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趣书网

网站首页男生小说女生小说纯爱耽美

当前位置:趣书网 > 女生小说 > 全文免费阅读

闺门秀 (Loeva)


相比之下,还是跟高桢在一起更有趣啊。只要见到他,就足以让她的心情变好了。
赵琇心底为自己的未来而哀嚎着。
祖孙俩都不知道,在她们的马车窗外,高桢默默将暖耳重新戴回了原来的位置,脸上的表情微微有了变化。
赵玮还不知道好友方才听到了什么。只是纵马过来轻声问:“如何?可是暖耳压得太紧了,耳朵难受?”
高桢摇了摇头:“没事,只是方才风大。暖耳略歪了些,如今已经戴好了。”他看了马车的方向一眼,闭口不言。
赵家一行人刚过午时不久,就抵达了京城德胜门外。进了城门后,高桢就要与赵家人分别了。赵玮有些担心地说:“难道你又要骑马回去么?不回王府歇一歇?骑了这半天的马,就算不累。你手也冻僵了吧?”
高桢微微笑了笑,托手套的福。他的手还未冻僵。他对赵玮说:“风雪似乎比先前又大了些,况且过门不入也不好。我先回王府歇一歇。再进宫给皇祖母请安。父王与我在庄上待了半月,皇祖母想必会挂念。”
赵玮闻言松了口气:“这样也好。王爷在庄上有人侍候,不会有事。你就在京城过了夜再走吧。日后等你陪王爷回府,咱们再约出来骑马。”
高桢抱拳一礼,纵马到张氏马车前向她告辞,顿了一顿,也向赵琇道了别,就骑马带着两名随从笔山、墨池,往广平王府的方向去了。
他没有再做出有逾礼之嫌的举动,张氏心里很是满意,等赵玮将高桢的决定告诉她后,更是欢喜:“这样也好。若是世子马上就要折返温泉庄子,咱们家少不得要派几个人跟上,免得中途出了差错。”
她下令全家人返回鼓楼附近的小宅。不知是不是马上就要到家的关系,所有人的心情都挺好的,只有赵琇心里感到有些微妙,因为她忽然发现,高桢离开的时候,没有把她的手炉还回来……
高桢回到王府,匆匆梳洗了一下,就直接进了宫,给祖母蒋太后请安。
蒋太后惊喜非常,拉着他的手不放:“你们父子都叫人操心,这一去就是半个月,虽然偶有书信回来,却连个人影都不见。不就是几十里路么?骑马不过就是一两个时辰的功夫。你父王行动不便,你年轻力壮的,还不能回来给祖母看一眼?”
高桢顺从地笑着,向祖母赔罪。蒋太后身边的宫人笑着道:“太后娘娘心里想念王爷和世子,才会抱怨世子不肯时不时回来让您看一眼。可若世子当真时常回来给您请安,您又要心疼孙子不爱惜身体,折腾着自己冒着风雪回来见您了。”
蒋太后听了也不好意思了:“你就会拆哀家的台。”
高桢却不管别人怎么说,只道:“让皇祖母担心,就是孙儿的不是了。孙儿该趁着天气好的时候,多回来看您的。”
蒋太后顿时又高兴起来:“你有这个心就行了,天气若是好了,你多陪你父王出门走走就好。祖母知道你们在温泉庄子里过得好,心里就高兴了。”
她又问起广平王的身体,高桢说:“一切都好,在那里吃的菜蔬也新鲜,又暖和,父王脸色都红润了许多,也不象先前那么畏寒了。”
蒋太后念了声佛:“若不是想着温泉庄子对他身体有好处,祖母是断不肯答应让他回那庄子上去的。你母妃在那里住了那么多回,那里到处都是她的影子,你父王重回那里,只会天天想你母妃。人伤心了,身体哪里还好得起来?”
“父王原本也十分思念母妃,只是后来……”高桢顿了一顿,“听赵老夫人劝了几句,父王知道自己若有个好歹,不但会让儿女担心,也会让亲长担心,就答应会好生保重自己了。父王说,若是为了他,害得皇祖母担忧,他就太不孝了。”
蒋太后不由得又念了声佛,感激地问:“是建南侯府的赵老夫人么?真真是位明理又心善的好人哪!”

