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谁能不拼命呢?
哪怕组员不怎么积极,组长比谁都紧张!
可是组员怎么可能不积极,因为他们要是做得好,很可能取代如今的人成为组长!
比起反复叮嘱他们要好好办差,还不如用利益吊在前面,让他们比谁都要积极办差,还要比以往办得更好更妥帖才是!
王谈心想这位定贵妃真是个妙人,仿佛随口一说,就没什么法子是不好使的。
不过内务府管着方方面面,确实各司其职,各部相当多。
各部相对独立,都有一个领头的管事,再汇总禀报给内务府总管大臣的拖尔弼。
以前的总管大臣就意思意思看一下,都是按照以往的操作,并不怎么干涉。
主要干涉起来的事务实在太大了,就一个脑袋两只手,如果干涉得不对,影响了其中一环的运作,其他也跟着出问题,那罪过就大了。
还不如不动,就不会出问题。
拖尔弼自然不是来混日子,而是实实在在想把内务府管好,却也是有些无从下手。
也不知道顾凝宸怎么察觉到,就天南地北写了自己的想法,总归有他用到的地方。
不得不说,这个女儿实在太贴心了!
拖尔弼心里美滋滋,却也不敢随意跟别人炫耀,憋得不行,好在还有王谈。
王谈这人嘴巴严实得很,品行又不错,绝不会随意说出去,于是就成了拖尔弼的炫耀对象了。
当树洞的王谈没察觉到拖尔弼的炫耀,他琢磨了一下,户部里头其实也能这么用。
毕竟户部管着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每个部门各司其职,却都需要极为细心才行,不然一旦出错,就会影响过大。
每次遇到问题的时候,负责其中之一的几人就互相推脱责任。
要是有个领头人作为负责人,那他自然盯着其他人,又能立刻发现问题。
不过也等自己成为户部尚书之后,王谈再动手也不迟。
如今的老户部尚书只等着致仕,并不想有太大的改变,就想安安稳稳到退下。
王谈也能理解老上峰,毕竟大改后要是好处多多,跟致仕的他没什么关系。
如果改得不好出了什么问题,老上峰就要晚节不保了,何必多生事端?
拖尔弼这边忙得脚不沾地,自然不见人,索绰罗能推的都推了。
毕竟她都能猜出递帖子要见面的人想说什么,不外乎是想自己在娘娘面前美言几句,有什么好事能先想到他们。
这世上哪里来那么多好事?
而且让娘娘在皇上面前胡说八道,不就是害了她吗?
比起这些八竿子打不着人,索绰罗自然是向着自家女儿的!
想给顾凝宸添麻烦,门都没有!
第46章 三更合一
索绰罗年后进宫跟顾凝宸见面的时候也提起此事,只说道:“娘娘不必担心,外头的事有老爷和我挡着,不会让人碍着娘娘的。”
哪里知道这些人是真心求差事,还是打算给顾凝宸找麻烦呢!
拖尔弼和索绰罗是绝不会让这些人得逞,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反正他们两人都打起了十二分精神来防范!
顾凝宸听得窝心,只笑着道:“那就有劳阿玛和额娘了。”
哪怕她都这个年纪,已经不需要父母像小时候那样捧在手心爱护的程度。
但是被父母如珠如宝护着,仿佛她还是个孩子一样,顾凝宸的心情就极为不错。
康熙也看出她的好心情来了,得知是索绰罗进宫跟顾凝宸见面,大约也能猜出来。
毕竟李光地出京,虽然办的什么差事是秘密,但他去办差却不是。
尤其他后来去福建划拉了一大块地,周围还几千士兵守着,就明白是个大差事了。
如此,他们也不知道哪里听到风声,这是顾凝宸提议给李光地的差事,更是一窝蜂跑去拖尔弼那边,想要他们二人在定贵妃面前美言几句,说不好也能得个好差事了。
他们想得是挺美的,拖尔弼两夫妻当然不会答应,还严防死守,生怕这些人坑了顾凝宸。
康熙嘴角一弯,低头看着折子又皱起眉头来。
盐井重新开了,却发现已经所剩无几,被叛军消耗得太多,很多还挖出去拿去卖,换来粮草。
表面的没了,那就只能往深里挖,人力物力消耗巨大,而且还要花费很多时间才行。
内陆的井盐少了,必然会影响当地用盐,盐价也会跟着上涨。
