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王当时并没有答应长生什么,被这么莫名其妙地说一顿,自然也就反唇相讥,说了些不该说的气话,两人不欢而散。”
“之后收到你外祖家送来的东西,便有点顾虑,想着沈家本就是被刻意打压的对象,多年未曾联系,我这会儿却拿着他们所送的东西大喇喇地进宫给你,怕又犯了他的忌讳,就没声张。再到后来,及笄礼都过了,再给你也没什么意思。”
“唉,父王真是后悔今儿幸亏你舅舅们没问起,要不然我真是没脸见他们也对不起你”
原来如此,你说康王懦弱也好,顾全大局也好,但,东西毕竟还在嘛,季雨菲对康王的行为不予置评,只拿起那外祖母送的簪子放到康王手里:“父王,那你现在帮女儿戴上吧”
康王一愣,抬起头看着女儿,眼眶里是湿润的。
“父王,我记得有句话,怎么说来着好像是来者犹可追对吧反正今儿跟舅舅们碰上了,就是好的”季雨菲记得好像是有这么一句话,表示很多事情还是可以来得及弥补的。不就是一盒礼物嘛,舅舅们又不知道自己并没有收到,到时如果去京畿道,戴给他们看就是了。
康王不知道女儿只是随意一说的安慰话,也不知道其实女儿并不知道,她这句不知从哪里看来的话,其实来自论语,前面还有一句是“往者不可谏”,可谓千古名言,连在一起的意思,是说过去了的就让它过去了,关键是要抓住未来。
不错过去的事情已经无法挽回,但未来的岁月还可以迎头赶上康王对女儿如此懂事明理颇觉欣慰,但拿起簪子,给她插在了鬓发上。
也许是因为今时今日的心境,也许是果然有女初长成,也许,只是单纯的因为怀念,毕竟当初阿晴也有一支几乎一模一样的簪子,后来自己让她带走了,如今看眼前的女儿,长得跟阿晴何其相似,尤其是那双长得一样的眼睛,笑盈盈地看着自己,康王鼻子一酸,终究还是又落了泪。
不是吧季雨菲对于康王今儿跟水做的人儿一般,还是略有点难度接受。
康王妃没了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也没见他这样啊
还是说,难道每次到了清明节就这样
要么就是因为今儿邂逅沈家舅舅们的“刺激”
季雨菲便默默地出去吩咐人准备晚饭,想着等下吃了饭,康王的情绪也许就恢复了。
谁知康王今儿心情真的比较恶劣,晚饭时喝酒本是正常,但喝着喝着,康王就把自己给喝醉了,害得季雨菲本来想问沈家事,都没来得及说。
而康王喝醉了之后,还断断续续地说话,季雨菲怕他说胡话,赶紧遣了丫鬟们出去,自己服侍他。
康王便嘟嘟囔囔地跟女儿唠叨:
“清儿,当初、当初都是父王自作聪明,要不然你母妃哪里舍得结果,害死了她不说,如今啊,骨肉分离,锥心之痛啊”
一边说,一边捶胸顿足,看着极度伤心。
季雨菲一边替他拍背,一边敷衍地接话:“没事没事,父王,女儿在呢,女儿好好的。”
骨肉分离也没办法,但乐观点想,原身应该已经跟她母妃在一起了,这也算骨肉团聚了吧
康王又醉眼朦胧地拉着季雨菲继续说:
“放心,清儿,父王早就、早就安排好了,莫怕他也没几天了,嘿嘿,痛快父王开心,痛快”
第459章 已而已而
话虽这么说,说完了,康王还是又哭了
把个季雨菲给看得一脸无语:看来康王对他的这位皇帝亲哥也是爱恨交加啊
不过也是,今儿跟沈家舅舅们一见面,很多往事都被翻了出来,又都是发生在最亲的亲人之间,确实挺令人难受的。
只是,季雨菲也是有点替皇帝想不通,皇太后还在呢,他这么刻意防范和打压亲弟弟干什么自己已经都当了皇帝了,皇太后也没有疼爱小儿子到要让他当皇帝的地步,弟弟还连个儿子都没有,再说了,从之前落水事件来看,皇太后也不是权势滔天的人,连个后宫都没能力掌控,更何况前朝呢
眼看着自己的亲弟弟这么多年孑然一身,女儿被常年养在宫里,岳家远在他乡不来往,他的心里看着就痛快了
康王何德何能,让他如此对待季雨菲越想越觉得心里有气。
想到变态的三皇子,季雨菲觉得,搞不好这种情况是遗传的,皇帝心理就有毛病
当然,如果皇帝真的是得了什么不治之症,那就顺便遗传给三皇子就好了,季雨菲觉得,对一个能把怀孕老婆打流产的人,不用有什么恻隐之心。
