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想着,黄山媳妇眼眸浮现一抹势在必得的暗光。
第263章 四更
老宅发生的事情,姜暖一无所知。
家里少了两个丫头,对黄家并没有多少影响,天刚亮,就开始一天的劳作。
一上午忙忙碌碌不停,坐上牛车的那刻,才有喘息的时间。
到官道时,姜暖发现人数比之前多了两成,不仅有壮劳力,一些上了年纪的中年汉子也加了进来。
翌日,人变得更多,村里一些健壮的妇人也过来干活,她们抗不动麻袋,就两人抬。
第三天,多了一群大姑娘小媳妇儿。
第四天,村里半大的娃娃也加了进来。
第五天,吃奶的娃娃都来了这边。
于是,路过的人会看到这副奇怪的画面:路旁的棚子里,铺着各种棉衣,大娃娃抱着小娃娃,一眨不眨地看着前方的......锅。
没错,就是锅。
灶台终是搭了。
不搭不行。
人越来越多,近三百口人的饭菜,已经不是黄家能够承受的。
不得已,只能在旁边搭灶做饭,为此,姜暖还花了四两银子,买了两个煮人都没问题的大铁锅。
黄家口九成的人都来官道干活,效率蹭蹭的往上升,饭量也成几何倍的增长,每天的食材都能装满一牛车。
天天各种米面肉油,若不是每天买菜都有两三个壮汉跟着,姜暖都怀疑会不会遇到打劫的。
“丫丫,”黄大嫂一脸笑容走过来,“看样子,明儿就能完工。”
“幸好要完工,”谢氏小声嘀咕,“再吃下去,家底都要掏空了。”
一天二银子砸进去,连水花也没看一个。
他们家银子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褥羊毛也不是这样褥的。
“娇娇,”姜暖安抚,“咱们家还兜得住,别怕。”
不排除某些人偷奸耍滑,大部分人干活都非常卖力,孩子也省事,给几颗糖就能坐一天不哭不闹。
“他们就是冲着肉来的,”谢氏撇撇嘴,“你看哪个村跟咱们一样,拖家带口来上工。”
想想一天天消耗的粮食,谢氏就觉得肉疼。
当初家里熬野菜汤填肚子的时候,也没有哪家送一粒米过来,现在倒是厚着脸皮占便宜。
“不能这样说,”姜暖摇头,“她们并没有白吃白喝,都在尽自己的一份心意。”
能干活的都在干活,不能干活的也都帮忙做饭,这已经出乎姜暖的预料。
家家条件都不好,想吃口肉能理解,用自己的劳动去换而不是张着嘴等吃,这就够了。
“不管咋样我都心疼粮食,”谢氏撇撇嘴,“这几天吃掉的粮食,都够咱家吃一年了。”
“其实不用准备太好的,”黄大嫂开口,“肉里可以多加点萝卜,饭可以换成稀得,这顿顿白米饭大肥肉,比过年都好,确实消耗太大。”
“也就这一两天,”姜暖并不在意,“等河道修好,就不会再往里面搭东西了。”
大头都花了,何必在乎这些。
“是啊,要完工了,”谢氏唏嘘道,“不知不觉,已经快一个月,时间过得好快,也不知道村里人会不会不舍得。”
“这话说得,”姜暖笑了,“不用干活还不好,有啥舍不得?”
第264章 五更
“说不定真有人舍不得,”黄大嫂开口,“这伙食都能赶上过年,平常无故根本没这个机会的。”
翌日傍晚,赖子仔仔细细查看一遍,没有发现大的毛病,才开口,“官道没大问题,五天后上面来检查,这几天你们注意点,别出岔子。”
赖子说完,高冷地离开。
闻言,黄家口老老小小挂起笑容。
“春季的徭役总算完工,不用再担惊受怕。”
“今年徭役这么重,却没有死伤一个,真是祖宗保佑。”
“我咋觉得今年徭役比往年好过很多?”
“可不这样,一圈人帮着干活,还能天天吃肉,多好的日子,这哪是在服徭役,分明在享福。”
“现在徭役完工,是不是再也吃不上肉?”
“那肯定,谁家粮食都不是大风刮过来的,不干活还想吃肉,你咋不做梦呢?”
“哎,好希望秋季的徭役快点过来。”
“咋竟想好事,也不想想这些要花多少银子,就是地主老财也搁不住这样花。”
“就是,还要给村里盖学堂修路,这也是一笔,我看呐,以后再想遇到这种机会,难啊!”
“就是,谁家会做冤大头,这次也是恰巧黄木家的小子在,他们家可是从来不服徭役的,今年只是逼不得已。”
“哎,可惜了!”
