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安南有船只六百余艘,分为三队。韩雍命用重炮冲击其中坚,安南退却,其舰船左右队齐进,明军万炮齐发,声音震天,敌军纷纷败逃,擒获首领七十五人。韩雍进到乂安府扎营,敌军将领不断来降。
韩雍在清化分路进入磊江。
四月,韩雍在爱子江与安南交战。安南驱象在前而进,韩雍告诫士卒,第一炮射落象奴,第二炮射象鼻。大象因此回头奔走,践踏自己的部队。随后乘势进兵,矢落如雨,安南大败。擒获其首领六十七人,追至爱母江,将敌军全部招降。
五月初,韩雍进到政平州。听说安南屯聚在暹蛮、昆蒲等地栏栅中,遂引兵前往。途中要经过悬崖之侧的小径,骑马无法前进;而且守备极为森严。此时南方已经入夏,酷热多雨,韩雍与将校乘着雨夜徒步行走在山箐间,到夜间四鼓时抵达了陈军营所,将其将领全部擒获。黎灏父子乘乱只身南逃。
此后,韩雍进兵颇为顺遂;开始还有部分安南民众自发组织前来袭扰,被韩雍毫不留情诛杀;但随后安南惨败,大军军纪严明,因此一路平推,直到中部的海云岭。而此时,刚刚臣服的斋亚麻弗庵也落井下石,起兵接应。
时势造英雄,英雄未必能够造就时势,至少黎灏不是能够改天换地的那一类英雄。于是在前后夹击的阻击下,打得很艰难。
然而,韩雍同样不容易。
海云岭是越南主要山脉长山的支脉,上面是海云关。
长山在这里直逼大海,将沿海平原在此切断,必须翻过此山才能北上或南下,这是天然的分界线。因岭上经常白云缭绕,与蓝天沧海浑如一体,故名海云岭。岭上翠竹成林,树木葱笼;山顶自古就设有关口,叫海云关。
已经穷途末路,要么背水一战,要么屈膝求和。黎灏既然是有为之君,自然很懂得能屈能伸的道理,派人去向韩雍求和。韩雍倒是很客气:“求和?我可做不了主,得朝廷说了算。”
那就各退一步,等候朝廷消息;正好雨季,实在不宜动兵。于是大家各退一步,停兵备战。
然而,还没等到朝廷的旨意,在七月初,韩雍派人冒着大雨,趁夜翻上了海云岭,杀死了守军,放大军入关——海云岭海拔470米,在见怪山川雄奇的韩雍眼中,实在不是个事。
仓促起身准备逃走的黎灏被明军捉住,只得破口大骂:“竖子无信!”
韩雍大笑:“兵不厌诈!你无视和约,屡犯边庭,难道就言而有信了吗?”
黎灏只得低头。
此一战,黎灏妻子及心腹重臣尽数被擒,旋即押送北京。
与此同时,韩雍并没有停留。南边是占城的土地,但是占城已经亡国;他以扫平安南守军的借口直接进军,一路所向披靡;同时,得到朝廷旨意的南海巡检司也积极接应,封锁海域,抢滩登陆,协同作战。十月初五,拿下了升华府思州县,这里是安南最南端,这也意味着,曾经设立的交趾布政司的全部土地,已经尽在脚下。
从宣德三年,到如今,48年。
第318章 安南(中)
安南的战事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朝廷里却悲喜两重天。
九月初八日,世宗幼女永康长公主下嫁魏国公徐俌。
永康长公主是世宗遗腹女,汪太后亲生,皇帝胞妹,魏国公也是世家第一流,婚礼自然极其盛大。
远在昆明的永宁长公主也带着女儿和婆婆回京,参加妹妹的婚礼。
汪舜华四年没见女儿,自然是感慨万千,抱着外孙女儿舍不得放下。
永宁长公主还进献了自己撰写并编排的戏剧《孔雀胆》,汪舜华想到郭大师曾经有过同样题材的故事,一问,还真的是同一个原型。
因为这在云南尤其昆明是一个妇孺皆知的故事。简单来说,元末明玉珍率领红巾军逼进昆明,梁王向大理总管段功求援,退敌后把女儿阿盖许配给他。阿盖美丽多情,被称为“押不芦花”,意思是能够起死回生的美丽仙草。段功因此恋居昆明,在原配高氏催促下才回大理;却又思念阿盖,不顾部下阻拦又回到昆明。梁王怀疑段功有并吞云南全境的野心,于是命阿盖用剧毒孔雀胆将其毒杀。阿盖不忍,反将真相告知段功。但段功仍被梁王派人刺杀,阿盖投水殉情而死。
永宁长公主到昆明后不久,听说了这个故事,感叹不已;她在北京多年,深受感染,因此写下了这出戏。当然作为公主,写的对象又是前朝公主,还是要注意政治引导性的,因此梁王必须凶狠残暴,段功必须刚愎自用,明玉珍同样残暴不仁,这样十几年后沐英率领大军官军入主云南就顺理成章了,这似乎也符合历史事实。
《孔雀胆》一经上演,轰动京华,经久不衰。
汪舜华在心里默默吐槽:王子公主郎才女貌佳偶天成,偏偏被昏君奸臣逼迫双双惨死,确实够凄美;但是元配高氏何尝不是美丽聪慧的多情女子?那阕《玉娇枝》真是如泣如诉,感人肺腑,结果呢?段功只记得新人颜如玉,连和岳家的世仇都忘了。
痴心女子负心汉,古来不变!