这盐价一涨,百姓能买到的盐就少了。
人吃盐少了,身上自然就没有力气,干活都不得劲。
要把盐价压下去,就需要大批数量的盐。
康熙沉吟一会,在白纸上开始用铅笔画起了盐井,周围搭起一个高架子,中间则是挂着一个长矛一样的东西。
向下的一端十分尖锐,是个锥形。
他看了一会,感觉缺了点什么,眉头皱得更紧了。
另一边顾凝宸正检查自己的手稿,陆陆续续写了几个月,总算把想添补的都补上了。
王谈那边打算把题目印刷成册,后边附上答案和演算过程。
她这本就是算数入门,如果想进阶可以买王谈印的题目册,算是配套上了。
陈女官帮忙誊抄了一遍,也方便顾凝宸重新看完,没什么大问题,她打算给康熙过目,然后才送去印刷。
因为拖尔弼的缘故,王谈这本题册选的依旧是石竹斋,顾凝宸也不例外。
不过拖尔弼来信,打算让石竹斋领头,带着另外两家印刷工坊——品颜轩和十生堂一起做。
毕竟石竹斋虽然规模不小,还一天比一天大,但是印刷的数量实在太多。
除了京城铺货之外,王谈还打算往江南一带的书铺送去。
那么大的印刷量需要短时间内完成,石竹斋根本吃不下。
与其一开始做不到,硬吃下来,然后完不成,得罪大客户,还不如起初就说清楚,然后总不能独食。
石岚又不傻,京城三大印刷工坊,他如今先走了一步,赚得不少,就没必要挤兑得另外两家工坊过不下去。
都说和气生财,石家人一向如此。
有钱一起赚,一家人是不可能把钱全赚了的。
不然另外两家虽然后来发展不如石竹斋,暗地里稍微使绊子,都够石岚喝一壶的了,何必呢!
但是直接把活计拱手相让,另外两家刚开始会感激,后边就未必了。
石岚作为领头人,带着两家一起发财,主导权还拿在手里。
以后拖尔弼这边有什么需要办的,直接交给石岚就好了。
他占上一部分利,余下的再分给另外两家。
但是另外两家却不敢小看了石岚,甚至不敢得罪他,让石竹斋在京城更能站稳脚跟了。
可谓是一石二鸟,既能赚钱又不会打破这种平衡,也是拖尔弼愿意看见的。
哪怕康熙也不愿意看见一家独大,这样以后就没有其他选择。
只能说跟聪明人打交道就是方便,拖尔弼都不必怎么操心,把手稿交给石岚就足够了。
石岚会把契约做好,两边商量好印刷的数量,具体到印刷的字体大小,用什么字体,多大的书页,以及这货款怎么算,后面如何结算等等全写进契约里面。
石竹斋这边包揽了起初的费用,可以说拖尔弼和王谈一个铜板都不用事先出,等印刷出来售卖之后分成就行了。
起初拖尔弼的意思是石竹斋包揽了印刷费用,回头卖掉题册的钱去掉费用后分成三份,一份给石岚,一份给王谈,一份送进宫里给顾凝宸就行。
让工坊印刷,总不能不让人挣钱。
这毕竟是王谈的主意,另外题目是顾凝宸出的,她也该拿一份。
可惜拖尔弼的提议被王谈直接否决了,石岚也不赞同。
王谈的意思很明确:“这题目是贵妃出的,娘娘自然要拿大头才对。要不是有拖尔弼引荐,我也不会如此顺利就能把题册印出来。”
就连里面的解题方法,一大半都是顾凝宸的,一小半才是王谈的,他都不好意思要分红了。
而且王谈也不缺钱,书页上写了自己的名字,这就很足够的。
当然顾凝宸的名字不可能写在上面,但是她又作为第一作者,王谈怎么都不能把她落下。
拖尔弼写信问了顾凝宸,然后想了一个主意,就让顾凝宸起个笔名。
于是顾凝宸回信,就起了一个叫“不疑先生”的笔名了。
康熙看见这个名字就笑了笑,“凝”字去掉左边就是疑,“不疑”这两个字在算数来说也适合。
顾凝宸的算数水平,也的确能尊称一声“先生”了。
于是笔名就这么定下来了,康熙看完了顾凝宸添补的算数书,还有点嫌弃石竹斋能不能印刷好,打算让宫里的印刷工坊来做。
好说歹说被顾凝宸劝下,毕竟就宫里印刷工坊的手艺,那纸张用的是最好的,甚至可能用上彩图,价钱翻上不知道多少倍。
后来康熙还是让宫里的印刷工坊印了几本作为收藏,一本放在干清宫,一本放在英华殿。
其他的就被顾凝宸送人了,一本送给了拖尔弼,一本让拖尔弼转交给王谈。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