“确实可惜了!”
村民们预料的不错,往后百年,黄家口再没有遇到过这么好的事。
这事在黄家口流传很久,百年后依旧有黄家口人骄傲地说起这件往事。
这些议论姜暖听到耳朵里,却一直保持沉默。
“娘,”谢氏开口,“果然有人不舍呢。”
“要我也舍不得,”黄老二耿直地开口,“这几天修官道比下地还轻松,干一个时辰歇息两个时辰,到点就开饭,这种好事,打着灯笼都难找。”
“行了,”姜暖开口,“快收拾东西回家,暂时歇不下来,你姥姥那边还没完工,明儿都去帮忙。”
“大哥不是已经去了?”
“他去了你们就不能去?”姜暖敲了儿子一下,“你们闲着也是闲着,多干点活就当锻炼身体。”
“娘,”谢氏眼眸闪过一丝兴奋,“要不明儿咱全家去外婆那走亲戚吧,趁现在还有点空闲,再过几天,又要忙起来了。”
“走亲戚?”姜暖顿了一下,“回头全家商量一下,没意见咱们就去你姥姥家。”
来这里这么久,她还从来没有回过娘家,去看看也好。
晚饭的时候,姜暖说这事,全家通过,没一个人反对。
入夜,姜暖把三个儿媳叫到跟前。
“这些时间太忙,对你们有些忽略,忘记问问你们,有没有谁想回娘家?”
“娘,”谢氏笑得有些勉强,“好好的,怎么突然提起这个话。”
她一点都不想回娘家。
“你们好些日子没回过娘家,也该回了,”姜暖解释,“想回去的提前说一声,我给你们准备东西。”
“不用,年前刚回去过,才没多久,”谢氏连连摇头,“况且不年不节地回去也容易招人闲话。”
第265章 六更
知道二儿媳不想回去,姜暖把目光转向其他两人。
“我也不回去,”金氏并没有犹豫,“爹娘都在金府,我已经不是金府下人,再回去就有点不合适。”
“也是,”姜暖点点头,“若是想家我让人捎话请你爹过来。”
“谢谢娘,我一点都不想他,”金氏皱皱鼻子继续开口,“爹每次来都会给咱家带来麻烦,一点都不心疼自个闺女。”
小儿媳这口是心非的样子把姜暖逗笑了,摸摸她的脑袋开口,“没事,娘不怕麻烦。”
“娘,”王氏低声开口,“儿媳也不想回去。”
“你也不想回去?”姜暖诧异了。
据她所知,大儿媳跟家里关系不错,父母虽然有些重男轻女,却也没有苛待她。
“娘,”王氏开口解释,“村里要盖学堂还要修路,都跟咱们家离不开关系,日子暖了,地里活也多起来,家里离不开人。”
“没事,”姜暖大手一挥爽朗地开口,“家里人多,耽误不了事,你该回娘家回娘家,提前说一下让老大陪你一起。”
“谢谢娘,”王氏有些心动,稍作思虑就开口,“等相公回来,我们就去走亲戚。”
“行!”姜暖一口答应。
翌日吃过早饭,一家人坐牛车走亲戚。
姜家村距离黄家口不到十里,是个大村子,整个村子一百多户,比黄家口大很多。
姜老太家在村子中心,泥胚房,却收拾的干干净净。
姜家人口很简单,姜老太只有一儿一女,而姜旭只有一个儿子,全家统共才五口人。
十几口人浩浩荡荡来到姜家村,刚进村口,就被人像猴子一样围观。
“这不是嫁去黄家口的丫丫,”一个带头巾的妇人开口,“今儿带着孩子回娘家呢?”
“嗯,”姜暖不知道该怎么称呼,正在斟酌就听到一个惊喜的声音,“丫丫,你怎么来了?”
“娘,”姜暖高兴地开口,“你怎么在这?”
“想去地里看看,”姜老太指着前方,“前几天刚拔完草,听人说又长起来了,我去看看。”
“你们娘俩聊,”妇人开口,“我下地去了。”
“弟妹先忙,我过会儿去你家串门。”
姜老太笑着寒暄完,乐滋滋带闺女回家。
院子中,姜老爷字正在喂鸡,姜舅妈坐在院子纳鞋底。
“老头子,开门,闺女来了。”
“闺女来了,”黄老爹放下手中的盆,立刻赶过来开门,“你们怎么都来了?”
“黄家口的徭役完工了,”姜暖解释,“正好有空,我就带着他们走亲戚,顺便送过来俩劳力。”
“那敢情好,”姜老爷子笑得很开怀,“咱们家人口到底少了一些,干活确实比别家慢点。”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