  ☆、第二百七十二章 太后的因果论

蒋太后对张氏其实并不陌生。她们论年纪,其实几乎是同龄人,蒋太后可能还要比张氏略大几岁,但论辈份,张氏却是不折不扣的长辈。
老郡公曾经力保先帝以嫡长子立储,自然也就造就了蒋太后的富贵安荣。先帝糊涂,待这位恩人的家眷薄情,但蒋太后却是个有良心的。在恩宠不在的岁月里,她默默地拜佛念经,为亲人祈福,为先帝赎罪,其中也有为先帝的这份薄情,乞求老郡公在天之灵宽恕的时候。
先帝百日未过,她就先病倒了,缠绵病榻多日,入秋后有了起色,但也一直时好时坏的,直到十月中旬,方才断了病根。她其实一直很想见见从前的老臣诰命们,见见那些被先帝薄待了的人,好问问他们都有什么难处,补偿一下他们。如今她已经是太后了,皇帝是她的亲生儿子,她已经不需要象先前那样谨小慎微。若不是身体一直不太好,她早就宣人进宫去了。而张氏,就是她最想见的人之一。
张氏的丈夫保住了她丈夫的储位,造就了她前半辈子的荣华;张氏与其孙儿孙女则保住了她儿子与孙子的性命,造就了她后半辈子甚至是子孙后代的富贵。张氏一家,着实是她的恩人,没有之一。
而如今,张氏又再次好心解开她长子的心结,这让蒋太后感激得无以复加,甚至都有些惶恐了,因为她不知道要怎样才能报答张氏的恩情。这种亏欠了对方的感觉压在她心头,让她下意识地有些逃避与对方相见。
而高桢很轻易就在祖母的言谈中发现了这一点。他轻声对蒋太后说:“赵老夫人十分关心父王与孙儿。她总是念叨着父王与母妃当年对她们祖孙的救命之恩,还总说,若不是父王母妃一直替她撑腰。只怕前些年早就被赵玦一家欺负死了,因此多年来一直不忘父王的恩情。父王却觉得这没什么,当年善念,结下了善缘,方有去岁皇叔与孙儿得救之事。可见这世间之事。都是在冥冥中有定数的。”
蒋太后忙道:“你说得是,从来行善有好报。正因为你父王救下了赵家祖孙,赵家祖孙才会又救下了你皇叔和你。那赵玦的父亲与妻子当年倒行逆施,害了赵绰夫妻性命,与赵家祖孙结下死仇,而后赵家祖孙立下救驾之功。米分碎了赵玦一伙人的图谋,也将他们送上了绝路。真真是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罢了。老天爷行事。从来都最是公平不过。”
蒋太后觉得心头的压力大减,虽然仍旧感激张氏,却不再觉得这份恩情大到无法偿还了。当年太祖皇帝提拔重用老郡公,太祖元后与老郡公的元配秦氏夫人也交好,老郡公感恩,因此极力支持先帝为储。因为这份恩情,张氏祖孙遇难时,广平王夫妻才会将他们救下。又出于正义为他们张目,故而保住性命的张氏祖孙才会有机会救下了广平王的兄弟和儿子。先帝薄待恩人妻儿,变相使得赵玦有机会协助颖王造反。因此先帝才会遭遇叛逆,被人毒害,先是丧子,继而身殒。这就是善恶因果了。
皇家与赵家之间,相互有恩,延绵数代。根本就没办法说得清楚,实在不必纠结太多。蒋太后觉得。只要牢记这家人与皇家有着极深的缘份就是了。
蒋太后晃神回来,高桢已经讲起了昨日小宴上大受欢迎的话题:“赵老夫人说了许多京中从前过年过节的有趣习俗。孙儿还是头一回知道呢。赵老夫人分明不是京城人士,竟比孙儿更清楚这些,着实让人惊叹。”
蒋太后听得笑了:“你才多大年纪?能知道什么?自打记事起,哪一年过年不是在宫里度过的?即使是在王府,也是处处讲究体统规矩,哪里比得外头寻常人家的热闹?赵老夫人说的这些,我都知道,小时候都是亲历过的。多年未曾记起,叫你这一说,倒想起了从前在娘家时的情形。”
宫人在旁笑道:“奴婢们在家里时,也见识过民间的热闹,只是不知太后娘娘这样的世宦大族,过年时又是何等光景?太后娘娘何妨说来与世子听听,既解答了世子的疑问,也叫奴婢们开个眼界?”
蒋太后又笑了:“分明是你们这些丫头想知道,却拿我孙子做筏。”
高桢哄她:“孙儿也想知道呢。”众宫人们连忙附和。
蒋太后心情大好:“竟如此,我就说与你们听听。我们家本非京城人士,游宦京中多年,却也学了不少京城的规矩,却跟赵老夫人他们从南边来的习俗有些不一样呢。”
她说了许多年轻时的见闻,特别是年轻未嫁时的经历,有些能跟张氏说的联系上,有些则不能。她出身书香名门蒋家,而张氏同样出身书香世家,却落魄多年,仅仅是乡绅薄宦罢了,两家无论人力财力物力都是不能比的,却是各有各的热闹,其中又因为同是读书人家,行事规矩竟还有不少相似之处,就连平日来往的亲友,也有许多是拉得上关系的。蒋太后说得怀旧之心大起:“这都是多少年之前的事了,如今只怕当年交好的小姐妹们,都没几个还在了。”
高桢便劝她:“皇祖母说的,孙儿一概不知,改日见了赵老夫人,定要向她多打听打听,回来再说与皇祖母知道。”

下载1下载2下载3阅读记录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

热门新增文章

其他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