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槊上的寒光也奔着他来了!
还有更多越过那道残忍的“简易工事”的并州骑兵,他们咆哮着,冲锋着,汇聚成了一柄蹋顿从未见过的长剑,如闪电一般向他劈下!
——那大概就是陆廉的“列缺剑”吧。
在最后一刻,这位乌桓人的大单于浑然忘记自己身在战场,忘记自己身后的万余乌桓士兵,忘记喉咙里的鱼刺,转而想到了这样无关紧要的小事。
站在山坡上的陆悬鱼静静地注视着山下的这一幕。
也有乌桓人三番五次想要冲破亲军的防线,也试一试阵斩敌军主帅的目标,但他们大多在距离她很远的地方就失败了。
她身边有骑兵,有步兵,有长牌兵,还有一支五十人的弩兵小队,这支被田豫武装起来的亲军随身带着诸葛小先生最好的连弩,发矢便有一石弓之力,但只要拉动悬刀,可以连续射出十支弩·矢。
这样一群弩兵凑在一起,来人只要不是扛着铁质长牌,哪怕是着了铁甲的骑兵也要被射成筛子。
因此她始终站在土台上,根本没怎么关心乌桓人的斩首行动,而是一动不动地盯着乌桓大营的动向。
在张辽冲进去后,那些乌桓人很快也就跟着返回了栅栏后面,浓烟令她看不清他们的神情,不清楚他们到底是血红着眼睛要保卫大单于,还是仓惶地看一看大单于的生死。
但那些乌桓人也无法立刻得知中军营的情况,因此这样的行动持续了一会儿。
所有人似乎都退回了营中,只有汉军在外围未曾轻举妄动,于是营前竟诡异地留出了一圈空地。
他们在等。
等张辽出来,举起蹋顿的人头。
或是蹋顿出来,举起张辽的人头。
无论是哪一种可能,都是兵者常事——在这片战场上,名声与履历都不能令一位将军逃离死亡,甚至智谋、谨慎、勇武也不能,因为战场上永远有无数个你猜不到的意外,其中每一个都可能左右一场战争的走向。
但她站在那里,睁大眼睛,死死地盯着蹋顿的军营时,身侧的人还是意识到了一些不同寻常的东西。
他最终将目光也从她的脸上移开,重新转向那座死寂一般的军营。
——就在下一刻,忽然有喧嚣声从中军营中爆发开来!
有无数的乌桓人,争先恐后,自相践踏地逃出了大营!
在他们的身后,如同羊群中的牧羊犬一般,有骑士骑着黑马,手持长槊上挑着一颗头颅,冲出了大营!
“蹋顿授首!”
当他这样高呼时,跟随着他一同冲出来的骑兵也一起高呼起来!
那声声怒吼如沉雷闪电,穿过了整片战场!
第426章
乌巢又迎接了一批新的客人。
能看得出来,在乌桓人当中,他们绝对是出身高贵的那一部分,他们脚上穿的是羊皮靴,身上穿着牛皮甲,他们的发辫上坠着一些闪闪发光的金饰,甚至连他们的战马都是膘肥体壮的上等货。
因此淳于琼并没有怠慢他们,而是告诉他们,既然军情这样紧急,他会尽快发兵救援的。
似乎是为了表示他的客气,还特意为他们提供了相当舒适的帐篷,请他们稍作歇息。
楼班就是这样迷迷糊糊地被领进帐篷里的,有沐浴用的热水,有果腹的热汤和肉饼,有擦拭身体的细布,还有更换的衣物和奴仆。
这间帐篷里甚至还有非常柔软的床榻,这些跑了百余里地的骑士在沐浴和吃喝过后,只要身体一沾上床榻,整个人就会不由自主地陷进去。
在同陆廉的这几日拉扯攻伐中,他们每个人都精神高度紧张,食不下咽,夜不安寝,现在突然到了一个温暖、舒适,而且非常安全的地方,再没什么比这更催眠的。
因此楼班也没能抵抗住床榻的诱惑,他在简单吃喝沐浴之后,便一头倒下了。
帐外很静。夕阳西下,有士兵走过,谈论着濮阳大捷的事,他们的草鞋摩擦着帐外的土地,发出模糊的沙沙声,像草虫的鸣叫一样助眠。
楼班就这样睡着了,他的骑士们也睡着了,这原本已是傍晚,他们正可以香甜地睡到第二天清晨,同乌巢的冀州军一起出发。
但大单于的从弟睡得并不安稳。
当他闭上眼睛,黑暗向他压下来时,他的兄长从黑暗中走了出来。
那个英武豪迈的乌桓大单于不满地望着他,质问他:
“楼班,楼班,你怎么能让我这样去赤山?
“我的猎犬在哪?
“我的骏马又在哪?
“为什么无人为我起舞?
