浑水摸鱼了。到时候即便有人看到这份试卷做得出色,因不知是谁的,也不敢随意黜落,担心是自己看好的那人的卷子。如此一来,不管最后能不能中解元,至少能保证乡试能顺利通过。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