永宁长公主显然想到别处:“这梁王嫉贤妒能,不能容物,合该他后面再次被困,欲再投大理避难时,遭到拒绝。”
永安长公主笑道:“段功倒是有个好儿子。可惜贤妻孝子都救不了他。”
永康长公主啧了一声:“阿盖真傻。段功有什么好,明明有原配还要招惹公主,好心劝他还不听,这种蠢人,真不知阿盖瞧上他什么。”
汪舜华在心里加了一句:居然能得这样有情有义的两位才女为妻,他家坟上是起火了吧?
皇帝咳了一声:“这段功不但色令智昏,而且刚愎自用,遂招大祸;梁王年老昏庸,轻信谗言,促成此恨。他们互相兼并,却成就了沐国公的功业,这也是冥冥中的天意,该由我大明坐稳江山。”
汪舜华心说你真能扯,面上还是微笑:“是啊,梁王和段家本是各霸一方,他们鹬蚌相争,最后渔翁得利;我们也要以史为鉴,同心同德,才能兴国安邦;否则自己先乱起来,别说南方的土司、邦国想要争霸,眼前北方恐怕也虎视眈眈。那时候可不是什么凄美的爱情故事,而是千古遗恨了。”
皇帝到底挤出一个笑:“母后说的极是。”
皇帝亲自主持了妹妹的婚礼,并率皇后嫔御奉太后送到奉先门,看她升辇;而后亲王勋贵文武送新人到魏国公府。
永康长公主的嫁妆和姐姐们一样,母后给的体己也差不多——永康是幼女,自来深得母亲和哥哥姐姐们疼爱;但是永安是长女,翁父战死;永宁远嫁,丈夫同样早孤;因此真不好说谁比谁好一点。
倒是三个亲哥都结婚了,嫂子们也是一起长大的,因此感情深厚,都给了不少添妆。
宗室已经完成搬迁工作,因此阵仗着实不小。睿亲王泰堪去世,世子阳铸还在守孝;礼亲王公锡等十七位亲王一起送嫁,不能说旷古绝今,也是绝无仅有;后面的宗室重臣,但凡能走动的,都来刷了一遍脸。
徐俌今年已经二十六岁,英气勃发,管着中军都督府。看着郎才女貌的一对璧人,看着两人眉目间流淌的情谊,汪舜华吩咐了几句,忍不住潸然泪下,去给先帝上香,也格外真诚。
孩子们都已经成家立业,皇帝没有嫡子,但有了儿子,她也就没有了任何后顾之忧。
只是,身上的担子还是不能放下。
永康长公主回门当日,黔国公太夫人梅妙灯永远闭上了眼睛,享年四十五岁。
事实上,梅夫人这些年培养儿子,费尽心力;身体早已不好,尤其此次入京,舟车劳顿,已经病重多时。只是永康长公主出阁在即,不能出意外,全靠太医妙手吊命。
永宁长公主大哭了一场,她不知道,婆婆其实比历史上多活了一个半月。
梅夫人的后事极是隆重。沐琮在景泰省,肯定赶不回来了;沐家在北京也没什么近支。永宁长公主作为儿媳主持了后事,当然汪舜华还派了心腹内官协助,并亲自率领皇帝宗室勋贵文武前往拜祭。
沐家与皇家渊源深厚,沐琮又立下大功,倒是没人说三道四。
按照梅夫人的遗愿,要将她与亡夫沐斌合葬于南京沐家祖坟;汪舜华命南京工部操办;同时,命倪谦撰写行状、章纶撰写神道碑、商辂撰写墓志铭;襄亲王篆盖。
梅妙灯二十一岁守寡,蓬首垢面,称未亡人,抚育儿子。她性格严厉,治家谨肃,家中凡事井井有条。沐琮懂事以后,朝夕督使向学,勉之以忠孝,教之以公勤;永宁进门之后,婆媳亲密无间,汪舜华对她很是尊重。
同辈的人去了一个,汪舜华心里真的很堵。
下元节,顺亲王琼炟薨,享年六十四岁,在位四十七年。汪舜华辍朝三日,追谥宪王。顺亲王今年以来身体很不好,汪舜华命太医轮流前往诊治,还让礼亲王前往诊视,到底是无力回天。
大家都不知道,顺亲王其实比历史上多坚持了三个月。
有留恋,也有憋屈。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