“为什么无人为我哭泣?”
兄啊!兄啊!楼班睁大眼睛,恐惧地望着这个一身是血的兄长,不知道该如何面对他的诘问与责备,他习惯性地跪在地上,拉扯着兄长的袍角,想要像幼年顽皮时那样,求得他的原谅。
兄长总是会原谅他的,兄长会用那强壮的双臂将他举起来,哈哈大笑着叱骂他几句,再将他扔下来。
可是当他跪在兄长的脚下,抬起头时,却只看到无尽的鲜血。
蹋顿的脖子断了,泉水一样的鲜血正从裂口处喷涌而出,那颗头颅似乎还在他的脖子上,但因为居高临下地望着他,所以姿态诡异极了。
楼班一瞬间被恐惧吞没了。
不是亲眼目睹死亡的恐惧,而是目睹自己既敬且爱的兄长的死亡——他因此被恐惧攫取了心神。
而兄长低下头时,眉宇间的愤怒已经不见了。
他痛苦地看着脚边的从弟,目光中带着不舍与哀伤。
“楼班,为我念诵咒语,为我焚烧衣物,为我祭祀牛羊,我要去赤山了!”
楼班一下子从榻上坐了起来,泪流满面。
很远的地方有丝竹之声传来。
天色已经很暗了,士兵们有些已经睡下,有些还在洗漱,有些洗漱过了,不忙着睡觉的,在树下轻松地聊天。
楼班从他们面前走过,他们望了一眼这个乌桓贵人的发辫,便将目光移开。
于是楼班继续向前走,一直走到丝竹声传出的帐篷。
淳于琼在里面,同他的偏将们正在饮酒取乐。
他们没有酗酒,几个乐人和舞伎也没有表演什么礼崩乐坏的节目,丝竹声十分轻柔悦耳,舞伎的手腕在灯火映照下,像雪一样洁白。
几名偏将有人闭着眼睛听乐曲,有人拿起竹箸,跟着敲打节拍,上首处的淳于琼靠在凭几上,偶尔从碟中拿起一小块烤猪肉干,慢慢地嚼。
乌巢这座大营,处处看起来都很舒适——每一个人感到舒适,除了楼班。
当他径直地走进帐篷,舞蹈与乐曲一下子就停了。
有偏将皱起眉头,紧紧地盯着他。
“淳于将军,我兄两日前曾派使者求救,”楼班的目光则死死地盯着淳于琼,“他的信,可送到了?”
淳于琼捏着猪肉干的手稍微停了一下。
他是个很客气的人,到底还是将它重新放回碟中,“嗯,那位使者也在营中休养。”
楼班感觉到全身的血一下子涌上了头,“将军两日前便接到我兄求救,为何至今未曾出兵?!”
这位乌巢的统帅冷冷地看了他一眼。
“楼班大人或许于中原之规不熟,因此才会这般出言无状吧,”有偏将开口了,“淳于将军听命袁公,并非什么人都可调动的。”
楼班勃然大怒,“我兄南下时,袁公亦曾许诺,要麾下各部配合乌桓!而今见死不救便是你们中原人的规矩吗?!”
“大胆!”有人立刻将手扶在了剑柄上,“胡儿安敢如此无礼!”
楼班的刀也在那一瞬出鞘了!
帐外有士兵跑进来,帐内有人掀翻了杯盏,气氛立刻剑拔弩张起来。
但淳于琼似乎一点也不在意地挥了挥手,“不是我不想救大单于啊。”
这句话又给了这个乌桓贵族一点希望,让他流着眼泪地望向主位上的那个中年人,想要得到一句承诺,承诺明日立刻就能发兵救援阿兄!
“乌巢重地,没有主公文书,我不敢或离,我已送信去濮阳大营,军中诸将皆可为我明证。”淳于琼轻飘飘地说道,“若楼班大人若能出示主公所说‘各部兵马都当配合大单于’的公文,我亦可立即便点起兵马,如何啊?”
他辜负了兄长,楼班想,他要将兄长送进死地了。
……兄长送他出来时,曾说什么来着?
楼班忽然渐渐地变得清醒,渐渐想明白了一些事,比如兄长也许早已料到此事,只是要送他突围,求一条活路而已。
当他这样想的时候,那梦境中的恐惧与痛苦一瞬间又将他淹没了。
他们乌桓人被袁公抛弃了。
他的兄长被袁公抛弃了。
可是即使如此,他还要摇尾求怜,他还不能放弃!
他的声音颤抖起来,他的神情也在告诉别人,这是他绝望之前的最后一次努力——
“淳于将军,官渡一失,兖州以西尽归刘备,袁公如何渡河?!”
当听到这句半是哀求,半是质问的话语时,帐中忽然哄笑起来,那些偏将们一个个看起来都带着鄙薄的眼睛和快活的嘴脸。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