哦对了,也不一定要遗传,反正皇帝快死了,到时太子登基,让大皇子来收拾三皇子就行了。
说起来,这跟皇帝对付康王也没什么两样,都是哥哥对弟弟嘛,皇帝在九泉之下看到,希望他心情好一点,哼哼
而且最好快一点,这样何梦瑶也能早日解脱,趁着现在年轻,反正她爹是总督,回头自然有的是人肯娶她。
季雨菲想得有些天真,但这不妨碍她想得美滋滋的,人总要有点盼头嘛,万一成了呢
那时候,异想天开的季雨菲并不知道康王醉酒的真正原因,正如她也并不知道,在春暖花开的美好三月过后,暮春时节的四月,会迎来怎样的巨变。
以至于很多年过后,在跟谢宜江一壶小酒、一碟花生米的闲聊当中,两人还会不经意地说起这个不同寻常的四月,毕竟,所有的波诡云谲,所有的天翻地覆,都是从这时候开始的。
只是,每次两人感叹个半天,最后也总是只能来那么一句总结陈词:唉,世事难料啊
真的,饶是当年的季雨菲如何天真,如何异想天开,竟然都敌不过命运那只翻云覆雨手的造化无常。
不过,无论怎样的惊天巨变,其实也都是从于无声处开始的,而那些细微的变化,在当时,你都只会视之为寻常。
就像三皇子送给季雨菲的那枚华贵的簪子。
虽然依旧放在首饰盒里没有扔,但跟扔了没什么区别,季雨菲打心眼里嫌弃这人,自然不会想着再去戴它。
事实上,从康王那天给了自己外祖家的及笄礼物后,季雨菲就一直戴着那只栀子花苞形状的白玉簪子了,后来又发现,跟当初谢宜江给自己买的那对白玉耳坠成色差不多,还挺配的,于是加上周太妃之前赏赐的那支白玉手镯,也算是日常穿戴标配了。
反正春天嘛,衣服已经够鲜艳的了,首饰还是素淡点比较好。
这中间,季雨菲跟着康王进了一次宫,康王是去探望从温泉庄子回来的皇帝,而季雨菲自己是想去见三公主。
说起来,皇帝也算一片慈父之心了,这不是二公主快要大婚了嘛,竟然硬撑着从温泉回来了。虽说公主大婚,皇帝并不会出席,但皇帝本人在宫里跟在城外的温泉庄子里,性质还是挺不一样的。
而据见过皇帝回来的康王说,虽然他对于皇帝的现状已有心理准备,但看到他瘦成几乎皮包骨的样子,也是颇为吃惊。
季雨菲则感叹皇太后的变化,可能是因为之前在硬撑着吧,又或者是因为如今见了几乎不成人样的皇帝儿子,本来脸上常挂着的慈祥笑容已经彻底消失了,见了季雨菲没一会儿就说乏了,想必是心情不佳。
洪嬷嬷如今也不在三公主宫里了,依旧回到了慈宁宫,见此赶紧给季雨菲使眼色,然后陪着太后回寝宫休息去了。
三公主倒还好,这一点是康王说的,虽然季雨菲进宫的目的便是想见她,但貌似皇帝如今不仅身体差,精神上也出现了一些状况,离不得三公主,两人便没有见着面。
父女俩回府后对此感叹了一番,然后心照不宣地没再继续说下去,反正明摆着的,皇帝已经过一天算一天、时日无多了。
倒是二公主的婚礼,两人也还是有些准备工作需要做的,譬如说,父女俩作为皇室宗亲,需要到时参与对二公主的送嫁,季雨菲更是要全程陪伴二公主到入洞房之前。
为此,自认跟二公主没什么话可说、交情非常浅的季雨菲曾问过康王,为何会选中她,实在是有点痛苦啊,貌似要陪伴一整天呢。
康王便说这陪伴之人一般是选择跟新娘子血缘相近之人,或者是交好之人。二公主么,以她那高傲的性子,平时基本也没有什么交好之人,那就只能选择血缘相近之人。
三公主本来是最合适的,不过如今不是一直陪伴在皇帝身边么,四公主已经没了,五公主么自己都还要靠别人照顾,所以这么一算下来,也就只能是她了,好歹是同一个祖母膝下的堂姐妹嘛。
说到这里,康王又说了个让季雨菲更加无语的事情
一般来说,新娘子陪伴之人是双数,取个吉利,所以应该还有个姑娘,按照康王的理解,十有**是二公主的嫡亲表妹张琳
不是吧之前记得皇太后说过,一般不会让定了亲的姑娘去当伴娘啊,难道是二公主真的人缘差到一个好朋友都没有想到要跟这两个姑娘混一天,季雨菲觉得简直生无可恋。
二公主也就罢了,平时顶多无视自己,而且那天她是新娘子,也不会对自己怎么样,但张琳那人,感觉就是上辈子跟自己有仇似的,每次都跟自己过不去。
*抱歉 版权原因 该资源已无法下载 仅支持完本免费试读*